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戎军溃不成军, 不是被杀就是被抓,还有一股东戎军冲出包围圈,逃往长城以北, 消失在了广漠的草原之上,跟当初仓皇逃窜的西戎残军一样。
裴凛之没有派兵去追击,长城以北是柔然的地盘,东戎去了, 为了生存,少不得要跟柔然人起冲突。站在安国的角度, 巴不得他们斗起来, 互相牵制消耗, 就没有精力来对付他们了。
萧彧看到捷报,喜不自胜, 恨不得当即昭告全天下, 举国同庆。不过还得待功臣回来了再庆祝。
天下一统, 迁都得提上日程了。他将迁都的消息发布下去,要求各部官员开始准备搬家事宜。朝中大臣许多是世家出身, 家大业大, 人口众多, 搬家需要准备很长的时间,提前通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月初五,端阳节。今日休沐, 萧彧并没有睡懒觉, 天光微亮便起来了,戴上流冕、穿上衮服, 盛装打扮, 早早乘着马车出了宫, 身后跟着文武百官,径直往北门而去。
昨夜斥候来报,说今日裴凛之便要抵达京城。萧彧兴奋得难以自制,当即命人去通知文武百官次日一早出城迎接功臣凯旋。他一夜辗转反侧,都没怎么合过眼。
五月初的天气尚未过热,清晨十分凉爽。街道上有早起的小贩挑着成捆的苇叶与艾草沿街叫卖,空气中漂浮着草木的清香以及粽子的香味。
萧彧从窗口朝外看着,十分满意这恬静富足的状态。想到从今往后,这样的场景将会是华夏大地每个角落的常态,百姓只需关心生活吃饱穿暖的问题,再也无须担忧战争带来的恐惧与威胁,就充满了成就感。
出了城门,目之所及,便是碧浪起伏的田野,早稻已经进入生长旺季,长势葳蕤,预示着又一次丰收。
萧彧心情好,看什么都觉得美妙至极,想到一会儿就能见到裴凛之,嘴角就止不住往上扬。
长江浩渺,江水滚滚东逝,亘古不变,变迁的是江两岸的人们,以及人造就的历史。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历史的缔造者,希望他这一页,会是光明的,辉煌的,萧彧望着阔远的江面,暗暗想道。
江面上没有船只,偶有几只鱼凫贴水飞过,迅速钻进水中,叼上一尾小鱼,飞快地飞到岸边的树梢上,开始享受它们的美味,偶尔抬起小脑袋,觑一眼岸边聚集的人群。
萧彧下了车,在岸边慢慢溜达。阿平伴在一旁,他平日里很少出城,对看到的一切都很好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努力辨认那些草木。萧彧便耐心地给他讲解,他的专业知识足够教儿子。
阿平发现一棵挂着不少桑葚的桑树,高兴地去摘了一把回来,送到萧彧面前:“爹爹,吃桑葚,都红了,应该熟了。”
萧彧看着他手里的桑葚,虽然已经红了,但离熟还差得远呢,便促狭地笑:“我不要。你多吃点。”
阿平便拿起一个放到嘴里,然后“呸”一下吐了出来,脸皱成了苦瓜,呲着牙说:“好酸!”
萧彧哈哈笑:“你忘了李生大路无人采摘的典故了?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爹爹教训得是,倒是我忘了。”阿平看了看手里的桑葚,扔了吧,有点可惜,吃吧,又实在太酸了,最后还是扔进水中,“给鱼儿吃吧。”
弄不清裴凛之何时渡江,按照斥候的说法,当是午前便能赶到,所以他们只能在江边等着。
太阳升起来,将对岸依旧没有人踪,倒是有人来渡口渡江,见到这么大阵仗被吓了一跳。不过萧彧早就下令下去,不要大肆声张影响百姓,任他们自由通行。
等得无聊,众人便在江边的树阴下坐着等待。萧彧让人用树枝做了简易钓竿,坐在江边开始钓虾蟹,没有鱼钩,只能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阿平兴致勃勃,小的时候他还在御花园中钓过鱼虾,这两年大了些,功课日益繁重,又要学着处理政务,主动取消了自己的娱乐时间,连萧彧劝都不听。到底还是个孩子,骨子里还是爱玩的,一有机会,真实的想法便藏不住。
萧彧问:“阿平,钓鱼好玩吗?”
阿平嘻嘻笑:“好玩。”
萧彧斜睨他:“那你平时怎么不玩了?”
阿平说:“爹爹这么厉害都那么忙。我得好好学习,否则现在没学好,以后就没法像爹爹一样做个好皇帝。”
“你能这么想,爹爹很高兴。”萧彧笑得很欣慰,但还是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学跟玩并不冲突。贪玩是人之天性,若是拼命压抑不让天性释放,往后可能会变成大麻烦。堵不如疏,适当娱乐休闲才对身心更为健康。会玩的人,才能学得更好。”
阿平想了一会儿,才说:“爹爹说得有理,以后我每天安排半个时辰来娱乐休闲。”
萧彧无奈地看着儿子,他这么一本正经的样子,到底是哪位夫子教的?便扭头对坐在一旁的闵翀说:“腾云,阿平这样可是你教的?”
闵翀的声音都拔高了:“怎么可能!陛下你看我像个能正经得起来的人?”
萧彧一想也对,闵翀除了公事能严肃得起来,其他时候可真不能算个正经人。
那可能是王启?他是礼部尚书,平日里最一板一眼,特别讲究规矩,至今还在催促自己立后妃呢。
这老头估计也知道他与凛之的关系,但从不当着凛之的面提立后妃的事,凛之不在的时候,他可没少提。
阿平说:“爹爹,无人教我,是我自己觉得该这么做。我已经不小了,过了可以玩乐的年纪了。”
萧彧抬手揉他脑袋一把:“谁跟你说长大了就不玩了?你爹爹我不还照样逮着空就偷懒啊。”
阿平小声嘀咕:“可我最近没见着爹爹偷懒的时候,总是忙到深夜都未熄灯。”
萧彧被儿子这么一怼,尴尬地笑:“这不在打仗嘛,你师父又不在,我当然要忙一点。从今往后就好了,仗打完了,你师父就能留在京中帮我了。”
此时居岩大叫起来:“陛下,快看,师父回来了!”
萧彧赶紧抬头朝江对岸看过去,江面宽阔,对岸的一切有些模糊,看不太真切人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河对岸出现了一面随风飘扬的红色大旗。这旗的颜色,正是安军的大旗颜色,凛之果然回来了!
阿平兴奋地扔下手里的钓竿,跳了起来,大叫:“爹爹,果真是师父回来了!安军凯旋了!太好了!师父回来了!”
原本正散漫地坐在树阴下闲聊的群臣也回过神来,都纷纷起身朝对岸看去,一个个难耐激动,毕竟等了一上午,都急着回去过节呢。
萧彧起身,理了理衮服和冠冕,准备迎接他的大功臣。
对岸早就备好了渡船,等着迎接凯旋的将士们渡江。所以并没有等太久,便有船只从对岸过来了,第一艘船上就竖着那面大旗,不肖说,便是裴凛之的船了。
船终于近了,渐渐地,能看清旗上的图案与字了,船上的人也渐渐看得清了,船首那位昂首挺立的伟岸男子不是裴凛之是谁?
萧彧看着那道身影,嘴角高高扬了上去,眼里都是笑意。
周围的大臣都在嚷嚷:“到了,到了!裴将军威武,大获全胜!陛下之幸,安国之幸,天下之幸!”
萧彧并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江面微笑。船越来越近了,很多的船一起过来的,但萧彧只看见了走在最前头的那一艘,只看见了船头站着的那一个人。
江风将红旗招展起来,吹得裴凛之的舞袍前摆翻滚着,仿佛踏着祥云而来的英雄,他想起了那句有名的台词,嘴唇再也合不拢来。
船终于在江边停下,裴凛之从船头纵深一跃,轻巧地落到了江岸上,他前行两部,抱拳就要单膝跪下:“陛下!凛之幸不辱命,完成了使命,回来了。恭喜陛下,终于完成天下一统!”
萧彧急忙走前两步,将他的胳膊托住,将人拉住了,仔仔细细地端详,看他有没有受伤:“爱卿平身,辛苦了!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功劳!有凛之在,我大安江山便有了定海神针。”
两人四目相对,眼中只看得见彼此,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知道不合时宜,只能默默地端详彼此,爱意都要从眼中溢出来了。
直到闵翀咳嗽一声,说:“贺喜裴将军!恭喜陛下!裴将军与陛下,便是良臣遇明君,天作之合,何愁天下不定!这是天佑我大安!”
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附议,向萧彧与裴凛之道贺。
两人回过神来,移开视线,深吸一口气,整理一下仪容,这才来跟群臣和其他武将说话。出征的将士非常多,但跟着裴凛之一起回来的只有关山,萧繇带着队伍回了长安,吉海则被裴凛之派遣驻守在幽州,提防塞外各族入侵。
他们寒暄的时候,源源不断有将士从船上上岸。这次跟着回来的将士人数不少,很多是当初自崖州与广州便跟着的将士,他们离开故乡已经好些年头了,如今仗打完了,也是时候放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了。
这些将士可以退伍回家乡去,朝廷会根据各人的军功给予安排,有的可以回当地做小官吏,有的则一次性发放一笔补贴,并且终身享受税赋优待。
愿意留在军中做终身军人的,也可以继续留下来,虽然天下一统,但依旧需要人戍边与□□。
所有退役的军人都是预备役,日后若有强敌入侵,他们将响应朝廷的号召,重新入伍,披甲执戈,保家卫国。
回去的时候,萧彧没有坐马车,而是换成骑马,与裴凛之并行,一起进了城。后面的大臣们看得直咳嗽,陛下与裴将军也太不注重君臣礼仪了,怎能并行呢。
萧彧才不在乎这些,人本无尊卑之别。这天下说是姓萧,其实并非萧家的,皇帝谁都能当,他不过是因缘际会坐上了皇位。
这天下是裴凛之率领将士们打下来的,他们也是安国的主人。
街道两旁围满了人,全都是不知道从哪儿听到安军凯旋消息的百姓,引颈看着入城的队伍。
有人带头欢呼起来:“陛下万岁!”“裴将军万岁!”“安军万岁!”
有胆大的百姓拿着新煮的粽子递给归来的将士,将士们又感动又开心,推搡着不肯收,有的粽子不小心还掉落在了地上,一旁的将领见状,便说:“收下吧,谢谢乡亲们。”
围观的队伍中不知道谁带头跪了下去,很多人都跟着跪下去顶礼膜拜。
萧彧坐在马背上,朝沿途的百姓挥手,见百姓下跪,连忙伸出两只手示意百姓起身:“平身,大家无需下跪,快快起来!”
无奈他的声音被欢呼声压了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去。
裴凛之见状,伸手招呼了一下,让自己的亲随过来,小声交代了几句,亲随很快就拨转马头朝后边去了。
不一会儿,亲随便带着一群将士去给百姓传达萧彧的指令去了。萧彧提倡人人平等,安国子民见了皇帝与官员都无须下跪。将士们费了一番口舌,才劝说下跪的百姓都站了起来。
队伍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出了城南门,朝天地坛而去。东西戎皆已收复,华夏民族再次统一,这样重要的时刻,怎么能够不祭祀。
高耸的祭坛上,萧彧念完亲笔书写的祷文,率领文武百官三跪九叩,告慰上苍与祖先亡灵,他们终于收复了被胡人侵占了两百多年的中原大地,完成了华夏民族中兴的第一步。
从今往后,他们会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早日实现华夏的复兴,开创太平盛世,让四海诸国来朝!
裴凛之没有派兵去追击,长城以北是柔然的地盘,东戎去了, 为了生存,少不得要跟柔然人起冲突。站在安国的角度, 巴不得他们斗起来, 互相牵制消耗, 就没有精力来对付他们了。
萧彧看到捷报,喜不自胜, 恨不得当即昭告全天下, 举国同庆。不过还得待功臣回来了再庆祝。
天下一统, 迁都得提上日程了。他将迁都的消息发布下去,要求各部官员开始准备搬家事宜。朝中大臣许多是世家出身, 家大业大, 人口众多, 搬家需要准备很长的时间,提前通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月初五,端阳节。今日休沐, 萧彧并没有睡懒觉, 天光微亮便起来了,戴上流冕、穿上衮服, 盛装打扮, 早早乘着马车出了宫, 身后跟着文武百官,径直往北门而去。
昨夜斥候来报,说今日裴凛之便要抵达京城。萧彧兴奋得难以自制,当即命人去通知文武百官次日一早出城迎接功臣凯旋。他一夜辗转反侧,都没怎么合过眼。
五月初的天气尚未过热,清晨十分凉爽。街道上有早起的小贩挑着成捆的苇叶与艾草沿街叫卖,空气中漂浮着草木的清香以及粽子的香味。
萧彧从窗口朝外看着,十分满意这恬静富足的状态。想到从今往后,这样的场景将会是华夏大地每个角落的常态,百姓只需关心生活吃饱穿暖的问题,再也无须担忧战争带来的恐惧与威胁,就充满了成就感。
出了城门,目之所及,便是碧浪起伏的田野,早稻已经进入生长旺季,长势葳蕤,预示着又一次丰收。
萧彧心情好,看什么都觉得美妙至极,想到一会儿就能见到裴凛之,嘴角就止不住往上扬。
长江浩渺,江水滚滚东逝,亘古不变,变迁的是江两岸的人们,以及人造就的历史。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历史的缔造者,希望他这一页,会是光明的,辉煌的,萧彧望着阔远的江面,暗暗想道。
江面上没有船只,偶有几只鱼凫贴水飞过,迅速钻进水中,叼上一尾小鱼,飞快地飞到岸边的树梢上,开始享受它们的美味,偶尔抬起小脑袋,觑一眼岸边聚集的人群。
萧彧下了车,在岸边慢慢溜达。阿平伴在一旁,他平日里很少出城,对看到的一切都很好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努力辨认那些草木。萧彧便耐心地给他讲解,他的专业知识足够教儿子。
阿平发现一棵挂着不少桑葚的桑树,高兴地去摘了一把回来,送到萧彧面前:“爹爹,吃桑葚,都红了,应该熟了。”
萧彧看着他手里的桑葚,虽然已经红了,但离熟还差得远呢,便促狭地笑:“我不要。你多吃点。”
阿平便拿起一个放到嘴里,然后“呸”一下吐了出来,脸皱成了苦瓜,呲着牙说:“好酸!”
萧彧哈哈笑:“你忘了李生大路无人采摘的典故了?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爹爹教训得是,倒是我忘了。”阿平看了看手里的桑葚,扔了吧,有点可惜,吃吧,又实在太酸了,最后还是扔进水中,“给鱼儿吃吧。”
弄不清裴凛之何时渡江,按照斥候的说法,当是午前便能赶到,所以他们只能在江边等着。
太阳升起来,将对岸依旧没有人踪,倒是有人来渡口渡江,见到这么大阵仗被吓了一跳。不过萧彧早就下令下去,不要大肆声张影响百姓,任他们自由通行。
等得无聊,众人便在江边的树阴下坐着等待。萧彧让人用树枝做了简易钓竿,坐在江边开始钓虾蟹,没有鱼钩,只能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阿平兴致勃勃,小的时候他还在御花园中钓过鱼虾,这两年大了些,功课日益繁重,又要学着处理政务,主动取消了自己的娱乐时间,连萧彧劝都不听。到底还是个孩子,骨子里还是爱玩的,一有机会,真实的想法便藏不住。
萧彧问:“阿平,钓鱼好玩吗?”
阿平嘻嘻笑:“好玩。”
萧彧斜睨他:“那你平时怎么不玩了?”
阿平说:“爹爹这么厉害都那么忙。我得好好学习,否则现在没学好,以后就没法像爹爹一样做个好皇帝。”
“你能这么想,爹爹很高兴。”萧彧笑得很欣慰,但还是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学跟玩并不冲突。贪玩是人之天性,若是拼命压抑不让天性释放,往后可能会变成大麻烦。堵不如疏,适当娱乐休闲才对身心更为健康。会玩的人,才能学得更好。”
阿平想了一会儿,才说:“爹爹说得有理,以后我每天安排半个时辰来娱乐休闲。”
萧彧无奈地看着儿子,他这么一本正经的样子,到底是哪位夫子教的?便扭头对坐在一旁的闵翀说:“腾云,阿平这样可是你教的?”
闵翀的声音都拔高了:“怎么可能!陛下你看我像个能正经得起来的人?”
萧彧一想也对,闵翀除了公事能严肃得起来,其他时候可真不能算个正经人。
那可能是王启?他是礼部尚书,平日里最一板一眼,特别讲究规矩,至今还在催促自己立后妃呢。
这老头估计也知道他与凛之的关系,但从不当着凛之的面提立后妃的事,凛之不在的时候,他可没少提。
阿平说:“爹爹,无人教我,是我自己觉得该这么做。我已经不小了,过了可以玩乐的年纪了。”
萧彧抬手揉他脑袋一把:“谁跟你说长大了就不玩了?你爹爹我不还照样逮着空就偷懒啊。”
阿平小声嘀咕:“可我最近没见着爹爹偷懒的时候,总是忙到深夜都未熄灯。”
萧彧被儿子这么一怼,尴尬地笑:“这不在打仗嘛,你师父又不在,我当然要忙一点。从今往后就好了,仗打完了,你师父就能留在京中帮我了。”
此时居岩大叫起来:“陛下,快看,师父回来了!”
萧彧赶紧抬头朝江对岸看过去,江面宽阔,对岸的一切有些模糊,看不太真切人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河对岸出现了一面随风飘扬的红色大旗。这旗的颜色,正是安军的大旗颜色,凛之果然回来了!
阿平兴奋地扔下手里的钓竿,跳了起来,大叫:“爹爹,果真是师父回来了!安军凯旋了!太好了!师父回来了!”
原本正散漫地坐在树阴下闲聊的群臣也回过神来,都纷纷起身朝对岸看去,一个个难耐激动,毕竟等了一上午,都急着回去过节呢。
萧彧起身,理了理衮服和冠冕,准备迎接他的大功臣。
对岸早就备好了渡船,等着迎接凯旋的将士们渡江。所以并没有等太久,便有船只从对岸过来了,第一艘船上就竖着那面大旗,不肖说,便是裴凛之的船了。
船终于近了,渐渐地,能看清旗上的图案与字了,船上的人也渐渐看得清了,船首那位昂首挺立的伟岸男子不是裴凛之是谁?
萧彧看着那道身影,嘴角高高扬了上去,眼里都是笑意。
周围的大臣都在嚷嚷:“到了,到了!裴将军威武,大获全胜!陛下之幸,安国之幸,天下之幸!”
萧彧并没有说话,他只是望着江面微笑。船越来越近了,很多的船一起过来的,但萧彧只看见了走在最前头的那一艘,只看见了船头站着的那一个人。
江风将红旗招展起来,吹得裴凛之的舞袍前摆翻滚着,仿佛踏着祥云而来的英雄,他想起了那句有名的台词,嘴唇再也合不拢来。
船终于在江边停下,裴凛之从船头纵深一跃,轻巧地落到了江岸上,他前行两部,抱拳就要单膝跪下:“陛下!凛之幸不辱命,完成了使命,回来了。恭喜陛下,终于完成天下一统!”
萧彧急忙走前两步,将他的胳膊托住,将人拉住了,仔仔细细地端详,看他有没有受伤:“爱卿平身,辛苦了!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功劳!有凛之在,我大安江山便有了定海神针。”
两人四目相对,眼中只看得见彼此,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知道不合时宜,只能默默地端详彼此,爱意都要从眼中溢出来了。
直到闵翀咳嗽一声,说:“贺喜裴将军!恭喜陛下!裴将军与陛下,便是良臣遇明君,天作之合,何愁天下不定!这是天佑我大安!”
周围的大臣们也纷纷附议,向萧彧与裴凛之道贺。
两人回过神来,移开视线,深吸一口气,整理一下仪容,这才来跟群臣和其他武将说话。出征的将士非常多,但跟着裴凛之一起回来的只有关山,萧繇带着队伍回了长安,吉海则被裴凛之派遣驻守在幽州,提防塞外各族入侵。
他们寒暄的时候,源源不断有将士从船上上岸。这次跟着回来的将士人数不少,很多是当初自崖州与广州便跟着的将士,他们离开故乡已经好些年头了,如今仗打完了,也是时候放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了。
这些将士可以退伍回家乡去,朝廷会根据各人的军功给予安排,有的可以回当地做小官吏,有的则一次性发放一笔补贴,并且终身享受税赋优待。
愿意留在军中做终身军人的,也可以继续留下来,虽然天下一统,但依旧需要人戍边与□□。
所有退役的军人都是预备役,日后若有强敌入侵,他们将响应朝廷的号召,重新入伍,披甲执戈,保家卫国。
回去的时候,萧彧没有坐马车,而是换成骑马,与裴凛之并行,一起进了城。后面的大臣们看得直咳嗽,陛下与裴将军也太不注重君臣礼仪了,怎能并行呢。
萧彧才不在乎这些,人本无尊卑之别。这天下说是姓萧,其实并非萧家的,皇帝谁都能当,他不过是因缘际会坐上了皇位。
这天下是裴凛之率领将士们打下来的,他们也是安国的主人。
街道两旁围满了人,全都是不知道从哪儿听到安军凯旋消息的百姓,引颈看着入城的队伍。
有人带头欢呼起来:“陛下万岁!”“裴将军万岁!”“安军万岁!”
有胆大的百姓拿着新煮的粽子递给归来的将士,将士们又感动又开心,推搡着不肯收,有的粽子不小心还掉落在了地上,一旁的将领见状,便说:“收下吧,谢谢乡亲们。”
围观的队伍中不知道谁带头跪了下去,很多人都跟着跪下去顶礼膜拜。
萧彧坐在马背上,朝沿途的百姓挥手,见百姓下跪,连忙伸出两只手示意百姓起身:“平身,大家无需下跪,快快起来!”
无奈他的声音被欢呼声压了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跪了下去。
裴凛之见状,伸手招呼了一下,让自己的亲随过来,小声交代了几句,亲随很快就拨转马头朝后边去了。
不一会儿,亲随便带着一群将士去给百姓传达萧彧的指令去了。萧彧提倡人人平等,安国子民见了皇帝与官员都无须下跪。将士们费了一番口舌,才劝说下跪的百姓都站了起来。
队伍没有直接回京,而是出了城南门,朝天地坛而去。东西戎皆已收复,华夏民族再次统一,这样重要的时刻,怎么能够不祭祀。
高耸的祭坛上,萧彧念完亲笔书写的祷文,率领文武百官三跪九叩,告慰上苍与祖先亡灵,他们终于收复了被胡人侵占了两百多年的中原大地,完成了华夏民族中兴的第一步。
从今往后,他们会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早日实现华夏的复兴,开创太平盛世,让四海诸国来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废太子生存指南,废太子生存指南最新章节,废太子生存指南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废太子生存指南,废太子生存指南最新章节,废太子生存指南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