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了!”
“贼兵杀进来了!”
“快逃命吧!”
……
耳边尽是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以及慌乱嘈杂的脚步声,徐承被裹挟在仓促逃窜的人流中,像无头苍蝇般茫茫不知所以然。
放眼望去,城中到处都是火光四起,浓烟滚滚。而远处高耸的城墙竟然瞬间坍塌,化为残垣断壁。
而那一拨拨携家带口,四散而逃的百姓却被随即而来的贼兵追杀,屠戮。浓烈的血腥味刺激着每一根神经,令人窒息。
“去死吧!”一名贼兵发现了徐承,便挥舞着手中滴血的刀刃,面目狰狞地冲杀过来。
不好!
性命攸关之际,徐承想要快速逃离这个鬼地方。然而不管如何发力,双脚却仿佛灌了铅般竟无法向前挪动半步。
贼兵快速追至跟前,紧接着便是刀光一闪。
“啊!”
徐承惊叫一声,猛然睁开双眼,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渗出,划落至身下草席上。全身早已被冷汗浸润。
已是第六日了,每天进入睡眠后都会经历类似的噩梦,实在是怪诞不已。
“呼——”
随着时间的推移,急促的呼吸变得平和了些,思绪也逐渐从惊悚恍惚的梦境中返回到了现实。
前世的他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在知识海洋中遨游,谁知道一觉醒来之后便成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全身乏力倒在溪边,恰巧被一名路过的妇人所救。而现在自己所处的茅草屋正是其住处。
前世的记忆碎片同这具躯体融合在了一起,经过这几日的消化后,他知道当下所处之地叫宕渠,隶属巴郡。
现下是初平元年,正赶上汉末乱世开启的大幕。各路诸侯或凭借显赫家世,或凭借宗族势力,或凭借个人武勇,或凭借名声在外,割据一方,相互征伐,至死方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天下英雄风起云涌之际,大汉百姓也在蒙受深重的灾难。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能避开兵祸,有一份口食,再有一处容身之所,然后侥幸活下去便成为时下最为迫切的愿望。
目前宕渠大致上属于天师道的势力范围。听人提起过,每日正午时分,天师道便会派遣弟子在宕渠城门口义舍处施粥。虽然仍旧食不果腹,却是解了燃眉之急,是故周围流民皆望风归附,而自己这具躯体的原主人想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世人常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蒙尘的璞玉尚且不受待见,更何况当下仍是流民身份的自己。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底蕴,却又会有哪位达官显贵能够对他正眼相看?
眼下虽暂无性命之忧,但也意味着改变命运,获得富足生活的机会实属渺茫。极有可能这辈子都只能在这个糟糕的环境中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不过徐承旋即想到乱世之中十室九空,光生存下来就极为不易。或许原先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想法本就不切实际吧。
正思索间,腹中突然传来“咕咕”的声音,一阵饥饿和空虚的感觉袭向大脑。徐承十分清楚,不管处于何时何地,得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刺眼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沿照射在坑坑洼洼的墙壁上,形成一个个斑驳诡异的光点。徐承遂将目光扫向边上一个灶膛里布满蛛网,散落着不少柴禾余烬的废弃土灶台。
灶台面上的一处角落里竖着一个缺了边角的陶壶,做工粗劣不堪,光泽全无。徐承知道里面装有不少形似蚕茧,外壳坚硬的坚果。然此时脑海中却浮现出前些日首次尝试吃过这些东西之后,肚子如刀割般胀痛难忍的感觉。犹豫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打消了以此充饥的念头。
“承儿!身体好些了么?”
从屋外进来一名妇人,见徐承已睡醒便一脸关切地问道。
只见其一身灰白色的粗布深衣,一头梳成椎髻的青丝显得略微凌乱,眼角已有了细微的皱纹,白皙的圆脸上被胡乱涂抹了不少泥土,正是救命恩人徐氏无疑。
“多谢夫人关心!承无大碍,已能下地走动。”徐承回应道。对于徐氏,内心自是一万个感激。
这是又进来一个老妪,先是向徐氏行了个礼,随后态度恭敬道,“义舍已经开始施粥了!夫人请随老奴一起前去领食。”
“今日承儿也一道过去吧。老是闷在屋里也不好,还需到外面多走动走动。”徐氏建议道。
“夫人所言甚是!”徐承说完便起身跟在徐氏后面出了屋。
徐氏乃蜀中绵竹人氏。其身旁的那位老妪便是李婆,原本是其府上一个贴身下人。
前些年间,益州黄巾贼人暴乱,城破之后将城中大户富商屠掠一空。当时全家就剩徐氏,其小儿还有李婆三人凭借府中密道逃出生天,辗转流落到巴郡,依附于天师道。
徐氏之小儿于一个月前不幸得急病走了,其年龄、身材、容貌都神似现在的徐承。或许徐氏在其身上看到逝去孩儿的身影,便一直将其唤作承儿。
揉着不适应外面强光的眼睛,徐承远远望见蔚蓝的天空下,各色大小不一的茅草屋星星点点地布满了整个山谷。
不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人纷纷从各自的屋内鱼贯而出,汇聚到中间那条不宽不窄的山间小道,然后接到那望不到头的队伍后面去,如赶集般热闹壮观。那山间小道上排队的人群慢慢由一列变成两列,最后挤成了四五列……
更远处一座丝毫算不上半点巍峨的夯土城池在周围高耸入云树木的映衬下若隐若现。
徐承同徐氏和李婆三人如一叶扁舟夹在涌动的人群中。周边的人个个面露菜色,有气无力。不少人甚至衣不裹体,肮脏不堪。很快,空气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汗臭味,徐承便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
“承儿,你以后慢慢就会习惯的。”徐氏语重心长说道。
见被徐氏看出了窘相,徐承便有些不知所措,只是露出一脸人畜无害的憨笑。
头顶着烈日,过了半晌队伍也才行进了几十步,还是一眼望不到头。徐承便听徐氏聊起了这里的风土人情轶事,借此打发这无聊的等待时光。
“承儿呐!师君待人宽厚,不忍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便搭建了义舍,每日正午时分都开张施粥。不管是不是天师道的弟子,人人皆可得一碗粥。”
徐承这才明白,徐氏之所以叫上自己一道来,也不全是为了让自己借机活动活动。一人一个碗,这样便可以比前几日多领一碗粥。
“当然了这粥也不是白喝的。青壮需要帮忙搭建茅草屋,搬运重物,砍柴,煮盐,打铁;妇孺老弱则要轮换去山上挖野菜,采集野果,洗涤衣物。”
“若是手中有些盘缠,交足五斗信米,便可成为师君的弟子,入住这宕渠城内,无需做这些辛苦活。每日只需在奸令祭酒的主持下诵读「老子五千文」,若是有幸还能一睹师君之真容呐。”徐氏指了指远处的夯土城池说道,脸上无不透露出羡慕和向往。
“若是城内存粮富足,每隔一段时日师君便会派人在百姓中招募些身负勇力且对天师道忠心耿耿的青壮,经过调教和训练之后便可成为鬼卒,自此无需再做苦力活,不过却需要上战场刀口舔血,也算不得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对于一些饥肠辘辘且自负勇力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
“倘若是身体抱恙,则可前往静室。那里有师君的亲传弟子教人思过,用符水治病。说实在的,还真治愈过不少病人。”
……
徐承终于鼓足勇气问了一句:“夫人口中所说的师君可是张鲁?”
“贼兵杀进来了!”
“快逃命吧!”
……
耳边尽是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以及慌乱嘈杂的脚步声,徐承被裹挟在仓促逃窜的人流中,像无头苍蝇般茫茫不知所以然。
放眼望去,城中到处都是火光四起,浓烟滚滚。而远处高耸的城墙竟然瞬间坍塌,化为残垣断壁。
而那一拨拨携家带口,四散而逃的百姓却被随即而来的贼兵追杀,屠戮。浓烈的血腥味刺激着每一根神经,令人窒息。
“去死吧!”一名贼兵发现了徐承,便挥舞着手中滴血的刀刃,面目狰狞地冲杀过来。
不好!
性命攸关之际,徐承想要快速逃离这个鬼地方。然而不管如何发力,双脚却仿佛灌了铅般竟无法向前挪动半步。
贼兵快速追至跟前,紧接着便是刀光一闪。
“啊!”
徐承惊叫一声,猛然睁开双眼,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渗出,划落至身下草席上。全身早已被冷汗浸润。
已是第六日了,每天进入睡眠后都会经历类似的噩梦,实在是怪诞不已。
“呼——”
随着时间的推移,急促的呼吸变得平和了些,思绪也逐渐从惊悚恍惚的梦境中返回到了现实。
前世的他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利用职务之便经常在知识海洋中遨游,谁知道一觉醒来之后便成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全身乏力倒在溪边,恰巧被一名路过的妇人所救。而现在自己所处的茅草屋正是其住处。
前世的记忆碎片同这具躯体融合在了一起,经过这几日的消化后,他知道当下所处之地叫宕渠,隶属巴郡。
现下是初平元年,正赶上汉末乱世开启的大幕。各路诸侯或凭借显赫家世,或凭借宗族势力,或凭借个人武勇,或凭借名声在外,割据一方,相互征伐,至死方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天下英雄风起云涌之际,大汉百姓也在蒙受深重的灾难。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能避开兵祸,有一份口食,再有一处容身之所,然后侥幸活下去便成为时下最为迫切的愿望。
目前宕渠大致上属于天师道的势力范围。听人提起过,每日正午时分,天师道便会派遣弟子在宕渠城门口义舍处施粥。虽然仍旧食不果腹,却是解了燃眉之急,是故周围流民皆望风归附,而自己这具躯体的原主人想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世人常说英雄不问出处,但蒙尘的璞玉尚且不受待见,更何况当下仍是流民身份的自己。虽然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底蕴,却又会有哪位达官显贵能够对他正眼相看?
眼下虽暂无性命之忧,但也意味着改变命运,获得富足生活的机会实属渺茫。极有可能这辈子都只能在这个糟糕的环境中浑浑噩噩度过一生……
不过徐承旋即想到乱世之中十室九空,光生存下来就极为不易。或许原先想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想法本就不切实际吧。
正思索间,腹中突然传来“咕咕”的声音,一阵饥饿和空虚的感觉袭向大脑。徐承十分清楚,不管处于何时何地,得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刺眼的阳光透过半开的窗沿照射在坑坑洼洼的墙壁上,形成一个个斑驳诡异的光点。徐承遂将目光扫向边上一个灶膛里布满蛛网,散落着不少柴禾余烬的废弃土灶台。
灶台面上的一处角落里竖着一个缺了边角的陶壶,做工粗劣不堪,光泽全无。徐承知道里面装有不少形似蚕茧,外壳坚硬的坚果。然此时脑海中却浮现出前些日首次尝试吃过这些东西之后,肚子如刀割般胀痛难忍的感觉。犹豫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打消了以此充饥的念头。
“承儿!身体好些了么?”
从屋外进来一名妇人,见徐承已睡醒便一脸关切地问道。
只见其一身灰白色的粗布深衣,一头梳成椎髻的青丝显得略微凌乱,眼角已有了细微的皱纹,白皙的圆脸上被胡乱涂抹了不少泥土,正是救命恩人徐氏无疑。
“多谢夫人关心!承无大碍,已能下地走动。”徐承回应道。对于徐氏,内心自是一万个感激。
这是又进来一个老妪,先是向徐氏行了个礼,随后态度恭敬道,“义舍已经开始施粥了!夫人请随老奴一起前去领食。”
“今日承儿也一道过去吧。老是闷在屋里也不好,还需到外面多走动走动。”徐氏建议道。
“夫人所言甚是!”徐承说完便起身跟在徐氏后面出了屋。
徐氏乃蜀中绵竹人氏。其身旁的那位老妪便是李婆,原本是其府上一个贴身下人。
前些年间,益州黄巾贼人暴乱,城破之后将城中大户富商屠掠一空。当时全家就剩徐氏,其小儿还有李婆三人凭借府中密道逃出生天,辗转流落到巴郡,依附于天师道。
徐氏之小儿于一个月前不幸得急病走了,其年龄、身材、容貌都神似现在的徐承。或许徐氏在其身上看到逝去孩儿的身影,便一直将其唤作承儿。
揉着不适应外面强光的眼睛,徐承远远望见蔚蓝的天空下,各色大小不一的茅草屋星星点点地布满了整个山谷。
不少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人纷纷从各自的屋内鱼贯而出,汇聚到中间那条不宽不窄的山间小道,然后接到那望不到头的队伍后面去,如赶集般热闹壮观。那山间小道上排队的人群慢慢由一列变成两列,最后挤成了四五列……
更远处一座丝毫算不上半点巍峨的夯土城池在周围高耸入云树木的映衬下若隐若现。
徐承同徐氏和李婆三人如一叶扁舟夹在涌动的人群中。周边的人个个面露菜色,有气无力。不少人甚至衣不裹体,肮脏不堪。很快,空气里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汗臭味,徐承便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
“承儿,你以后慢慢就会习惯的。”徐氏语重心长说道。
见被徐氏看出了窘相,徐承便有些不知所措,只是露出一脸人畜无害的憨笑。
头顶着烈日,过了半晌队伍也才行进了几十步,还是一眼望不到头。徐承便听徐氏聊起了这里的风土人情轶事,借此打发这无聊的等待时光。
“承儿呐!师君待人宽厚,不忍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便搭建了义舍,每日正午时分都开张施粥。不管是不是天师道的弟子,人人皆可得一碗粥。”
徐承这才明白,徐氏之所以叫上自己一道来,也不全是为了让自己借机活动活动。一人一个碗,这样便可以比前几日多领一碗粥。
“当然了这粥也不是白喝的。青壮需要帮忙搭建茅草屋,搬运重物,砍柴,煮盐,打铁;妇孺老弱则要轮换去山上挖野菜,采集野果,洗涤衣物。”
“若是手中有些盘缠,交足五斗信米,便可成为师君的弟子,入住这宕渠城内,无需做这些辛苦活。每日只需在奸令祭酒的主持下诵读「老子五千文」,若是有幸还能一睹师君之真容呐。”徐氏指了指远处的夯土城池说道,脸上无不透露出羡慕和向往。
“若是城内存粮富足,每隔一段时日师君便会派人在百姓中招募些身负勇力且对天师道忠心耿耿的青壮,经过调教和训练之后便可成为鬼卒,自此无需再做苦力活,不过却需要上战场刀口舔血,也算不得是一个好的选择。不过对于一些饥肠辘辘且自负勇力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
“倘若是身体抱恙,则可前往静室。那里有师君的亲传弟子教人思过,用符水治病。说实在的,还真治愈过不少病人。”
……
徐承终于鼓足勇气问了一句:“夫人口中所说的师君可是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