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雨季,就跟这里的女子一样柔媚多情,五月的蒙蒙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蒋中明站在窗前挑望远处的烟雨,他从京城赶到山阳县,是来接亲的,那是他父亲生前定下来的娃娃亲,据说冰雪聪明,是个万里挑一的女子。qiuyelou
他正在沉思的时候,小厮扶衣进来了,他先对蒋中明打了一个千儿,恭敬的说道:“爷,沈家下了帖子。”
说罢,他呈上帖子,蒋中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帖子是沈老爷写来的,说他府上的海棠开了,邀请他到府上赏花。
扶衣抬头望着自家主子,他上前一步,笑嘻嘻的凑趣:“爷,我今日外出,听人说起过沈姑娘呢,城里人都说她不光容貌出色,更是博览群书,就连沈家两位公子也常常要向她请教学问。”
蒋中明斜睨了他一眼,抬手朝着扶衣的脑袋上重重敲了一下,说道:“谁要你去打听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人家姑娘也是你能议论的?”
“这怎就是乱七八糟的事,那可是将来咱们府上的大奶奶。”扶衣小声嘀咕一句。
蒋中明没有理会小厮,他转身回到案前,先回了一封帖子,又叫扶衣送出去,他说道:“你给沈家来的下人传话,就说我一定如约赴期。”
扶衣拿着帖子出门了,屋里只剩蒋中明一人,他踱步来到窗前,想起扶衣刚才说的话,心里默默想着,儿女婚姻大事,自古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早以前,他就知道有沈姑娘这么一个未婚妻,这两年,祖父身子每况愈下,半年前,祖父说要他娶亲,他也便点头答应了,都说她相貌出色,博览群书,不知她究竟是个甚么样的女子呢?
没过几日,到了赴约的日期,蒋中明只带着两个小厮登门,他这位岳丈是山阴县的县令,和他父亲是同窗好友,只因出身寻常,为人刚正不阿,又不会讨好左右,很不得上司看重,便是这县令一职,也是前两年才补上的。
如今,沈家一家几口住在县衙里,他到的时候,沈家的长子沈侠站在门口迎接,那沈侠见了他,拱手说道:“蒋兄,一路辛苦了。”
沈侠比他略小两岁,他眉清目秀,举手投足之间翩翩有礼,两人是第一回见面,蒋中明还了一礼,沈侠便请他进门。qiuyelou
衙门建得不大,前前后后就几间屋子,与蒋家在京中的府邸自是不能相比,沈侠领他径直前往书房,露过院子时,一株海棠开得花团锦簇,很是热闹。
蒋中明扭头看了几眼海棠花,他刚一抬眼,就见一个身量中等的男人负手站在门前,那人年约四十,留着一把胡须,看起来不苟言笑,蒋中明猜测此人想必就是他那位岳丈沈怀山。
沈侠看到他,恭敬的喊了一声父亲,蒋中明见此,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说道:“小侄拜见世叔。”
“免礼。”沈怀山轻轻点头,又请蒋中明进屋说话。
自从蒋父去世,蒋沈两家的联系不如从前频繁,只有年节时才会有书信问侯,蒋家本是京城的豪门权贵,沈家小门小户的,生怕女儿嫁过去吃亏,是以从未主动提起这门亲事,原指望着两家都把当年那句定亲的话当作是一时玩笑,谁知半年前,蒋家来信,提起议亲之事。
沈家想着,既然蒋家不嫌他家门户低,再者他们打听得蒋家公子生得丰神俊朗,识量宽和,沈家自然也便应下了。
不久,两家议定了婚期,因着京城和山阴县两地遥远,本来说定沈姑娘赴京待嫁,后来为示尊重,蒋中明又亲自下江南来接亲。
彼此一番问安,沈怀山忆起和蒋父昔日的情谊,不免唏嘘感叹,蒋中明和沈家父子闲聊之际,已是留意到屏风后面影影绰绰,还露出了一截裙角,他收回目光,权作不知,专心和沈怀山说话。
说是赏花,实则是借口罢了,此番邀请他上门,不过是想亲自校验他的人品,聊了半日,沈父看他进退有礼,最难得的是小小年纪学识渊博,并无世家公子身上的浮夸之气,心里已是十分满意。
说了半日话,沈家要留饭,蒋中明推辞了,他和沈姑娘的婚期将近,为了她的声名,到底不好在沈家多留。
蒋中明离去了,自此,沈家公子时常来找蒋中明,或是带他游玩山阴县的名胜古迹,或是引荐他与当地的书生学子会友,当然,更多还是商议婚事的种种细节。
转眼,便到了沈姑娘出阁的日子,先前原本定好沈侠一同送他妹妹上京待嫁,不想就在这时,沈侠感染风寒,事急仓促,一时又找不到别人代替,最后沈姑娘只能独自赴京,好在有蒋中明护送,那沈家倒是能安心不少。
家里的姑娘出嫁,沈家尽其能力置办嫁妆,只不过他家的日子,略微比寻常百姓人家过得好一些而已,沈姑娘的嫁妆除了四季衣裳和几件首饰之外,其余陪嫁之物,皆是沈姑娘在闺中读的书本。
且说蒋中明登门接亲,沈家张灯结彩,虽是喜事,不过嫁女不同娶媳,家人神色之间难免带着几分伤感,他和沈姑娘一起拜别了沈父沈母,便踏上回京的归程。
这一路,蒋中明悉心照应,先是走水路,后又弃舟乘车,蒋中明和沈姑娘还未拜堂,那沈姑娘等闲不在人前露面,偶尔现身,也总是戴着一顶帷帽,故此两人虽说一路同行,然而蒋中明并未见到她的真容。
走了十几日,眼看离京城越来越近,随行的人都能舒一口气了,这日,他们走到淮县地界,上一刻还晴空万里,哪想眨眼就袭来一场暴雨,蒋中明原想着六月的雨,应当很快就会停歇,哪里知道这雨势越来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趋势,眼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们这几十个人,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再加路边两侧都是高山,蒋中明发觉不时有泥石从山上滑下来,怕是会引来山洪,于是催着众人速速赶路。
路上泥泞,马车非常颠簸,蒋中明隔着马车车窗,对车内的沈姑娘说道:“姑娘,你且忍耐片刻,等走过这段山路,再找地方歇息。”
沈姑娘是个识大体的,她认真回道:“我省得了,你只管照你自己的安排。”
雨下得越来越大,马也变得焦躁不安,哪知就在此刻,沈姑娘坐的马车车轮坏了,正在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之时,沈姑娘挑起车帘出来,她透过帷帽看到蒋中明淋成了落汤鸡,车轮短时又修不好,便说道:“蒋公子,雨太大了,不如我们弃车走路,先离开这里罢。”
蒋中明抬头看了一眼四周,大雨下得眼睛都睁不开,再在这里待下去,恐有险情发生,他没有多想,说道:“姑娘受累了。”
蒋中明叫来仆妇好生照护沈姑娘,只带了要紧的东西,其余之物全都弃在路上,他们刚走不远,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巨响,随行等人后怕不已,若是再耽搁半分,他们恐要葬身在这山里了。
“别停下来,速速赶路要紧。”蒋中明招呼着家人快走,此时,谁也不敢再有怨言,全都默不作声的低头赶路。
这么大的雨,雨伞已经不管用了,蒋中明一边要家人赶路,一边又时刻关注沈姑娘这些妇人,等到经过前面的石桥,就能看到村庄,不一时,前面探路的长随来回话:“爷,前面的石桥被水没过了?”
蒋中明脸色一沉,附近只有一座石桥,要是绕远路只会更危险,他问:“那桥还能通行吗?”
“石桥倒是没垮,就是溪水涨得很快,要是再晚一会子,那桥只怕就要被淹了。”长随回道。
蒋中明说道:“走,就走石桥!”
他带着一众的家人赶到桥边,果然看到眼前的石桥只剩下桥面,洪水奔腾,声音响彻山谷,有些胆小的妇人,唬得腿都站不住了。
蒋中明叫人在前探路,又来到沈姑娘身旁,他道:“我们要往这里走,姑娘莫怕,在下一定会护你周全。”
沈姑娘这会子也是浑身湿透,惟帽的纱帘打湿了,蒋中明的五官看起来有些模糊,不过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没来由的就叫人感到十分安心,她点头说道:“全凭公子做主。”
蒋中明二话不说,指挥着家人手拉着手依次往桥上通过,轮到沈姑娘时,他紧紧护在她身旁,洪水又急又快,桥面湿滑不堪,沈姑娘身形娇小,被水冲得几乎快要站不住,幸得两旁有婆子搀扶着她,几人小心翼翼的走过桥上,就快走到对面时,忽然,沈姑娘脚下一滑,在她将要摔倒时,旁边的蒋中明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蒋沈姑娘的手臂,那沈姑娘帷帽歪了,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眸。
他正在沉思的时候,小厮扶衣进来了,他先对蒋中明打了一个千儿,恭敬的说道:“爷,沈家下了帖子。”
说罢,他呈上帖子,蒋中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帖子是沈老爷写来的,说他府上的海棠开了,邀请他到府上赏花。
扶衣抬头望着自家主子,他上前一步,笑嘻嘻的凑趣:“爷,我今日外出,听人说起过沈姑娘呢,城里人都说她不光容貌出色,更是博览群书,就连沈家两位公子也常常要向她请教学问。”
蒋中明斜睨了他一眼,抬手朝着扶衣的脑袋上重重敲了一下,说道:“谁要你去打听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人家姑娘也是你能议论的?”
“这怎就是乱七八糟的事,那可是将来咱们府上的大奶奶。”扶衣小声嘀咕一句。
蒋中明没有理会小厮,他转身回到案前,先回了一封帖子,又叫扶衣送出去,他说道:“你给沈家来的下人传话,就说我一定如约赴期。”
扶衣拿着帖子出门了,屋里只剩蒋中明一人,他踱步来到窗前,想起扶衣刚才说的话,心里默默想着,儿女婚姻大事,自古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早以前,他就知道有沈姑娘这么一个未婚妻,这两年,祖父身子每况愈下,半年前,祖父说要他娶亲,他也便点头答应了,都说她相貌出色,博览群书,不知她究竟是个甚么样的女子呢?
没过几日,到了赴约的日期,蒋中明只带着两个小厮登门,他这位岳丈是山阴县的县令,和他父亲是同窗好友,只因出身寻常,为人刚正不阿,又不会讨好左右,很不得上司看重,便是这县令一职,也是前两年才补上的。
如今,沈家一家几口住在县衙里,他到的时候,沈家的长子沈侠站在门口迎接,那沈侠见了他,拱手说道:“蒋兄,一路辛苦了。”
沈侠比他略小两岁,他眉清目秀,举手投足之间翩翩有礼,两人是第一回见面,蒋中明还了一礼,沈侠便请他进门。qiuyelou
衙门建得不大,前前后后就几间屋子,与蒋家在京中的府邸自是不能相比,沈侠领他径直前往书房,露过院子时,一株海棠开得花团锦簇,很是热闹。
蒋中明扭头看了几眼海棠花,他刚一抬眼,就见一个身量中等的男人负手站在门前,那人年约四十,留着一把胡须,看起来不苟言笑,蒋中明猜测此人想必就是他那位岳丈沈怀山。
沈侠看到他,恭敬的喊了一声父亲,蒋中明见此,不慌不忙的上前,行礼说道:“小侄拜见世叔。”
“免礼。”沈怀山轻轻点头,又请蒋中明进屋说话。
自从蒋父去世,蒋沈两家的联系不如从前频繁,只有年节时才会有书信问侯,蒋家本是京城的豪门权贵,沈家小门小户的,生怕女儿嫁过去吃亏,是以从未主动提起这门亲事,原指望着两家都把当年那句定亲的话当作是一时玩笑,谁知半年前,蒋家来信,提起议亲之事。
沈家想着,既然蒋家不嫌他家门户低,再者他们打听得蒋家公子生得丰神俊朗,识量宽和,沈家自然也便应下了。
不久,两家议定了婚期,因着京城和山阴县两地遥远,本来说定沈姑娘赴京待嫁,后来为示尊重,蒋中明又亲自下江南来接亲。
彼此一番问安,沈怀山忆起和蒋父昔日的情谊,不免唏嘘感叹,蒋中明和沈家父子闲聊之际,已是留意到屏风后面影影绰绰,还露出了一截裙角,他收回目光,权作不知,专心和沈怀山说话。
说是赏花,实则是借口罢了,此番邀请他上门,不过是想亲自校验他的人品,聊了半日,沈父看他进退有礼,最难得的是小小年纪学识渊博,并无世家公子身上的浮夸之气,心里已是十分满意。
说了半日话,沈家要留饭,蒋中明推辞了,他和沈姑娘的婚期将近,为了她的声名,到底不好在沈家多留。
蒋中明离去了,自此,沈家公子时常来找蒋中明,或是带他游玩山阴县的名胜古迹,或是引荐他与当地的书生学子会友,当然,更多还是商议婚事的种种细节。
转眼,便到了沈姑娘出阁的日子,先前原本定好沈侠一同送他妹妹上京待嫁,不想就在这时,沈侠感染风寒,事急仓促,一时又找不到别人代替,最后沈姑娘只能独自赴京,好在有蒋中明护送,那沈家倒是能安心不少。
家里的姑娘出嫁,沈家尽其能力置办嫁妆,只不过他家的日子,略微比寻常百姓人家过得好一些而已,沈姑娘的嫁妆除了四季衣裳和几件首饰之外,其余陪嫁之物,皆是沈姑娘在闺中读的书本。
且说蒋中明登门接亲,沈家张灯结彩,虽是喜事,不过嫁女不同娶媳,家人神色之间难免带着几分伤感,他和沈姑娘一起拜别了沈父沈母,便踏上回京的归程。
这一路,蒋中明悉心照应,先是走水路,后又弃舟乘车,蒋中明和沈姑娘还未拜堂,那沈姑娘等闲不在人前露面,偶尔现身,也总是戴着一顶帷帽,故此两人虽说一路同行,然而蒋中明并未见到她的真容。
走了十几日,眼看离京城越来越近,随行的人都能舒一口气了,这日,他们走到淮县地界,上一刻还晴空万里,哪想眨眼就袭来一场暴雨,蒋中明原想着六月的雨,应当很快就会停歇,哪里知道这雨势越来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趋势,眼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们这几十个人,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找不到,再加路边两侧都是高山,蒋中明发觉不时有泥石从山上滑下来,怕是会引来山洪,于是催着众人速速赶路。
路上泥泞,马车非常颠簸,蒋中明隔着马车车窗,对车内的沈姑娘说道:“姑娘,你且忍耐片刻,等走过这段山路,再找地方歇息。”
沈姑娘是个识大体的,她认真回道:“我省得了,你只管照你自己的安排。”
雨下得越来越大,马也变得焦躁不安,哪知就在此刻,沈姑娘坐的马车车轮坏了,正在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之时,沈姑娘挑起车帘出来,她透过帷帽看到蒋中明淋成了落汤鸡,车轮短时又修不好,便说道:“蒋公子,雨太大了,不如我们弃车走路,先离开这里罢。”
蒋中明抬头看了一眼四周,大雨下得眼睛都睁不开,再在这里待下去,恐有险情发生,他没有多想,说道:“姑娘受累了。”
蒋中明叫来仆妇好生照护沈姑娘,只带了要紧的东西,其余之物全都弃在路上,他们刚走不远,只听身后传来一声巨响,随行等人后怕不已,若是再耽搁半分,他们恐要葬身在这山里了。
“别停下来,速速赶路要紧。”蒋中明招呼着家人快走,此时,谁也不敢再有怨言,全都默不作声的低头赶路。
这么大的雨,雨伞已经不管用了,蒋中明一边要家人赶路,一边又时刻关注沈姑娘这些妇人,等到经过前面的石桥,就能看到村庄,不一时,前面探路的长随来回话:“爷,前面的石桥被水没过了?”
蒋中明脸色一沉,附近只有一座石桥,要是绕远路只会更危险,他问:“那桥还能通行吗?”
“石桥倒是没垮,就是溪水涨得很快,要是再晚一会子,那桥只怕就要被淹了。”长随回道。
蒋中明说道:“走,就走石桥!”
他带着一众的家人赶到桥边,果然看到眼前的石桥只剩下桥面,洪水奔腾,声音响彻山谷,有些胆小的妇人,唬得腿都站不住了。
蒋中明叫人在前探路,又来到沈姑娘身旁,他道:“我们要往这里走,姑娘莫怕,在下一定会护你周全。”
沈姑娘这会子也是浑身湿透,惟帽的纱帘打湿了,蒋中明的五官看起来有些模糊,不过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没来由的就叫人感到十分安心,她点头说道:“全凭公子做主。”
蒋中明二话不说,指挥着家人手拉着手依次往桥上通过,轮到沈姑娘时,他紧紧护在她身旁,洪水又急又快,桥面湿滑不堪,沈姑娘身形娇小,被水冲得几乎快要站不住,幸得两旁有婆子搀扶着她,几人小心翼翼的走过桥上,就快走到对面时,忽然,沈姑娘脚下一滑,在她将要摔倒时,旁边的蒋中明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蒋沈姑娘的手臂,那沈姑娘帷帽歪了,露出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