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再次陷入沉默。

  儿时的故事回忆结束后,朱棣便闭目陷入沉思。

  百无聊赖的苏谨,透过窗棂望着殿外的阳光,从透亮而温暖,慢慢变成昏黄的斜映。

  骤然!

  朱棣龙目微张,整个武英殿温度好像都下降了几分,一股寒意似在悄悄蔓延。

  苏谨愕然回首,看向大殿正中的御案。

  “谨弟。”

  朱棣龙口微张:“你确定要取消中书舍人,改为翰林待诏?”

  闻言,苏谨没有一丝犹豫的点头。

  “你...不后悔?”

  “陛...”

  苏谨笑了。

  他改口道:“大哥,难道我说的还不够清楚吗?”

  “好。”

  朱棣点点头,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

  中书舍人和翰林待诏看似职权相当,但其有本质的差别。

  中书舍人代表的未来,就是中书省,就是丞相。

  朱棣再设中书省,就是要给苏谨留地方。

  但苏谨迟迟不愿答应,并屡次进言请去中书舍人,改翰林待诏,坚持自己的想法。

  翰林待诏,是为内阁服务的。

  苏谨笑道:“大哥,洪武爷好不容易才裁撤了中书省,你再改回来对得起他老人家吗?”

  “小心他老人家半夜回来打你屁股。”

  闻言,朱棣陡然间觉得大殿似乎有些阴冷,屁股隐隐作痛。

  “好,朕明日就拟旨,裁撤中书舍人。”

  旋即笑道:“不过你那学生陈显,还得给朕再打几年的工。”

  苏谨无所谓的摊摊肩膀:“由你。”

  “既然这内阁大学士是你提出来的,那你说说你的人选吧。”

  “目前,勉强算我一个。”

  苏谨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内阁秉承的原则,就是大事开小会,所以人选不宜太多,但也不能太少。”

  “内阁初组,六部尚书、御史台、五军都督府这些地方都要进人,以后再酌情调整。”

  “嗯...”

  朱棣没有说话,在心中暗暗思忖着人选。

  姚广孝、任亨泰、李仕鲁、苏谨、郑赐、徐辉祖、李景隆...

  “哦,对了,还有几个人要加进来。”

  苏谨忽然开口说道:“农阁、医阁、学阁,目前任务繁重,有事必须第一时间禀报。”

  “嗯”,朱棣点点头:“对了,那个谢缙...”

  谢缙是洪武二十年的解元,深受朱元璋赏识。

  只可惜此人嫉恶如仇,凡见不平事必上奏弹劾,屡屡言事,俗称大喷子...

  但也正因为如此,得罪了不少人。

  所谓五十知天命,但谢缙却似乎一点都没变。

  靖难成功后,谢缙是第一批投效朱棣的官员,朱棣也被后者文采惊艳。

  比如已经准备开始修录的《永乐大典》,朱棣就有意让谢缙主持。

  朱棣也有意予其大学士之名,进入内阁。

  只可惜,苏谨却与其意见相左。

  “谢缙去日报司,不是咱们早说好了吗?”

  苏谨无奈苦笑。

  他不让谢缙进内阁,一方面是知道,老谢一旦进了内阁,日后的下场不会太好,

  二来,他的性格太急躁了,不适合辅政,尤其是一念之间,就能掌握百姓生死的一部天官。

  最后苏谨至多妥协,允谢缙大学士之名,但不能主持一部工作。

  “可是,让堂堂大学士去印报纸,这未免也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吧?”

  “大哥,你要是信我,就听我的。”

  苏谨神色郑重:“而且,你太小看报纸的威力了,现在显现的不过冰山一角,日后你就会明白日报司的重要性。”

  “好吧。”

  朱棣习惯性的妥协,“就先按你说的办。”

  旋即话锋一转:“那咱们就拟定一下内阁的人选,改元之后就开始运转。”

  “好。”

  当即两人凑在一起,呱拉着商议人选。

  内阁的人选并没有太多争议,很快就定了下来。

  六部目前出五个人,分别是兵部(代管)姚广孝,吏部徐增寿、礼部、工部苏谨,户部郑赐,以及刑部李仕鲁。

  任亨泰之前上表请辞告老,朱棣虽没同意,但也没将他列入内阁人选。

  再加上农阁、学阁、医阁的陈亚、路确、匡显,和御史台的景清,文官正好十人。

  但是武将就显得有些凋零,只有徐辉祖和李景隆二人。

  没办法,建文朝的时候,能打的武勋就被老朱杀的差不多了,要不然朱棣也不会打的那么顺利。

  而郭英、耿炳文战后均上书表示请退。

  他俩一个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另一个则是怕被朱棣清算。

  朱棣是武将出身,自然不愿看到文官一家独大。

  在他的要求下,郭英被再次召回,就算当个吉祥物,也得给朕坐在这。

  至于剩下的人选,则是几个藩王和功臣,

  比如开金川门的老十九朱穗,丘福、张玉、朱能,以及‘阵前倒戈’的瞿能。

  加上徐辉祖和李景隆,满打满算凑了七个。

  对此,苏谨虽不以为然,但也没有明确反对。

  看似武将添了不少,但要么不是在外带兵,就是在封地窝着,很难插手国事。

  “对了,还有老六。”

  朱棣忽然有些兴奋。

  老六就是楚王朱桢,乃胡充妃所出,从小就是被朱棣带大的。

  如今哥哥们都没了,弟弟里面只剩下老六和自己最亲,还管着荆楚湖广要地。

  无论于公于私,他都想把老六招到身边。

  但苏谨却有不同意见:“楚王若招,那齐王呢?”

  一听齐王俩字,朱棣就脑仁疼:“提他作甚?他也配?”

  齐王朱榑,只比朱桢小了不到一岁,也是朱棣看着长大的。

  但怎么说呢,两兄弟关系一向不咋地。

  谁都知道,老朱家有一条神奇的定律,至少在前八个皇子里面十分应验:

  凡单必学霸,双必学渣。

  老大太子标、老三朱棡、老五朱橚、老七朱榑,在大本堂学习的时候,那都是先生十分喜欢的学生,成绩优异。

  而老二朱樉憨头憨脑,暴躁易怒,常年列居大本堂倒数第一的宝座,基本纯文盲一个。

  老四朱棣算是半文盲。

  去了军营是不二神将,拿起纸笔直接哦豁...

  老六朱桢更不用说,亲娘就是土匪家族出身,自己也是个大混子,

  成长的岁月里,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陪着二哥四哥,一起挨父皇的鞋拔子...

  这兄弟感情能不好?

  但老七朱榑却是个例外。

  其母妃达定妃是陈友谅的小妾...

  这也是朱元璋后宫诸嫔妃中,唯一的黑历史——他是被朱元璋霸占的。

  而朱榑从小也不被母妃待见,性格阴冷。

  如果说朱樉是蠢的暴虐易怒,朱樉就是坏的暴虐变态。

  十来岁的时候,就展现出惊人的虐待天赋。

  不是把麻雀窝端了拿火烤鸟蛋,就是一脚踹断宫女的肋骨,更是经常和老六打架。

  与其说是打架,不如说单方面的霸凌。

  朱桢的耳朵后边,到现在还有一道长长的伤疤,就是老七的杰作。

  至于老八朱梓就更不用提了,虽然学习好,但更是个铁憨憨...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