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十月过去了,寒冷的十一月却越加的难熬,四面漏风的土地庙,实在没办法提供什么温暖,照这么下去,只怕这帮孩子们在饿死之前会先被冻死。看着孩子们冻僵的小脸,江隐没有放弃,却有些力不从心,山穷水尽之际,转机终于在此刻出现。
十二月初三,官兵突然进了城,原来是卢苏王受投降了,他们就这么平静的投降了。
当江隐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诈降,可当他得知一个人的到来后,这个怀疑立刻烟消云散,无他,这个人是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这个名字,不论是现在这个世界还是江隐前世所在的世界,不知道的人是寥寥无几。他是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圣人,他的荣光必将亘古刘芳。
历史轨迹变道的这五百年里,能于两个世界中同样千古流芳者屈指可数,如现今之谷国建国三百年,能和江隐记忆中对上号的只有朱元璋同志一人,王守仁是第二个。而有朱元璋同志这位千古难得一见的牛人作为前车之鉴,江隐毫不怀疑王守仁的伟大和厉害。
所以,王守仁来了,苦难就结束了。他来了,卢苏王受的投降便变的理所应当。
王守仁进城后,立刻安排军士抚民,顺应这股潮流,江隐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土地庙,却没有去难民营,而是直奔县衙,将之前费家门口的情况再度上演,只不过这一次不用江隐自己哭了。
一帮孩子在县衙门口撒泼打滚嚎啕大哭,闹腾了好一番之后,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吃了顿挺好的饱饭,还得到了厚厚的棉服,并且得到了一个大院子,就在县衙的旁边。
江隐是极想见见传说中的王守仁的,可我们的总督大人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接待他,所以他只能等,等着总督大人为民伸冤,将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叛军一网打尽,尽皆斩首。可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不说,反而等来了王守仁善待卢苏王受,且准备让他们戴罪立功,随他一起剿贼的消息。
王守仁的想法江隐能猜到一二,无非是杀降不好,有违人道,且杀了毫无用处,还不如当炮灰使。
江隐虽然理解,换了他可能也这么干,可他却不能接受,说是让这帮叛军去当炮灰,可真打起来,这帮泥腿子必然跑的比谁都快,能死几个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大部分都能活下来,最重要的是,只要这帮叛军出了思恩县城,化作散沙,江隐再想找他们难如登天,很可能一辈子都报不了仇。
这让江隐如何能够接受。可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和王守仁对着干。一念至此,江隐的小心脏便开始控制不住的砰砰跳,和王守仁对着干,能行吗?行,不行也得行。
一个思虑清晰的计划开始在胸中浮现,琢磨了好久,一锤定音,开始实施。
当夜,江隐写了很多的大字报,第二日招呼手下的一帮小弟出门张贴,当军士发现时,已经晚了,城内百姓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字报的内容浅显易懂:“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叛军罪大恶极,将于三日后统一于校场斩首。”
很快,有军士来到院子里面抓人,所有的孩子都被抓去了,包括冯泰也被抓了,却独独没有抓到江隐,他消失了,开始了连续三日的躲藏。
县衙里,一个清瘦的老者看着手中的大字报,似是在轻声的笑,良久,他吩咐道:“将所有叛军严加看管,不得逃脱一人。”
“大人,叛军共有四千余人,真要杀降吗?”
王守仁轻快的笑着,说:“且看三日后的戏码,唱的热闹不热闹。”
其人接令退去,王守仁自言自语:“一个六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手段,有意思,真有意思。”
三日后,校场时隔两个月再度人满为患,中央处,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四千叛军被搅了械却没有捆绑,所以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如何担心,所谓法不责众,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王守仁不过是做做样子。他们之外,是几千装备齐全的官兵,再之外,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他们群情激奋,目视场中的叛军,仇恨之火在熊熊燃烧。
江隐,就藏在人群中。他在人群中看到了王守仁,他站在将台上,面上没什么表情。江隐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这个清瘦的老者,只是觉得他有些缥缈,他似大海,又似高山,你觉得他拒人千里之外时,又觉得他如和煦春风,他的眼睛并不如何明亮,但恍然间似能从其中看到宇宙星辰。
王守仁抬起手时,乱糟糟的校场陷入了寂静,可他却只用了一句话便掀起了轩然大波,他问:“叛军近万人,焉何只有这几许?”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所有参与守城的都是叛军,包括被强逼着加入的百姓,要杀全杀,要放全放。
片刻的嘈杂,些许的寂静后,忽的有人跪地悲呼:“哎呀,上天有好生之德,杀降有违天道,必遭天谴,请大人万万三思啊。”
这话,江隐可以肯定是王守仁教的,那最先跪下的人也必是王守仁安排的,但江隐知道,其他百姓不知道,所以一呼百应,霎时间校场内外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又一片。没办法,死了的都已经死了,为了报仇将活着的亲人送上刑场显然是亏本买卖,这个账并不难算。
江隐想过王守仁会反击,但却想不出王守仁会用什么方式,现在他知道了,王守仁反击的方式简单而直接,直中要害,没有丝毫化解的可能。但我们的圣人又怎能料到,江隐虽不知道他会怎么反击,却早已做好了失败后的回击准备,且这准备,在两个月前就做好了。
所以,江隐走出人群,对将台上的王守仁喊道:“小民有话要说。”
王守仁饶有兴趣的看向江隐,微微点了点头,立刻便有军士押解上前。
应该是看江隐年纪小,所以并没限制其自由,所以,当江隐走到将台时便知道自己胜券在握,饶是王守仁有翻天覆地之能,今日也必将受他摆布。
十二月初三,官兵突然进了城,原来是卢苏王受投降了,他们就这么平静的投降了。
当江隐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诈降,可当他得知一个人的到来后,这个怀疑立刻烟消云散,无他,这个人是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这个名字,不论是现在这个世界还是江隐前世所在的世界,不知道的人是寥寥无几。他是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他是一个伟人,是一个圣人,他的荣光必将亘古刘芳。
历史轨迹变道的这五百年里,能于两个世界中同样千古流芳者屈指可数,如现今之谷国建国三百年,能和江隐记忆中对上号的只有朱元璋同志一人,王守仁是第二个。而有朱元璋同志这位千古难得一见的牛人作为前车之鉴,江隐毫不怀疑王守仁的伟大和厉害。
所以,王守仁来了,苦难就结束了。他来了,卢苏王受的投降便变的理所应当。
王守仁进城后,立刻安排军士抚民,顺应这股潮流,江隐带着孩子们走出了土地庙,却没有去难民营,而是直奔县衙,将之前费家门口的情况再度上演,只不过这一次不用江隐自己哭了。
一帮孩子在县衙门口撒泼打滚嚎啕大哭,闹腾了好一番之后,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不仅吃了顿挺好的饱饭,还得到了厚厚的棉服,并且得到了一个大院子,就在县衙的旁边。
江隐是极想见见传说中的王守仁的,可我们的总督大人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接待他,所以他只能等,等着总督大人为民伸冤,将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叛军一网打尽,尽皆斩首。可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不说,反而等来了王守仁善待卢苏王受,且准备让他们戴罪立功,随他一起剿贼的消息。
王守仁的想法江隐能猜到一二,无非是杀降不好,有违人道,且杀了毫无用处,还不如当炮灰使。
江隐虽然理解,换了他可能也这么干,可他却不能接受,说是让这帮叛军去当炮灰,可真打起来,这帮泥腿子必然跑的比谁都快,能死几个不好说,但可以肯定大部分都能活下来,最重要的是,只要这帮叛军出了思恩县城,化作散沙,江隐再想找他们难如登天,很可能一辈子都报不了仇。
这让江隐如何能够接受。可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只能和王守仁对着干。一念至此,江隐的小心脏便开始控制不住的砰砰跳,和王守仁对着干,能行吗?行,不行也得行。
一个思虑清晰的计划开始在胸中浮现,琢磨了好久,一锤定音,开始实施。
当夜,江隐写了很多的大字报,第二日招呼手下的一帮小弟出门张贴,当军士发现时,已经晚了,城内百姓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字报的内容浅显易懂:“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叛军罪大恶极,将于三日后统一于校场斩首。”
很快,有军士来到院子里面抓人,所有的孩子都被抓去了,包括冯泰也被抓了,却独独没有抓到江隐,他消失了,开始了连续三日的躲藏。
县衙里,一个清瘦的老者看着手中的大字报,似是在轻声的笑,良久,他吩咐道:“将所有叛军严加看管,不得逃脱一人。”
“大人,叛军共有四千余人,真要杀降吗?”
王守仁轻快的笑着,说:“且看三日后的戏码,唱的热闹不热闹。”
其人接令退去,王守仁自言自语:“一个六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手段,有意思,真有意思。”
三日后,校场时隔两个月再度人满为患,中央处,以卢苏王受为首的四千叛军被搅了械却没有捆绑,所以他们中大部分人并不如何担心,所谓法不责众,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王守仁不过是做做样子。他们之外,是几千装备齐全的官兵,再之外,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他们群情激奋,目视场中的叛军,仇恨之火在熊熊燃烧。
江隐,就藏在人群中。他在人群中看到了王守仁,他站在将台上,面上没什么表情。江隐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这个清瘦的老者,只是觉得他有些缥缈,他似大海,又似高山,你觉得他拒人千里之外时,又觉得他如和煦春风,他的眼睛并不如何明亮,但恍然间似能从其中看到宇宙星辰。
王守仁抬起手时,乱糟糟的校场陷入了寂静,可他却只用了一句话便掀起了轩然大波,他问:“叛军近万人,焉何只有这几许?”
这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所有参与守城的都是叛军,包括被强逼着加入的百姓,要杀全杀,要放全放。
片刻的嘈杂,些许的寂静后,忽的有人跪地悲呼:“哎呀,上天有好生之德,杀降有违天道,必遭天谴,请大人万万三思啊。”
这话,江隐可以肯定是王守仁教的,那最先跪下的人也必是王守仁安排的,但江隐知道,其他百姓不知道,所以一呼百应,霎时间校场内外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又一片。没办法,死了的都已经死了,为了报仇将活着的亲人送上刑场显然是亏本买卖,这个账并不难算。
江隐想过王守仁会反击,但却想不出王守仁会用什么方式,现在他知道了,王守仁反击的方式简单而直接,直中要害,没有丝毫化解的可能。但我们的圣人又怎能料到,江隐虽不知道他会怎么反击,却早已做好了失败后的回击准备,且这准备,在两个月前就做好了。
所以,江隐走出人群,对将台上的王守仁喊道:“小民有话要说。”
王守仁饶有兴趣的看向江隐,微微点了点头,立刻便有军士押解上前。
应该是看江隐年纪小,所以并没限制其自由,所以,当江隐走到将台时便知道自己胜券在握,饶是王守仁有翻天覆地之能,今日也必将受他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