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鸾腾图 亲王和郡王的差别

小说:凤鸾腾图 作者:水墨清云 更新时间:2024-08-05 18:13:41 源网站:顶点小说
  因为接下来会出现这样的,所以提前给大家普及解释下这两者的差距,免得大家到时看的云里雾里。

  单字王是亲王,而双字都是郡王,文中若是出现双字的基本都是郡王,郡王全称的会出现四个字,列如xx郡王,如果出现xx王并不是我写错或者是遗漏,那是简称,是可以的。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解释,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亲王郡王都是王爵,原则上只给宗室成员,别的爵位大家都可以得到。食邑在这里比较有意思。如果在封爵位的时候,有“食实封”这么几个字,那么这个人就能得到相应封户的租调税收。然而一般情况下这是没有的,因此这些食邑只是虚的,并不能给这个人带来什么实惠。到了明朝,宗室和外族的爵位系统实现了分流。亲王和郡王还是只给宗室,并出现了诸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新的爵位,封给宗室贵胄。

  公侯伯的爵位被保留封给外姓,但是子爵和男爵被废除。清朝的制度和前面的朝代们相比差别比较大。爵位名称的来历比较多样。例如王爵,大家一般比较关注单字王和二字王的差别。汉朝的时候单字王二字王区别不大,七国之乱有楚国、吴国、赵国,也有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它们的王没太多区别。

  魏晋以后就有区别了。亲王一般为单个字,是以州的地名或东周列国的国名来封授。例如题主说的朱元璋的这几个儿子:燕王、赵王、楚昭王、齐恭王,实际上都是亲王,而且是地位不错的亲王,因为燕国、赵国、楚国和齐国都是战国七雄,是很好的封号。有人说不对,单字王是亲王,而楚昭王、齐恭王是两个字呀,难道不是郡王么?嗯,不是,因为昭和恭在这里不是封号的一部分,而是他们死后给他们上的谥号。

  再比如说,唐朝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同时给了个还不错的谥号“隐”,因此后人称李建成为息隐王。后来李世民把太子这个封号还给了李建成,因此李建成也叫做隐太子。同理,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王,后来改为巢王,谥号是个恶谥叫做“剌”,因此后人就叫他巢剌王。还有他们那个传说中会抡锤子的老三李玄霸,死后追封为卫王,谥号叫“怀”,因此也叫卫怀王。实际上这里的息隐王、卫怀王和巢剌王也都是亲王。然后至于名称的选择,一般来说除了太子之外的其它嫡子或者皇帝非常喜爱的庶子会被封为大国的王,例如秦王、赵王、齐王、楚王、晋王、魏王、郑王等等。皇帝的兄弟以及地位较高的嫔妃的儿子也会被封为不错的王,例如越王、吴王、蜀王、代王、卫王、岐王、韩王、汉王、鲁王、梁王等等。其他的庶子的封号就不那么好了,例如霍王、密王、滕王、荆王、凉王、鄂王、徐王等等。郡王一般是两个字,是以郡县的地名来封授,例如常山郡王、零陵郡王、琅琊郡王、中山郡王、北平郡王、河间郡王、江夏郡王等等。他们也可以简称为例如常山王、零陵王、琅琊王、中山王、北平王、河间王、江夏王等等。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对于一些功劳非常高的宗室成员或者一些归降过来的义军首领或少数民族首领,中央王朝有时候会给一些非常好的郡王封号。例如唐初的赵郡王李孝恭和燕郡王罗艺,他们的简称就是赵王和燕王,看起来和亲王一样,实际上他们是郡王。国公这一级的封号来历就多了,至少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和上面一样,按照这个人的功劳和威望来选择封地,例如功劳高的可以封为魏国公、赵国公、楚国公等等,功劳较高的可以封越国公、代国公、鲁国公等等。第二种可以是受封者的老家,比如你是山东人就封你作鲁国公,你是河东人就封你作晋国公,你是南方人就封你作越国公或楚国公,你是河北人就封你作赵国公,等等。第三种是取美称,一般人没这个待遇,只有功劳极高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封号,特别是集中在唐朝和清朝,例如唐朝的卫国公李靖、英国公徐世积、宿国公程咬金、翼国公秦叔宝、褒国公段志玄、勋国公殷开山等等(李世民给功臣封爵还是很慷慨的,对比他之前和之后,韩擒虎才当个县公,薛仁贵也是个郡公)。清朝在封王爵公爵的时候也多取美称而淡化国名,比如恭、怡、端、奕、忠、勇等等,其中公爵在清前期没有名只有爵位,比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后来有了名字,也是取美称。后面郡公以下的封号大多数都是以郡县的名字来封授的,当然郡县之间也有差别,像比较富饶的郡县一般给了比较重要的人。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凤鸾腾图,凤鸾腾图最新章节,凤鸾腾图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