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城中,祖庙之外。“事情都已准备妥当了么?”
庙见之日,执金吾季义司职戎戒,领军士于正门。此刻,他正昂首挺胸,一手压住刀柄,一手杵矛而立,目不斜视站在大门前。他一动不动,就这么正对前方,盯着远处分列而站、正耐心等待的群臣们,如同一樽雕像一般。
若不是其爱徒郑信与他站的极近,且对老师声音早已熟悉至极,他跟本不会发现,老师是在与自己对话。
“皆已准备妥当。”郑信低首,小声答道。“现如今三军出动,明面或巡或驻,一切如常,实则暗封全城。上将军府、河上大营之外,尚飞将军领精兵埋伏完毕,祖庙之内更是三百刀斧手就绪,就等君上到来、庙见开始。”
如今季义须发皆白,皱纹爬满面庞,显得愈发苍老。可他眼瞳明亮,极有精神。他看着群臣首处,正卿魏钧与其徒中大夫伍辰皆在闭目养神,无有异样。于是回过头来,继续问道:“君上那边,如何?”
“君上与夫人已陪同老太后出发,汤行领禁军随行,郑龙、郑成父子陪同在侧。”
他听闻郑信话语,一抚白须,点了点头,随后却怅然一叹,说道:“引蛇出洞,此虽好计,但令君上涉险,吾为人臣,实是良心不安。郑信,你且记住,一旦交兵,剿贼功成与否另说,但务必要以君上安全为第一,且不可让君上伤及分毫!”
郑信抱拳,郑重答应道:“诺!”
见郑信明白,季义继续说道:“你且安心保护君上,贼首郑龙,就交由我!”说着,他眯起眼睛,眼光如刀芒,愈发锐利,透入出一股凶戾之气。
“丧子之仇,焉能不报!于公于私,此人我必杀之!”
正谈话间,突见一小卒急急忙忙策马而来。只见那小卒驾到近前,而后翻身下马,飞步疾跑,越过众多甲士,穿过群臣,直奔季义所在。
“报!”那小卒甲胄凌乱,面色略显慌张。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连脸上蜒下的汗水都顾不得擦拭,飞快拜倒在季义面前,而后高托起一块绢帛。“执金吾,小人有急报!”
但季义并不忙接,而是盯着来人陌生的面孔来回打量,冷冷问道:“谁人派你来的。”
“是新郑尉汤行将军。”那小卒据实回答,不见分毫犹豫。“将军怕执金吾不信,还令小人带来印信。”
见着印信,季义不由信了几分,他有些疑惑的接过绢帛。只见那绢帛边缘参差不齐,且多有毛絮,像是用刀从衣服上硬割下来的。打开一看,季义不由面色大变。
绢帛上只有四字,却是血书:君上遇袭!
……
“你四人不是商议好了,要等君上入殿,再一同动手,围死祖庙,迫使上将军即位。可如今到底是何情况?”俞良淡漠看着眼前被五花大绑的四名校尉,口气冰冷发问道。季义、郑信、魏其食皆站其左右。
四人当中为首一人,听闻俞良发问,抬起满是血污的脸,吐着沫子,有气无力回答道:“究竟、什么情况?我等、我等也想知道,但实是不知啊!上大夫莫要、莫要再打了。”
这四人此刻甲胄被除,浑身鲜血淋漓,瘫软在地,如同死狗一般,一副被严刑拷打过后的模样。此刻听闻俞良一语道破他们心中最大的秘密,皆是一脸惊惧,可偏偏又一问三不知。
其实,这四人皆是上将军手下,正是俞良暗中遣人假作商贾上门煽动,令其庙见谋反。
就在刚才,俞良得闻君上遇袭,立马将祖庙外,群臣之中这四人诓入庙中。于是刀斧手尽出,将四人一举擒下,拷问至今。
俞良将身子前倾,俯视四人,再度问道:“君上前来祖庙,行至半路,突然遇袭。随行者郑成逆反,与袭击者合流,将君上虏走,此事你等真的不知?”
四人一脸茫然,摇了摇头。为首一人更是苦笑一声,说道:“我等、我等却是不知。”
郑信听完,长叹一口气,说道:“看来这四人皆是弃子。”
随后他转过头,对俞良问道:“上大夫,如今这四人被擒,而祖庙外,四人部众见头领久去不回,已经有些躁动,该如何是好?”
庙见之日,新郑戒严,负责戎守城中的,皆是禁军,上将军之兵自然是进不得城的。这四人部从,此刻是乔装布衣,混入城中,躲在祖庙附近,随时准备暴起攻庙。
当然,说是混入城中,其实是俞良暗中授意放进来的。
毕竟俞良的计划是:待君上与上将军及一众大臣入祖庙,庙外四人率部攻打,就由季义领禁军抵御,同时庙内刀斧手尽出,取上将军首级掷于庙外。
贼首一死,如此,四人部众将再无抵抗之心,而待城中早已准备就绪的援军杀到,平此“叛乱”,那谋逆的罪名就结结实实扣在上将军的头上,钉成死案。
本来万无一失,可没想到,却是出了如此差错。这四人部众,顿时变得难以处理。
要知道,俞良为了打消四人疑虑,使其安心入瓮,祖庙周围所安排之兵仅五百来人;而“混入”城中的四人部众,却足有近千!加之朝臣皆在祖庙之外,事情变得愈发不好处理。
想到这,俞良不由反问道:“魏钧与上将军党羽可有异动?”
郑信答道:“我等突然入庙,百官虽有私语,但并无异动。”
俞良心中已有决断。“将庙外群臣皆请入庙中,看管起来。”
郑信轻皱眉头。“百官定有异议,倘若动静太大,怕会打草惊蛇,让敌寇有所怀疑。”
俞良摆手。“无碍,照我所说去做便好。”
“接下来,联络先前埋伏之’援兵’,前后夹击,攻其不备。同时按原定计划,斩贼首,掷首级庙外,以慑反贼。”从始至终,俞良都未打算与敌硬拼。
郑信闻言,奇道:“但郑龙并未入庙。”
俞良扫了一眼那被五花大绑的四校尉,笑道:“没了郑龙,不还有这四人吗?”
庙见之日,执金吾季义司职戎戒,领军士于正门。此刻,他正昂首挺胸,一手压住刀柄,一手杵矛而立,目不斜视站在大门前。他一动不动,就这么正对前方,盯着远处分列而站、正耐心等待的群臣们,如同一樽雕像一般。
若不是其爱徒郑信与他站的极近,且对老师声音早已熟悉至极,他跟本不会发现,老师是在与自己对话。
“皆已准备妥当。”郑信低首,小声答道。“现如今三军出动,明面或巡或驻,一切如常,实则暗封全城。上将军府、河上大营之外,尚飞将军领精兵埋伏完毕,祖庙之内更是三百刀斧手就绪,就等君上到来、庙见开始。”
如今季义须发皆白,皱纹爬满面庞,显得愈发苍老。可他眼瞳明亮,极有精神。他看着群臣首处,正卿魏钧与其徒中大夫伍辰皆在闭目养神,无有异样。于是回过头来,继续问道:“君上那边,如何?”
“君上与夫人已陪同老太后出发,汤行领禁军随行,郑龙、郑成父子陪同在侧。”
他听闻郑信话语,一抚白须,点了点头,随后却怅然一叹,说道:“引蛇出洞,此虽好计,但令君上涉险,吾为人臣,实是良心不安。郑信,你且记住,一旦交兵,剿贼功成与否另说,但务必要以君上安全为第一,且不可让君上伤及分毫!”
郑信抱拳,郑重答应道:“诺!”
见郑信明白,季义继续说道:“你且安心保护君上,贼首郑龙,就交由我!”说着,他眯起眼睛,眼光如刀芒,愈发锐利,透入出一股凶戾之气。
“丧子之仇,焉能不报!于公于私,此人我必杀之!”
正谈话间,突见一小卒急急忙忙策马而来。只见那小卒驾到近前,而后翻身下马,飞步疾跑,越过众多甲士,穿过群臣,直奔季义所在。
“报!”那小卒甲胄凌乱,面色略显慌张。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连脸上蜒下的汗水都顾不得擦拭,飞快拜倒在季义面前,而后高托起一块绢帛。“执金吾,小人有急报!”
但季义并不忙接,而是盯着来人陌生的面孔来回打量,冷冷问道:“谁人派你来的。”
“是新郑尉汤行将军。”那小卒据实回答,不见分毫犹豫。“将军怕执金吾不信,还令小人带来印信。”
见着印信,季义不由信了几分,他有些疑惑的接过绢帛。只见那绢帛边缘参差不齐,且多有毛絮,像是用刀从衣服上硬割下来的。打开一看,季义不由面色大变。
绢帛上只有四字,却是血书:君上遇袭!
……
“你四人不是商议好了,要等君上入殿,再一同动手,围死祖庙,迫使上将军即位。可如今到底是何情况?”俞良淡漠看着眼前被五花大绑的四名校尉,口气冰冷发问道。季义、郑信、魏其食皆站其左右。
四人当中为首一人,听闻俞良发问,抬起满是血污的脸,吐着沫子,有气无力回答道:“究竟、什么情况?我等、我等也想知道,但实是不知啊!上大夫莫要、莫要再打了。”
这四人此刻甲胄被除,浑身鲜血淋漓,瘫软在地,如同死狗一般,一副被严刑拷打过后的模样。此刻听闻俞良一语道破他们心中最大的秘密,皆是一脸惊惧,可偏偏又一问三不知。
其实,这四人皆是上将军手下,正是俞良暗中遣人假作商贾上门煽动,令其庙见谋反。
就在刚才,俞良得闻君上遇袭,立马将祖庙外,群臣之中这四人诓入庙中。于是刀斧手尽出,将四人一举擒下,拷问至今。
俞良将身子前倾,俯视四人,再度问道:“君上前来祖庙,行至半路,突然遇袭。随行者郑成逆反,与袭击者合流,将君上虏走,此事你等真的不知?”
四人一脸茫然,摇了摇头。为首一人更是苦笑一声,说道:“我等、我等却是不知。”
郑信听完,长叹一口气,说道:“看来这四人皆是弃子。”
随后他转过头,对俞良问道:“上大夫,如今这四人被擒,而祖庙外,四人部众见头领久去不回,已经有些躁动,该如何是好?”
庙见之日,新郑戒严,负责戎守城中的,皆是禁军,上将军之兵自然是进不得城的。这四人部从,此刻是乔装布衣,混入城中,躲在祖庙附近,随时准备暴起攻庙。
当然,说是混入城中,其实是俞良暗中授意放进来的。
毕竟俞良的计划是:待君上与上将军及一众大臣入祖庙,庙外四人率部攻打,就由季义领禁军抵御,同时庙内刀斧手尽出,取上将军首级掷于庙外。
贼首一死,如此,四人部众将再无抵抗之心,而待城中早已准备就绪的援军杀到,平此“叛乱”,那谋逆的罪名就结结实实扣在上将军的头上,钉成死案。
本来万无一失,可没想到,却是出了如此差错。这四人部众,顿时变得难以处理。
要知道,俞良为了打消四人疑虑,使其安心入瓮,祖庙周围所安排之兵仅五百来人;而“混入”城中的四人部众,却足有近千!加之朝臣皆在祖庙之外,事情变得愈发不好处理。
想到这,俞良不由反问道:“魏钧与上将军党羽可有异动?”
郑信答道:“我等突然入庙,百官虽有私语,但并无异动。”
俞良心中已有决断。“将庙外群臣皆请入庙中,看管起来。”
郑信轻皱眉头。“百官定有异议,倘若动静太大,怕会打草惊蛇,让敌寇有所怀疑。”
俞良摆手。“无碍,照我所说去做便好。”
“接下来,联络先前埋伏之’援兵’,前后夹击,攻其不备。同时按原定计划,斩贼首,掷首级庙外,以慑反贼。”从始至终,俞良都未打算与敌硬拼。
郑信闻言,奇道:“但郑龙并未入庙。”
俞良扫了一眼那被五花大绑的四校尉,笑道:“没了郑龙,不还有这四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