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落发出家,李常年忧思成疾,朝野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动乱。
这会儿,朝臣也不嫌弃李瑨不学无术了,只要求他能回来主持大局便好,王太傅领着文武大官一次又一次地入山请回太子,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三道圣旨,数次入山,李瑨都是一副高僧入定的神情,始终不愿再回到朝局之中。
王太傅没有办法,残朽之年,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找李心玉。
“太子殿下自三岁起,便跟着老臣研读圣贤,二十年来,老臣唯恐有负圣恩,对太子殿下是严苛了些,平日对他诸多责备,那也是恨铁不成钢,为了东唐的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太子殿下便是再怨老臣,也不能丢下这么一个烂摊子,说出家就出家啊!”
萧国公府内,王太傅抖着花白的胡须,颤颤巍巍地要向李心玉下跪,却被她及时扶住。
“太傅快请起!”李心玉命人给他赐了座,方道,“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皇兄的老师,对本宫而言亦是如父般的存在,不必跪我。”
王太傅并不敢与公主平起平坐,固执地拄着拐杖站着,摆摆手道:“公主殿下,老臣此番前来,是想求殿下如山,将太子请回宫中主持大局!如今皇上龙体欠安,太子又躲在古刹之中,眼看着群龙无首,北境突厥人虎视眈眈,此番内忧外患,有损国运啊!”
“太傅,并非本宫不愿帮这个忙,这数月以来我与驸马多次上山请回皇兄,皆被拒绝。过去两年,皇兄殚精竭虑地处理政务,常常彻夜不得安眠,精神状态愈发地差,他是真的撑不住了,才生了归隐之心。”
正说着,裴漠牵着李思的手进了门。李思此时快三岁了,眉清目秀,说话伶牙俐齿,扑过来喊道:“姑姑!姑父说您今日忘了亲他,他想你想得很呢!”
“咳咳!”一旁的老太傅颇有些局促。
“童言无忌,太傅勿怪。”李心玉笑着抱起李思,捏了捏他肉嘟嘟的脸蛋,说,“《千字文》背完了么?”
“背完啦。”李思拉着李心玉的手指,奶声奶气道,“姑姑,我们去放纸鸢好不好?”
“姑姑和太傅爷爷有事要议,阿远和姑父去玩罢。今日天气阴沉,纸鸢飞不高,不如让姑父带你去练射术如何?”
“好。”
李思很听话也很懂事,闻言从李心玉怀里跳下来,迈着小腿儿蹬蹬蹬地跑到裴漠身边,拉住他的手,还不忘朝李心玉挥挥小手:“姑姑再见。”
裴漠勾着嘴角,单手将李思抗在肩上,旁若无人地凝望着李心玉,问道:“中午想吃什么?”
李心玉眯了眯眼,笑着说:“水晶藕夹,鸡茸豆腐汤,清蒸鳜鱼,八宝鸭,再给阿远来一碗嫩蛋羹。”
“好,我去做。”裴漠说完,扛着咯咯脆笑的李思离去。
“咳。”王太傅觉得自己出现在这实在是太突兀太多余了,清了清嗓子讪笑道,“公主殿下和萧国公的感情真好,小殿下也被您教养得很好,不及三岁就能背诵《千字文》,已是很难得了。”
“阿远很聪明,不仅会背书,而且能识写许多简单的字了。”说到这,李心玉有些小小的骄傲,“本宫是拿他当亲儿子教养的。”
“那可真是了不得了,寻常小儿在他这个年纪,都还是心智未开的混沌状态。小殿下将来,可堪大才啊!”
“承您吉言。”
说到李思,王太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太子,不禁又是一声叹息。
李心玉猜出了他的心事,便道:“皇兄是您的学生,他的资质和品性您最清楚,有些人天生适合运筹帷幄,有些人便是经历再多也学不会这一套。”
见王太傅着急地张嘴,李心玉又道:“您放心,本宫会定期是山上探望皇兄,请他下山。不过,若他实在不愿意,本宫也不能带兵押着他下山,还请太傅放宽心。”
王太傅叹了一声:“若太子实在不愿,这重担,怕是要落在小殿下身上了。”
六月初,李心玉与裴漠带着李思再次出城上山,拜见李瑨。
此时正是盛夏,但幽静的山林中古木岑天,空山鸟语,风入松林,沁凉得很。
自从李瑨出家后,朝臣隔三差五就要结伴来寺中请太子出山,一会儿高声啼哭,一会儿在佛像前许愿‘希望太子早日回朝’云云……佛门讲究清净修行,后来老方丈实在不堪受扰,便单独将李瑨从寺中划出,在山后令分了一座独立的小禅房给他。
小沙弥领着李心玉他们绕过弯曲的竹林小道,过了一座生着青苔的石桥,便隐隐看见林中冒出一点暗青色的屋檐,复又上了百余级石阶,终于到了李瑨修行的禅房。
李心玉将李思交到裴漠怀中,伸手叩响了斑驳落漆的门扉,听见里头李瑨的声音平稳传来:“施主请进。”
李心玉心头一酸,深吸一口气定神,这才吱呀一声推开了木门。
昏暗的光线下,禅房空荡冷清,唯有青灯古佛相伴。案几后,李瑨一身灰色的僧袍,盘腿坐在团蒲上,安静地抄着经文,见李心玉进来,他搁笔抬眼,缓缓站起身来。
即便看到了他曾经最讨厌的裴漠,看到了曾经最疼爱的儿子,他的神情也依旧平静,并无半点喜怒波澜。
他真的变了许多,眉目之间再也没有半点浮躁之气,双手合十的样子,竟有几分飘逸洒脱。
李心玉一时不敢相认,直到李思从裴漠怀中扭下身来,哒哒哒地跑过去,仰头看了李瑨半晌,忽的伸手拉住了他的僧袍,脆生生问:“爹,你的头发怎么没了?”
李心玉有些小小的惊讶。李思的记忆十分出色,时隔半年多未见,又是个年仅三岁的幼儿,竟然还能一眼认出自己的父亲。
李瑨也神色微动,蹲下身抚了抚李思的脑袋,温柔道:“儿砸,要叫我‘空无’。”
空无是李瑨的法号,李思却并不懂,搂着李瑨的脖子撒娇道:“不,你就是爹爹,是阿远的爹爹。”
“兄长,阿远很想你。”李心玉走上前去,望着头上烫了戒疤的李瑨道,“父皇也很想你。”
李瑨半垂着眼,说:“贫僧已皈依佛门,斩断红尘,那些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便都与贫僧无关了。阿远是个好孩子,像他娘一样聪明,交给你抚养,我很放心。”
“兄长,你真的舍得下么?”
“不是舍得下,而是回不去了。”李瑨双手合十,微微一笑,“遁入空门的这段日子,是我此生最清净快乐的日子。”
这么多年了,李心玉还是第一次听见哥哥说自己过得很快乐,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充斥着她的心,像是心酸,又像是欣慰。
她说:“如此,我也不劝你了,没有什么比哥哥的快乐更重要。”
李瑨朝她一合掌,躬身道:“抱歉,要辛苦你了。”
李思抱着李瑨的大腿不撒手,仰着小脑袋问道:“爹,你何时回家?”
李瑨微笑着摇了摇头,“小施主,深山古刹就是贫僧的家。而你的家,当是万里江山如画,记住了?”
李思仍是懵里懵懂的样子,李瑨褪下手上的一串念珠,将其轻轻缠在李思的手腕上,摸着他的脸颊道:“没关系,小施主比贫僧聪明,等你再长大些,就能明白贫僧的话了。”
下山的时候,李思一直在问:“姑姑,是不是等我长大一些,爹就会回家了?”
李心玉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个问题,只好求救似的看着裴漠。
裴漠一手拎起李思的后衣领,将他提在自己肩上坐着,“等你长大了,强大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李思一听,咯咯笑道:“那阿远一定要早日强大起来,接爹爹回家!”
裴漠驾车,载着李心玉和李思回城。李思在车中歪七扭八地睡着,嘴边淌下一条晶亮的涎水,时不时吧嗒一下小嘴。
到了城门口的时候,李心玉好笑地捏着他两块腮肉,将他的脸拉扯变形,轻声唤道:“阿远,醒来啦,快到家了。”
说罢,马车猝不及防地一停,李心玉险些咬住舌头,掀开车帘疑惑道:“怎么了,裴漠?”
话还未说完,她便愕然地止住了话题。
城门外,宽阔的官道上站着一位牵着瘦马踽踽独行的青衣女道士。
女道生得极为貌美,眉眼艳丽,却有几分冷清的气质,此时端着雪白的佛尘站立,青衣翻飞,飘然若仙。
裴三娘子?
裴嫣显然也没想到会在此处碰见李心玉的马车,不禁怔了怔,随即整理好神色,视线落在李心玉怀中的三岁稚童身上。
裴漠勒住马缰绳,回头看了李心玉一眼,温声道:“能带阿远下车一趟么,殿下?”
李瑨找了好多年也不曾找到的心上人,竟然出家做了道士!李心玉从震惊中回神,点点头,抱着刚睡醒的李思下了车。
李思清秀的面目轮廓很像其父,但眉眼却与裴嫣一般无二,虽然年纪还很小,但隐约可以看出他长大时的风姿,应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俊逸。
裴嫣清冷的眼眸有了一瞬间的柔和,或许还夹杂着几分愧疚,就这么隔着两丈远的距离,温和地注视自己的骨肉。
“姑姑,她是谁?”尚在襁褓便母子分离的李思,并不认得自己的母亲,有些胆怯地拉着李心玉的手,如此问道。
李心玉看了裴漠一眼,方蹲下身道,“阿远,叫……”
“等等。”出乎意料的,裴嫣出声打断了她的话。
裴嫣抿了抿唇,嗓音清冷,但神情却十分温柔,“自将他送还长安的那一日起,我便没有资格再做他的母亲。别勉强阿远认亲,这对他不公平。”
这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裴三娘子,冷情而有原则。
李心玉拍了拍李思的肩,温声道:“阿远,你愿意给这位道长一个拥抱吗?”
李思不假思索,点头乖巧道:“好呀。”
说罢,他快步向前,朝裴嫣张开双臂。
裴嫣下意识半蹲着身子,将小小的儿子搂入怀中。那一瞬,她感觉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某个空缺瞬间被填满了,胸口暖暖的,几乎要将她整个儿融化在这个温暖而又陌生的怀抱中。
李思像个小大人似的,伸手拍了拍裴嫣的后背,奶声说:“漂亮的道长,请您一定要保佑姑姑姑父、爹爹和皇爷爷一生平安!”
裴嫣闭着眼,眼角隐隐有泪渍闪烁。她将下巴搁在他稚嫩的肩头,轻轻说了声:“好。”
怀抱一触即分,李思又哒哒哒地跑回李心玉身边,躲在她宽大的袖子后,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
裴嫣飞速擦了擦眼角,整理好神色站起身,依旧是那个青衣翻飞的端庄女道士。
她端着佛尘,面色沉静地翻身上马,对裴漠和李心玉颔首道:“多谢。”
然后一扬马鞭,踏万水千山而去。
四年后的某日某夜,皇帝李常年在甜美的睡梦中闭上了眼,并且,再也未醒来。
他走得很安详,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去了另一个世界找寻他最心爱的女人。
连太医都说:“以皇上的身子能多撑这么多年,已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皇帝溘然长逝,长安城郊某座山间古刹里传来雄浑的钟声,不知是何人为皇帝默哀,钟声足足响了一天一夜。
而朝野中,百官遵循李常年生前所写的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幼主李思为新君,萧国公重掌军权,于新君有教养之恩的李心玉则被尊为辅国大长公主。
而这一年,李心玉才二十四岁,成了本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辅国大长公主。
新帝李思即位,改年号为‘景元’。李心玉依旧教他习文,裴漠教他练武,姑侄关系和谐亲近,李思也十分上进,年纪轻轻便已文武双全,决断干脆,若有实在棘手的大案件,必先请示姑姑、姑父再做决定。
按理说,萧国公府权势显赫,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备受推崇才对,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朝中实权落在一对夫妻的手中,并且辅国的还是个年轻的女人时,总是非议要大过尊敬的。
王太傅死后,朝中更新换代很快,已没有多少人记住当年轰动一时的‘毒丹药案件’是谁侦破,也没有人记得韦氏逆贼是依靠谁的布谋才伏法,更没有人记得以一人之力退突厥强敌的那位少年将军是谁……朝臣们所看到的,是牝鸡司晨,是权倾朝野。
于是,以琅琊王李砚白为代表的‘清君侧’集团,开始蠢蠢欲动。
景元二年,李心玉下朝回府,忽然对裴漠道:“你有没有发现,阿远不像儿时那般听话了?有时候他做错了事,我们帮他指出来,他却觉得是驳了他的面子。”
“他一向早熟,如今长大了,更有主见,我们的话不一定合他的心意。”裴漠抱着她坐在院中的秋千上,温柔地吻着她的鬓角,沉声道:“殿下不必太过担忧。”
“若真是他的主见,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裴漠,阿远正是年幼且叛逆的时候,既向往海阔天高的自由,又不得不依赖于别人的意见,我担心他会被奸人挑拨利用。”
这么多年过去,李心玉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真单纯的少女,举手投足都透着饱经风波的沉静淡然。她叹了一声,有些委屈地说道,“裴漠,你知道他们背地里是怎么说咱们的么?”
她指了指自己,道:“我是‘女祸’。”又指了指裴漠,“你是佞臣。”
更可恶的是,李砚白这厮趁机挑拨,鼓动李思收回裴漠的所有军权,大削萧国公和大长公主的实力。
闻言,裴漠拧起修长的眉毛,“殿下,他们出言中伤,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因为你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聪明,而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大。若你在朝中过得不快活,那我陪着你罢朝。”
“罢朝?”李心玉微微睁大眼,随即噗嗤一声笑道,“可以么?”
“为何不可以?我舍不得殿下受委屈。”裴漠嘴角一勾,扬起英俊的下巴道,“他们敢欺负你,便让他们尝一尝群龙无首的滋味,也不枉我这‘佞臣’的名号。”
李心玉想了想,觉得也在理,“也好。我都好多年没有休息过了,若不是为了哥哥和父皇,我才懒得涉足朝政。为了阿远,我们可是连自己的孩子都放弃了。”
原来,当年李常年年迈之际,就有了要提拔李心玉辅国的心思,但朝中上下皆是坚决反对,毕竟李心玉只是一介女流,如何能将辅佐幼主的权利交到一个女人的手里?万一萧国公和襄阳公主生了儿子,公主要废去幼帝,扶自己的儿子登基呢?
到那时,天下不就大乱了么!
此事争论了许久,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若是李常年命数不长,等不到李思长大成人便离世,襄阳公主可以辅政,但必须立下誓言,辅政期间不得有孕生子,一旦有孕,需交出所有实权退出朝局。
为此,李心玉成亲多年,一直遵守诺言未有身孕,将李思当成自己的儿子教养,却未料换来的是男人们的口诛笔伐。
她越想越委屈,于是,夫妻俩果然任性地罢朝了。
罢朝第一日,群臣欢呼,恭喜小皇帝的春天要来了!
罢朝第七日,群臣开始苦恼,没有人监管震慑,朝中乱成一锅粥。
罢朝第十五日,小皇帝焦头烂额,更可怕的是,突厥人欺负他年幼,领兵一路南下杀到了黄河沿线。
罢朝一月整,小皇帝率领重臣灰溜溜地去萧国公府拜访,恳求萧国公和辅国大长公主重回朝堂主持大局。
“姑姑,姑父,朕错了。”十岁的小皇帝抹着眼泪,带着鼻音哭道,“朕不该听信外臣谗言,而对一手养大我的亲近之人心生嫌隙,任由流言做大,伤了姑姑和姑父的心。”
他垂着头,像是个做错事被夫子教训的学生。
这爱哭的性子倒是随了他爹,李心玉心中一软,朝李思招招手,“阿远,你过来。”
李思绞着袖子,老老实实地走了过去。虽然他只有十岁,却已是生得高而结实,已然是个芝兰玉树的少年郎。
在朝臣震惊的目光中,李心玉伸手捏住李思的腮帮,直到将他白净的脸拉扯变形了,方盈盈笑道:“你可知道生而为君,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李思被她拧着脸,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含糊道:“是治国之道。”
“错了,是心。为君者,需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更需一颗明辨忠奸的清明之心。”
李心玉松了手,指腹在李思被捏红的脸颊处轻轻抚了抚,方徐徐道,“朝局如棋,有黑有白,有忠有恶,你要用自己的心去辨别,万不可人云亦云被流言左右。你是本宫一手带大的,本宫若有心图谋你的皇位,又何须留到现在动手?早该在你还是个弃儿的时候就了结你啦。”
听到这番大逆不道的话,屋外跪着的朝臣又是集体倒吸一口凉气。
可,无人敢反驳她。
李思垂首,打了个哭嗝,歉疚道:“姑姑教训得是。”
李心玉又问:“那,那些挑拨离间的小人,该作何处理?”
李思擦了擦眼泪道:“朕已加封琅琊王为亲王,却收了他的兵权,明升暗降,从此他应该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了。”
听到此,李心玉露出震惊的神色。
她没想到自家侄子做事竟是这般雷厉风行!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直接收了李砚白的兵权,偏生李砚白吃了闷亏还要对小皇帝感恩戴德。
啊呀呀,我家侄儿不得了啊!
李心玉这才心满意足了,对一旁沉默的裴漠道:“好啦,看在阿远诚心悔过的份上,夫君便领兵北上,灭了突厥的阿史那合罢。”
同年四月,萧国公裴漠领兵北伐,不仅收复失地,更是以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路北上,直接打到了突厥人的阿尔泰山,斩了南犯将领阿史那合的首级。
七月,突厥人战败受降,带着三千牛羊、三千骏马递了降书,老老实实地退回阿尔泰山以西。
这场让朝臣人人自危的战事,在萧国公手里只用了不到三个月便终结。一时间,朝臣看着他的眼神除了尊敬之外,还有着微微的惧意。
这天,天高云淡,长安城外的山路上来了一位白袍僧人。
这位僧人约莫而立之年,五官清秀,周身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正是跟随方丈下山讲论佛法的空无大师。
说来也巧,羊肠小道的山路上,迎面走来了一位牵着瘦马游历山水的女道人。
那女道一袭青衣,生得极为美丽,老方丈连忙停住了脚步,侧身给她让路。
这一侧身,他才发现空无的神色十分不对劲。
空无垂着眼,睫毛颤动,持着念珠的手抖得厉害,嘴唇哆嗦,竟是连一句经文也念不完整。
这位前太子皈依佛门已有八年,终日念佛参悟,行为规矩,这是头一次如此失态。
竟然,是为了一个女道士。
那女道牵着马走到他们面前,朝两位高僧点头致意,看到空无的时候,她忽然目光一滞,显然也是认出他来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空无飞快地滚动念珠,闭着眼哆哆嗦嗦地重复着这一句,仿佛在期盼得到佛祖的救赎。
女道的眼中浮现出惊愕的神色,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她张了张红唇,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平静地与白衣僧人错身而过。
一个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一个是身在红尘,却一心向道。他们之间最大的交集,也不过此时微风乍起,他的白衣僧袍与她的青衣道袍扬起交织,又刹那分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羊肠小道上,青衣远去,空无仍是哆哆嗦嗦地念着,满脸的泪渍。
“唉,空无。”老方丈双手合十,喟叹道,“你六根未净,便回那万丈红尘中去罢。”
说罢,老方丈摇了摇头,连道数声‘善哉’,独自继续前行。
于是,在一个月后的中灵山上新建了一座草庐,草庐的主人乃是一位一袭白袍的年轻僧人。而在草庐对面的那座山峰上,住着一位出尘飘逸的青衣女道。
女道和僧人遥遥相对,又互不打扰,唯有晨钟暮鼓,惊起两山的飞鸟。
而此时,远在长安城的李心玉正迎来了她的第十个中元节。
不知为何,中元节似乎永远是李心玉的一个坎,每年此时,她不是生病便是陷入短暂的昏睡,今年更是格外严重。
离中元节还有两天,她便发起了高热,整个人昏昏沉沉地,烧得两颊通红。
这会儿,朝臣也不嫌弃李瑨不学无术了,只要求他能回来主持大局便好,王太傅领着文武大官一次又一次地入山请回太子,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三道圣旨,数次入山,李瑨都是一副高僧入定的神情,始终不愿再回到朝局之中。
王太傅没有办法,残朽之年,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来找李心玉。
“太子殿下自三岁起,便跟着老臣研读圣贤,二十年来,老臣唯恐有负圣恩,对太子殿下是严苛了些,平日对他诸多责备,那也是恨铁不成钢,为了东唐的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太子殿下便是再怨老臣,也不能丢下这么一个烂摊子,说出家就出家啊!”
萧国公府内,王太傅抖着花白的胡须,颤颤巍巍地要向李心玉下跪,却被她及时扶住。
“太傅快请起!”李心玉命人给他赐了座,方道,“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是皇兄的老师,对本宫而言亦是如父般的存在,不必跪我。”
王太傅并不敢与公主平起平坐,固执地拄着拐杖站着,摆摆手道:“公主殿下,老臣此番前来,是想求殿下如山,将太子请回宫中主持大局!如今皇上龙体欠安,太子又躲在古刹之中,眼看着群龙无首,北境突厥人虎视眈眈,此番内忧外患,有损国运啊!”
“太傅,并非本宫不愿帮这个忙,这数月以来我与驸马多次上山请回皇兄,皆被拒绝。过去两年,皇兄殚精竭虑地处理政务,常常彻夜不得安眠,精神状态愈发地差,他是真的撑不住了,才生了归隐之心。”
正说着,裴漠牵着李思的手进了门。李思此时快三岁了,眉清目秀,说话伶牙俐齿,扑过来喊道:“姑姑!姑父说您今日忘了亲他,他想你想得很呢!”
“咳咳!”一旁的老太傅颇有些局促。
“童言无忌,太傅勿怪。”李心玉笑着抱起李思,捏了捏他肉嘟嘟的脸蛋,说,“《千字文》背完了么?”
“背完啦。”李思拉着李心玉的手指,奶声奶气道,“姑姑,我们去放纸鸢好不好?”
“姑姑和太傅爷爷有事要议,阿远和姑父去玩罢。今日天气阴沉,纸鸢飞不高,不如让姑父带你去练射术如何?”
“好。”
李思很听话也很懂事,闻言从李心玉怀里跳下来,迈着小腿儿蹬蹬蹬地跑到裴漠身边,拉住他的手,还不忘朝李心玉挥挥小手:“姑姑再见。”
裴漠勾着嘴角,单手将李思抗在肩上,旁若无人地凝望着李心玉,问道:“中午想吃什么?”
李心玉眯了眯眼,笑着说:“水晶藕夹,鸡茸豆腐汤,清蒸鳜鱼,八宝鸭,再给阿远来一碗嫩蛋羹。”
“好,我去做。”裴漠说完,扛着咯咯脆笑的李思离去。
“咳。”王太傅觉得自己出现在这实在是太突兀太多余了,清了清嗓子讪笑道,“公主殿下和萧国公的感情真好,小殿下也被您教养得很好,不及三岁就能背诵《千字文》,已是很难得了。”
“阿远很聪明,不仅会背书,而且能识写许多简单的字了。”说到这,李心玉有些小小的骄傲,“本宫是拿他当亲儿子教养的。”
“那可真是了不得了,寻常小儿在他这个年纪,都还是心智未开的混沌状态。小殿下将来,可堪大才啊!”
“承您吉言。”
说到李思,王太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太子,不禁又是一声叹息。
李心玉猜出了他的心事,便道:“皇兄是您的学生,他的资质和品性您最清楚,有些人天生适合运筹帷幄,有些人便是经历再多也学不会这一套。”
见王太傅着急地张嘴,李心玉又道:“您放心,本宫会定期是山上探望皇兄,请他下山。不过,若他实在不愿意,本宫也不能带兵押着他下山,还请太傅放宽心。”
王太傅叹了一声:“若太子实在不愿,这重担,怕是要落在小殿下身上了。”
六月初,李心玉与裴漠带着李思再次出城上山,拜见李瑨。
此时正是盛夏,但幽静的山林中古木岑天,空山鸟语,风入松林,沁凉得很。
自从李瑨出家后,朝臣隔三差五就要结伴来寺中请太子出山,一会儿高声啼哭,一会儿在佛像前许愿‘希望太子早日回朝’云云……佛门讲究清净修行,后来老方丈实在不堪受扰,便单独将李瑨从寺中划出,在山后令分了一座独立的小禅房给他。
小沙弥领着李心玉他们绕过弯曲的竹林小道,过了一座生着青苔的石桥,便隐隐看见林中冒出一点暗青色的屋檐,复又上了百余级石阶,终于到了李瑨修行的禅房。
李心玉将李思交到裴漠怀中,伸手叩响了斑驳落漆的门扉,听见里头李瑨的声音平稳传来:“施主请进。”
李心玉心头一酸,深吸一口气定神,这才吱呀一声推开了木门。
昏暗的光线下,禅房空荡冷清,唯有青灯古佛相伴。案几后,李瑨一身灰色的僧袍,盘腿坐在团蒲上,安静地抄着经文,见李心玉进来,他搁笔抬眼,缓缓站起身来。
即便看到了他曾经最讨厌的裴漠,看到了曾经最疼爱的儿子,他的神情也依旧平静,并无半点喜怒波澜。
他真的变了许多,眉目之间再也没有半点浮躁之气,双手合十的样子,竟有几分飘逸洒脱。
李心玉一时不敢相认,直到李思从裴漠怀中扭下身来,哒哒哒地跑过去,仰头看了李瑨半晌,忽的伸手拉住了他的僧袍,脆生生问:“爹,你的头发怎么没了?”
李心玉有些小小的惊讶。李思的记忆十分出色,时隔半年多未见,又是个年仅三岁的幼儿,竟然还能一眼认出自己的父亲。
李瑨也神色微动,蹲下身抚了抚李思的脑袋,温柔道:“儿砸,要叫我‘空无’。”
空无是李瑨的法号,李思却并不懂,搂着李瑨的脖子撒娇道:“不,你就是爹爹,是阿远的爹爹。”
“兄长,阿远很想你。”李心玉走上前去,望着头上烫了戒疤的李瑨道,“父皇也很想你。”
李瑨半垂着眼,说:“贫僧已皈依佛门,斩断红尘,那些生老病死、爱恨别离,便都与贫僧无关了。阿远是个好孩子,像他娘一样聪明,交给你抚养,我很放心。”
“兄长,你真的舍得下么?”
“不是舍得下,而是回不去了。”李瑨双手合十,微微一笑,“遁入空门的这段日子,是我此生最清净快乐的日子。”
这么多年了,李心玉还是第一次听见哥哥说自己过得很快乐,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充斥着她的心,像是心酸,又像是欣慰。
她说:“如此,我也不劝你了,没有什么比哥哥的快乐更重要。”
李瑨朝她一合掌,躬身道:“抱歉,要辛苦你了。”
李思抱着李瑨的大腿不撒手,仰着小脑袋问道:“爹,你何时回家?”
李瑨微笑着摇了摇头,“小施主,深山古刹就是贫僧的家。而你的家,当是万里江山如画,记住了?”
李思仍是懵里懵懂的样子,李瑨褪下手上的一串念珠,将其轻轻缠在李思的手腕上,摸着他的脸颊道:“没关系,小施主比贫僧聪明,等你再长大些,就能明白贫僧的话了。”
下山的时候,李思一直在问:“姑姑,是不是等我长大一些,爹就会回家了?”
李心玉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个问题,只好求救似的看着裴漠。
裴漠一手拎起李思的后衣领,将他提在自己肩上坐着,“等你长大了,强大起来,一切皆有可能。”
李思一听,咯咯笑道:“那阿远一定要早日强大起来,接爹爹回家!”
裴漠驾车,载着李心玉和李思回城。李思在车中歪七扭八地睡着,嘴边淌下一条晶亮的涎水,时不时吧嗒一下小嘴。
到了城门口的时候,李心玉好笑地捏着他两块腮肉,将他的脸拉扯变形,轻声唤道:“阿远,醒来啦,快到家了。”
说罢,马车猝不及防地一停,李心玉险些咬住舌头,掀开车帘疑惑道:“怎么了,裴漠?”
话还未说完,她便愕然地止住了话题。
城门外,宽阔的官道上站着一位牵着瘦马踽踽独行的青衣女道士。
女道生得极为貌美,眉眼艳丽,却有几分冷清的气质,此时端着雪白的佛尘站立,青衣翻飞,飘然若仙。
裴三娘子?
裴嫣显然也没想到会在此处碰见李心玉的马车,不禁怔了怔,随即整理好神色,视线落在李心玉怀中的三岁稚童身上。
裴漠勒住马缰绳,回头看了李心玉一眼,温声道:“能带阿远下车一趟么,殿下?”
李瑨找了好多年也不曾找到的心上人,竟然出家做了道士!李心玉从震惊中回神,点点头,抱着刚睡醒的李思下了车。
李思清秀的面目轮廓很像其父,但眉眼却与裴嫣一般无二,虽然年纪还很小,但隐约可以看出他长大时的风姿,应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的俊逸。
裴嫣清冷的眼眸有了一瞬间的柔和,或许还夹杂着几分愧疚,就这么隔着两丈远的距离,温和地注视自己的骨肉。
“姑姑,她是谁?”尚在襁褓便母子分离的李思,并不认得自己的母亲,有些胆怯地拉着李心玉的手,如此问道。
李心玉看了裴漠一眼,方蹲下身道,“阿远,叫……”
“等等。”出乎意料的,裴嫣出声打断了她的话。
裴嫣抿了抿唇,嗓音清冷,但神情却十分温柔,“自将他送还长安的那一日起,我便没有资格再做他的母亲。别勉强阿远认亲,这对他不公平。”
这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那个裴三娘子,冷情而有原则。
李心玉拍了拍李思的肩,温声道:“阿远,你愿意给这位道长一个拥抱吗?”
李思不假思索,点头乖巧道:“好呀。”
说罢,他快步向前,朝裴嫣张开双臂。
裴嫣下意识半蹲着身子,将小小的儿子搂入怀中。那一瞬,她感觉自己心中长久以来的某个空缺瞬间被填满了,胸口暖暖的,几乎要将她整个儿融化在这个温暖而又陌生的怀抱中。
李思像个小大人似的,伸手拍了拍裴嫣的后背,奶声说:“漂亮的道长,请您一定要保佑姑姑姑父、爹爹和皇爷爷一生平安!”
裴嫣闭着眼,眼角隐隐有泪渍闪烁。她将下巴搁在他稚嫩的肩头,轻轻说了声:“好。”
怀抱一触即分,李思又哒哒哒地跑回李心玉身边,躲在她宽大的袖子后,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
裴嫣飞速擦了擦眼角,整理好神色站起身,依旧是那个青衣翻飞的端庄女道士。
她端着佛尘,面色沉静地翻身上马,对裴漠和李心玉颔首道:“多谢。”
然后一扬马鞭,踏万水千山而去。
四年后的某日某夜,皇帝李常年在甜美的睡梦中闭上了眼,并且,再也未醒来。
他走得很安详,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去了另一个世界找寻他最心爱的女人。
连太医都说:“以皇上的身子能多撑这么多年,已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皇帝溘然长逝,长安城郊某座山间古刹里传来雄浑的钟声,不知是何人为皇帝默哀,钟声足足响了一天一夜。
而朝野中,百官遵循李常年生前所写的遗诏,立年仅七岁的幼主李思为新君,萧国公重掌军权,于新君有教养之恩的李心玉则被尊为辅国大长公主。
而这一年,李心玉才二十四岁,成了本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也是独一无二的辅国大长公主。
新帝李思即位,改年号为‘景元’。李心玉依旧教他习文,裴漠教他练武,姑侄关系和谐亲近,李思也十分上进,年纪轻轻便已文武双全,决断干脆,若有实在棘手的大案件,必先请示姑姑、姑父再做决定。
按理说,萧国公府权势显赫,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备受推崇才对,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朝中实权落在一对夫妻的手中,并且辅国的还是个年轻的女人时,总是非议要大过尊敬的。
王太傅死后,朝中更新换代很快,已没有多少人记住当年轰动一时的‘毒丹药案件’是谁侦破,也没有人记得韦氏逆贼是依靠谁的布谋才伏法,更没有人记得以一人之力退突厥强敌的那位少年将军是谁……朝臣们所看到的,是牝鸡司晨,是权倾朝野。
于是,以琅琊王李砚白为代表的‘清君侧’集团,开始蠢蠢欲动。
景元二年,李心玉下朝回府,忽然对裴漠道:“你有没有发现,阿远不像儿时那般听话了?有时候他做错了事,我们帮他指出来,他却觉得是驳了他的面子。”
“他一向早熟,如今长大了,更有主见,我们的话不一定合他的心意。”裴漠抱着她坐在院中的秋千上,温柔地吻着她的鬓角,沉声道:“殿下不必太过担忧。”
“若真是他的主见,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裴漠,阿远正是年幼且叛逆的时候,既向往海阔天高的自由,又不得不依赖于别人的意见,我担心他会被奸人挑拨利用。”
这么多年过去,李心玉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真单纯的少女,举手投足都透着饱经风波的沉静淡然。她叹了一声,有些委屈地说道,“裴漠,你知道他们背地里是怎么说咱们的么?”
她指了指自己,道:“我是‘女祸’。”又指了指裴漠,“你是佞臣。”
更可恶的是,李砚白这厮趁机挑拨,鼓动李思收回裴漠的所有军权,大削萧国公和大长公主的实力。
闻言,裴漠拧起修长的眉毛,“殿下,他们出言中伤,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因为你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聪明,而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大。若你在朝中过得不快活,那我陪着你罢朝。”
“罢朝?”李心玉微微睁大眼,随即噗嗤一声笑道,“可以么?”
“为何不可以?我舍不得殿下受委屈。”裴漠嘴角一勾,扬起英俊的下巴道,“他们敢欺负你,便让他们尝一尝群龙无首的滋味,也不枉我这‘佞臣’的名号。”
李心玉想了想,觉得也在理,“也好。我都好多年没有休息过了,若不是为了哥哥和父皇,我才懒得涉足朝政。为了阿远,我们可是连自己的孩子都放弃了。”
原来,当年李常年年迈之际,就有了要提拔李心玉辅国的心思,但朝中上下皆是坚决反对,毕竟李心玉只是一介女流,如何能将辅佐幼主的权利交到一个女人的手里?万一萧国公和襄阳公主生了儿子,公主要废去幼帝,扶自己的儿子登基呢?
到那时,天下不就大乱了么!
此事争论了许久,最后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协议:若是李常年命数不长,等不到李思长大成人便离世,襄阳公主可以辅政,但必须立下誓言,辅政期间不得有孕生子,一旦有孕,需交出所有实权退出朝局。
为此,李心玉成亲多年,一直遵守诺言未有身孕,将李思当成自己的儿子教养,却未料换来的是男人们的口诛笔伐。
她越想越委屈,于是,夫妻俩果然任性地罢朝了。
罢朝第一日,群臣欢呼,恭喜小皇帝的春天要来了!
罢朝第七日,群臣开始苦恼,没有人监管震慑,朝中乱成一锅粥。
罢朝第十五日,小皇帝焦头烂额,更可怕的是,突厥人欺负他年幼,领兵一路南下杀到了黄河沿线。
罢朝一月整,小皇帝率领重臣灰溜溜地去萧国公府拜访,恳求萧国公和辅国大长公主重回朝堂主持大局。
“姑姑,姑父,朕错了。”十岁的小皇帝抹着眼泪,带着鼻音哭道,“朕不该听信外臣谗言,而对一手养大我的亲近之人心生嫌隙,任由流言做大,伤了姑姑和姑父的心。”
他垂着头,像是个做错事被夫子教训的学生。
这爱哭的性子倒是随了他爹,李心玉心中一软,朝李思招招手,“阿远,你过来。”
李思绞着袖子,老老实实地走了过去。虽然他只有十岁,却已是生得高而结实,已然是个芝兰玉树的少年郎。
在朝臣震惊的目光中,李心玉伸手捏住李思的腮帮,直到将他白净的脸拉扯变形了,方盈盈笑道:“你可知道生而为君,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李思被她拧着脸,连动都不敢动一下,含糊道:“是治国之道。”
“错了,是心。为君者,需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更需一颗明辨忠奸的清明之心。”
李心玉松了手,指腹在李思被捏红的脸颊处轻轻抚了抚,方徐徐道,“朝局如棋,有黑有白,有忠有恶,你要用自己的心去辨别,万不可人云亦云被流言左右。你是本宫一手带大的,本宫若有心图谋你的皇位,又何须留到现在动手?早该在你还是个弃儿的时候就了结你啦。”
听到这番大逆不道的话,屋外跪着的朝臣又是集体倒吸一口凉气。
可,无人敢反驳她。
李思垂首,打了个哭嗝,歉疚道:“姑姑教训得是。”
李心玉又问:“那,那些挑拨离间的小人,该作何处理?”
李思擦了擦眼泪道:“朕已加封琅琊王为亲王,却收了他的兵权,明升暗降,从此他应该翻不出什么风浪来了。”
听到此,李心玉露出震惊的神色。
她没想到自家侄子做事竟是这般雷厉风行!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直接收了李砚白的兵权,偏生李砚白吃了闷亏还要对小皇帝感恩戴德。
啊呀呀,我家侄儿不得了啊!
李心玉这才心满意足了,对一旁沉默的裴漠道:“好啦,看在阿远诚心悔过的份上,夫君便领兵北上,灭了突厥的阿史那合罢。”
同年四月,萧国公裴漠领兵北伐,不仅收复失地,更是以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路北上,直接打到了突厥人的阿尔泰山,斩了南犯将领阿史那合的首级。
七月,突厥人战败受降,带着三千牛羊、三千骏马递了降书,老老实实地退回阿尔泰山以西。
这场让朝臣人人自危的战事,在萧国公手里只用了不到三个月便终结。一时间,朝臣看着他的眼神除了尊敬之外,还有着微微的惧意。
这天,天高云淡,长安城外的山路上来了一位白袍僧人。
这位僧人约莫而立之年,五官清秀,周身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贵气,正是跟随方丈下山讲论佛法的空无大师。
说来也巧,羊肠小道的山路上,迎面走来了一位牵着瘦马游历山水的女道人。
那女道一袭青衣,生得极为美丽,老方丈连忙停住了脚步,侧身给她让路。
这一侧身,他才发现空无的神色十分不对劲。
空无垂着眼,睫毛颤动,持着念珠的手抖得厉害,嘴唇哆嗦,竟是连一句经文也念不完整。
这位前太子皈依佛门已有八年,终日念佛参悟,行为规矩,这是头一次如此失态。
竟然,是为了一个女道士。
那女道牵着马走到他们面前,朝两位高僧点头致意,看到空无的时候,她忽然目光一滞,显然也是认出他来了。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空无飞快地滚动念珠,闭着眼哆哆嗦嗦地重复着这一句,仿佛在期盼得到佛祖的救赎。
女道的眼中浮现出惊愕的神色,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她张了张红唇,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平静地与白衣僧人错身而过。
一个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一个是身在红尘,却一心向道。他们之间最大的交集,也不过此时微风乍起,他的白衣僧袍与她的青衣道袍扬起交织,又刹那分离。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羊肠小道上,青衣远去,空无仍是哆哆嗦嗦地念着,满脸的泪渍。
“唉,空无。”老方丈双手合十,喟叹道,“你六根未净,便回那万丈红尘中去罢。”
说罢,老方丈摇了摇头,连道数声‘善哉’,独自继续前行。
于是,在一个月后的中灵山上新建了一座草庐,草庐的主人乃是一位一袭白袍的年轻僧人。而在草庐对面的那座山峰上,住着一位出尘飘逸的青衣女道。
女道和僧人遥遥相对,又互不打扰,唯有晨钟暮鼓,惊起两山的飞鸟。
而此时,远在长安城的李心玉正迎来了她的第十个中元节。
不知为何,中元节似乎永远是李心玉的一个坎,每年此时,她不是生病便是陷入短暂的昏睡,今年更是格外严重。
离中元节还有两天,她便发起了高热,整个人昏昏沉沉地,烧得两颊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