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鬼谷门,是我拜入三公门下之后就听他说起的,当然初中时候也看过小说,对这个诡异的传说很是向往。
天际苍茫、旷古悠远,古道秋风,茅絮飘飘,一个手持木剑的长须老道傲立于云雾飘渺的古松之下。
这是我对茅山鬼谷门的幻想。
可惜,三公没有胡须,也不知道是他经常刮,还是原本就不长的缘故。
我不知道三公是什么文化,初中刚毕业还是高中毕业?反正他的字写很棒,一手蝇头小楷,打遍十里八乡无对手;摆故事的能力,在我的心目中更和当时着名的评述演员袁阔成不相上下。
三公说,鬼谷门的故事缘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当时出了一个叫做王诩的神奇人物,深谙奇门遁甲之术,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是周朝了不起的思想家,也是道家的的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
此人隐居在鬼谷,故名“鬼谷子”,自成鬼谷一派。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家则尊称他为王禅师。
一千多年过后,鬼谷子的第22代子孙王宇,也是个十分了得的人物,自称“小鬼谷子”。
话说王宇这个小鬼谷子,各方面都和他的先祖一样,十分了得。但是有一样不如他的先祖王诩。
哪方面不行呢?就是不会审时度势。
性格刚烈而又恃才自傲的王宇,把生意做到了京城,也深得权贵赏识。不料王宇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当朝皇帝朱元璋。
那时,朱元璋刚刚打下天下,整天疑神疑鬼,生怕别人夺走她的江山,连自家兄弟都要找借口灭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谷子整天胡说八道,大放什么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类的反动言论,自然就惹恼了皇上。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动了杀机。
小鬼谷子终究还是小鬼谷子,算得了别人的命,当然就能算得到自己的命。恍然中才发现祸从口出,于是急忙带着一家大小二十三口口人,连夜从京城潜逃到西南边陲一个叫做茅山的荒谷之中。
西南边陲的茅山,按理说就该在四川、云南、贵州或者广西湖北的某个深山老林。但是几百年过去了,成千上万的人都去四处寻访过,却没有人真正的找到过茅山。
当然,三公也没去过茅山。
可是茅山的传说,就如云雾山的云雾一般,飘渺虚无,却真是存在。
后来,我的名字就改成了闵慧茅,三公很有本事,跟派出所所长打了个招呼,我连身份证也改了。
闵慧茅,这个名字也不错,比父亲给我取的闵得权雅多了,而且似乎还沾点仙气。
得权得权,这个名字多俗气啊。顾名思义,我的父亲原本是要我当官的,可惜我连高中都考不上。
当上掌坛师,算不算一种官呢?
不管是不是官,反正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茅山弟子。
三公法力高强,为人和善,人脉极好,所以我们的生意一直都很兴旺。月大31天,月小28天,我们几乎有25天都在外面“做生意”。
三公家住的是土墙房,房顶盖的是草。低矮的草屋看上去的确很寒酸,不过还真就像茅庐一样。
有一个秘密只有我知道,这茅庐里有货。
所谓的货,指的是三公当端公做法事的全部家当,那套完整的乐器,怎么也要值个千儿八百,可以建一栋三大间五小间的木板房,和我家一模一样;这还不算,最具价值的要数那上百本手抄的和版印的经书,直接就有两背箩。这可是无价之宝,子子孙孙享用不尽。
那些经书,大一部分是摆在外面的,都是请神送鬼,超度亡灵必备的,我可以随便看,必须看。不熟读三公还不高兴。
但是锁在柜子里的那一小半经书,不要说熟读了,看上一眼都不行。只要我挨着柜子近一些,三公看我的表情都不太一样。
“这里面的东西你不能看?”
“为什么?”
我有点难过:莫非三公怕我出师了离开他吗?
三公犹豫了一会儿,一字一顿地说:“那些经文很邪门,你降不动!”
三公声色俱严地恐吓我:“弄不好,还会折寿!”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三公其实比我父亲还凶。
“那么您看过吗?”
我反问了一句。
三公顿时哑然,恶狠狠地瞪着我,不说话。
不说话等于就是默认了。
我突然倍感凄凉,如此说来,三公不会有正常人的寿命了。
再看三公,一脸清秀煞白,仿佛血气不足的样子,隐隐的让我有点心疼,也由此相信了他的说法,不去想那些经书了。
十六岁的我,慢慢的就喜欢上了端公这个行当,除了玄妙的一种感觉,除了每天的大酒大肉倒之外,我最喜欢的还是周游黔西县各个乡镇,领略不同的山水人情。最关键的,走到哪里都有不同的女子围着,满脸倾慕地死盯着我这个最年轻最帅气的小端公。
十六岁,正是春心萌动的季节。
我就想着,假如每一个村落都有我的一个貌美如花的婆娘,每年我来住个十天半月,然后就换一个地方,这该是何等逍遥的事啊!
荒岭上那个叫做石头寨的村庄,就要那个叫小敏的,好像在读初二吧,小小年纪就是一个美人胚子;竹林寨门口那条河实在漂亮,木房青瓦古香古色,就要那个叫做蓝雪的女孩,好像和我年龄差不多,也是初中毕业,沟通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桃源村,美女有点多,不过我最喜欢那个叫燕子的小姑娘,十三四岁就凸凹有致,白嫩的脸颊上还有两个会说话的酒窝……
哈哈……
“慧茅!”
三公一声叫唤惊醒了我的美梦。
“三公!”
我立即起身。
每次三公叫我,不管是躺着坐着,我都会起身答应。
多好的孩子,可惜我老爹没这个福气。
“以后你不要叫我三公了,头也磕了,鸡也杀了,你就得叫我师父!”
“师……父……”
有点别扭,人多的时候,估计我是不好开口的。
吞吞吐吐的一声叫唤,三公的脸上就乐开了花,有点血色了。
他一下子从竹躺椅上翻起身,说:“明天早上九点半钟,你到老鹰山去给王家回一个喜神,记住,就是水井边的王永福家,他家独根苗结婚,期辰是我定的……”
“师……父……”
我嘴巴像被冻僵了一样,终究还是喊出了师父:“我还背不熟回喜神的后半截呢。”
“老子看你……跟着我起码也回过四次喜神了呢,还背不了?背不了就照着念!”
我嘴角一扯,悄悄笑了一下。
三公又懒洋洋地躺在竹椅上,很享受的样子。他知道我是故意逗着玩,不过还是耐心地把回喜神的程序交待了一遍。
“在堂屋门口摆好香案,焚香秉烛,你就念偈语。念完后记得拿着香蜡纸烛,围着香案转上三圈。这拿香蜡纸烛的方法也很有讲究,左手拿着纸钱,三寸厚,三寸左右,也没那么绝对。右手拿着三炷香两只烛,要笔直朝上。你转上三圈,叫主家安排一个管事的人,拧着公鸡跟着……”
“晓得的师父,嘻嘻……”
“鬼崽崽!”
三公笑骂了一句,突然环顾左右,见无人,就小声说:“整完了,你把米带回来,利市钱你就自己揣着,那只公鸡,你就……”
又四顾一番,声音压得更低了:“你送到元婆家去。”
(本章完)
天际苍茫、旷古悠远,古道秋风,茅絮飘飘,一个手持木剑的长须老道傲立于云雾飘渺的古松之下。
这是我对茅山鬼谷门的幻想。
可惜,三公没有胡须,也不知道是他经常刮,还是原本就不长的缘故。
我不知道三公是什么文化,初中刚毕业还是高中毕业?反正他的字写很棒,一手蝇头小楷,打遍十里八乡无对手;摆故事的能力,在我的心目中更和当时着名的评述演员袁阔成不相上下。
三公说,鬼谷门的故事缘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当时出了一个叫做王诩的神奇人物,深谙奇门遁甲之术,通天彻地人不能及。是周朝了不起的思想家,也是道家的的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
此人隐居在鬼谷,故名“鬼谷子”,自成鬼谷一派。兵法家尊他为兵圣,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家则尊称他为王禅师。
一千多年过后,鬼谷子的第22代子孙王宇,也是个十分了得的人物,自称“小鬼谷子”。
话说王宇这个小鬼谷子,各方面都和他的先祖一样,十分了得。但是有一样不如他的先祖王诩。
哪方面不行呢?就是不会审时度势。
性格刚烈而又恃才自傲的王宇,把生意做到了京城,也深得权贵赏识。不料王宇一个不小心就得罪了当朝皇帝朱元璋。
那时,朱元璋刚刚打下天下,整天疑神疑鬼,生怕别人夺走她的江山,连自家兄弟都要找借口灭掉。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谷子整天胡说八道,大放什么做人不能忘恩负义,多行不义必自毙之类的反动言论,自然就惹恼了皇上。朱元璋一怒之下就动了杀机。
小鬼谷子终究还是小鬼谷子,算得了别人的命,当然就能算得到自己的命。恍然中才发现祸从口出,于是急忙带着一家大小二十三口口人,连夜从京城潜逃到西南边陲一个叫做茅山的荒谷之中。
西南边陲的茅山,按理说就该在四川、云南、贵州或者广西湖北的某个深山老林。但是几百年过去了,成千上万的人都去四处寻访过,却没有人真正的找到过茅山。
当然,三公也没去过茅山。
可是茅山的传说,就如云雾山的云雾一般,飘渺虚无,却真是存在。
后来,我的名字就改成了闵慧茅,三公很有本事,跟派出所所长打了个招呼,我连身份证也改了。
闵慧茅,这个名字也不错,比父亲给我取的闵得权雅多了,而且似乎还沾点仙气。
得权得权,这个名字多俗气啊。顾名思义,我的父亲原本是要我当官的,可惜我连高中都考不上。
当上掌坛师,算不算一种官呢?
不管是不是官,反正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茅山弟子。
三公法力高强,为人和善,人脉极好,所以我们的生意一直都很兴旺。月大31天,月小28天,我们几乎有25天都在外面“做生意”。
三公家住的是土墙房,房顶盖的是草。低矮的草屋看上去的确很寒酸,不过还真就像茅庐一样。
有一个秘密只有我知道,这茅庐里有货。
所谓的货,指的是三公当端公做法事的全部家当,那套完整的乐器,怎么也要值个千儿八百,可以建一栋三大间五小间的木板房,和我家一模一样;这还不算,最具价值的要数那上百本手抄的和版印的经书,直接就有两背箩。这可是无价之宝,子子孙孙享用不尽。
那些经书,大一部分是摆在外面的,都是请神送鬼,超度亡灵必备的,我可以随便看,必须看。不熟读三公还不高兴。
但是锁在柜子里的那一小半经书,不要说熟读了,看上一眼都不行。只要我挨着柜子近一些,三公看我的表情都不太一样。
“这里面的东西你不能看?”
“为什么?”
我有点难过:莫非三公怕我出师了离开他吗?
三公犹豫了一会儿,一字一顿地说:“那些经文很邪门,你降不动!”
三公声色俱严地恐吓我:“弄不好,还会折寿!”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三公其实比我父亲还凶。
“那么您看过吗?”
我反问了一句。
三公顿时哑然,恶狠狠地瞪着我,不说话。
不说话等于就是默认了。
我突然倍感凄凉,如此说来,三公不会有正常人的寿命了。
再看三公,一脸清秀煞白,仿佛血气不足的样子,隐隐的让我有点心疼,也由此相信了他的说法,不去想那些经书了。
十六岁的我,慢慢的就喜欢上了端公这个行当,除了玄妙的一种感觉,除了每天的大酒大肉倒之外,我最喜欢的还是周游黔西县各个乡镇,领略不同的山水人情。最关键的,走到哪里都有不同的女子围着,满脸倾慕地死盯着我这个最年轻最帅气的小端公。
十六岁,正是春心萌动的季节。
我就想着,假如每一个村落都有我的一个貌美如花的婆娘,每年我来住个十天半月,然后就换一个地方,这该是何等逍遥的事啊!
荒岭上那个叫做石头寨的村庄,就要那个叫小敏的,好像在读初二吧,小小年纪就是一个美人胚子;竹林寨门口那条河实在漂亮,木房青瓦古香古色,就要那个叫做蓝雪的女孩,好像和我年龄差不多,也是初中毕业,沟通起来应该没有问题;桃源村,美女有点多,不过我最喜欢那个叫燕子的小姑娘,十三四岁就凸凹有致,白嫩的脸颊上还有两个会说话的酒窝……
哈哈……
“慧茅!”
三公一声叫唤惊醒了我的美梦。
“三公!”
我立即起身。
每次三公叫我,不管是躺着坐着,我都会起身答应。
多好的孩子,可惜我老爹没这个福气。
“以后你不要叫我三公了,头也磕了,鸡也杀了,你就得叫我师父!”
“师……父……”
有点别扭,人多的时候,估计我是不好开口的。
吞吞吐吐的一声叫唤,三公的脸上就乐开了花,有点血色了。
他一下子从竹躺椅上翻起身,说:“明天早上九点半钟,你到老鹰山去给王家回一个喜神,记住,就是水井边的王永福家,他家独根苗结婚,期辰是我定的……”
“师……父……”
我嘴巴像被冻僵了一样,终究还是喊出了师父:“我还背不熟回喜神的后半截呢。”
“老子看你……跟着我起码也回过四次喜神了呢,还背不了?背不了就照着念!”
我嘴角一扯,悄悄笑了一下。
三公又懒洋洋地躺在竹椅上,很享受的样子。他知道我是故意逗着玩,不过还是耐心地把回喜神的程序交待了一遍。
“在堂屋门口摆好香案,焚香秉烛,你就念偈语。念完后记得拿着香蜡纸烛,围着香案转上三圈。这拿香蜡纸烛的方法也很有讲究,左手拿着纸钱,三寸厚,三寸左右,也没那么绝对。右手拿着三炷香两只烛,要笔直朝上。你转上三圈,叫主家安排一个管事的人,拧着公鸡跟着……”
“晓得的师父,嘻嘻……”
“鬼崽崽!”
三公笑骂了一句,突然环顾左右,见无人,就小声说:“整完了,你把米带回来,利市钱你就自己揣着,那只公鸡,你就……”
又四顾一番,声音压得更低了:“你送到元婆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