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和陈志超在的时候,扫盲班里开始全是半大小子,就为了让孩子认识几个字。
现在20多岁的人,爸妈不识字的话倒是很稀奇,如果要讲到文盲至少也要排到爷爷辈。
扫盲运动,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率到21世纪初期降到不足百分之三,是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个村里能找出两个会写自己名字的都很困难,小学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哪像后来大学生多如狗,博士满地走。
王明和陈志超下乡的那些年,有一次去县里开会,扫盲运动抽检,文件上的字,除了村支书绊绊磕磕的念得出来,其他的几个村干部一个都念不出来,有的甚至都拿倒了文件。
上面严厉地批评了李家屯子,然后说以后会严格的检查、重点照顾。
那个时候的扫盲运动是真真切切的在打硬仗,每年都评比,落后很丢人的。
村支书丢了人、发了狠,老爷子带领村干部集体学2小时认字,天天在场监督,老爷子威信高,全班半大小子没一个敢不认真听的。
村里的干部更是带头每天认识3-5个字,还真是手抄了教材,两年村里干部全部认字3000多字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也就3000多字,聪明一点的加减乘除也会的差不多。老支书还立了规矩,不认字的不能当村干部。
认真上进的村干部,对学习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因为渴求文化,他们早就从别的渠道认了几个字,大多会写自己的姓名。
只不过大家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尽管进展很慢,但王明和陈志超三四年里面日积月累的,不厌其烦的教着,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村里干部容忍王明和陈志超偷懒馋嘴,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这俩小子怎么也算是认字写算路上的半个老师,尤其是知道了认字的好处之后。
王明和陈志超嘀嘀咕咕的想着怎么才能把大家普及政策以后,就来到了村里的广场上。
后世村委会电大喇叭这种标配,现在村里也没有。
要想聚齐村干部,就得敲村口大榕树上的破铁片。大家听到铛铛的响声就都聚了过来,村里支书主持,各生产队的队长、小队长发言。村里人来往的都能听,开会也不避讳谁。
王明去请村支书,陈志超在村口敲钟。村里铛铛的想着,人慢慢的就聚了过来。
村里人,抽着烟袋、端着饭碗、有的妇女纳着鞋底子,大家嘻嘻哈哈的来凑热闹。
王明扶着老村支书,陈志超站在大榕树下面的台子上,对着村子里的人喊道:“各位李家屯子的老少爷们,兄弟姐妹,今天我和王明要告诉村里的各位一个重要的消息。等一下大家都聚齐了,我给大家念念。”
说完以后,陈志超拿着一份文件跟大家说道:‘咱们屯子在山里,虽说物产丰富,不缺嘴上吃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咱们缺衣少布,出门靠腿,没有自行车,看病也缺钱。
现在政策变了,1980年初,国家颁布了《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允许私人或者单位集体经营产业。
你们看看山下面的镇上有了砖厂,石灰厂,水泥厂、很多以前地里刨食的都开始做工人了。
咱们屯子里的大闺女、小伙子都挤破头想去镇上当个工人,在镇上能有份工作的,不愁娶、不愁嫁。
没班上的,在家里愁的都围着地头转,嫁也不好嫁,娶也不好娶。”
老支书抽着烟袋,看着兴头十足的陈志超说道:“志超啊,我知道你是为屯子找想,可你看看,屯子在山里,石头石灰都不缺,但是跟镇上没法比,咱运不出去,屯子路有多难走,运出去价格也比不上别人。”
王明接过话头说道:“老支书看的对着呢,咱们屯子在山里,石灰厂、砖厂开不了。但是咱们老话说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屯子里物产丰富呀,动物皮毛,山珍腊肉,家家户户都能囤着一些。这些东西在城里都是紧俏货,也不沉重,只要往城里一运,那就能换钱换票。”
底下的人听完以后,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村里的会计对着陈志超和王明问道:“镇上的工人都是拿工资的,定时定点的一起上班、下班,集体化的劳作,石灰、砖厂产量也稳定,当然人家看着体面也干净。咱这山货,虽说在城里是稀罕物件,但是产量不稳定,不能集体化经营啊?”
陈志超说道:“咱们大学里面有农业大学、已经分配到县里做农业技术员,咱们大山里面可以搞养殖、而且散养、圈养都可以。养猪、养鸡、养兔子甚至养貂......
前期的猪苗、鸡苗、兔子这些我们给大家投钱去买,厂子我们出钱、大家出力盖起来。
再请农业大学的大学老师和学生给咱们指导,种苜蓿之类的做动物饲料。
咱们跟着学,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能把养殖搞得有声有色。”
王明想着几十年后屯子里,最挣钱的是农家乐和养殖厂,散养在山上的猪是出名的。
镇上离车站h县里都很近。即便是以后火车提速了很多次,这个车站在印象里也保留了一站。
产出和运输问题解决了,其次就剩下了销路。
王明拿着居委会单位证明信和陈志超哥哥从警察局开的证明信。还有农大的介绍信,直接给了老支书。
前两封信还好弄,农大的信可是托了不少人,辗转着找到他们单位,拿着支援农村的生产名义,人家才半推半就的盖了章。县里的技术员看到这东西,也确实当一回事了。答应养殖场改好,那么动物种苗购买和养殖教学就包到了他身上。
老支书眯着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着,对着王明说道。
“两个好娃娃,这是好事,村里带头干了,带着大家一块过好日子。”
村里人传着看了一遍,都觉得可以,毕竟不用自己出钱。
老支书是村里的定海神针,在镇上县里也能说得上话。
在老支书的支持下,俩人很快的就把镇上、县里的手续办了下来。怎么也是集体经营,师出有名。
有了官方默许,很快王明和陈志超吧山里的特产收到货,四里八乡特产的价格便宜的让王明有点觉得自己心黑了,主动涨了涨价格。
老支书知道这事逢人就夸:“王明这孩子做买卖不让咱吃亏,咱可不能占人家便宜。以前送镇上多少钱,给王明就要多少钱,不准多要。”
镇上根本消耗不完山里的特产,以前运输也很困难,供过于求,所以山里的特产价格,就显得特别的吃亏了。
王明粗粗算了一下,加上运输费,人工费,转手就能赚个两三倍。
他只是出钱在是车站旁边盖了几个库房。雇佣村里的几个人在那里盘点储存、办理运货。
王明实在不忍心,又临时给村里孤寡老人买了一堆的东西,托付村支书给发一下。
走的那天,几乎是全村携老带幼的人在村口送他俩。看着眼前那些清澈和朴实不舍的眼神,俩人心里难受极了。
俩人擦着脸上的涌出的泪,一步一回头的开始自己的回城之旅。
在火车上陈志超要平摊他给孤寡老人买东西的费用,王明很干脆的拒绝了。
陈志超听着王明算账,目瞪口呆,这走一趟山货比他十几年工资挣得还多。
改革开放刚开始,稍微做点买卖,几年之后就能轻而易举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经历过越穷越光荣的口号,有钱这件事,让他们选择了低调。
俩人刚下火车站,找人帮忙卸完货,趁着说话的空隙,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几个人喊着:“慢着点,这批牛仔裤可不便宜,别给弄脏了。那是电子表,更不能甩来甩去。”
王明回头一看是吴丽芬,王明和陈志超喊了一声芬姐,赶紧过去搭把手去帮忙。
吴丽芬看着过来帮忙的俩人,笑着说道:“这么巧?你也刚从南边进货回来?”
陈志超笑着说道:“我们是从北边进货回来的。”
吴丽芬一边抬着几个包裹一边问道:‘北边有什么东西?’
王明笑着说道:“李家屯子的山货。”
吴丽芬想了想说道:“这倒是个独门生意。”
王明帮着吴丽芬几个人把东西抬到了三轮车上,问道:“芬姐,什么时候开始从南边进货的?”
吴丽芬趁着空暇擦了擦汗,对着王明说道:“前一阵子,我们几个看着别人卖衣服挣钱,凑着份子也从南边进货试试。你们批发市场的肖卫国我们也碰见过,他们应该早回来了,电子表在哪进货,还是他说的。”
吴丽芬几个人在夜市,卖煎饼的、烤地瓜的、卖馄饨的、都是以前的老熟人,大家年龄差不多,都是进城没工作,不想吃闲饭索性出摊子,都搭伙相互照顾,时间长了彼此之间都成了好朋友。
人只要是聚群,优秀者几乎就能自动出现,小吃摊这些人现在隐隐的把吴丽芬当做了主心骨,因为吴丽芬眼光好会规划,她带去的地方和场子,人气就是旺,小吃卖的就是快,她为人处事也公道。
有一次夜市快结束了,来吃饭的几个衣服摊位老板,兴高采烈地到小吃摊点了一堆的小吃,丽芬姐一看就知道,他们肯定提早就卖光了衣服,是挣了钱的高兴样子。
丽芬姐殷勤爽朗的奉承这这几个人,几个人心情很好,再加上别人的奉承话,很高兴地喝着小酒、越喝越多,越说越显摆,讨论着挣了多少钱,下次从哪里进货。
吴丽芬正好用心听了,让跟着自己摆小吃摊的几个人,用了一段时间,分别找不同的人,打听了一下,还是觉得南边进的衣服和电子产品比卖小吃更挣钱。
几个人一商量,凑了凑钱,把小吃摊子转给别人,就拿钱搭着伙到南边去进货了。
吴丽芬介绍着身边几个人,王广泰、陈豪、冯志远、程建军,年龄最小的吴丽芬的妹妹吴丽圆。
王明趁着大家相互介绍认识的时候,把自己刚搭起来批发市场介绍给了几个人,批发市场刚刚建完,人气还在聚拢,摊位还有很多,租价便宜,挂靠居委会,现在进来正合适。
吴丽芬爽朗的答应了会以后去看看的。
现在20多岁的人,爸妈不识字的话倒是很稀奇,如果要讲到文盲至少也要排到爷爷辈。
扫盲运动,从50年代开始,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率到21世纪初期降到不足百分之三,是教育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时,一个村里能找出两个会写自己名字的都很困难,小学毕业就算文化人了,哪像后来大学生多如狗,博士满地走。
王明和陈志超下乡的那些年,有一次去县里开会,扫盲运动抽检,文件上的字,除了村支书绊绊磕磕的念得出来,其他的几个村干部一个都念不出来,有的甚至都拿倒了文件。
上面严厉地批评了李家屯子,然后说以后会严格的检查、重点照顾。
那个时候的扫盲运动是真真切切的在打硬仗,每年都评比,落后很丢人的。
村支书丢了人、发了狠,老爷子带领村干部集体学2小时认字,天天在场监督,老爷子威信高,全班半大小子没一个敢不认真听的。
村里的干部更是带头每天认识3-5个字,还真是手抄了教材,两年村里干部全部认字3000多字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也就3000多字,聪明一点的加减乘除也会的差不多。老支书还立了规矩,不认字的不能当村干部。
认真上进的村干部,对学习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因为渴求文化,他们早就从别的渠道认了几个字,大多会写自己的姓名。
只不过大家在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尽管进展很慢,但王明和陈志超三四年里面日积月累的,不厌其烦的教着,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村里干部容忍王明和陈志超偷懒馋嘴,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这俩小子怎么也算是认字写算路上的半个老师,尤其是知道了认字的好处之后。
王明和陈志超嘀嘀咕咕的想着怎么才能把大家普及政策以后,就来到了村里的广场上。
后世村委会电大喇叭这种标配,现在村里也没有。
要想聚齐村干部,就得敲村口大榕树上的破铁片。大家听到铛铛的响声就都聚了过来,村里支书主持,各生产队的队长、小队长发言。村里人来往的都能听,开会也不避讳谁。
王明去请村支书,陈志超在村口敲钟。村里铛铛的想着,人慢慢的就聚了过来。
村里人,抽着烟袋、端着饭碗、有的妇女纳着鞋底子,大家嘻嘻哈哈的来凑热闹。
王明扶着老村支书,陈志超站在大榕树下面的台子上,对着村子里的人喊道:“各位李家屯子的老少爷们,兄弟姐妹,今天我和王明要告诉村里的各位一个重要的消息。等一下大家都聚齐了,我给大家念念。”
说完以后,陈志超拿着一份文件跟大家说道:‘咱们屯子在山里,虽说物产丰富,不缺嘴上吃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咱们缺衣少布,出门靠腿,没有自行车,看病也缺钱。
现在政策变了,1980年初,国家颁布了《关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允许私人或者单位集体经营产业。
你们看看山下面的镇上有了砖厂,石灰厂,水泥厂、很多以前地里刨食的都开始做工人了。
咱们屯子里的大闺女、小伙子都挤破头想去镇上当个工人,在镇上能有份工作的,不愁娶、不愁嫁。
没班上的,在家里愁的都围着地头转,嫁也不好嫁,娶也不好娶。”
老支书抽着烟袋,看着兴头十足的陈志超说道:“志超啊,我知道你是为屯子找想,可你看看,屯子在山里,石头石灰都不缺,但是跟镇上没法比,咱运不出去,屯子路有多难走,运出去价格也比不上别人。”
王明接过话头说道:“老支书看的对着呢,咱们屯子在山里,石灰厂、砖厂开不了。但是咱们老话说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们屯子里物产丰富呀,动物皮毛,山珍腊肉,家家户户都能囤着一些。这些东西在城里都是紧俏货,也不沉重,只要往城里一运,那就能换钱换票。”
底下的人听完以后,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村里的会计对着陈志超和王明问道:“镇上的工人都是拿工资的,定时定点的一起上班、下班,集体化的劳作,石灰、砖厂产量也稳定,当然人家看着体面也干净。咱这山货,虽说在城里是稀罕物件,但是产量不稳定,不能集体化经营啊?”
陈志超说道:“咱们大学里面有农业大学、已经分配到县里做农业技术员,咱们大山里面可以搞养殖、而且散养、圈养都可以。养猪、养鸡、养兔子甚至养貂......
前期的猪苗、鸡苗、兔子这些我们给大家投钱去买,厂子我们出钱、大家出力盖起来。
再请农业大学的大学老师和学生给咱们指导,种苜蓿之类的做动物饲料。
咱们跟着学,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能把养殖搞得有声有色。”
王明想着几十年后屯子里,最挣钱的是农家乐和养殖厂,散养在山上的猪是出名的。
镇上离车站h县里都很近。即便是以后火车提速了很多次,这个车站在印象里也保留了一站。
产出和运输问题解决了,其次就剩下了销路。
王明拿着居委会单位证明信和陈志超哥哥从警察局开的证明信。还有农大的介绍信,直接给了老支书。
前两封信还好弄,农大的信可是托了不少人,辗转着找到他们单位,拿着支援农村的生产名义,人家才半推半就的盖了章。县里的技术员看到这东西,也确实当一回事了。答应养殖场改好,那么动物种苗购买和养殖教学就包到了他身上。
老支书眯着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着,对着王明说道。
“两个好娃娃,这是好事,村里带头干了,带着大家一块过好日子。”
村里人传着看了一遍,都觉得可以,毕竟不用自己出钱。
老支书是村里的定海神针,在镇上县里也能说得上话。
在老支书的支持下,俩人很快的就把镇上、县里的手续办了下来。怎么也是集体经营,师出有名。
有了官方默许,很快王明和陈志超吧山里的特产收到货,四里八乡特产的价格便宜的让王明有点觉得自己心黑了,主动涨了涨价格。
老支书知道这事逢人就夸:“王明这孩子做买卖不让咱吃亏,咱可不能占人家便宜。以前送镇上多少钱,给王明就要多少钱,不准多要。”
镇上根本消耗不完山里的特产,以前运输也很困难,供过于求,所以山里的特产价格,就显得特别的吃亏了。
王明粗粗算了一下,加上运输费,人工费,转手就能赚个两三倍。
他只是出钱在是车站旁边盖了几个库房。雇佣村里的几个人在那里盘点储存、办理运货。
王明实在不忍心,又临时给村里孤寡老人买了一堆的东西,托付村支书给发一下。
走的那天,几乎是全村携老带幼的人在村口送他俩。看着眼前那些清澈和朴实不舍的眼神,俩人心里难受极了。
俩人擦着脸上的涌出的泪,一步一回头的开始自己的回城之旅。
在火车上陈志超要平摊他给孤寡老人买东西的费用,王明很干脆的拒绝了。
陈志超听着王明算账,目瞪口呆,这走一趟山货比他十几年工资挣得还多。
改革开放刚开始,稍微做点买卖,几年之后就能轻而易举成为万元户,十万元户。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人经历过越穷越光荣的口号,有钱这件事,让他们选择了低调。
俩人刚下火车站,找人帮忙卸完货,趁着说话的空隙,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对几个人喊着:“慢着点,这批牛仔裤可不便宜,别给弄脏了。那是电子表,更不能甩来甩去。”
王明回头一看是吴丽芬,王明和陈志超喊了一声芬姐,赶紧过去搭把手去帮忙。
吴丽芬看着过来帮忙的俩人,笑着说道:“这么巧?你也刚从南边进货回来?”
陈志超笑着说道:“我们是从北边进货回来的。”
吴丽芬一边抬着几个包裹一边问道:‘北边有什么东西?’
王明笑着说道:“李家屯子的山货。”
吴丽芬想了想说道:“这倒是个独门生意。”
王明帮着吴丽芬几个人把东西抬到了三轮车上,问道:“芬姐,什么时候开始从南边进货的?”
吴丽芬趁着空暇擦了擦汗,对着王明说道:“前一阵子,我们几个看着别人卖衣服挣钱,凑着份子也从南边进货试试。你们批发市场的肖卫国我们也碰见过,他们应该早回来了,电子表在哪进货,还是他说的。”
吴丽芬几个人在夜市,卖煎饼的、烤地瓜的、卖馄饨的、都是以前的老熟人,大家年龄差不多,都是进城没工作,不想吃闲饭索性出摊子,都搭伙相互照顾,时间长了彼此之间都成了好朋友。
人只要是聚群,优秀者几乎就能自动出现,小吃摊这些人现在隐隐的把吴丽芬当做了主心骨,因为吴丽芬眼光好会规划,她带去的地方和场子,人气就是旺,小吃卖的就是快,她为人处事也公道。
有一次夜市快结束了,来吃饭的几个衣服摊位老板,兴高采烈地到小吃摊点了一堆的小吃,丽芬姐一看就知道,他们肯定提早就卖光了衣服,是挣了钱的高兴样子。
丽芬姐殷勤爽朗的奉承这这几个人,几个人心情很好,再加上别人的奉承话,很高兴地喝着小酒、越喝越多,越说越显摆,讨论着挣了多少钱,下次从哪里进货。
吴丽芬正好用心听了,让跟着自己摆小吃摊的几个人,用了一段时间,分别找不同的人,打听了一下,还是觉得南边进的衣服和电子产品比卖小吃更挣钱。
几个人一商量,凑了凑钱,把小吃摊子转给别人,就拿钱搭着伙到南边去进货了。
吴丽芬介绍着身边几个人,王广泰、陈豪、冯志远、程建军,年龄最小的吴丽芬的妹妹吴丽圆。
王明趁着大家相互介绍认识的时候,把自己刚搭起来批发市场介绍给了几个人,批发市场刚刚建完,人气还在聚拢,摊位还有很多,租价便宜,挂靠居委会,现在进来正合适。
吴丽芬爽朗的答应了会以后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