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君本名姬丰,“博源”是姬丰的封邑,君是爵位,故而人称博源君。
按说他是梁天子的三弟,别说封君,封个侯也行。但问题是封侯就得老老实实呆在都城,因为封侯所能保有的私兵,和封君的所能保有的私兵是天壤之别。
显然博源君这种人憋不住寂寞,呆在一个地方得闷死。所以博源君虽然是封君,但享受的却是侯爵待遇,这在列国并不多见。
不仅如此,这位姬丰是中原出了名的旅游达人,隔三差五就要外出走走。这次来晋国,很大程度上也是让他出来放风,只是没想到此人还好吃这一口,闻着肉香救自己找上门来。
少时片刻,东坡肉上席,整整一大砂锅,盖子一掀开,哗啊……肉香扑鼻香气四溢,就见博源君双目射光如电,估摸着要是没人拦着,他能一头扎进砂锅里:
“正是,正是此香。”拿起筷子,博源君十指大动正欲图下手,估计是夺人之美怪不好意思,遂又看了眼百里燕道:“燕公子,我等就……”
“无妨,博源君尽可品尝。”
“那就多谢了!”
说是谢,博源君捞起一块东坡肉,头就已经摁进了木碗里,大快朵颐狼吞虎咽起来。吃两口还不忘赞美两句,脸上的幸福着色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
“啊……此肉之美,天下恐无人能及公子炖肉。”
“既然博源君喜爱,尽情享用便是了。”
“既如此,本君便不客气了。”
说是不客气,这位真没一点客气的意思。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虚与委蛇就着米饭吃了几口,不动声色暗中观察这货,为了吃能这样拼命,保不准将来也能为了吃,把国给卖了。
约莫两盏茶功夫,这位博源君狼吞虎咽吃相难看,几乎把一砂锅的东坡肉一扫而光,恨不得连汤底都给喝光。
“燕公子,此肉可知何称呼。”
“此肉名曰东坡肉。”
“东坡肉?何故名东坡二字。”
“呃……这这个……”百里燕一时语塞,转而灵机一动说:“此肉乃出自山坡以东,故而名曰东坡。”
“哦,原来如此。之前燕公子云,此肉乃公子所烹,不知公子能否将此炖肉之法授予在下啊。”
这位真是厚颜无耻啊,吃了我肉,还问我要做肉的手艺。可不答应吧,人家正在兴头上,浇一盆冷水,亦非做人之道。想到这里,百里燕道:
“既然博源君喜爱,做此肉食并非难事。”
“既如此,燕公子莫非精于烹饪之法。”
姬丰一言既出,百里燕顿吃一惊,很显然这货并非无脑,而是厚颜无耻得寸进尺。套走了东坡肉,紧接着刨根问底,这不是得寸进尺,是什么。
见百里燕默不作声,博源君笑而说道:
“莫非是燕公子金银不济,若是如此,在下愿资以寸银一百,公子以为如何。”
大手一挥就是一百根寸银,果然是富的流油。不过百里燕给回了:
“金银用度本府倒还不缺这些,只是这眼下正值大旱粮荒,这东坡肉本是今晚招待未婚妻所备,被博源君所用也就罢了。倘若博源君日日如此,来我府中吃喝,而且还是如此鱼肉大餐,传扬出去,恐怕有伤本在下声名,还望博源君见谅。”
眼下正值粮荒,猪肉也是杂食和少量粮食喂出来,老百姓现在连粥都喝不上,晋国王公大臣都喝粥,我还天天陪着您博源君顿顿吃吃肉,而且您这等海量,估计是一日三顿都要吃肉,虽然吃不穷我,但这名声传出去,我百里燕还得混饭吃。
人家喝稀粥,我天天三顿吃肉,人家怎么看。
今天这顿东坡肉本来是晚上给王蕊准备,未曾想被博源君给吃了。王蕊受父亲王硕城府司马以职所累,顿顿几乎都是干粥,百里燕由于是外邦,并不在节食令之内,王蕊得以每天到自己这里蹭饭吃。
碰上博源君这号人,置我百里燕于何地,晋王正找不到借口惩办他,这不是让我往枪口上撞吗。
不过明知百里燕拒绝,姬丰似乎并不打算买账:
“在下来时便听说燕公子年不过十六,便学得一手好医术,多年行医治病已是名声在外,看来燕公子受声明所累,是不能替在下分忧啊。倒是有一事,不知燕公子可想一听。”
姬丰故弄玄虚,百里燕亦步亦趋:
“博源君请说。”
“在下听说岐王百里规身体微恙,恐时日无多,公子律继位已无悬念。但公子应该知道,倘若无我梁国授封,公子律即便为王,亦是名不正言不顺。”
“哦……”
百里燕隐隐嗅出一股意味,很显然姬丰话中对岐王百里规不满,这意味着梁国确实向歧国借粮,结果没满足要求。这样一来,日后百里律继位,梁国如果不认可,百里律的王位合法性难以保障。
尤其是小国,如果没有大国罩着,也得跟梁国搞好关系,让梁国认可继位。无论是大国认可,还是梁国天子认可,理论上都是名正言顺。
博源君无非就是暗示自己,如果自己给他做好吃好喝的,他有可能考虑在梁天子姬光面前美言几句,否定百里律的王位合法性,改换承认自己才是王位继承者。
如此既能迎合晋国的心态,同时也能让自己就范。
很显然,眼下晋国不借粮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姬丰急需要一个政治筹码,就是让晋国有一个干涉歧国的合法、合理借口。如果满足了晋国胃口,倒还真可能借粮给姬丰。
同时姬丰也想当然的以为,自己这个十五六的少年心智不够成熟,好骗,以扶自己为王,让自己以损害歧国大局利益为妥协,给他做吃的。
不得不说,姬丰此人虽然说不上有很大才干,但为了一口吃的,能够如此削尖脑袋的急功近利,也可见姬丰此人是有城府的,只不过他心思不在国政上。
思来想去,百里燕权衡再三决定妥协,但并不接受姬丰的条件。很显然,如果梁国不承认歧国王位继承者,就等于默许了列国攻伐歧国,这显然是百里燕不希望看到的。
想到这里,百里燕道:
“不过就是佳肴而已,博源君何必动真呢。”
“呵哈哈……如此说,燕公子是同意了?那好,在下明日还会前来,还请燕公子好生料理,莫要让在下失望才是啊。”
博源君来去从容,夸张的性格让人意外。
很显然,这位为了吃,居然能以军国大事加以威胁,显然此人不仅是性格使然,更有其自身的手段和谋略。
待到送走博源君,百里燕寻思着东坡肉是吃不上了,只能另寻他法。与此同时,何宽天黑之前回到府中。
“启禀世子,老夫走遍全城集市、粮食,粮价跌了两成,官府的盐价降了三成,但布匹、家畜上涨了六成至两倍不止,且有愈涨愈凶之势。”
“哦,粮价盐价下跌,肉价、布价上涨,莫非晋国正在图谋开战不成?”
何宽听着不解,遂问百里燕:
“世子何以见得?”
“何伯你看,粮价盐价关乎百姓生计,倘若粮价过高,再又起战事,势必导致国内百姓生计艰难。而家畜多半以杂食为主,少量辅以稻谷粮食,但依然需要粮食供养家畜,如此一来,肉价若是下跌便不正常,因为粮食在减少,肉价上涨才是常理。
如今粮价回落,却不多,反而肉价上涨迅猛,只能说晋军正在储备腌肉、咸肉与牲畜,致使牲口市场家畜稀缺。如此既能减少家畜粮食损耗,同时也增加了晋军肉食供应,此必是开战前的征兆。”
当下生产力低下,农业效率并不高,整体仍处于青铜器晚期,铁器早期的过渡之交,粮食的亩产并不高,而养猪和禽类是需要消耗一定粮食的,喂养好的战马除了草料,要迅速恢复体力长膘,同样需要一些精饲料,因此牲畜的价格与粮价挂钩。
当下各国诸侯粮食来源较为单一,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已经广为普及,并不似中国小麦传自古波斯高原,早期普及率不高。
当下的中原地区,本就是小麦的原产地,因此小麦磨成的粗粉做成的光饼,以及其他形式的面制品也是主粮。
战争时期,行军状态是一天开两顿伙食甚至一顿,兵士另有行军携行的面食口粮,方便行军充饥。驻扎状态食肉频率增多,临战前与胜仗,吃肉是最大的犒劳,能籍此激励士气。所以如果肉价猛涨,意味着军队在储备腌肉和活禽牲畜。
而粮食稍有回落,是晋国在做稳定国内局面的措施,防止对外作战同时,粮价过高引发内变。
听得百里燕一番细说,何宽忽然想到:
“世子,老夫回府之际,偶然看到王命诏书,全城之内征集郎中,莫非亦是在替出兵备战。”
“怕是如此。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晋国此时征集郎中,明为灾后消弭病疫,实则蓄势待发。何伯,我看我等该尽速做好出逃之准备,怕是机会就在这一两月之间。”
“诺,老夫这就联络张使。”
百里燕想到,晋国若是起兵,势必外紧内松,自己就有可能逃走,所以要早作准备,万一有隙可乘,走脱平汤城先往山里一躲,论谁也抓不到,随后再想办法谋个生计,总比顶着个歧国世子这顶大帽子来得强。
于是之后数日,百里燕开始谋划如何逃出平汤城。
而与此同时,博源君几乎每天都要上门胡吃海喝,少则一顿,多则一日要三餐。当然,这也不怪博源君,只怪百里燕家里有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少,光酱油烹饪的各种红烧菜,就吊足了博源君胃口。
但是没等几日,百里燕日夜宴请博源君的消息传入晋王耳中,晋王遂在经略宫召见中庶子范涛。
按说他是梁天子的三弟,别说封君,封个侯也行。但问题是封侯就得老老实实呆在都城,因为封侯所能保有的私兵,和封君的所能保有的私兵是天壤之别。
显然博源君这种人憋不住寂寞,呆在一个地方得闷死。所以博源君虽然是封君,但享受的却是侯爵待遇,这在列国并不多见。
不仅如此,这位姬丰是中原出了名的旅游达人,隔三差五就要外出走走。这次来晋国,很大程度上也是让他出来放风,只是没想到此人还好吃这一口,闻着肉香救自己找上门来。
少时片刻,东坡肉上席,整整一大砂锅,盖子一掀开,哗啊……肉香扑鼻香气四溢,就见博源君双目射光如电,估摸着要是没人拦着,他能一头扎进砂锅里:
“正是,正是此香。”拿起筷子,博源君十指大动正欲图下手,估计是夺人之美怪不好意思,遂又看了眼百里燕道:“燕公子,我等就……”
“无妨,博源君尽可品尝。”
“那就多谢了!”
说是谢,博源君捞起一块东坡肉,头就已经摁进了木碗里,大快朵颐狼吞虎咽起来。吃两口还不忘赞美两句,脸上的幸福着色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
“啊……此肉之美,天下恐无人能及公子炖肉。”
“既然博源君喜爱,尽情享用便是了。”
“既如此,本君便不客气了。”
说是不客气,这位真没一点客气的意思。
而与此同时,百里燕虚与委蛇就着米饭吃了几口,不动声色暗中观察这货,为了吃能这样拼命,保不准将来也能为了吃,把国给卖了。
约莫两盏茶功夫,这位博源君狼吞虎咽吃相难看,几乎把一砂锅的东坡肉一扫而光,恨不得连汤底都给喝光。
“燕公子,此肉可知何称呼。”
“此肉名曰东坡肉。”
“东坡肉?何故名东坡二字。”
“呃……这这个……”百里燕一时语塞,转而灵机一动说:“此肉乃出自山坡以东,故而名曰东坡。”
“哦,原来如此。之前燕公子云,此肉乃公子所烹,不知公子能否将此炖肉之法授予在下啊。”
这位真是厚颜无耻啊,吃了我肉,还问我要做肉的手艺。可不答应吧,人家正在兴头上,浇一盆冷水,亦非做人之道。想到这里,百里燕道:
“既然博源君喜爱,做此肉食并非难事。”
“既如此,燕公子莫非精于烹饪之法。”
姬丰一言既出,百里燕顿吃一惊,很显然这货并非无脑,而是厚颜无耻得寸进尺。套走了东坡肉,紧接着刨根问底,这不是得寸进尺,是什么。
见百里燕默不作声,博源君笑而说道:
“莫非是燕公子金银不济,若是如此,在下愿资以寸银一百,公子以为如何。”
大手一挥就是一百根寸银,果然是富的流油。不过百里燕给回了:
“金银用度本府倒还不缺这些,只是这眼下正值大旱粮荒,这东坡肉本是今晚招待未婚妻所备,被博源君所用也就罢了。倘若博源君日日如此,来我府中吃喝,而且还是如此鱼肉大餐,传扬出去,恐怕有伤本在下声名,还望博源君见谅。”
眼下正值粮荒,猪肉也是杂食和少量粮食喂出来,老百姓现在连粥都喝不上,晋国王公大臣都喝粥,我还天天陪着您博源君顿顿吃吃肉,而且您这等海量,估计是一日三顿都要吃肉,虽然吃不穷我,但这名声传出去,我百里燕还得混饭吃。
人家喝稀粥,我天天三顿吃肉,人家怎么看。
今天这顿东坡肉本来是晚上给王蕊准备,未曾想被博源君给吃了。王蕊受父亲王硕城府司马以职所累,顿顿几乎都是干粥,百里燕由于是外邦,并不在节食令之内,王蕊得以每天到自己这里蹭饭吃。
碰上博源君这号人,置我百里燕于何地,晋王正找不到借口惩办他,这不是让我往枪口上撞吗。
不过明知百里燕拒绝,姬丰似乎并不打算买账:
“在下来时便听说燕公子年不过十六,便学得一手好医术,多年行医治病已是名声在外,看来燕公子受声明所累,是不能替在下分忧啊。倒是有一事,不知燕公子可想一听。”
姬丰故弄玄虚,百里燕亦步亦趋:
“博源君请说。”
“在下听说岐王百里规身体微恙,恐时日无多,公子律继位已无悬念。但公子应该知道,倘若无我梁国授封,公子律即便为王,亦是名不正言不顺。”
“哦……”
百里燕隐隐嗅出一股意味,很显然姬丰话中对岐王百里规不满,这意味着梁国确实向歧国借粮,结果没满足要求。这样一来,日后百里律继位,梁国如果不认可,百里律的王位合法性难以保障。
尤其是小国,如果没有大国罩着,也得跟梁国搞好关系,让梁国认可继位。无论是大国认可,还是梁国天子认可,理论上都是名正言顺。
博源君无非就是暗示自己,如果自己给他做好吃好喝的,他有可能考虑在梁天子姬光面前美言几句,否定百里律的王位合法性,改换承认自己才是王位继承者。
如此既能迎合晋国的心态,同时也能让自己就范。
很显然,眼下晋国不借粮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姬丰急需要一个政治筹码,就是让晋国有一个干涉歧国的合法、合理借口。如果满足了晋国胃口,倒还真可能借粮给姬丰。
同时姬丰也想当然的以为,自己这个十五六的少年心智不够成熟,好骗,以扶自己为王,让自己以损害歧国大局利益为妥协,给他做吃的。
不得不说,姬丰此人虽然说不上有很大才干,但为了一口吃的,能够如此削尖脑袋的急功近利,也可见姬丰此人是有城府的,只不过他心思不在国政上。
思来想去,百里燕权衡再三决定妥协,但并不接受姬丰的条件。很显然,如果梁国不承认歧国王位继承者,就等于默许了列国攻伐歧国,这显然是百里燕不希望看到的。
想到这里,百里燕道:
“不过就是佳肴而已,博源君何必动真呢。”
“呵哈哈……如此说,燕公子是同意了?那好,在下明日还会前来,还请燕公子好生料理,莫要让在下失望才是啊。”
博源君来去从容,夸张的性格让人意外。
很显然,这位为了吃,居然能以军国大事加以威胁,显然此人不仅是性格使然,更有其自身的手段和谋略。
待到送走博源君,百里燕寻思着东坡肉是吃不上了,只能另寻他法。与此同时,何宽天黑之前回到府中。
“启禀世子,老夫走遍全城集市、粮食,粮价跌了两成,官府的盐价降了三成,但布匹、家畜上涨了六成至两倍不止,且有愈涨愈凶之势。”
“哦,粮价盐价下跌,肉价、布价上涨,莫非晋国正在图谋开战不成?”
何宽听着不解,遂问百里燕:
“世子何以见得?”
“何伯你看,粮价盐价关乎百姓生计,倘若粮价过高,再又起战事,势必导致国内百姓生计艰难。而家畜多半以杂食为主,少量辅以稻谷粮食,但依然需要粮食供养家畜,如此一来,肉价若是下跌便不正常,因为粮食在减少,肉价上涨才是常理。
如今粮价回落,却不多,反而肉价上涨迅猛,只能说晋军正在储备腌肉、咸肉与牲畜,致使牲口市场家畜稀缺。如此既能减少家畜粮食损耗,同时也增加了晋军肉食供应,此必是开战前的征兆。”
当下生产力低下,农业效率并不高,整体仍处于青铜器晚期,铁器早期的过渡之交,粮食的亩产并不高,而养猪和禽类是需要消耗一定粮食的,喂养好的战马除了草料,要迅速恢复体力长膘,同样需要一些精饲料,因此牲畜的价格与粮价挂钩。
当下各国诸侯粮食来源较为单一,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已经广为普及,并不似中国小麦传自古波斯高原,早期普及率不高。
当下的中原地区,本就是小麦的原产地,因此小麦磨成的粗粉做成的光饼,以及其他形式的面制品也是主粮。
战争时期,行军状态是一天开两顿伙食甚至一顿,兵士另有行军携行的面食口粮,方便行军充饥。驻扎状态食肉频率增多,临战前与胜仗,吃肉是最大的犒劳,能籍此激励士气。所以如果肉价猛涨,意味着军队在储备腌肉和活禽牲畜。
而粮食稍有回落,是晋国在做稳定国内局面的措施,防止对外作战同时,粮价过高引发内变。
听得百里燕一番细说,何宽忽然想到:
“世子,老夫回府之际,偶然看到王命诏书,全城之内征集郎中,莫非亦是在替出兵备战。”
“怕是如此。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晋国此时征集郎中,明为灾后消弭病疫,实则蓄势待发。何伯,我看我等该尽速做好出逃之准备,怕是机会就在这一两月之间。”
“诺,老夫这就联络张使。”
百里燕想到,晋国若是起兵,势必外紧内松,自己就有可能逃走,所以要早作准备,万一有隙可乘,走脱平汤城先往山里一躲,论谁也抓不到,随后再想办法谋个生计,总比顶着个歧国世子这顶大帽子来得强。
于是之后数日,百里燕开始谋划如何逃出平汤城。
而与此同时,博源君几乎每天都要上门胡吃海喝,少则一顿,多则一日要三餐。当然,这也不怪博源君,只怪百里燕家里有油盐酱醋茶一样不少,光酱油烹饪的各种红烧菜,就吊足了博源君胃口。
但是没等几日,百里燕日夜宴请博源君的消息传入晋王耳中,晋王遂在经略宫召见中庶子范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