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归 第二章 美之伤

小说:渺归 作者:千面梻 更新时间:2024-09-27 17:13:41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在农村老家,如果只是简单的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过后还是是有不少闲散时光的。

  最初的时候王琁曾清晰的记得,爸妈曾为生计,也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些闲散时间在岗上做起了饮料批发的小生意,顺带还卖冰棍、冰淇淋之类的冰品。

  当然,小生意也分淡旺季,往往到炎热季节收麦、收秋的时候生意异常红火,一天能卖个将近二十块钱(二十块钱,在现在看来,可能也就是一杯奶茶钱,但是在1994年那会儿,乡镇公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才六十多块钱,一天挣二十块钱,也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一到秋末冬春,除了逢年过节,其他时间就冷清了。

  做生意,和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雷同,很多时候贵在坚持。然而,年轻时的松坡是个懒散惯的人,恰逢秋后不景气,就有些打起退堂鼓,开始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日子,时不时往家里跑。

  彼时,玉华为了多份收入,也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在北岗乡镇医院做起了编外护士。玉华高考时距自己填报的第一志愿郑州大学仅差2分,不幸名落孙山。由于家里姊妹四个生活相对困难,为了尽快自食其力,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也就没再继续复读。最终在当医生的大姐冯玉梅的建议,上了2年卫校。

  农村有句话说的在理儿: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出事儿。

  玉华在外工作,松坡整日在家看孩子、洗衣、做饭,顿感生活百无聊赖,于是在发小“石头”的怂恿下,两人开始了混迹牌桌的闲散时光。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男人打牌,特别是家里有老婆的男人,往往是怕被自己老婆发现的,所以每次出去打牌,松坡都是借口说要带王琁出去玩,或者说是去地里拔草,有时候赶牌场比玉华上班都勤快。

  玉华贤惠、干练、能吃苦,算得上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好媳妇儿。又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对那些赌钱、酗酒等不良风气,往往是嗤之以鼻的。

  记得刚结婚有阵子,松坡说是去石头家里给人家帮忙做衣柜,让玉华别等他,自己先睡吧。

  玉华当时也没太放心上,吃完晚饭就哄着两个闺女儿上床睡觉了。

  约摸着睡熟好大一阵儿,翻了个身儿,摸索着旁边,发现还没人儿。

  玉华这下就纳闷儿了,啥活儿也不可能赶工忙了大半宿还不回来啊?又担心丈夫是不是在外面遇到啥危险了,于是起身,披上衣服,拿起手电就往石头家去找。

  石头家在东边,跟松坡家只隔了2户,不一会就走到了。

  玉华用手频繁的拍了好一会儿门,堂屋也不见有人答应,

  “石头哥,在家嘛?”

  “家里有人吗?”

  玉华扯着嗓子喊了好一阵儿,还是没见有人回应,于是便打算提着手电先回去再说。

  “怎么样?怪不得,昨天哥们儿做梦都能梦捡鲤鱼,你这个手气也太旺了,又赢了。”伴随着洗牌的嘈杂声,石头苦闷的说。

  “那是,来来来,快给钱,都快点儿滴!”随后传出了松坡的回应。

  玉华仔细趴在石头家隔壁江国庭家仔细听了一阵儿,确定是丈夫在里边鬼混,开始了一阵儿疯狂砸门。

  国庭的媳妇儿素莲听见动静,慌忙从床上起来开门。

  门刚打开,玉华就顺势挤了进去,径直朝着东屋亮灯的小平房走去。

  屋内四桌儿赌徒,时不时的都在吞云吐雾,到处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香烟味儿。

  松坡在最里边的小屋里,和石头坐一桌,只见他右耳朵上别着一根芒果烟,得意洋洋的靠在一边椅子上,手里还在认真的数着上一把刚赢得的钱。

  “哎呦,弟妹,大晚上的你咋来了?”眼尖的石头朝着玉华打量着。

  松坡一看是媳妇儿,也不顾不上数钱了,慌忙间,准备站起来跟媳妇儿说点啥。

  只听“哗啦哗啦”一阵响声,已被玉华悉数推到,桌上的麻将已经蹦撒一地:“王松坡,你行啊你,骗我说给人家帮忙打衣柜,大半夜你不回家,自己跑这儿鬼混了了哈。”

  愤怒战胜了理智,玉华头也没回,摔门离开了。

  这下可把松坡吓坏了,也顾不得捡刚赢得钱,慌里慌张的跟着媳妇儿跑了出去。

  “哈哈哈,没想到松坡也是怕媳妇儿的人! ”屋子里传出了一阵阵笑声。

  松坡一路跟着媳妇儿,眼看媳妇儿气消了些,支支吾吾的说:“地里也没啥活儿,这不就玩儿两把嘛?看看你咋还生气了?”

  玉华气不打一出来:“还玩两把,你看看现在几点了,都半夜了还不知道回家!”

  松坡心里知道,在狡辩又该无端惹媳妇儿生气了,于是不再作声,两人蹑手蹑脚的往里屋走去。

  皎月洒辉,疏影浅泻,偶尔能听到几声虫鸣,小院在无边夜色的包围下,逐渐寂静。

  “嘎儿嘎儿嘎儿”圈内的红冠大公鸡一边伸长脖子,一边抖动着棕褐色的花翅膀。

  那个年代,起床不需要闹钟,原生态的鸡叫,总能将你从梦中唤醒。

  玉华匆忙起床,洗脸刷牙,匆忙绑上头花,一边做饭一边叫醒睡梦中的丈夫:“太阳都要晒屁股了,快点起来吧!我跟你说,这几天来了几个孕妇,快生了,这几天我可能晚上回不来,得住门诊帮忙。你好好在家带孩子,可别往牌场儿里扎堆,听见没有?”

  松坡懒懒的伸起胳膊穿着衣服:“知道了。”

  王琁已经早早起来,用小手逗弄着旁边笑着的妹妹。

  不一会,饭做好了,玉华一边盛饭,一边又絮叨了起来:“看好孩子哈,你也别嫌我唠叨,咱家俩姑娘还小,老大又淘气,你一打牌就上瘾,孩子哪儿再顾不上,敢有个好歹我可跟你没完。”

  玉华接着把稀饭、馒头、小菜都摆好,自顾自的开始吃起来。

  吃完饭也来不及收拾:“今天有点起晚了,我这赶紧去岗上,你待会喂完俩孩子,把桌子收拾一下哈。”

  玉华随后穿上外套,慌忙骑着自行车走了。

  松坡也匆忙的吃了饭,清洗了碗筷,一手抱着二妮儿,一手拦着王琁,往隔壁母亲家走去。

  “娘,娘。”松坡一边扯着嗓子喊,一边拉开大门,带着孩子往里边走。

  “听见了,一大早嚷嚷,啥事儿?”母亲一边往猪圈里扔草,一边答复着。

  “娘,西边那块小菜园有片地还空着,早前种的死了不少,俺寻思给种上点萝卜、白菜,咱好留着过冬吃,你给俺看下孩子。”松坡一边放下刚会走路的二妮儿,一边说着。

  “恁媳妇儿呢?她咋不看?阿兰家的孩子,我从来都没看过,现在也分家了,个人过个人的。你们自己想办法,我待会还得去前边秀香家给人扎纸货。”王琁奶奶不耐烦的回怼着。

  “娘,你看你,这话说得有点儿不讲理了,玉华这几天不是加班儿嘛?好几个大肚子快生了,老带着孩子去上班,人家医院也忙也不让啊。要不你先给带着二妮儿,我带着大的一块上地去。”松坡抱起二妮儿,递给了母亲。

  母亲一脸无奈只能接了过去。

  松坡拉着王琁,从家里取了菜种、耙子、锄头,拎着篮子,一路往西边菜园方向去了。

  秸秆垛顶子上被一层薄薄的白露,晨光反射,朦胧中仿佛披上了一层白纱。

  发小石头正坐在,村头的石头上,和几个老太太闲聊,看到松坡过来忙打招呼:“干啥去啊?”

  “前一段儿种的萝卜、白菜没活几颗,寻思再种点儿。”

  石头从口袋里取出香烟 ,递给松坡,松坡想着要干活,只是接过,用手轻弹了两下,又别到而后了。

  石头顺势又往松坡跟前凑了凑:“忙完没啥事儿,哥几个玩两把呗?”

  松坡一脸无奈的瞅着王琁:“哪有时间啊,种完菜还得看闺女,她妈不得闲,上班去了。”

  “哪简单,二燕、俺家德方、德生都在家,让小孩子一起玩,咱们打牌不就行了?”石头回应。

  “再说吧,不闲扯了,先去种菜去。”

  虽然松坡表面回应的漫不经心,其实早就想趁着玉华不在家,心里想出去偷着玩呢。

  来到菜地,松坡三下五除二,简单种了下,撑着上地膜,就带着东西往家走。

  回家后,扔下东西,换了衣服,装了些零钱,王琁已经跟在松坡身后往外走。

  不一会到了石头家,石头一看他火急火燎的样子,便站在一旁的们凳儿上打趣:“你老哥也是够速度的,走咱们去小顺儿家,我就知道你铁定会来,正好小顺儿在家,国强也在,三年缺一,咱们几个美美的玩几把。”

  说话间两个大人,带着3个孩子已经来到的江小顺家里。

  江小顺儿家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家里之前有拖拉机、花生脱粒机、抽砂船等,有不少人在他家借用工具或者帮工的,所以平时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偶尔农闲的时候,就成了村子里来回串门、打牌玩乐的汇聚盛地。

  小顺家正对大门的堂屋是五间青瓦房,一进大门右手边是两间小平房,左手边是一间小厕所,院儿里地面打的水泥地,院子中间有一个压水井,旁边种着几株美人蕉(美人蕉是一种叶子形似香蕉树的植物,与香蕉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植株矮小,一般是长到一人多高的就很少,而且这个种植物只开大红色或者黄色的斜斗儿状花朵),美人蕉左前方停着一辆有些生锈的拖拉机。

  小顺家的条件在当时农村算是很不错的了,建筑格局也跟大多数农村老宅相差无几,堂屋是主屋,一般用于会客起居之用;小平房更多是用作厨房,那个时代基本没有燃气,一般都是在厨房自己用砖块、石头、黄泥堆砌大灶或者是放一个烧煤用的小炉子。其实到现在仍旧十分怀念过去那段时光,现在人在天气干燥的时候喜欢在屋子里边放置一个加湿器,过去劳动人民的智慧仍旧不可小觑,大家多数喜欢在厨房小炉上放置装满水的铝壶,不仅满足屋内取暖的需求,与此同时壶子因为炭火加热产生水蒸气,缓解了室内的干燥。

  天凉了,大家伙儿都喜欢三五成群,围坐在厨房炉子旁边,或是磕瓜子闲聊、或者支起桌子打纸牌、骨牌、麻将。

  今天也不例外,松坡忙着跟好伙计们一起玩牌,也顾不得王琁,顺手从上衣内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皱巴巴的五毛钱递给她,让她跟其他小孩买零食吃,总之只要不缠着他,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们打发走。

  五毛钱对现在的人来说,顶多买一根棒棒糖,但是在九几年,那时候是可以买到好多好吃的呢;就比如可以买5包250g大小的塑料包装的冰镇饮料,那时候的孩子们管它叫冰袋,其实常见的做法就是用红、黄、绿等色素添加剂,再配合加入适量的糖精、纯净水,最后用比较厚的白色塑料袋包装的一种便携饮料,外观就跟现在超市里边货架上经常摆放的2元一包简易软包装的酱油、醋差不多。那个时代没什么特别好吃的东西,酸、辣、甜、香成了刺激孩童味蕾的主流。

  王琁手里小心翼翼的攥着那五毛钱,几个小孩蹦蹦跳跳的来到了小卖店。

  二燕:“我要一个冰袋”

  德方:“我要一包瓜子”

  德生:“我要两根辣条”

  到了王琁,她摸摸头想了想,反正还有2毛,不如给妹妹带回去点糖。

  “我要1个冰袋,4个高粱糖。”王琁毫不犹豫的将手里的五毛钱一起递了过去。

  几个小孩儿拿着属于各自的东西往孝顺家里去。

  爸爸打牌的打牌、闲聊的闲聊、还有人在抽烟,不一会平方小屋就烟雾缭绕的。

  孩子们坐不住,闷屋里憋的慌,几个孩子就一起顺着楼梯,往平方顶上怕。

  小时候的王琁,最大的爱好就是爬楼梯,没办法,那会农村穷啊,很少家里有平方、水泥地的,反倒成了稀奇东西。特别是晚上,每次脚踩着水泥台阶,一步步走上平方顶,没有树木的遮挡,仰望星空,仿佛与夜色星辰互融,“手可摘星辰”,竟是如此逼真。

  还记得以前有个朋友曾说过,说小时候特别傻,特别喜欢摩托车,只要有摩托车从大路上经过,他总喜欢跟在后面追闻车辆排气孔排出的汽油尾气。这是现在都市人群所难以理解的,现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环境,到处是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连出门都恨不得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就怕各种样的汽车尾气损害身体。有时候,偶尔有空闲,到郊外走走,反而感觉逃离喧嚣、身心畅快!大概人类多数就是这样的品性,越是亲近常见的东西,越是发现不了她的精妙。正所谓,物依稀为贵,大概就是如此吧。

  几个孩子一起排到平房顶,一边吃东西,一边跳房子。

  每个人手里的零食,都在戏耍中一点点减少。

  孩子们,很快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盯向王琁口袋里的高粱糖。

  德生最小,二燕和德方在一旁教唆着,让他去向王琁讨要。

  德生便兴冲冲的跑过来,伸手就要从王琁口袋里掏。王琁也不依着他,一把将仅剩的4个糖抱在怀里。

  “干嘛抢我糖?”王琁气冲冲的问。

  德方赶忙走了过来,救场说:“你爸给的钱,说好了买东西咱们4个分了吃的,糖为啥就揣起来了,你想吃独食啊?”

  “冰袋不是已经给你们了嘛,再说,这是我爸的钱,糖留给我妈和妹妹的,不能分!”王琁理直气壮的说。

  “你可别吃独食哈,说好咱们四个人分,你不给我们就抢了。”只见二燕也要往这边追。

  王琁顿感不妙,以一敌三又打不过,慌忙往外跑,刚到楼梯转角处又被德生、德方拉住。

  “你快拿来吧!”二燕直接上手抢了起来。

  王琁也不肯示弱,四个孩子在楼梯上推推搡搡。

  直听“哇哇”几声响亮的哭声,王琁已经被推倒,滚落在地。

  松坡正在打牌,听到熟悉的声音,慌忙往外跑,只见王琁额头、脸上到处都是血。

  屋里屋外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慌着给孩子找纱布包扎头部的、有的忙着给找自行车的。

  松坡看着女儿血流不止的样子,心急如焚,急忙抱起孩子放到后坐,往北岗门诊骑去。

  车子刚过小渠坝,另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松坡脑海,孩子摔成这样,到时候玉华肯定要问原因,打牌的事儿不就露馅儿了,就她那暴脾气,闺女伤成这样,指不定大打出手,不撕了我才怪。

  想到这里,松坡赶紧调转车把,调头回家。

  尽管女儿哭诉着要找妈妈,他也只是安慰安慰,仍旧往家里赶。

  回到家后,王琁头上的伤口已经慢慢止血,有了结痂的迹象,松坡也不敢懈怠,赶紧跑到西头庭献家的小药房拿了点云南白药,敷好好后,找了纱布、绷带给王琁贴好。

  可能是心有愧疚,在余下的几天里,松坡是勤勤恳恳在家洗衣做饭、照看孩子,没有一丝懈怠。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午后,玉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一进门就看到王琁头上包扎的纱布与绷带。

  “宝贝闺女,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头还破了”玉华一把抱起王琁,急切的询问着。

  旁边的瑶琁插嘴道:“姐姐,被人从平方台子上推下来摔着了。”

  可能是心有愧疚,在余下的几天里,松坡是勤勤恳恳在家洗衣做饭、照看孩子,没有一丝懈怠。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午后,玉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一进门就看到王琁头上包扎的纱布与绷带。“宝贝闺女,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头还破了”玉华一把抱起王琁,急切的询问着。旁边的瑶琁插嘴道:“姐姐,被人从平方台子上推下来摔着了。”

  正在厨房做饭的,松坡慌忙拎着锅铲儿跑了出来:“下班了?买了猪肉,刚炖上粉条和白菜,先歇歇,待会就能吃上热乎的。”

  玉华一脸怒色的瞅着松坡,质问:“孩子这是怎么磕得?”

  松坡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站在原地吞吞吐吐的说:“那啥,就,就,就是带着她在外边玩儿,被前边二燕他们几个推了一下,擦破了点皮,流了点血。”

  玉华一听更来气儿了:“让你在家看孩子,你看得这是个啥?你是不是又打牌了?”

  松坡耸拉个头,挠了挠耳朵,又怕激怒玉华,又不知道怎么回答,转身往厨房方向走:“那个,菜要糊了,我去看看。”

  “我就知道是你偷摸打牌,把孩子放一边不管了,前后嘱咐你多少遍了,就是不放心上。是你赢那两块钱重要,还是孩子的安全重要?”玉华一边埋怨,一边将闺女抱在怀里,小心翼翼的解开纱布,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指甲盖大小酱紫深红的伤口,中间凸起部分已经看着发硬结痂,周围略微有些红肿,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

  玉华熟练的从床头柜子的第一层抽屉里抽出一个铝制小箱,从里边拿出镊子,消毒棉,碘伏;紧接着小心翼翼的将碘伏瓶子打开,右手用镊子夹起消毒棉,在碘伏瓶里沾了沾,轻轻的在女儿伤口上轻抚,消毒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给闺女重新消毒包扎后,玉华仍旧难以压制内心的怒火:“闺女白白净净,好好一张脸全是让你给毁了了,眉头中间这么大一个疤,真是造孽啊,碰上你这么个不着调的爹!”

  “别生气了,别生气了,我真不是故意的,谁知道这些孩子都跑那么高。”松坡一边道歉,一边端起饭菜上桌。

  怎么说你好,好好的孩子,让你整出这么大一个疤,以后孩子工作、找对象,都得受影响,你啊,我真是没法说你,孩子刚受伤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把她送我哪儿去了?要是那会给孩子缝两针,以后红伤消退,顶多一条细细的缝痕,你看现在,就算结痂好了,还有指甲盖那么大的块疤痕。”

  玉华气不打一处来,看都不想看松坡一言,只是满眼疼惜的看着闺女。

  王琁从父母的表情看得出来,爸爸妈妈在吵架,而且妈妈情绪很不好,很不开心。

  至于为什么妈妈发那么大火儿,当时她并不理解。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剪头发,母亲总是嘱咐理发师,为女儿保留齐眉的刘海,为得就是掩盖那块额头的伤疤。

  伤疤,给予王琁最大的感悟就是,受伤时,确实深刻体会到外界伤害给自身带来的直观痛苦;然而,随着伤疤渐愈,感官疼痛渐渐消失,但是却很难达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境界。因为那块伤疤始终客观存在,感官疼痛虽然消失,然而,曾经的那段记忆确深刻的记在心底。

  也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这样的感知,很多时候,童年的欢乐保留在我们记忆里的画面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因为某一时间,外力所造成的伤害确实记忆犹新。

  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王琁也经常觉得那块伤疤极其丑陋,年轻时,每每照镜,总是黯然神伤、自惭形秽。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对容貌的焦虑、交友的不顺、生活的坎坷,各种相对并不顺遂的境遇归咎于那块与自己相生已久的伤疤。

  慢慢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内心对外界的感知与磨合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伤疤依旧存在,但是所历经的悲欢离合不会因此增减。

  客观事实,有时候像是对人性的点缀,但却不能作为左右主观发展的核心依据。

  三十岁后,王琁已经渐入佳境,确切的说,已经能够与那块额头伤疤平和以待。

  现在伤疤对于王琁而言,不再是丑陋,与自惭形秽的心理负担,而是,自身适应发展的与众不同。她可以留着齐刘海,保留一抹“公主切”式的清纯甜美与温馨,同时也能束起发包,展现一种别样的妖娆风情与干练。

  现如今经常被大家挂在嘴边的整容、医美,成了大众包装的默认存在。

  对此现象并不抨击,也未曾带着有色眼光看待这个以美为美的花样时代。美可以带来一些优势,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潜在危机,存在即合理,但是有时候貌变美,人生境遇反而不能坦然顺遂。

  这些体悟,可能源于王琁心灵深处对陈小奂经历的深思与不解。

  陈小奂差不多与王琁二姑王兰芳年纪相仿,两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过去的农村,很多女孩的命运是大体相似的,学习不好,年纪长到十五六岁,早早的就辍学往南方打工了。

  王琁依稀记得,还未去南方之前,二姑和陈小奂一样,打眼一瞅,破棉袄,黑裤子,马尾上总喜欢绑着一块格子手帕,活脱脱的村姑形象。

  特别是陈小奂,右侧脸颊靠近太阳穴位置,有红枣大小一块红痣,头发天天乱糟糟,嘴唇常常干裂出血,人又清瘦,整个人看上去又土又丑。

  陈小奂是西头药房,东边隔壁陈江河和李盼家的三闺女,她还有两个姐姐,大姐陈云奂,早前嫁给附近葫芦头村打铁锅的朱贵,朱贵因为结婚后生活拮据,曾经在南方做过抢劫的营生,王琁只是在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曾经因为东窗事发,有好多警察包围了陈江河家,并把朱贵铐上手铐强行带走了,警车的鸣笛声可以说是响彻整个村落,大路上都引来很多围观的人;二姐陈丽奂,因为面容姣好,后来被福建的一个富商包为“二奶”,算是远嫁异地,很少回家,村里多数人对她也没啥印象。

  记得大概是在1996年秋天那会,王琁和小伙伴们在村头跳皮筋儿,偶然遇到爷爷奶奶拎着东西,将姑姑送到了拖拉机上,上面坐着的还有陈小奂,已经用编织袋装着的两大袋行李,陈江河开着拖拉机将两人拉走了,可等拖拉机再回来的时候,才发现两个人并没有跟着回来。后来从爸爸妈妈口中知道,两人是一起去南方东莞打工去了。

  一晃过去两年,临近春节那会,村子的大街上热闹异常。王琁那会跟陈云奂的女儿朱娟玩的挺好,朱娟自从他爸爸被警察带走后,孤儿寡母没什么依靠,就都搬回姥爷陈江河家居住,因为姓“朱”,加上受之前她父亲负面形象的影响,小朋友们都欺负她,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老猪圈”。在村子里,两个不合群的小朋友,慢慢交往了起来,渐渐的也成为了好朋友。

  这天她们两个正踢着沙包“跳房子”,远远的看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开进的村子,慢慢驶向了陈江河家的胡同里。

  那个年代摩托车都不多见,更何况小轿车,一下子引来了村头人群的围观。

  围观的群众,都齐刷刷的将眼光投向慢慢停稳的车辆,等小车停好,后排的车门率先打开,只见脚步伸出,一双精致的黑色小短靴映入眼帘,一位妙龄少女,皮肤白皙,脸上的红痣已经消失,面容精致,朱唇轻启,刘海微卷,头发被碧绿玉簪盘起,双耳带着玫红色的中国结流苏,身穿同色系玫红色高开叉碎花棉旗袍,身材高挑纤细,缓缓的从车内走出,好似老式挂历中走出的美艳女子。

  “妈,我回来了,给你带了不少年货。”女孩一路嬉笑,一边跟围观的人们打招呼,随后从后备箱拿出拉杆箱、一台彩色电视机,还有各种各样精美包装的盒子,另外给每个在场的小朋友分了一把巧克力。

  那也是王琁生平第一次吃巧克力,与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多彩漂亮的塑料包装纸打开,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舌尖第一份浸入的不是甘甜,而是一抹浓厚的苦涩。

  “哎呦,这不是小奂嘛,你看看人家现在出息了。”

  “到底是人家南方的水土养人,你看看人家小奂,之前是黑黢黢精瘦,现在多漂亮、多有气质。”

  “这个车看着是不便宜啊,这闺女这两年看来在外边没少挣钱。”

  溢美之词也好、嫉妒之心也罢,各种各样的言语在人群中传递。

  过年期间,有不少人家到陈江河家串门儿的,特别是有些有女儿的人家赶着巴结小奂妈,想让小奂帮着来年找工作。

  时间也过的很快,转眼到了大年十六,在阵阵爆竹声中,小奂的车上又多了两个稚嫩的少女面孔,那辆小车满载着三个家庭的向往,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小路尽头的方向。

  一晃又是六年,王琁这个时候已经在县城实验中学读初三,正好赶上放暑假,爸爸到镇上公交站接她,坐着爸爸的摩托车,刚走到村头,看到一辆红色的奔驰停在了村口拐角处,只见一个年龄60多岁的秃顶老男人,大摇大摆的从车上走出,环顾四周,操着一口广东腔,满眼嫌弃的看着自己被黄土染指的鞋头:“你确定要在老家安胎嘞?我看这里卫生条件可不是一般地差,你干嘛放着花园别墅不住嘞,非要回到这个穷村子。”

  一个身着欧根纱粉色宽松连衣裙的女孩从他身后走了出来,王琁定睛一看,像是朱娟的小姨小奂,她依旧面容娇艳,气质不凡,只是眼神不再有少女的灵动,而变得阴郁寡欢,微胖的身体,突起的肚子,好像在透露着某种异常信息。

  王琁回到家后,正巧碰上跟二姑和妈妈在聊天。

  “前两天买菜在镇上遇到小奂,我看她现在身体挺笨重的,是怀孕了嘛?”一向不喜欢八卦的玉华不解的问着;

  “是怀孕了,那个男的我见过,在东莞开酒店的,嫂子,你还记得七八年前我跟小奂一起去东莞打工嘛?”二姑兰芳絮絮叨叨的说着。

  “记得啊,那会咱妈还老埋怨你不变通,看人家小奂光鲜亮丽的回来了,可没少数落你。”玉华浅笑着。

  “那有啥啊,我是本本分分的在酒店做我的服务员,小奂就不一样了,挣了钱,自己拉了双眼皮儿,去了痣,整个人都变漂亮了,加上她又会说话,能来事儿,一来二去就跟我们酒店老板好上了;后来老板给她买了别墅和车子,两人住一起了,她就再也没去上班儿了。”二姑说话的语气中满含惋惜。

  “那也挺好,总比在咱这个穷村子找个懒汉嫁了强。”玉华笑着说。

  “嫂子,你知道啥啊,他俩根本就没结婚,我们老板都60多了,有家室,有个闺女都比小奂大15岁呢,他是背着他老婆,偷偷包的二奶。”二姑小心凑到玉华身边说着。

  “啥是二奶?”

  “就是小老婆呗!”王琁插嘴说。

  “小姑娘家,知道得可不少,你害不害臊啊,赶紧进屋儿写你作业去,别在这儿听墙根儿。”玉华数落着王琁。

  王琁只好整理好书本儿,去里屋待着,但是仍旧关注着屋外的动静。

  “那小奂是挺可惜的,又聪明又漂亮,大姑娘家,又没嫁人,就怀孕了,这事儿传出去多不好听。”玉华心里可惜啊。

  “小奂是挺可惜的,刚怀孕那会我还遇到过她,她说检查了,这一胎是个男孩儿,可把老板高兴坏了,男方老板封建思想特别重,总想填个男丁,好继承家业;但是好景不长,听说最近是让老板大房媳妇儿发现了,闹得厉害,老板闺女找了一帮人,把她赶出来了,小奂又觉得在那边待着不安全,这才让老板给她送回老家的。”二姑把来龙去脉详细的跟玉华说着。

  “哦,怪不得我问起老盼婶儿(小奂妈妈李盼),一说起小奂对象她说话都含含糊糊、支支吾吾的。”

  “小奂前两天跟我说了,说是最近还得麻烦你呢,产肚子大了,产检来回走动不方便,说是会有来家里让你给帮着检查呢。”二姑小声的说着。

  盛夏炎热,也没法出去玩儿,王琁整日也是被老妈催着写作业,预习下个学期的功课。

  用她老妈玉华的话来说:“脑袋不聪明,就得学着笨鸟先飞!”

  在暑假的两个多月里,小奂几乎每周都会来家里让玉华给她检查。

  有一天晚上,正赶着夏季闷热,全家人都撑起蚊帐躺在房顶乘凉,刚睡着一会,就听见“哐哐哐”,有人在楼下急促的敲着大门儿,还一边慌张的喊着:“玉华呀、玉华,出事儿了,快点下来开门儿啊。”

  王琁也被这突入起来的动静吵醒,跟着爸妈下去了。

  老盼奶奶整个人语无伦次的:“玉华,你赶紧跟我去趟家里,小奂夜里起来解手,蹲地上起不来了。”

  玉华听着情形不对,赶紧拿起听诊器、医药盒往外走,边走边问:“羊水破了吗?有出血现象嘛?”

  老盼奶奶嘴都有些不利索了:“那个...那个...那个地上有一大滩水,不像是血。”

  “那你赶紧让江河叔给120打电话,应该是羊水破了,情况很危险的,小孩很容易缺氧,大人也有危险,顺产要是不好生,得赶紧准备准备东西,去医院剖腹产。”玉华临危不乱,条理清晰的跟老盼奶奶讲着。

  声音渐渐远去,王琁的心情也跟着紧张,一晚上也没怎么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玉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

  王琁急忙凑上去询问着:“情况咋样啊妈?人没事吧?”

  “唉,要是没事儿就好喽,男孩生下来就没呼吸,已经宣告死亡了;小奂宫内大出血,不得已做了切除手术,命是保住了,就是以后再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了。”妈妈无奈的说着。

  “啊?摔一下那么严重吗?”王琁不解的问着。

  “前两周我给她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羊水少,就跟老盼婶儿严肃说过这个情况,建议他们提前去医院待产,她俩都没放到心上,说多喝点水补充补充就行了,跟她们也解释了,这种情况对大人对孩子都很不利,俩人去医院呆了一个星期觉着没啥,又回家了,这真是没法说...”

  王琁妈妈在妇产科是一名相当称职的大夫,但是面对一个无辜生命从自己眼前失去,作为一个母亲,又作为一个大夫,她的内心无比难过。

  一周以后,一辆面包车将小奂送回了家里,人被台下车子的一瞬间,王琁清楚的看到,原本美丽的面容惨白至极,眼神空洞,没有丝毫生气。

  几日后,玉华要去给小奂检查身体,兰芳和王琁非要跟去,三个人也一起往陈江河家里走着。

  那个年代,农村多是青转瓦房,陈江河家住得是村里仅有的、也是唯一一家拥有两层楼房的人家。

  远远看去,气派的楼房与整个村子的朴实清幽显得格格不入。

  夏季的炎热潮湿,混合着丝丝霉味夹杂出这片土地独有的气息。

  跨过大门,走过小院里青苔斑驳的石砌小路,便到了小奂居住在一楼的西侧小屋。

  灰色墙壁,挽起的白色纱帐下,小奂若有所思的望着窗外随风舞动的夹竹桃。

  听到外面有动静,赶忙回过神,礼貌性的冲三个笑了笑。

  妈妈照例询问了下饮食情况、身体壮况,随后拿出小药箱,紧接着开始消毒工作。

  打开腹部纱布的一瞬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十几公分长的伤疤,伤口周围是暗红色的斑斑血迹,王琁瞬间感觉头皮发麻,此刻才知道刨腹产原来要给女人造成如此之大的创伤。

  她才二十几岁,花一样的年纪,却要经历大部分人一生都不可能触及的痛。

  玉华和兰芳都在劝解着小奂,小奂却显得异常冷静,娓娓说道: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人大概就是这样;心里啊,总是不满足,又总是自找苦吃;缺什么,偏偏什么显得最重要。以前穷,缺钱的时候,脸上的痣,成为别人对我排斥的由头;那时候,我真切的发现美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天真的以为有副好长相,就能走上捷径。我拼命工作、有了钱,整容、包装,也确实变美了,可以说金钱与美貌都有了,那会儿渐渐才发现围着自己转的大多是看上了这副长相,爱情却渐渐没有了,直到现在失去孩子,才清醒的明白,错在自己太自以为是,不怪别人。”

  后来小奂在父母、家人的照料下,渐渐恢复了身体,却也不在对男婚女嫁提起半点兴趣,一个人离开了村子,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度日,仿佛决定就这样孤独终老下去。

  很小的时候,长辈们经常说,女孩子没必要长的多漂亮,普普通通其实就很好。

  美貌有时候不一定能带来好运,尤其在能力远不及美丽的时候,漂亮反而成了一种灾难。

  渐渐的,似乎内心也认同了这一点。

  在这有限的岁月长流中,于人而言,美与丑,得与失,就像人们心底的一道伤,人们从自我满足的欲忘世界里一路走来,却又患得患失...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渺归,渺归最新章节,渺归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