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辅等人虽下场凄惨,却也是咎由自取。不过这当中最悲催的当属李榷、郭汜、张济等人,一接到命令后便马不停蹄赶往陕县,途中偶遇溃兵,这才从其口中得知牛辅已经遇害,麾下部曲尽皆离散,便更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经过几番合计之后,李榷等人便写下降表,上书对朝廷并无反叛之意,一直以来只是受董卓、牛辅胁迫云云,命人快马送至长安。自己则同麾下部曲继续驻留陕县,静候回应。
长安,司徒府内。
王允身穿便服坐于主位之上,环顾四周,接着似笑非笑斟酒独酌,一抹得意之色浮现于布满皱纹的面颊上。自己因诛董之事居于首功,录尚书事,总朝政,声望空前。
昔日关东联军讨董,声势浩大,天下瞩目,都未能将董贼诛杀,而如今自己却做到了。假以时日,太原王氏之声望必定能盖过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成为天下士族之翘楚。
在座的宾客皆在诛董之事上或多或少出过力的,且如今三辅已定,自然要好好庆贺一番。
吕布坐于左下侧首位,身穿直裾袍,头戴进贤冠,腰佩长剑,一副标准文士打扮。从董卓的贴身护卫一下子跻身庙堂之上,日后必然免不了要同文官打交道。故举止投足间小心拘谨,万般约束。可尽管如此,却仍改不了武将的粗犷气质,反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马日磾、士孙瑞同样身穿便服坐于右下侧,享用着各自食案上的美酒佳肴,席间时而高歌,时而说笑,场面轻松热闹。
当然了,此二人今日来到司徒府,绝不仅仅是来饮酒作乐的。片刻之后,士孙瑞抓住难得的契机,乃试探性问道,“前些时日,吕布将军以雷霆之势击溃逆贼牛辅所部,斩首无数,一锤定音。其残部皆望风而逃,再无斗志。如今李榷、郭汜、张济等人递表请降,不知子师接下来打算如何处置?”
事实上,如果说吕布将牛辅随从首级谎报成其麾下校尉之事,众人一开始还蒙在鼓里,那么李榷等人降表一递到长安之时,其冒领军功之事已是板上钉钉。不仅是王允、马日磾、士孙瑞、杨瓒等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皆心知肚明。
然吕布、王允二人如今已是一体,若是冒然弹劾吕布便是触犯了眼前这位如日中天的王司徒。且对于三辅军民而言,夸大战果提振人心,稳定时局,也是目前形势的需要,是故各方皆未加以深究此事。
同理,夸吕布便是在夸王允。如今士孙瑞先是将吕布夸赞了一番,却绝口不点破李榷、郭汜、张济等人乃是牛辅麾下校尉之事,而是统统将其称为残部,言语间便是处理得极为精妙。
王允听后笑逐颜开,起初还有些小得意,不过回味后却发现士孙瑞似乎对李榷等人的生死,并未放在心上,感兴趣的只是如何处置其麾下士卒这个问题上。细想之后才知晓其中深意,错愕之下不小心碰翻了食案上的酒杯,流淌而出的酒水浸染了其宽大的衣袖,却尤不自知。
王允正要开口回拒,却听到府中下人来报,说斜谷口的守军截到一名自称是王司徒所派前往汉中之使者,因难辨真伪,便将其带至长安,今在府外候着。
“使者?”王允毫不犹豫回应道,“吾从未派使者前往汉中,此人定是诓骗之宵小,直接交由京兆尹府发落便可!”
话刚一出口,转而又意识到若是如此便将其打发,下一刻便又得去直面士孙瑞提出的问题。虽说王允总览朝政,吕布又兵权在握,二人在京畿军政方面掌控全局,然而不到万不得已,却又不想因此事和士孙瑞以及其后面的凉州派系闹僵,遂有意撇开话题,乃故作好奇道,“也罢。既然都带至府前了,不如先押上来吧。老夫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敢冒用老夫之名号!”
片刻之后,徐承便被带了上来。虽然其遭受连日的奔波外加风餐露宿,变得灰头土脸,不过还是第一时间被坐于主位之上的王允给认了出来。
“原来是你?”王允先是一阵诧异,之后轻笑连连。在座宾客除吕布之外,皆万分诧异地看向王允,面露不解之色。
“王司徒别来无恙?”徐承镇定回应道。
“汝乃是盘踞汉中之米贼,数月前在董贼府邸中,凭借口舌之利兜售烈酒,如今眼见董贼伏诛,便妄想悄然遁离。却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趋炎附势之徒,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司徒此言谬矣!吾若是想逃离,扮作寻常百姓即可,又何故假借王司徒之名?”徐承意味深长停顿了一下,遂语不惊人死不休道,“除非那些兵士对过往百姓盘剥勒索依旧,和董卓在时并无多大差别……”
王允听后面色紧绷,虽坐于主位不为所动,但徐承知道其心中必定不悦。
“大胆狂徒,竟敢藐视司徒,污蔑朝廷!”席间一个文官模样的人猛然而立,抢先斥驳道,“自董贼伏诛以来,朝中上下浊气皆清,三辅之地焕然一新,又何来跟董贼相提并论?”
王允这才面色稍缓,显然刚才那位文官说出了自己想说却碍于身份不便于说出口的话。以其位列三公,执掌朝政之显赫地位,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如市井小民般跟一个米贼大费口舌。
“刘御史所言极是!”其余在座人等三三两两附和道。
“刘御史?”
“刘御史乃是益州牧之子,与其兄在诛董之事上多有建功……”出乎任何人意料,王允竟然开口向徐承意味深长解释道。其用意自然不仅仅是说给徐承听,而向在场的马日磾、士孙瑞等人暗示刘诞是他的人。
既是御史,又是刘焉之子,徐承便已知晓此人便是刘诞。原来其本是治书侍御史,之前在朝堂之上遭李儒非难,惶惶然下便加入了王允阵营,且又甚懂迎合之道,今见王允得势,更是对其百般阿弥奉承。正好皇甫嵩为了将精力放在掌管兵事上,辞去了御史中丞之职,如今便由刘诞顶上。
不过徐承自然不清楚其中细节,也并未对其理会,而是面朝王允,镇定自若道,“吾也知身无凭信,兵士必不会轻信。然心中虽有疑虑,却又慑于王司徒之威名,必定会差人将吾送至长安,一辨真伪。”
“如此伎俩,只要一到长安便被识破,汝莫非不惧乎?”王允好奇问道。
“吾乃大汉子民,自然也希望汉室再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如此一来,虽被识破,却也正好得以面见司徒。”徐承顿了顿后,乃继续道,“吾有一言,可解司徒当下之急,解天下之难。”
“汝莫要故弄玄虚,王司徒平日里最恨装神弄鬼之人……”刘诞又继续卖力斥责道。
“而今牛辅授首,余部皆降,正是我大汉再兴之契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值此关键之际,只需遣一名德高望重之宿将,以天子诏命吸纳其部,好生安抚,则关中即可大定,天下即可大定……”徐承一字一句正色道。
经过几番合计之后,李榷等人便写下降表,上书对朝廷并无反叛之意,一直以来只是受董卓、牛辅胁迫云云,命人快马送至长安。自己则同麾下部曲继续驻留陕县,静候回应。
长安,司徒府内。
王允身穿便服坐于主位之上,环顾四周,接着似笑非笑斟酒独酌,一抹得意之色浮现于布满皱纹的面颊上。自己因诛董之事居于首功,录尚书事,总朝政,声望空前。
昔日关东联军讨董,声势浩大,天下瞩目,都未能将董贼诛杀,而如今自己却做到了。假以时日,太原王氏之声望必定能盖过汝南袁氏,弘农杨氏,成为天下士族之翘楚。
在座的宾客皆在诛董之事上或多或少出过力的,且如今三辅已定,自然要好好庆贺一番。
吕布坐于左下侧首位,身穿直裾袍,头戴进贤冠,腰佩长剑,一副标准文士打扮。从董卓的贴身护卫一下子跻身庙堂之上,日后必然免不了要同文官打交道。故举止投足间小心拘谨,万般约束。可尽管如此,却仍改不了武将的粗犷气质,反倒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马日磾、士孙瑞同样身穿便服坐于右下侧,享用着各自食案上的美酒佳肴,席间时而高歌,时而说笑,场面轻松热闹。
当然了,此二人今日来到司徒府,绝不仅仅是来饮酒作乐的。片刻之后,士孙瑞抓住难得的契机,乃试探性问道,“前些时日,吕布将军以雷霆之势击溃逆贼牛辅所部,斩首无数,一锤定音。其残部皆望风而逃,再无斗志。如今李榷、郭汜、张济等人递表请降,不知子师接下来打算如何处置?”
事实上,如果说吕布将牛辅随从首级谎报成其麾下校尉之事,众人一开始还蒙在鼓里,那么李榷等人降表一递到长安之时,其冒领军功之事已是板上钉钉。不仅是王允、马日磾、士孙瑞、杨瓒等大臣,甚至是皇帝本人,皆心知肚明。
然吕布、王允二人如今已是一体,若是冒然弹劾吕布便是触犯了眼前这位如日中天的王司徒。且对于三辅军民而言,夸大战果提振人心,稳定时局,也是目前形势的需要,是故各方皆未加以深究此事。
同理,夸吕布便是在夸王允。如今士孙瑞先是将吕布夸赞了一番,却绝口不点破李榷、郭汜、张济等人乃是牛辅麾下校尉之事,而是统统将其称为残部,言语间便是处理得极为精妙。
王允听后笑逐颜开,起初还有些小得意,不过回味后却发现士孙瑞似乎对李榷等人的生死,并未放在心上,感兴趣的只是如何处置其麾下士卒这个问题上。细想之后才知晓其中深意,错愕之下不小心碰翻了食案上的酒杯,流淌而出的酒水浸染了其宽大的衣袖,却尤不自知。
王允正要开口回拒,却听到府中下人来报,说斜谷口的守军截到一名自称是王司徒所派前往汉中之使者,因难辨真伪,便将其带至长安,今在府外候着。
“使者?”王允毫不犹豫回应道,“吾从未派使者前往汉中,此人定是诓骗之宵小,直接交由京兆尹府发落便可!”
话刚一出口,转而又意识到若是如此便将其打发,下一刻便又得去直面士孙瑞提出的问题。虽说王允总览朝政,吕布又兵权在握,二人在京畿军政方面掌控全局,然而不到万不得已,却又不想因此事和士孙瑞以及其后面的凉州派系闹僵,遂有意撇开话题,乃故作好奇道,“也罢。既然都带至府前了,不如先押上来吧。老夫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敢冒用老夫之名号!”
片刻之后,徐承便被带了上来。虽然其遭受连日的奔波外加风餐露宿,变得灰头土脸,不过还是第一时间被坐于主位之上的王允给认了出来。
“原来是你?”王允先是一阵诧异,之后轻笑连连。在座宾客除吕布之外,皆万分诧异地看向王允,面露不解之色。
“王司徒别来无恙?”徐承镇定回应道。
“汝乃是盘踞汉中之米贼,数月前在董贼府邸中,凭借口舌之利兜售烈酒,如今眼见董贼伏诛,便妄想悄然遁离。却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趋炎附势之徒,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司徒此言谬矣!吾若是想逃离,扮作寻常百姓即可,又何故假借王司徒之名?”徐承意味深长停顿了一下,遂语不惊人死不休道,“除非那些兵士对过往百姓盘剥勒索依旧,和董卓在时并无多大差别……”
王允听后面色紧绷,虽坐于主位不为所动,但徐承知道其心中必定不悦。
“大胆狂徒,竟敢藐视司徒,污蔑朝廷!”席间一个文官模样的人猛然而立,抢先斥驳道,“自董贼伏诛以来,朝中上下浊气皆清,三辅之地焕然一新,又何来跟董贼相提并论?”
王允这才面色稍缓,显然刚才那位文官说出了自己想说却碍于身份不便于说出口的话。以其位列三公,执掌朝政之显赫地位,自然不会自降身份,如市井小民般跟一个米贼大费口舌。
“刘御史所言极是!”其余在座人等三三两两附和道。
“刘御史?”
“刘御史乃是益州牧之子,与其兄在诛董之事上多有建功……”出乎任何人意料,王允竟然开口向徐承意味深长解释道。其用意自然不仅仅是说给徐承听,而向在场的马日磾、士孙瑞等人暗示刘诞是他的人。
既是御史,又是刘焉之子,徐承便已知晓此人便是刘诞。原来其本是治书侍御史,之前在朝堂之上遭李儒非难,惶惶然下便加入了王允阵营,且又甚懂迎合之道,今见王允得势,更是对其百般阿弥奉承。正好皇甫嵩为了将精力放在掌管兵事上,辞去了御史中丞之职,如今便由刘诞顶上。
不过徐承自然不清楚其中细节,也并未对其理会,而是面朝王允,镇定自若道,“吾也知身无凭信,兵士必不会轻信。然心中虽有疑虑,却又慑于王司徒之威名,必定会差人将吾送至长安,一辨真伪。”
“如此伎俩,只要一到长安便被识破,汝莫非不惧乎?”王允好奇问道。
“吾乃大汉子民,自然也希望汉室再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如此一来,虽被识破,却也正好得以面见司徒。”徐承顿了顿后,乃继续道,“吾有一言,可解司徒当下之急,解天下之难。”
“汝莫要故弄玄虚,王司徒平日里最恨装神弄鬼之人……”刘诞又继续卖力斥责道。
“而今牛辅授首,余部皆降,正是我大汉再兴之契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值此关键之际,只需遣一名德高望重之宿将,以天子诏命吸纳其部,好生安抚,则关中即可大定,天下即可大定……”徐承一字一句正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