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数日之后,朱棣这才安排接见大功臣朱寿。
朱寿骑乘着战马,来到了皇宫的正门。
此时,东瀛的皇宫已变身为大明的皇家宫殿。
尽管这座皇宫对朱棣来说,确实小了点,
但小巧而精致,住起来倒也挺舒心,
有种别样的风情。
朱棣这时正跪坐在地上,
也不错,仿佛回到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宋朝以前,汉人不就是这样生活的吗?
然而,汉人在不断进步,东瀛人却似乎永远停在了唐朝的影子里。
就连城里的建筑风格,连同京都的规划,都是唐朝的粗糙模仿品。
不过,朱棣对此倒不太介意。
他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张矮桌。
先抿了一口茶。
这时,太监从外边走进来,
“皇上,朱大人求见。”
朱棣缓缓点头,说:“请他进来吧。”
“是,皇上。”
不久,朱寿步入殿内。
一进门,立刻拱手行礼。
在外征战的将领,不必向皇帝下跪。
毕竟,这是战时。
文官可以,但武将则不行。
朱寿虽挂着文官的头衔,实际上,他现在就是个武将。
朱棣非常满意地看着朱寿。
他这辈子从未如此满意过。
两万人,直接攻取东瀛的首都!
这是何等的实力啊!
想到这里,朱棣笑得合不拢嘴。
他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
“朱寿啊!朱寿!这次,你又立下了大功。”
“朕都不知道该怎么奖赏你了。”
“再这样下去,你的伯爵头衔也得换,朕要封你为侯!”
朱寿一听,连忙摆手说:“皇上误会了!”
“微臣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微臣,这是为了民族大义!”
民族大义?
朱棣愣了一下。
本想追问下去。
但细想之下,他指的应该是倭寇频繁侵扰大明沿海吧?
但这算哪门子民族大义。
现今的海盗中,倭国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大明沿海的流寇。
不过,朱棣也没多想。
他说有仇,那就是有仇吧!
或许他以前也被倭寇骚扰过。
想到这儿,朱棣笑了笑。
接着又说:“对了。”
“朱寿,这几天城里百姓怎么样?”
朱寿实话实说:“回皇上,城里的百姓,说实话……不少人因饥饿过度,暴饮暴食,被撑死了。”
“不过,目前局势已基本稳定。”
“城外的百姓都领到了稻种和大米。”
“城内的百姓也分到了一年的口粮。”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说:“好!哈哈哈!好!”
“真没想到,朱寿你治理县城有一套,打仗也有一套,赢得民心更是一套。”
“起初你让我多带粮食,我还纳闷。”
“直到我见到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看到他们得到食物后纷纷磕头谢恩。”
“我才明白你的用意。”
“百姓们看不见谁侵略了谁。”
“他们只看见倭国人抢走了粮食,烧毁了农田。”
“他们看到的是大明的海军,远道而来,送来了粮食,救济了当地的百姓。”
朱寿听后,缓缓点头说:“不,皇上误会了,微臣只是想说,接下来可能要打持久战,需要足够的军粮来保持士气。”
“至于……皇上赢得东瀛民心,那是皇上的仁德。”
朱棣当然知道朱寿在客气。
虽然表面没说什么,
但心里很清楚,这个朱寿,不仅智商出众,情商也很高。
这时,朱棣慢慢站起,伸了个懒腰,说:“朕这几天也休息够了。”
“对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皇上是指……微臣如何占领整个东瀛吗?”
朱棣缓缓点头。
朱寿直截了当,说:“既然敌人坚守大阪,那我们就绕道而行。”
“敌人躲在大阪后面,不敢出来。”
“那我们就先拿下大阪以北的地方。”
“北方,江户城一带,有大片平原,适合大军行动。”
“控制整个关东平原,我们甚至不需要朝廷额外供应粮草。”
“就能支撑大军作战。”
朱棣听后,缓缓点头。
他又问:“这么说,现在东瀛以北,防守薄弱?”
朱寿摇头说:“据探子回报,江户城也有至少一万人的守军。”
“他们显然不想轻易放弃关东平原。”
朱棣想了想,说:“一万守军……”
“不少啊!”
“那大阪呢?”
朱寿答道:“大阪、奈良及其后方,总共有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
朱棣愣住了。
没想到这小小的东瀛,竟能集结二十万大军。
看出朱棣眼中的疑惑,
朱寿继续说:“不过,真正能战斗的只有大约七万人。”
“剩下的十三万人在后方接受训练。”
“显然,东瀛并不打算坐以待毙。”
朱棣点头,说:“呵呵呵,这东瀛人,不得不说,还有点骨气。”
“那我们就敲碎他们的骨头。”
朱寿微微一笑。
朱棣听后,十分钦佩地看着朱寿,点头道:“哈哈哈哈!好!”
“你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啊!”
“就照你说的办。”
“朕给你十万人,向北进发,拿下东瀛以北的全部!”
朱寿点头,说:“是!皇上!”
……
回到将军府,朱寿审视着沙盘。
向北,其实并不容易。
仅江户城中就有一万守军。
经过江户的名古屋,同样有一万守军。
再往北,
多是山区,要顺利到达江户城,困难重重。
山区易守难攻。
即使朱寿有十万大军,也不能大意。
重型火炮之类的就别想了。
攻打江户或名古屋这样的大城市还行。
毕竟,这类城市建在平原上。
但在山区的小城,只能靠人力一步步攻克。
朱寿骑乘着战马,来到了皇宫的正门。
此时,东瀛的皇宫已变身为大明的皇家宫殿。
尽管这座皇宫对朱棣来说,确实小了点,
但小巧而精致,住起来倒也挺舒心,
有种别样的风情。
朱棣这时正跪坐在地上,
也不错,仿佛回到了老祖宗的生活方式。
宋朝以前,汉人不就是这样生活的吗?
然而,汉人在不断进步,东瀛人却似乎永远停在了唐朝的影子里。
就连城里的建筑风格,连同京都的规划,都是唐朝的粗糙模仿品。
不过,朱棣对此倒不太介意。
他坐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张矮桌。
先抿了一口茶。
这时,太监从外边走进来,
“皇上,朱大人求见。”
朱棣缓缓点头,说:“请他进来吧。”
“是,皇上。”
不久,朱寿步入殿内。
一进门,立刻拱手行礼。
在外征战的将领,不必向皇帝下跪。
毕竟,这是战时。
文官可以,但武将则不行。
朱寿虽挂着文官的头衔,实际上,他现在就是个武将。
朱棣非常满意地看着朱寿。
他这辈子从未如此满意过。
两万人,直接攻取东瀛的首都!
这是何等的实力啊!
想到这里,朱棣笑得合不拢嘴。
他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
“朱寿啊!朱寿!这次,你又立下了大功。”
“朕都不知道该怎么奖赏你了。”
“再这样下去,你的伯爵头衔也得换,朕要封你为侯!”
朱寿一听,连忙摆手说:“皇上误会了!”
“微臣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微臣,这是为了民族大义!”
民族大义?
朱棣愣了一下。
本想追问下去。
但细想之下,他指的应该是倭寇频繁侵扰大明沿海吧?
但这算哪门子民族大义。
现今的海盗中,倭国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大明沿海的流寇。
不过,朱棣也没多想。
他说有仇,那就是有仇吧!
或许他以前也被倭寇骚扰过。
想到这儿,朱棣笑了笑。
接着又说:“对了。”
“朱寿,这几天城里百姓怎么样?”
朱寿实话实说:“回皇上,城里的百姓,说实话……不少人因饥饿过度,暴饮暴食,被撑死了。”
“不过,目前局势已基本稳定。”
“城外的百姓都领到了稻种和大米。”
“城内的百姓也分到了一年的口粮。”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说:“好!哈哈哈!好!”
“真没想到,朱寿你治理县城有一套,打仗也有一套,赢得民心更是一套。”
“起初你让我多带粮食,我还纳闷。”
“直到我见到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看到他们得到食物后纷纷磕头谢恩。”
“我才明白你的用意。”
“百姓们看不见谁侵略了谁。”
“他们只看见倭国人抢走了粮食,烧毁了农田。”
“他们看到的是大明的海军,远道而来,送来了粮食,救济了当地的百姓。”
朱寿听后,缓缓点头说:“不,皇上误会了,微臣只是想说,接下来可能要打持久战,需要足够的军粮来保持士气。”
“至于……皇上赢得东瀛民心,那是皇上的仁德。”
朱棣当然知道朱寿在客气。
虽然表面没说什么,
但心里很清楚,这个朱寿,不仅智商出众,情商也很高。
这时,朱棣慢慢站起,伸了个懒腰,说:“朕这几天也休息够了。”
“对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皇上是指……微臣如何占领整个东瀛吗?”
朱棣缓缓点头。
朱寿直截了当,说:“既然敌人坚守大阪,那我们就绕道而行。”
“敌人躲在大阪后面,不敢出来。”
“那我们就先拿下大阪以北的地方。”
“北方,江户城一带,有大片平原,适合大军行动。”
“控制整个关东平原,我们甚至不需要朝廷额外供应粮草。”
“就能支撑大军作战。”
朱棣听后,缓缓点头。
他又问:“这么说,现在东瀛以北,防守薄弱?”
朱寿摇头说:“据探子回报,江户城也有至少一万人的守军。”
“他们显然不想轻易放弃关东平原。”
朱棣想了想,说:“一万守军……”
“不少啊!”
“那大阪呢?”
朱寿答道:“大阪、奈良及其后方,总共有二十万大军。”
“二十万?”
朱棣愣住了。
没想到这小小的东瀛,竟能集结二十万大军。
看出朱棣眼中的疑惑,
朱寿继续说:“不过,真正能战斗的只有大约七万人。”
“剩下的十三万人在后方接受训练。”
“显然,东瀛并不打算坐以待毙。”
朱棣点头,说:“呵呵呵,这东瀛人,不得不说,还有点骨气。”
“那我们就敲碎他们的骨头。”
朱寿微微一笑。
朱棣听后,十分钦佩地看着朱寿,点头道:“哈哈哈哈!好!”
“你有这样的想法,朕,很欣慰啊!”
“就照你说的办。”
“朕给你十万人,向北进发,拿下东瀛以北的全部!”
朱寿点头,说:“是!皇上!”
……
回到将军府,朱寿审视着沙盘。
向北,其实并不容易。
仅江户城中就有一万守军。
经过江户的名古屋,同样有一万守军。
再往北,
多是山区,要顺利到达江户城,困难重重。
山区易守难攻。
即使朱寿有十万大军,也不能大意。
重型火炮之类的就别想了。
攻打江户或名古屋这样的大城市还行。
毕竟,这类城市建在平原上。
但在山区的小城,只能靠人力一步步攻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最新章节,大明:开局气哭朱元璋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