第一百零五章 谏留、奏出(六)(1 / 2)

清明祝 古桥头 1084 字 11个月前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存肇沉吟了一会儿,问道:“不知殿下已有何计?”

太子得意地回答:“这不简单?董晟乃一新晋书生,素无威信,更不用提在军中发号施令了。存司禁出了京城,可故意放缓速度,派心腹到绥狄等处散布谣言,说他‘严苛暴虐、贪婪无信’,引起众边兵一时的沸腾,必然震动朝廷。到那时,不待董晟抵达,就该有召回之命了。从此边兵对叶党心怀怨望,没了军心,他们怎能成事?”

葛明为默默地站至此刻,终于忍耐不住了,正要开口,然而存肇抢了他先,挺身大呼:“圣明啊!监国殿下圣明!”惹得葛明为左看右看,不知如何是好了。

见太子已经喜不自胜,存肇又进言道:“殿下,这关乎千古之大计,需得一人充当谋主。蓝侍读慎重无比,正是绝妙的人选。将筹划的大权交给他,保证将叶党铲除殆尽!”

太子深以为然,果断地吩咐了存肇几句话,令其转告蓝渊;葛明为自知无望,垂头丧气,背身而去。

存肇走出书房,转来到蓝渊住处,关上门,便是沉重地一拜。蓝渊大惊,疑惑地放下手中的书,直问:“您这是何故?”

存肇仰头,一脸悲戚:“本官欺诈太子,该当死罪了!”

蓝渊到底是精明人,知道他话里有话,便说:“此处无人,存司禁只需与我讲来,蓝某当竭力相助。快快请起!”

存肇这才站起身来,把刚刚发生的事详说了一遍,又道:“我是不赞同太子的想法。散谣之计太为冒险,一旦一处有失,满盘皆输。不过见殿下的心情激动,犯颜直谏肯定是听不进去的,就暂且答应了他,特来请教大人。”

“司禁既授予了我谋主之权,岂不由我一人作主?”蓝渊笑着擦去掉在桌上的灰尘,“如要拔去董晟这个肉中刺,必须耐得住性子,放长线钓大鱼。将军尽管放他到绥狄,看他有何作为。若第一日不曾服众,您就尽快联络诸将,将其孤立,并唆使军官上疏责难董晟;您也尽写他办事不力的罪状,但不要奏,密递回京师,让葛明为大人弹劾。这样的话,由御史中丞来出头,不仅更有说服力,也能威慑朝野,必会被皇上重视。”

“若董晟真有几分本事,暂时管住了边军,您就将那里的形势告知于我,我再细想办法。但不论如何,您一定记住,不要叫董晟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他们在御史台新任了长官,势力更大。”

存肇频频点头:“侍读神机妙算啊。但纸包不住火,万一太子获知,怎么办?”

蓝渊笑着摇摇头:“太子本是仁慈之人,过了这股劲头,自然没了脾气,稍发些怒火罢了。唉,可叹我常常被太子称为好献毒计,今日他却独学了一个‘毒’字,忘了行计之本。”

陈叶两派的大战已是箭在弦上,但在来临之前,仍将秣兵历马一阵。皇帝打算先处理懿王的事,便在几日后颁诏,撤去懿王封地,仅留百人充当护卫,其余一律解散,或归州府军营,或归巡检司,另有调度;将临近皇宫的一处大宅赏给懿王,并赐金银珍宝无数,以彰皇恩。

懿王早就从战战兢兢之中恢复了过来,不去想那些已成定局的事,当即磕头谢恩,回去忙着操办迁居,把家眷都接到新府邸上来,那些门客听说,亦多零零散散来投,但也有不少因忧虑形势而走的,再难恢复当年的盛况了。懿王想到以往的门庭若市,日子何等的快活,如今却深陷于明争暗斗,折腾得人去楼空,不胜惆怅。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