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开平,行宫大殿。
御座上的忽必烈看着众人,脸上有着微微的笑意。此时他正赐宴予来自草原各地的王公贵族。
安童和伯颜也在座,但他们所做的事,其实是在等待。
人世间的宴会是很多的,不过通常它们只是插曲,真正的正事不是发生在宴会之前、往往就是在它结束之后。
当帝国大汗举起了手中的御杯时,也就意味着宴会的结束和正事的开始。
看到大汗瞟过来的眼神,安童站起了身。
“今日与诸位在此相聚,承蒙大汗的旨意,把朝廷过去的五户丝详情公告一下。”
前面已经提到过,“五户丝”是蒙古帝国统治期间,给予主要王宫贵族的一种赏赐,它来自于各贵族于中原受封领地中户民的交纳。前期是由各“领主”自行派人收取,后因这些“领主”常常盘剥过度,改为朝廷代征,然后再转交给各领主。
无论怀有怎样的心态,此时在座的众人,无不享有此项殊荣,他们的耳朵立刻全都竖了起来。但是,安童公告的名单上最后两人,却大大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
“海都名下的五户丝,为……,历年累计,计有……”
“笃哇名下的五户丝,为……,历年累计,计有……。”
“这些五户丝,如今仍存放于朝廷的府库中。”
……
安童宣告期间,忽必烈的神色一直很平淡,而伯颜则在最后冷冷地扫了错愕中的众人一眼。
在至元二十七年的和林之战中,无论海都是如何的谨慎,他最终还是一步步落入伯颜设下的圈套中。
对海都来说,和林并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过去草原帝国的都城,更是海都的祖父、窝阔台汗在位期间所建,所以海都是一定要回到这里的。
但海都永远也不可能知道,由于还有一只“邪恶的蝴蝶”在煽动翅膀,这个时空的伯颜没有像另一个时空中那样,因为自己某种“外来”的身份,一度屈从于部分手下将领的冲动,从让他逃过了一劫。相反,正因为蝴蝶效应的扩大,得到忽必烈更大授权的伯颜,坚决贯彻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从而使他早早陷入绝境。
不过让伯颜无语的是,海都在被找到之前已经自尽。
伯颜其实并不想杀了海都,就像他原先对忽必烈所说的那样,只是准备“擒”。这是由于他清楚,在大汗和海都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实质是草原上至高无上的黄金家族内部的事,其中的生杀予夺之权,只在大汗的手里,他人是不能擅专的。
但他也不是不能明白海都自尽的原因。
海都的年岁也已经很大了,他过去不愿意、现在就更不愿意再去见忽必烈,尤其以现在的模样,毕竟他是曾经的窝阔台汗长孙。
忽必烈在得知海都的死讯后,同样有着微微的失落,因为他也并不准备杀了海都。相反,在原本的打算中,他还要对海都表现出某种仁慈,尽管这个“竖子”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大的麻烦。
忽必烈在必要时是不会犹豫使用武力的,就像他曾经对付乃颜、甚或之前的阿里不哥和昔里吉。可是他更明白,他要收拾的,是草原上的人心。只有人心收拾了,草原上才能够真正安定下来。
老忽在这个时空真的没有时间慢慢来玩了,所以他才在上都召集了草原上的诸人,公布了有些事。
---------
历史上的这件事是这样的:
海都死后,出于对他当初扶持自己上位的报答,笃哇又扶持了他的后人,但笃哇这时候已经不想再和大都的元成宗冲突。于是在他的劝说下,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共同向元廷求和。
到笃哇去世、元武宗继位时,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更出现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最终均向元朝表示了完全的臣服,并于至大三年,到大都觐见了元武宗。
也直到这个时候,元武宗才知道,在朝廷的府库中,忽必烈为海都还留有这么一笔钱财。随后他将此事公之于众。
“初,世祖有命以海都分地五户丝存于府库,俟其来降赐之。至是,尚书省以闻。武宗曰:‘薛禅可汗虑远如此,待诸王朝会颁赏毕,卿等备术其故,然后与之。’”
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后人当场慑服。自此之后,窝阔台汗国再无号召力,彻底衰落,最终为察合台汗国所吞并。
--------
大约除了安童这个朝廷的丞相,即使是伯颜原先也不知道忽必烈为海都、笃哇等人留有这样一笔财富,可他完全明了大汗在此刻公告这一切的背后含义:
大汗并没有忘了黄金家族的成员,而且一直在遵守着自窝阔台汗开始立下的规矩,相反,是海都、笃哇等人背叛了草原帝国。
在伯颜看来,大汗实在是过于仁慈,竟然“仁慈”到为自己的对手保留钱财。他于内心里对草原上某些暗中私通海都之人的不满,自然也就溢于言表。
该你们得到的东西,已经为你们留好了,可难道还要俺巴结般地将这些东西送到你们这些并不臣服朝廷的人手中?
伯颜无须在此时当众掩饰自己的情绪,他现在也有这样的资格。
但忽必烈看着慑服于地的众人真的很平淡,因为他已经用事实证明,谁才有真正的资格来坐这个大汗之位。他让安童宣告这些,就是要告诉所有人:
“东西给你们留好了,是否臣服就是你们的事了。”
老忽在此刻将事情摊到众人面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南方,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哪里出现的,才是草原帝国真正的大敌,而他真的已经没有多少时间。
老忽已经不能前往更遥远的和林,来召集草原的众人了。
……
众人离去的大殿里只剩下了三个人,御座上的忽必烈和安童一时均没有说话,而伯颜看着闭幕沉思的大汗则有些期待。
良久,帝国大汗低沉的声音再度响起:
“荆襄的张世杰,进来有点蠢蠢欲动。”
伯颜应声接道:
“臣请大汗授命,前往荆襄与其交手。”
忽必烈轻轻地摆了摆手,安童看了看他,随即和伯颜说道:
“如今之事,已不完全是荆襄,琼州兵已越过淮水,占据了灵璧。”
伯颜一怔。
安童接着说道:
“我已问过叶李,虽不能肯定,但据他所言,赵此举似有搬弄昔日刘裕故技、沿运河古道入关中之意。”
他摊开了一张图。
在这个东亚之国的历史上,像叶李这样的人是不少滴。
看着这张图,伯颜的眼中露出了阴冷之意。
“赵小儿所图甚大。”
御座上的忽必烈同样冷冷地抛下一句。
老忽早已体会到赵的不同。这个“小儿”虽不大张旗鼓,却始终在缓缓地、顽强地向前,由此他已经觉察到其意志力。至于其目标,根本不用任何人多说。
对忽必烈来说,赵最可怕的地方之一,就是他每一个时机总是抓得那么准确。
就像前段时间,趁着自己无暇南顾之际,他抢先下手,不仅夺了两淮之地,更越过了淮水,现在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荆襄为要地,无论从任何角度说,也断不容有失。而哪里的张世杰所部宋军,即使从以往来看,不仅兵力雄厚,战力也极强。强敌虎视眈眈,战事随时有可能爆发,荆襄的力量势必需要加强,可如今宋军又越过了淮水。
不同于叶李的某种不确定,忽必烈从本能上就断定,赵小儿就是想要沿运河入关中。
忽必烈不能不重视宋军于东南地区行动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开始威胁到了北元的根基。
(请注意前面提到过的元代“腹里”,它所包括的地域为后世的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
宋军占据灵璧、甚至是宿州,其实并非极其重要,关键是假如他们想继续沿运河向前,就势必还要夺取彭城(也就是后世的徐州),如此才能确保运河沿线南段的安全。而彭城是南北重要的门户,一旦宋军占据了这里,也就意味着他们直接威胁到了山东,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威胁到了北元的核心地带“腹里”。
此时忽必烈所想到的,恐怕另外两人也全想到了,尤其是伯颜。他们均一时无语。
但他们真的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这里面飘荡的其实是另一个人的幽灵。这个幽灵本不该在这时候出现,是某人将他提前带来。在另一个时空,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洪武元年前一年)召集诸将商议北伐时,常遇春等人认为明军可以直捣大都,但朱元璋认为:
“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
---------
御座上的忽必烈看着众人,脸上有着微微的笑意。此时他正赐宴予来自草原各地的王公贵族。
安童和伯颜也在座,但他们所做的事,其实是在等待。
人世间的宴会是很多的,不过通常它们只是插曲,真正的正事不是发生在宴会之前、往往就是在它结束之后。
当帝国大汗举起了手中的御杯时,也就意味着宴会的结束和正事的开始。
看到大汗瞟过来的眼神,安童站起了身。
“今日与诸位在此相聚,承蒙大汗的旨意,把朝廷过去的五户丝详情公告一下。”
前面已经提到过,“五户丝”是蒙古帝国统治期间,给予主要王宫贵族的一种赏赐,它来自于各贵族于中原受封领地中户民的交纳。前期是由各“领主”自行派人收取,后因这些“领主”常常盘剥过度,改为朝廷代征,然后再转交给各领主。
无论怀有怎样的心态,此时在座的众人,无不享有此项殊荣,他们的耳朵立刻全都竖了起来。但是,安童公告的名单上最后两人,却大大出乎了所有人预料。
……
“海都名下的五户丝,为……,历年累计,计有……”
“笃哇名下的五户丝,为……,历年累计,计有……。”
“这些五户丝,如今仍存放于朝廷的府库中。”
……
安童宣告期间,忽必烈的神色一直很平淡,而伯颜则在最后冷冷地扫了错愕中的众人一眼。
在至元二十七年的和林之战中,无论海都是如何的谨慎,他最终还是一步步落入伯颜设下的圈套中。
对海都来说,和林并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过去草原帝国的都城,更是海都的祖父、窝阔台汗在位期间所建,所以海都是一定要回到这里的。
但海都永远也不可能知道,由于还有一只“邪恶的蝴蝶”在煽动翅膀,这个时空的伯颜没有像另一个时空中那样,因为自己某种“外来”的身份,一度屈从于部分手下将领的冲动,从让他逃过了一劫。相反,正因为蝴蝶效应的扩大,得到忽必烈更大授权的伯颜,坚决贯彻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从而使他早早陷入绝境。
不过让伯颜无语的是,海都在被找到之前已经自尽。
伯颜其实并不想杀了海都,就像他原先对忽必烈所说的那样,只是准备“擒”。这是由于他清楚,在大汗和海都之间所发生的一切,实质是草原上至高无上的黄金家族内部的事,其中的生杀予夺之权,只在大汗的手里,他人是不能擅专的。
但他也不是不能明白海都自尽的原因。
海都的年岁也已经很大了,他过去不愿意、现在就更不愿意再去见忽必烈,尤其以现在的模样,毕竟他是曾经的窝阔台汗长孙。
忽必烈在得知海都的死讯后,同样有着微微的失落,因为他也并不准备杀了海都。相反,在原本的打算中,他还要对海都表现出某种仁慈,尽管这个“竖子”实在是给他带来了太大的麻烦。
忽必烈在必要时是不会犹豫使用武力的,就像他曾经对付乃颜、甚或之前的阿里不哥和昔里吉。可是他更明白,他要收拾的,是草原上的人心。只有人心收拾了,草原上才能够真正安定下来。
老忽在这个时空真的没有时间慢慢来玩了,所以他才在上都召集了草原上的诸人,公布了有些事。
---------
历史上的这件事是这样的:
海都死后,出于对他当初扶持自己上位的报答,笃哇又扶持了他的后人,但笃哇这时候已经不想再和大都的元成宗冲突。于是在他的劝说下,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共同向元廷求和。
到笃哇去世、元武宗继位时,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之间更出现了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最终均向元朝表示了完全的臣服,并于至大三年,到大都觐见了元武宗。
也直到这个时候,元武宗才知道,在朝廷的府库中,忽必烈为海都还留有这么一笔钱财。随后他将此事公之于众。
“初,世祖有命以海都分地五户丝存于府库,俟其来降赐之。至是,尚书省以闻。武宗曰:‘薛禅可汗虑远如此,待诸王朝会颁赏毕,卿等备术其故,然后与之。’”
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后人当场慑服。自此之后,窝阔台汗国再无号召力,彻底衰落,最终为察合台汗国所吞并。
--------
大约除了安童这个朝廷的丞相,即使是伯颜原先也不知道忽必烈为海都、笃哇等人留有这样一笔财富,可他完全明了大汗在此刻公告这一切的背后含义:
大汗并没有忘了黄金家族的成员,而且一直在遵守着自窝阔台汗开始立下的规矩,相反,是海都、笃哇等人背叛了草原帝国。
在伯颜看来,大汗实在是过于仁慈,竟然“仁慈”到为自己的对手保留钱财。他于内心里对草原上某些暗中私通海都之人的不满,自然也就溢于言表。
该你们得到的东西,已经为你们留好了,可难道还要俺巴结般地将这些东西送到你们这些并不臣服朝廷的人手中?
伯颜无须在此时当众掩饰自己的情绪,他现在也有这样的资格。
但忽必烈看着慑服于地的众人真的很平淡,因为他已经用事实证明,谁才有真正的资格来坐这个大汗之位。他让安童宣告这些,就是要告诉所有人:
“东西给你们留好了,是否臣服就是你们的事了。”
老忽在此刻将事情摊到众人面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南方,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哪里出现的,才是草原帝国真正的大敌,而他真的已经没有多少时间。
老忽已经不能前往更遥远的和林,来召集草原的众人了。
……
众人离去的大殿里只剩下了三个人,御座上的忽必烈和安童一时均没有说话,而伯颜看着闭幕沉思的大汗则有些期待。
良久,帝国大汗低沉的声音再度响起:
“荆襄的张世杰,进来有点蠢蠢欲动。”
伯颜应声接道:
“臣请大汗授命,前往荆襄与其交手。”
忽必烈轻轻地摆了摆手,安童看了看他,随即和伯颜说道:
“如今之事,已不完全是荆襄,琼州兵已越过淮水,占据了灵璧。”
伯颜一怔。
安童接着说道:
“我已问过叶李,虽不能肯定,但据他所言,赵此举似有搬弄昔日刘裕故技、沿运河古道入关中之意。”
他摊开了一张图。
在这个东亚之国的历史上,像叶李这样的人是不少滴。
看着这张图,伯颜的眼中露出了阴冷之意。
“赵小儿所图甚大。”
御座上的忽必烈同样冷冷地抛下一句。
老忽早已体会到赵的不同。这个“小儿”虽不大张旗鼓,却始终在缓缓地、顽强地向前,由此他已经觉察到其意志力。至于其目标,根本不用任何人多说。
对忽必烈来说,赵最可怕的地方之一,就是他每一个时机总是抓得那么准确。
就像前段时间,趁着自己无暇南顾之际,他抢先下手,不仅夺了两淮之地,更越过了淮水,现在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荆襄为要地,无论从任何角度说,也断不容有失。而哪里的张世杰所部宋军,即使从以往来看,不仅兵力雄厚,战力也极强。强敌虎视眈眈,战事随时有可能爆发,荆襄的力量势必需要加强,可如今宋军又越过了淮水。
不同于叶李的某种不确定,忽必烈从本能上就断定,赵小儿就是想要沿运河入关中。
忽必烈不能不重视宋军于东南地区行动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们已经开始威胁到了北元的根基。
(请注意前面提到过的元代“腹里”,它所包括的地域为后世的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
宋军占据灵璧、甚至是宿州,其实并非极其重要,关键是假如他们想继续沿运河向前,就势必还要夺取彭城(也就是后世的徐州),如此才能确保运河沿线南段的安全。而彭城是南北重要的门户,一旦宋军占据了这里,也就意味着他们直接威胁到了山东,换句话说就是直接威胁到了北元的核心地带“腹里”。
此时忽必烈所想到的,恐怕另外两人也全想到了,尤其是伯颜。他们均一时无语。
但他们真的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这里面飘荡的其实是另一个人的幽灵。这个幽灵本不该在这时候出现,是某人将他提前带来。在另一个时空,他的名字叫朱元璋。
---------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七年(洪武元年前一年)召集诸将商议北伐时,常遇春等人认为明军可以直捣大都,但朱元璋认为:
“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篱,拔潼关而守之,扼其户槛。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势孤援绝,不战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关陇可席卷也。”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轮回之帝国历史,轮回之帝国历史最新章节,轮回之帝国历史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轮回之帝国历史,轮回之帝国历史最新章节,轮回之帝国历史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