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风疾,雨骤。
密密的雨滴不倦地击打着泛黄的窗纸,一个少年斜倚着窗沿,右手托着清秀的脸颊,左手举着块青玉在眼前反复端详,眼神时而锐利精光闪烁,时而飘忽似神游天外。
风停雨歇。
少年一翻身躺在床上,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上的青玉,此玉并指宽,半指长短,氤氲青气似透非透,可惜如此良玉却非完品,有一边断齿参差像是被人生生所掰断,润滑的玉面刻有一字“折”。
少年名唤折天生,自幼随陶爷爷一起生活,至今整有十五年,从记事起折天生并没有见过父母,十岁那年也曾诧异为何爷爷姓陶自己却姓折。最令他惊奇的是镇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人,后街赌坊掌柜李叔、锻金铺的王铁匠竟能凌空而行,挥掌间可穿金裂石,张家二娃、何家姑娘和他同样的年纪却能轻松越过一丈宽河流,举过磨盘大的石头。至于他们所说的灵气,他明明感应得到,却怎么也无法像他们一样吸收炼化。
今天很多事情都有了答案,今天陶爷爷跟他讲了很多事情。
他不是逍遥镇的人,逍遥镇就是他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十五年前的一天夜里,一个外界的修行者抱着婴儿逃亡至此,那人乱发破衫,满身血污倒在街上,是陶爷爷将两人带回了家,那人自知伤重难留与世,万般恳求陶爷爷收留婴儿后,连夜出了镇,再没回来。
婴儿也是命悬一线,好在陶爷爷颇通医理,能炼丹药,可是陶爷爷探得究竟后却是十分惊异。发现这婴儿先天不足,又连日奔波活至今时已实在让人惊奇,最怪的是,这婴儿竟然只有一魂。
人有三魂,生魂主命,觉魂主识,灵魂主慧,刚出世的婴儿六识不张、智慧未开,修行之人以灵识便可探得觉魂与灵魂似两团光雾迷蒙。而这婴儿身上却只能感应到其生魂,似风中残烛,一点荧荧之光随时会熄灭。
陶爷爷心中诧异,难道这婴儿是古志中所记载的,生而“觉魂”者?此“觉魂”指的是踏入修行的标志,修行者的第一个境界,并非指人三魂之觉魂。人之觉魂主六识,感知天地万物,而有缘之人可开启第七识“灵识”,真正觉醒魂力,可感应天地间的灵气,吸收炼化。此时七识融合,觉魂不显。
可这灵魂又作何解,灵魂天定,不为人力所动,人出生数月之后方能开启智慧,灵魂便再不可窥见。可刚出生的婴儿怎么会有智慧呢,难道是修行之人的转世之体?只是一切无从验证,便不再多想,当下保住婴儿性命为重。
折天生活了下来,时至今日已活了十五年,可能是上天眷顾,自然也离不开陶爷爷悉心照料。
据陶爷爷讲他的名字并非陶爷爷所起,那人托付婴儿时就曾唤作天生,只是未提及姓氏。所托除了婴儿外也别无他物,唯有襁褓中贴身放着一块青玉,想来是验实身份所用,便取了玉上“折”字为姓。
折天生细细摩挲着青玉上的断痕。
或许该走了,折天生突然生出如此念头。
只是这些年来,他身体孱弱,生命如浪里孤舟,陶爷爷不知废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灵丹宝药,才拉扯他至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日。他不知如何开口,亦不知这副身躯又能支撑他走到哪里。
思绪翻飞间天已微亮。
折天生将青玉放入怀中贴身收好,起身走到桌前,桌子上只有一盏灯、一副茶具和一本书。这本书是陶爷爷亲笔所著,封面“半知阵解”四个字苍劲有力。
折天生口中的陶爷爷是一名境界高深的修行者,究竟有多高深折天生并不知晓,只是偶有听李叔提起过,对陶爷爷是大为尊崇,称以自己的修为实在无法与之相比。且陶爷爷所学甚广,丹药、阵法、炼器等都很精通,在镇上有很高的名望,但是真名却无人知晓,因他指点别人时总自谦略懂一些、半知半解等言语,大家都称他为陶半知。
折天生拾起这本半知阵解,推开房门向东厢房走去,陶爷爷每天清晨都会在东厢的书房里。穿过廊道,不消片刻已行至书房,折天生却踟蹰半晌,良久没有迈步入内。
“进来吧。”
陶爷爷的声音忽然从房内传来,折天生紊乱的内心逐渐平静,轻轻推开门走进书房。
书房两侧林立着黑漆漆的由森罗木所制的书架,右手边皆是阵法、药石等相关的书籍,折天生从五岁进这书房,这些书几乎都读过。而左手边则尽是修行的功法秘技,却只看过一本《噬灵决》,十分霸道的提升灵识吸取灵气的功法,可他修炼至今毫无用处,念及此折天生眼神一暗,他似乎没有修行的天分。
正中是个书案,陶爷爷就坐在案前,只是今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修行,却在收拾东西,似是要出行。
陶半知自然不会走,要走的是折天生,他在替折天生收拾东西,这些年他为这孩子殚精竭虑,如今就要远行自然是要更多准备些。
十几年朝夕相处他太了解这个孩子。
“爷爷。”
折天生突然跪在地上,拜了三拜。
陶半知一阵恍惚,手竟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抖动,他想起了折天生刚学话时教他喊陶爷爷,听着孩子陶爷爷这么喊了他十几年,终是到了分别的时候。
今天这一声爷爷,让他感觉格外的亲切,欣喜,也有一丝哀伤,复杂的情感竟让他有些难以自制。
他来这镇上已不知多少年,已不知多少年不曾有什么事能触动到他的内心。
“起来吧。”
折天生起身,双手将半知阵解放在案桌上。想到陶爷爷的救命之恩,十五年的养育、授业之情,只觉胸中万有千言语却半句难说出口,只得静静矗立在那里,咬紧嘴唇忍着发酸的鼻子。
陶半知自然知道这孩子的性情,便开口道。
“缘自深浅,不必耿怀,只可惜你无法修行,外界红尘纷杂,为人处事还需谨言慎行。”
“可有什么办法吗?”
折天生忍不住问道,其实这些年来他虽有遗憾,却也不是太过在意修行之事。只是得知自己身世后,直觉告诉他不修行怕是难以找到心中的答案。
“当年我用尽各种办法保得你性命,却发现你始终无法吸收灵气,身体羸弱至今。便是无法修行之人尚可引灵气淬体,对你却无用处,只有将灵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炼为灵液融入药液中方能勉强吸收。后来我发现你的确就是天生的‘觉魂’之人,生魂魂力觉醒却无法使用,灵识已开感应到灵气却无法吸收,明明踏入觉魂境界却无法修炼,实在是平生仅见。”
陶半知话锋一转安慰道:“这大千世界,诸搬神异之事也并非我所能尽知,这世间或许就有人能解你身上之秘。你虽不能修行,但天资聪慧、悟性极佳,五岁时我尝试授你学习阵法,你虽不能吸收炼化灵气,但对灵气的感应却远超一般觉魂境界的修行者,如今已登堂入室,将来未必不能有一番成就。”
折天生天性沉稳淡然,当下不再纠结。
“你既已决心离开,就去与你朋友们道个别吧,别后去往后山回峰亭。”
正午时分,烈日悬在万物头顶,山上连绵的树木也不能全然遮了阳光,总能透过丝丝缝隙射向大地,也照向山间行人。
此处便是逍遥镇后山小回峰,寻常鲜有人来,山间行走的自然是折天生,那单薄消瘦的身影,背着并不太大的包裹,竟让他头上生出密密的细汗,斑驳阳光下照耀的脸色有些苍白。
包裹中有王铁匠所赠的一柄短剑,王铁匠原本打算送一把灵器,可惜折天生并用不上,不愿浪费其心血所以拒绝了。许家姑娘赠送的是一枚灵晶,灵晶中的灵气纯粹且更易吸收,许家姑娘现下正用的上,盛情难却折天生只好收下。李叔送的是一枚骰子,说是能带来一次好运,折天生不解却也没再问,别人不愿讲他便也不会问。
最令折天生费解的是镇口的魏老爷子送的东西,说来折天生与他并无过多交集,只知他爱喝酒,有次魏老爷子提到陶爷爷那藏有镇上最好的佳酿“十月霜”,折天生曾帮他偷了一坛。此次与张二娃子道别时顺道去了魏老爷子那里,魏老爷子从床席下翻出一物,送与折天生并叮嘱:“此物你务必妥善收藏,待将来你若能知此物用途便罢,否则切不可出示于人。”
折天生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粉色的信笺,上面空无一字,右下方绣有一物,形似一把剑,样式十分奇异。
头顶的烈日微斜,折天生已行至山腰,抬眼便望见不远处的回峰亭,远远望见陶爷爷正在亭中等他,折天生当即加快脚步向亭中赶去。
陶半知见折天生已至亭中,负于背后的双手渐渐收紧,嘴唇微微嗫嚅,自持到了这个年岁,各种场面不知经历繁几,此刻竟也不得不苦于这离愁。
“自己总该比孩子要洒脱些。”陶半知心中暗想。
没有人要求他必须这样,可年岁与身份岂非就是最严苛的要求,此刻他是送孩子远行的长辈。
陶半知举起右手指向回峰亭正东方,缓缓道:“此处便是出去的路,到了外面,万事三思而后行。”
折天生沿着手指望去,亭子东边有座石台,石台外,是悬崖。
折天生放下背上包袱,伏在地上认真又拜了三拜,陶半知眼角皱纹微微抖动,背负的双手又紧了紧。看着折天生捡起包袱走向石台。
渐斜的太阳细细拉伸背后的身影,阵阵山风撩拨着鬓角的长发,折天生闭上双眼,踏出石台。
(本章完)
密密的雨滴不倦地击打着泛黄的窗纸,一个少年斜倚着窗沿,右手托着清秀的脸颊,左手举着块青玉在眼前反复端详,眼神时而锐利精光闪烁,时而飘忽似神游天外。
风停雨歇。
少年一翻身躺在床上,仍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上的青玉,此玉并指宽,半指长短,氤氲青气似透非透,可惜如此良玉却非完品,有一边断齿参差像是被人生生所掰断,润滑的玉面刻有一字“折”。
少年名唤折天生,自幼随陶爷爷一起生活,至今整有十五年,从记事起折天生并没有见过父母,十岁那年也曾诧异为何爷爷姓陶自己却姓折。最令他惊奇的是镇上许多奇奇怪怪的人,后街赌坊掌柜李叔、锻金铺的王铁匠竟能凌空而行,挥掌间可穿金裂石,张家二娃、何家姑娘和他同样的年纪却能轻松越过一丈宽河流,举过磨盘大的石头。至于他们所说的灵气,他明明感应得到,却怎么也无法像他们一样吸收炼化。
今天很多事情都有了答案,今天陶爷爷跟他讲了很多事情。
他不是逍遥镇的人,逍遥镇就是他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十五年前的一天夜里,一个外界的修行者抱着婴儿逃亡至此,那人乱发破衫,满身血污倒在街上,是陶爷爷将两人带回了家,那人自知伤重难留与世,万般恳求陶爷爷收留婴儿后,连夜出了镇,再没回来。
婴儿也是命悬一线,好在陶爷爷颇通医理,能炼丹药,可是陶爷爷探得究竟后却是十分惊异。发现这婴儿先天不足,又连日奔波活至今时已实在让人惊奇,最怪的是,这婴儿竟然只有一魂。
人有三魂,生魂主命,觉魂主识,灵魂主慧,刚出世的婴儿六识不张、智慧未开,修行之人以灵识便可探得觉魂与灵魂似两团光雾迷蒙。而这婴儿身上却只能感应到其生魂,似风中残烛,一点荧荧之光随时会熄灭。
陶爷爷心中诧异,难道这婴儿是古志中所记载的,生而“觉魂”者?此“觉魂”指的是踏入修行的标志,修行者的第一个境界,并非指人三魂之觉魂。人之觉魂主六识,感知天地万物,而有缘之人可开启第七识“灵识”,真正觉醒魂力,可感应天地间的灵气,吸收炼化。此时七识融合,觉魂不显。
可这灵魂又作何解,灵魂天定,不为人力所动,人出生数月之后方能开启智慧,灵魂便再不可窥见。可刚出生的婴儿怎么会有智慧呢,难道是修行之人的转世之体?只是一切无从验证,便不再多想,当下保住婴儿性命为重。
折天生活了下来,时至今日已活了十五年,可能是上天眷顾,自然也离不开陶爷爷悉心照料。
据陶爷爷讲他的名字并非陶爷爷所起,那人托付婴儿时就曾唤作天生,只是未提及姓氏。所托除了婴儿外也别无他物,唯有襁褓中贴身放着一块青玉,想来是验实身份所用,便取了玉上“折”字为姓。
折天生细细摩挲着青玉上的断痕。
或许该走了,折天生突然生出如此念头。
只是这些年来,他身体孱弱,生命如浪里孤舟,陶爷爷不知废了多少心思,用了多少灵丹宝药,才拉扯他至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日。他不知如何开口,亦不知这副身躯又能支撑他走到哪里。
思绪翻飞间天已微亮。
折天生将青玉放入怀中贴身收好,起身走到桌前,桌子上只有一盏灯、一副茶具和一本书。这本书是陶爷爷亲笔所著,封面“半知阵解”四个字苍劲有力。
折天生口中的陶爷爷是一名境界高深的修行者,究竟有多高深折天生并不知晓,只是偶有听李叔提起过,对陶爷爷是大为尊崇,称以自己的修为实在无法与之相比。且陶爷爷所学甚广,丹药、阵法、炼器等都很精通,在镇上有很高的名望,但是真名却无人知晓,因他指点别人时总自谦略懂一些、半知半解等言语,大家都称他为陶半知。
折天生拾起这本半知阵解,推开房门向东厢房走去,陶爷爷每天清晨都会在东厢的书房里。穿过廊道,不消片刻已行至书房,折天生却踟蹰半晌,良久没有迈步入内。
“进来吧。”
陶爷爷的声音忽然从房内传来,折天生紊乱的内心逐渐平静,轻轻推开门走进书房。
书房两侧林立着黑漆漆的由森罗木所制的书架,右手边皆是阵法、药石等相关的书籍,折天生从五岁进这书房,这些书几乎都读过。而左手边则尽是修行的功法秘技,却只看过一本《噬灵决》,十分霸道的提升灵识吸取灵气的功法,可他修炼至今毫无用处,念及此折天生眼神一暗,他似乎没有修行的天分。
正中是个书案,陶爷爷就坐在案前,只是今天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修行,却在收拾东西,似是要出行。
陶半知自然不会走,要走的是折天生,他在替折天生收拾东西,这些年他为这孩子殚精竭虑,如今就要远行自然是要更多准备些。
十几年朝夕相处他太了解这个孩子。
“爷爷。”
折天生突然跪在地上,拜了三拜。
陶半知一阵恍惚,手竟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抖动,他想起了折天生刚学话时教他喊陶爷爷,听着孩子陶爷爷这么喊了他十几年,终是到了分别的时候。
今天这一声爷爷,让他感觉格外的亲切,欣喜,也有一丝哀伤,复杂的情感竟让他有些难以自制。
他来这镇上已不知多少年,已不知多少年不曾有什么事能触动到他的内心。
“起来吧。”
折天生起身,双手将半知阵解放在案桌上。想到陶爷爷的救命之恩,十五年的养育、授业之情,只觉胸中万有千言语却半句难说出口,只得静静矗立在那里,咬紧嘴唇忍着发酸的鼻子。
陶半知自然知道这孩子的性情,便开口道。
“缘自深浅,不必耿怀,只可惜你无法修行,外界红尘纷杂,为人处事还需谨言慎行。”
“可有什么办法吗?”
折天生忍不住问道,其实这些年来他虽有遗憾,却也不是太过在意修行之事。只是得知自己身世后,直觉告诉他不修行怕是难以找到心中的答案。
“当年我用尽各种办法保得你性命,却发现你始终无法吸收灵气,身体羸弱至今。便是无法修行之人尚可引灵气淬体,对你却无用处,只有将灵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炼为灵液融入药液中方能勉强吸收。后来我发现你的确就是天生的‘觉魂’之人,生魂魂力觉醒却无法使用,灵识已开感应到灵气却无法吸收,明明踏入觉魂境界却无法修炼,实在是平生仅见。”
陶半知话锋一转安慰道:“这大千世界,诸搬神异之事也并非我所能尽知,这世间或许就有人能解你身上之秘。你虽不能修行,但天资聪慧、悟性极佳,五岁时我尝试授你学习阵法,你虽不能吸收炼化灵气,但对灵气的感应却远超一般觉魂境界的修行者,如今已登堂入室,将来未必不能有一番成就。”
折天生天性沉稳淡然,当下不再纠结。
“你既已决心离开,就去与你朋友们道个别吧,别后去往后山回峰亭。”
正午时分,烈日悬在万物头顶,山上连绵的树木也不能全然遮了阳光,总能透过丝丝缝隙射向大地,也照向山间行人。
此处便是逍遥镇后山小回峰,寻常鲜有人来,山间行走的自然是折天生,那单薄消瘦的身影,背着并不太大的包裹,竟让他头上生出密密的细汗,斑驳阳光下照耀的脸色有些苍白。
包裹中有王铁匠所赠的一柄短剑,王铁匠原本打算送一把灵器,可惜折天生并用不上,不愿浪费其心血所以拒绝了。许家姑娘赠送的是一枚灵晶,灵晶中的灵气纯粹且更易吸收,许家姑娘现下正用的上,盛情难却折天生只好收下。李叔送的是一枚骰子,说是能带来一次好运,折天生不解却也没再问,别人不愿讲他便也不会问。
最令折天生费解的是镇口的魏老爷子送的东西,说来折天生与他并无过多交集,只知他爱喝酒,有次魏老爷子提到陶爷爷那藏有镇上最好的佳酿“十月霜”,折天生曾帮他偷了一坛。此次与张二娃子道别时顺道去了魏老爷子那里,魏老爷子从床席下翻出一物,送与折天生并叮嘱:“此物你务必妥善收藏,待将来你若能知此物用途便罢,否则切不可出示于人。”
折天生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张粉色的信笺,上面空无一字,右下方绣有一物,形似一把剑,样式十分奇异。
头顶的烈日微斜,折天生已行至山腰,抬眼便望见不远处的回峰亭,远远望见陶爷爷正在亭中等他,折天生当即加快脚步向亭中赶去。
陶半知见折天生已至亭中,负于背后的双手渐渐收紧,嘴唇微微嗫嚅,自持到了这个年岁,各种场面不知经历繁几,此刻竟也不得不苦于这离愁。
“自己总该比孩子要洒脱些。”陶半知心中暗想。
没有人要求他必须这样,可年岁与身份岂非就是最严苛的要求,此刻他是送孩子远行的长辈。
陶半知举起右手指向回峰亭正东方,缓缓道:“此处便是出去的路,到了外面,万事三思而后行。”
折天生沿着手指望去,亭子东边有座石台,石台外,是悬崖。
折天生放下背上包袱,伏在地上认真又拜了三拜,陶半知眼角皱纹微微抖动,背负的双手又紧了紧。看着折天生捡起包袱走向石台。
渐斜的太阳细细拉伸背后的身影,阵阵山风撩拨着鬓角的长发,折天生闭上双眼,踏出石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