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传 第十三回法乱魔生助正果 水转山还成姻缘

小说:太公传 作者:文龙晓星 更新时间:2024-09-10 15:05:43 源网站:平板电子书
  诗云:

  龙王野岭受凄沧,

  蛤蟆成精任陆梁。

  不是英雄无大略,

  只因时运困皮囊。

  却说朱全孝自从迁居朱家庄,前栽榆柳,后种谷糜,又养两头牛,几十只羊,忙时扶犁耕地,闲时枕臂观梦,真个是勤俭持家,与世无争。

  不久,又有郝家集地主关二也在这里买了地,箍了窑。两家相处,十分融洽。

  哪知道才二年,天气就不正常了。一过五月,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夹杂着冷子,倾泻而下。马砂河洪水滔天,奔涌而出,从沟口到郝家集,将庄稼冲毁无数。

  有那好事的人就到郝家集寺庙里敲钟问老人家。

  老人家说:“如今大神争斗,乾坤挪位,因此风云不定,祸患无常。要想太平,就得扩建本处寺庙,增加香火,方能神光普照,百姓安宁。”

  你想老人家发话,谁敢不听?于是那些会长就到各地庄子上征收香火钱。岂不知人心叵测,今天征一斗麦子,明天要十升麻子,渐渐就加了上去。那些大户心里烦恼,却又怕老人家降罪,只得忍耐不言。

  朱全孝见此情形,就想起了一件事,对关二说:“这两年年景不好,他们这样盘剥下去,就成了负担。我幼年时见过一位老爷,是屈吴山正神。他老人家这些年也是香火断绝,庙宇破败,过得不太好。不如我去请了他来,箍个窑,供奉起来,烧个香火。一来不受别人辖制,二来若老人家灵验,也能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关二赞成道:“这是好事,无非杵几堵墙,下两把苦。”

  朱全孝道:“我去屈吴山,还要验证验证,若他老人家肯来,就是咱们的福气;若是不肯来,也就算了。”

  商议妥了,他就早早起身,翻山越岭,径向山前而来。

  其时正是初春,冰雪消融,草芽初露,你看那云闲天碧群峰静,路远风轻春意生。有古风道:

  天高浮云白,

  山斜古松直。

  树稀灵鸟去,

  冰冷游鱼避。

  草枯嫩芽生,

  路远脚步急。

  得道贤者助,

  失道众叛离。

  那朱全孝不敢停足,翻过麻石屲,一路到了小水,到老院住了。

  第二天一早,李氏做了饭。朱全孝吃了,辞别朱全德,又到下程看他二哥。

  这些年朱全富住下程,也没有再成家;朱全义仍在上程拉长工。朱全孝住了一夜,就折转回来,到了屈吴山畔青水龙王庙前。

  他推开门进去,只见墙壁裂隙,蛛网蒙尘,不由叹道:“世道一乱,连个供香火的人都没有了。”

  都说老朱家人犟,那朱全孝其实就是犟人里面的头儿!你想世上神鬼之事茫茫渺渺,无影无踪,无非就是一些捕风捉影的虚事,又有谁亲眼见过?那朱全孝今日偏偏就要行个犟事!

  你看他屈膝跪下,拜了几拜,叩了头,祷告道:“龙王请听。弟子迁居马砂河沟口,因天灾不断,洪水泛滥,乡邻无法生活,因此打算箍个窑庙,请龙王前去治理洪水,还百姓太平日子。若你老人家愿去,就请将圣像赐弟子带回。”

  祷毕,抬起头,盯着龙神画像,非要他开口说话。

  忽闻香风一缕,将那画像揭下,轻飘飘落在全孝面前。朱全孝大喜,急将画像卷了,藏在怀里,又磕了头,起身出窑门,径回兴堡川。

  到了朱家庄,他就把圣像在中堂供了,又去找两个人,加上关二帮忙,筑围墙,打胡基,动起了工。

  邻村听他盖庙,就有人来帮忙。不上一月,窑箍成。朱全孝择了黄道吉日,蒸了盘,买了香,将青水龙王圣像请进窑庙。从此朱家庄就有了方神庙,再不向别处交粮纳税。

  书中暗表,原来那青水龙王本是天宫水部正神,分封在九天乌浩宫北斗五气水德星君麾下听命。只因天下大乱,狼烟四起,他就呈表文,离天界,投在九州西北屈吴山行营西北教主双良账下待令,欲建功业。

  哪知华夏这一乱非同小可,不仅烽火连天,群雄四起,就连那外洲外国邪魔外道都卷入进来,一时兵连祸结,尸横遍野,朝堂宝座之上你来我往,如走马灯一般,络绎不绝。故乾坤错乱,是非颠倒,黑白不明,正邪混杂,谁善谁恶,谁正谁邪,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富谁贫,谁生谁死,都分不明白,竟乱作一团。

  那西北教主见阴阳混乱,难以管控,只得传下将令,命大小神仙各守本位,不可妄自出动,只等大神下凡治理。

  可叹青水龙王滞留百年,竟不得差用。只得在屈吴山麓点化一小庙栖身,受些香火。谁知又过几年,天下更乱,匪盗似虎狼,贫民如草芥,连香火都没了。

  这一日,忽见朱全孝到来,那龙神掐指一算,知道运数将到,于是将圣像交朱全孝带回,他就驾一朵祥云,踩五色华光,直到西北教主案前。

  教主见龙王忽然到来,忙问:“龙王何事?”

  龙王道:“我受善士迎请,到兴堡川治理水患,特来请教主发表上奏,开具行文。”

  教主闻听大喜道:“龙王赋闲百年,今日时来运转,可贺!可贺!”

  于是开路引一道,发将令一条,交于龙王,又修表呈词,启奏上天。

  那龙王谢了恩,出了行营,驾一阵神风,到了黄家屲,见有神将把守,他就出示关文路引,过了关口,径到了朱家庄。

  得道之人不理昼夜,不知疲倦。那龙君到来,急召山神土地,询问马砂河水患一事。

  山神言道:“龙王不知,这兴堡川三面环山,只有西北有口,云雾扎站不住,风沙却能进来,因此自古风多雨少,只有井窖之水,没有溪泉河流,故一道川能戏水者只有蟾诸蚵蚾之类,没有鱼虾青蛙。这马砂河本是干旱之地,只因这百年来世道混乱,那赖皮之物就借机望月吐纳,吸取精华,渐渐修炼成真,能腾云驾雾,闪电鸣雷。每过五月,他们就逼气作法,鼓起风雷,降下大雨冰雹,汇聚成山洪,从黄家屲咆哮而下,出马砂河沟口,过郝集,直奔峡口,汇入黄河。那些邪物就翻波跳浪,互相嬉戏,将川里田地损毁无数。玩耍够了,他们就半云半雾,从黄河回到南山。——水患原因,大概如此!”

  龙王笑道:“原来是些宵小之类兴风作浪!此时地气尚寒,它蛰伏不出,等到暑夏之时,我自会施法收它。”

  土地又道:“这只是一个原因。再者,只因当今道德沦丧,心神动摇,故律令不严,神将失责,每年雨数时辰多有错误,导致冬夏不分,冷热颠倒,冰雹凝结,洪水肆虐,才使风不调而雨不顺,居不安而业不乐也。”

  龙王闻听,谨记在心。每过几天,他就半云半雾,掠地而行,从马砂河起身,过郝集,碱滩,直到峡口,巡视一回。

  过一月,节气更换,便有风雨雷电诸神奉旨前来降雨。龙王得知,驾一朵祥云,直上九霄空中,会合各神,认真查点雨量,按数行云布雨,真个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你看那风雷不惊云漠漠,山川安静雨绵绵,一时雨量充沛,万物葱荣。

  转眼到了六月,麦子成熟。忽见黄家屲上云头潮动,乱雾纷纷。

  山神土地急告龙王道:“那赖物出来了。”

  龙王闻听,急纵身,化一道金光,到了黄家屲半空中,凝神细看,果见无数蚵蚾之类在山谷里逼气施法,吐雾喷云。

  龙王降下云头,道:“听我一言。你等年年弄法逞能,祸害百姓,已犯天条。若能改邪归正,潜形匿迹,造福苍生,我就替你等传扬美名,令百姓供奉,他日成就正果。不然,你来看。”

  言毕将手里笏板伸出,将古城墙前一块千斤巨石挑将起来,腾身一跳,起在半空,顺手一丢,如飞星掣电一般,将那石头抛到武汉长江里去了。

  那些蚾类见这般手段,如何不怕?又知道他是天界正神,根基深厚,急叩头拜服,愿意皈依。

  自此南山妖祟尽除,灾祸不生。因金蟾有招财之意,百姓多有供奉者。后人有碑文赞青水龙王道:

  【盖盘古开天辟地,先有四象,再有五形,后方有万物生灵。自人生于寅,多灾多难,苦不堪言。幸上天有好生之德,分派诸神掌管人间,勤加护佑,故山有山神,地有土地,城有城隍,社有社令,水有龙神,家有家神。诸神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方使乾坤朗朗而人心向善焉。

  叹定龙山所辖一域,乡俗淳厚,民风朴实,自古供奉山神、土地。然民国末年,风云不定,雷电交加,常使暴雨倾泻,山洪肆虐,乡民深受其害,惶惶难安。忽闻仙界清水龙王,鸾姿凤态,道骨仙风,有若水之上善,怀载物之厚德。乡民目盼心思,延颈举踵。有德高之善士乃召集四方之众,建庙宇,刻牌位,备香火,迎而供之。自此风调雨顺,水患不生,云青青不惊,水澹澹不溢,不久谷粮广收,仓库丰盈,遂现清平安泰之象矣。后又有诸神相继而来,设道场,颂功德,齐心主持,因而香火愈盛也。

  盖闻神者,凡人之主心骨也。心中有神者,方能身正行端,耳聪目明;知敬神者方知尊老爱幼,治家明理。昔日先辈褐衣蔬食,蓬户柴门,尚知敬神,而况当今大厦华堂,宝车黼黻之盛世乎!】

  从此风软云闲,树静山明,雨水跟心,庄稼丰收。四周人家听龙王声名,都来供奉香火。

  日月穿梭,不觉又到了年跟前,就见朱全富朱全德朱全义等弟兄过来上坟。

  饭桌前,朱全孝说:“二哥如今家业大,也该给自己和五弟瞅个媳妇了,不然,怀焘大了,终究要到下程,连个妈也没有,谁给补衣服做饭?”

  朱全富叹道:“我这辈子难多,把岁数逛大了,索性拉倒。有机会给五兄弟打听吧!怀焘暂且麻烦他三妈和妈照看照看。”

  朱全德听了笑道:“二哥,你听你说的话!有钱地主三个五个都娶,谁嫌岁数大了?你若想成家,我就给你找一个。”

  众人只当他玩笑,都不当回事。闲住两天,便都回去了。

  单说朱全德回到小水,没事就穿个羊毛毡敹的裤子,裹个破棉袄,背个背篼,拿个粪叉,去村边拾粪。

  这一天,偶见一个讨吃到了此处。留心细看,衣衫褴褛,蓬头赤脚,却是个女子模样。

  朱全德摇头叹息。因是乱世年间,这样的人多如牛毛,早已司空见惯,无从帮起,只得给一碗米,一口水,略施善心而已。

  过了几天,朱全德早上起来,见那女花子一个人钻在草垛里面。他心里便有些不忍,过去问:“你一个女儿家,要是遇上歹人如何是好?”

  那女花子啼道:“我是通渭人,姓秦。因为生了瘟疫,我一家人死了大半,只剩下我和哒哒。因我哒哒要将我卖给财主当二婆子,我不愿意,逃到靖远,女扮男装,在城隍庙里住。哪知道靖远又有瘟疫,城隍庙一夜死人无数。我害怕,就逃到这里,如今又冷又饿,有家不能回,恐怕要死在这里了。”

  朱全德举目细看,见她二十左右,生得眉目清秀,不觉生出一个想法,就对她说:“如今贼寇横行,恶人遍地,你一个年轻女子只怕难以平安。我想发个善念,给你找个地主奶奶当,免去饥寒之苦,不知你愿不愿意?”

  那女子闻听,便垂泪道:“我到了这个地步,还有啥挑剔的?老爷有话就直说了吧!”

  朱全德说:“我有个哥哥,在南边下程家住。他生来勤快,家里有百亩良田,还有一些私存钱,算得上一个老爷。只是他以前多灾多难,东奔西走,把岁数逛大了,如今三十四五了,还没有个老婆。你若是愿意,我就保个媒,牵个线,认你作个嫂子;你若不愿意,趁早拉倒,不要闪了我。”

  你想那秦家女子腹空身寒,命都难保,忽听此言,哪里还能不愿意?思忖半晌,滴泪道:“只要他身体健壮能吃苦,我就愿意。你可不要骗我?”

  朱全德大喜,急叫她进院子里来,又叫李氏道:“快给嫂子做饭。”

  李氏听见,莫名其妙,细问一遍,才知缘由,心里也欢喜,忙端水叫那女子洗脸,又对朱全德道:“你快去下程叫他二爸来,若是两家情愿,就搬回去。改天裁衣裳,备酒席,再待客大过。”

  朱全德听见,急骑了驴,奔下程去了。到了第二天早上,果然和朱全富一起过来。

  原来那秦家女子名叫振花,她冷眼观瞧,见朱全富相貌憨厚,就没说的。倒是朱全富见她年轻,心里有些发虚,不敢多说一句话。

  李守兰见两人没啥挑剔,就叫朱全富去打拉池裁了两套衣裳,又擀了长面,一家人吃了,才叫朱全富牵了驴,驼了秦振花,先回下程去了。

  过了几天,朱全义牵驴过来,先和朱全德去打拉池买了所用之物,方接了李氏,同到下程。一家人办了几个菜,擀了长面,又把周围邻居请来几个做见证,热热闹闹吃了饭,算是成就了这桩姻缘。

  那秦氏进了门,丰衣足食,顿时天差地别,正所谓偶因一句话,就成人上人。

  谁知翻过年,她就不自在起来,越看朱全富越不顺眼,越看气越多,于是陶腾的问这问那,问他先前事情,问他多大了,属啥的。

  朱全富是直人,哪里耐烦这个,就一五一十全盘相告。那秦振花才知道他已经四十三了,还是二婚,又有个儿子,想想朱全德骗自己,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哭哭闹闹,要回通渭。

  朱全富大怒,道:“你当初亲口答应,让我又裁衣裳又办酒席,这些日子在我家大吃二喝,有了气力,就想撂杠子卸磨?你把我花的钱还回来,我放你走。”

  他是个犟人,哪里知道笼络人?一脚将秦氏踢进一个十八丈深的洋芋窖里,取一条五尺厚的木板盖上,上面压了一块三千斤重的磨扇,道:“先还钱,再放你。”

  那秦氏哪里有钱?只得放声大哭,在里面寻死寻活,闹了一夜。

  朱全富见她闹得慌,不像话,只得开了窖口,对她说:“强扭的瓜不甜!你既然铁了心,就走吧!”

  秦氏气冲斗牛,所用之物一个都不拿,只身一人,头也不回,向打拉池方向去了。

  所幸一路平安,到了中午,就到了打拉池。时逢乱世,你想她一个女人家能到哪里?一时如孤雁失群,又似幼鸟离巢,举目无亲,不知何往。到了后晌,腹内饥饿,全身乏力,此时才想起朱全富的好来,只是事已做绝,无法回头,只得坐在路边发呆。

  正四门无路之时,忽见那厢一个人骑一头驴走过来,把她瞅一瞅,瞧一瞧,惊道:“二嫂,你咋一个人坐在这里?”

  秦氏闻声抬头,一看正是朱全德。她又羞又气,一声不回,起身就走。

  朱全德忙拦住,笑道:“二嫂,我知道了,想必你两口子翻了脸,你要回老家嗫。罢罢罢,你回老家也行,只是天色已晚,这打拉池城边狼多,半夜常出来吃人,遇到那肉嫩的,扯巴扯巴,连肠子都撕出来吃了;这里鬼也多,红眼睛的,吊舌头的,蓝头发的,晚上怪声怪气,专门招人魂魄。你一个妇人怎敢过夜?不如先跟我回去,明天你再上路吧!”

  你看他连哄带劝,把秦氏扶上驴背,驼回家中。

  李守兰见了,早料到七八分,忙让她上炕,又烧火做饭。

  秦氏鼻子一把泪一把,骂朱全德道:“你就不是个老实人!你说你二哥三十四五,为何今年就成了四十三?我属鼠,今年二十四,他四十三,你说般配不般配?你也没说他还是个二婚,还有个儿子。”

  朱全德不语。

  李氏笑道:“二嫂,你是个明白人,怎么就想不明白?你看那有钱老爷八十了还娶个十八的媳妇嗫。你嫁给他二爸,进门就有百十亩地,一院房,是个压箱子的地主婆,还有啥不知足的?”

  秦氏哭道:“那个人属驴,没人性,昨夜把我放洋芋窖圈了一夜。”

  李氏笑道:“二嫂,这就是他二爸的不对了。等几天我告诉他,他要是再敢,我当弟媳妇的就去拿唾沫啐他,叫他没脸见人。你放心,别人不给你撑腰,还有个我嗫。”

  两口子百般劝解,秦氏才回过心来。一时饭菜好了,那秦氏才要吃,忽觉得烦心欲呕。

  李氏疑惑道:“二嫂是不是有喜了?”

  秦氏问:“啥喜?”

  李氏道:“就是肚子里有娃娃了。”

  秦氏听闻,大惊道:“好端端的,谁会把娃娃塞进我肚子里?快叫他再拿出来吧!”

  朱全德笑道:“二嫂,都怨你主意不定,又请客又吃席,那管娃娃的土地老一高兴,趁你不注意,将娃娃塞进你肚子里了,如今和你血脉相连,怎能取得出?好歹等个十月,那娃娃长大了,就从你肚脐眼里爬出来。到时你一身轻松,想回老家就回去吧。”

  秦氏闻听,更加害怕。

  原来朱全富见秦氏走了,终究不放心,第二天,便骑驴到小水来探听消息。那秦氏见了,骂声不绝,口口声声“不过了”。

  朱全德两口子耐心解劝,好不容易说和了。于是朱全富牵了驴,驼了秦氏,又回下程去了。

  从此一切秦氏说了算,朱全富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那秦氏开明,就对朱全富说:“你有个儿子,就应该领过来,不然,总寄养在他三爸家,也不好意思。”

  于是朱全富牵了驴,驼了秦氏,过山后来看望朱老太。住了几天,就把怀焘领回下程了。

  秦氏有四男二女。乙亥年朱怀高生,寿五十,妻张孝兰,属狗,寿七十一。后丁丑年朱怀祥生,寿八十二,妻韩孝春,属牛,寿七十六;己卯年朱怀仁生,寿八十四,妻安玉英,属龙,寿五十一;甲申年长女朱怀兰生;戊子年朱怀义生,寿七十二,妻王兴芳,属猪,寿七十六;壬辰年次女朱怀瑛生。

  可惜朱怀焘无福,才几岁,忽然得了白喉,就夭折了。

  朱全富家业渐渐兴旺,就撺掇媒婆,给朱全义说了一个媳妇,姓焦。谁知他两口子命薄如纸,不几年染病,俱早逝了,葬在下程。不题。

  后朱全富逝于丙辰年,享年八十四岁,葬于下程。秦振花逝于癸酉年,寿八十二,葬于下程。

  朱全德在小水,有三子二女。庚午年长女朱怀兰生,寿八十;乙亥年朱怀进生,寿三十,妻温氏,属猴,寿七十九;丁丑年朱怀宝生,寿八十一,妻张氏,属蛇;庚辰年次女朱怀银生;壬午年朱怀玉生,寿八十一。

  后朱全德逝于甲申年,享年四十二岁,葬于小水。李守兰逝于癸亥年,寿七十三。

  此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有古风题道:

  夜色蒙蒙罩白屋,

  流云无声过高麓。

  晓推蓬荜放眼望,

  一夜泉音满山谷。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太公传,太公传最新章节,太公传 平板电子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