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很静,月朗星稀。
“睹物思人”的后半句,往往都是“物是人非”。
感受到佳人在身后的环抱,李仲辰回过神来,心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要说一个人这前半生的最亲之人乃是父母的话,那这后半生就是妻儿了。现在既然自己已经基本没有再见父母的可能,那自己身边的最亲的,就只有这明媒正娶的嫣儿了。
想到这里,李仲辰紧紧的握住程嫣儿的手,一点点的回过头来,他深深的望着眼前满是关心之色的程嫣儿,半晌之后,一下子把她抱在怀里,像是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久久的不肯松手。
程嫣儿自然也看到了李仲辰的神色,她见过惶恐的李仲辰,见过悲伤的李仲辰,但唯独没有见过此时的李仲辰。李仲辰现在的眼睛深邃无比,满含着着忧愁的情绪,虽然不知道他的心中究竟想的什么,但程嫣儿从他的动作之中也能知道他的心情并不太好。
在这万家灯火的除夕时节,李仲辰为什么如此的不高兴?程嫣儿只能想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在怀念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老巴王。
李仲辰也确实是在思念自己的父母,可是却不是老巴王。
程嫣儿就这么任由李仲辰抱着,双手还不停的在李仲辰的背上轻拍慢拂,她知道自己现在最好什么也不说,给李仲辰一个支持就够了,时间才是抹平伤痛的良药。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
自除夕一夜的火锅之宴后,程嫣儿与孔欣二人对李仲辰的态度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实,这里面倒没有孔欣什么事,她现在是唯程嫣儿马首是瞻,程嫣儿说什么,孔欣就跟着做。
程嫣儿那日见到了李仲辰“软弱”的一面,或者说是忧愁的一面,暗自怀疑自己冷处理的做法是不是错了,所以自那夜之后便一改前几日的做法,主动的亲近李仲辰。李仲辰看到佳人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模样,心中自然是高兴地很,加上他自那夜之后真正的斩断了前缘,整个人也变得通透精神了不少。
甚至,久久未能突破的筑基中期的练气功法也似乎有了些许的松动。
十五天的美好生活,就这么匆匆过去,年节已过,转眼又到了上朝的时候。
“各位,可有什么要事禀告?”李仲辰看着殿中的群臣问道。
“大王,征兵工作进展的不错,自初七以来,巴郡境内已经又招募了五六千人,还差不到一万人,就能招够三万人的编制。”大司马程城越众而出,对着李仲辰微微抱拳说道。
“好,有劳大司马了。”李仲辰客套了两句,这征兵一事是他最关心的事,现在听说进展顺利,心中甚是高兴,想了片刻,李仲辰接着问道:“不知益郡现在各方面的情况如何?”
“禀大王,根据传来的消息,益郡的征兵工作进展的也十分顺利,四大部落共计两万的男丁已经在路上了,不日便到,臣得到消息之后,这几日也在命人加紧扩建兵营。”大司马程城还没退下,听到李仲辰这么一问,就先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
大司马程城说完了征兵的事,转而看向沈章,“至于其他方面,还需要令尹大人为大王详细说明。”
李仲辰心中对在四大部落征兵的顺利早有预料,这四大部落现在新降不久,定然不敢违背他的旨意。但是这才没几天,刨去这一来一回传递消息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甚至新兵都已经在路上了,这就不得不说是孔笙的厉害了。
看来,这小娘子早就想到了李仲辰会从益郡征兵,定是早早做了准备。
一想到这,李仲辰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微笑,嘴巴也不由得舔了舔,似乎在回味着什么。
“大王。”随着大司马程城退回到原位,令尹沈章站了出来,一句话打断了李仲辰的思考和回忆。
“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义城的建设已经开始了,四大部落也都开始建设自己的县城,年前我们派出了官员和一些工匠,想来也已经快要到了。至于从江州城到义城之间驰道的修缮,预计可以在下个月初开始动工。”沈章思路清晰,一字一顿的说道。
“如此甚好,这修路一事沈卿你一定要多加关注,这驰道修好了,后面的计划才好一步步的实施。”
李仲辰此去骆越,自出了边关之后,就全没了路,翻山越岭的甚是劳累。现在既然已经收了骆越,还更名益郡,当然要第一时间先把路修好,只有路修好了,两边的人口流动起来,这两郡才能叫一国。否则,益郡永远只能是巴国的一块飞地,说不准什么时候人家就借着巴国的帮扶做大,然后再弃之如敝履。
“臣明白。定不负大王所托。”令尹沈章微微拱手,退了下去。
“还有什么事吗?”李仲辰听完了两位肱骨之臣的禀告,转头看向殿中的群臣。
“回大王,臣还有事要报。”左尹于健站了出来。
“说。对了,那个冯超的字认得怎么样了。”李仲辰看见于健站了出来,突然想起来还让他教冯超字来着,以为他要说这件事,就顺口问了出来。可李仲辰的顺口一说,听在于健的耳中,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倘若李仲辰是皇帝,那这顺口一提就叫做圣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做简在帝心。
“大王,微臣所报之事与冯将军无关,冯将军这两日习字大有长进,请大王放心。”左尹于健答道。
“好,那就说说你要报什么吧。”李仲辰问道。
“大王,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都迎来了丰收,前段时间有不少的官员找我,说是他们那里的百姓要求今年种水稻试试,我想询问一下大王的意见。”左尹于健的话说的小心翼翼,说是询问,其实不过是报喜罢了。
“如此甚好,看来这水稻一物,已经渐渐被百姓接受,你做的不错。”李仲辰了结到自己的水稻已经完全的推广出去了,心中不由得一喜。看来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指日可待了。
左尹于健退下,群臣再无要事,也纷纷告退而去。
临退朝之前,李仲辰开口留下了大司马程城,令尹沈章和左尹于健三人。
注意到李仲辰“不怀好意”的目光,大司马程城不由得想起了当日李仲辰单独留下他要学功夫的事,看着旁边一脸茫然的沈章和于健,一下子也想不出李仲辰为什么要留他们三人下来。
难不成,还有什么事在朝堂上不好说吗?
“睹物思人”的后半句,往往都是“物是人非”。
感受到佳人在身后的环抱,李仲辰回过神来,心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要说一个人这前半生的最亲之人乃是父母的话,那这后半生就是妻儿了。现在既然自己已经基本没有再见父母的可能,那自己身边的最亲的,就只有这明媒正娶的嫣儿了。
想到这里,李仲辰紧紧的握住程嫣儿的手,一点点的回过头来,他深深的望着眼前满是关心之色的程嫣儿,半晌之后,一下子把她抱在怀里,像是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久久的不肯松手。
程嫣儿自然也看到了李仲辰的神色,她见过惶恐的李仲辰,见过悲伤的李仲辰,但唯独没有见过此时的李仲辰。李仲辰现在的眼睛深邃无比,满含着着忧愁的情绪,虽然不知道他的心中究竟想的什么,但程嫣儿从他的动作之中也能知道他的心情并不太好。
在这万家灯火的除夕时节,李仲辰为什么如此的不高兴?程嫣儿只能想到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在怀念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老巴王。
李仲辰也确实是在思念自己的父母,可是却不是老巴王。
程嫣儿就这么任由李仲辰抱着,双手还不停的在李仲辰的背上轻拍慢拂,她知道自己现在最好什么也不说,给李仲辰一个支持就够了,时间才是抹平伤痛的良药。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
自除夕一夜的火锅之宴后,程嫣儿与孔欣二人对李仲辰的态度明显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实,这里面倒没有孔欣什么事,她现在是唯程嫣儿马首是瞻,程嫣儿说什么,孔欣就跟着做。
程嫣儿那日见到了李仲辰“软弱”的一面,或者说是忧愁的一面,暗自怀疑自己冷处理的做法是不是错了,所以自那夜之后便一改前几日的做法,主动的亲近李仲辰。李仲辰看到佳人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模样,心中自然是高兴地很,加上他自那夜之后真正的斩断了前缘,整个人也变得通透精神了不少。
甚至,久久未能突破的筑基中期的练气功法也似乎有了些许的松动。
十五天的美好生活,就这么匆匆过去,年节已过,转眼又到了上朝的时候。
“各位,可有什么要事禀告?”李仲辰看着殿中的群臣问道。
“大王,征兵工作进展的不错,自初七以来,巴郡境内已经又招募了五六千人,还差不到一万人,就能招够三万人的编制。”大司马程城越众而出,对着李仲辰微微抱拳说道。
“好,有劳大司马了。”李仲辰客套了两句,这征兵一事是他最关心的事,现在听说进展顺利,心中甚是高兴,想了片刻,李仲辰接着问道:“不知益郡现在各方面的情况如何?”
“禀大王,根据传来的消息,益郡的征兵工作进展的也十分顺利,四大部落共计两万的男丁已经在路上了,不日便到,臣得到消息之后,这几日也在命人加紧扩建兵营。”大司马程城还没退下,听到李仲辰这么一问,就先把自己知道的消息说了出来。
大司马程城说完了征兵的事,转而看向沈章,“至于其他方面,还需要令尹大人为大王详细说明。”
李仲辰心中对在四大部落征兵的顺利早有预料,这四大部落现在新降不久,定然不敢违背他的旨意。但是这才没几天,刨去这一来一回传递消息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甚至新兵都已经在路上了,这就不得不说是孔笙的厉害了。
看来,这小娘子早就想到了李仲辰会从益郡征兵,定是早早做了准备。
一想到这,李仲辰的嘴角挂上了一丝微笑,嘴巴也不由得舔了舔,似乎在回味着什么。
“大王。”随着大司马程城退回到原位,令尹沈章站了出来,一句话打断了李仲辰的思考和回忆。
“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义城的建设已经开始了,四大部落也都开始建设自己的县城,年前我们派出了官员和一些工匠,想来也已经快要到了。至于从江州城到义城之间驰道的修缮,预计可以在下个月初开始动工。”沈章思路清晰,一字一顿的说道。
“如此甚好,这修路一事沈卿你一定要多加关注,这驰道修好了,后面的计划才好一步步的实施。”
李仲辰此去骆越,自出了边关之后,就全没了路,翻山越岭的甚是劳累。现在既然已经收了骆越,还更名益郡,当然要第一时间先把路修好,只有路修好了,两边的人口流动起来,这两郡才能叫一国。否则,益郡永远只能是巴国的一块飞地,说不准什么时候人家就借着巴国的帮扶做大,然后再弃之如敝履。
“臣明白。定不负大王所托。”令尹沈章微微拱手,退了下去。
“还有什么事吗?”李仲辰听完了两位肱骨之臣的禀告,转头看向殿中的群臣。
“回大王,臣还有事要报。”左尹于健站了出来。
“说。对了,那个冯超的字认得怎么样了。”李仲辰看见于健站了出来,突然想起来还让他教冯超字来着,以为他要说这件事,就顺口问了出来。可李仲辰的顺口一说,听在于健的耳中,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倘若李仲辰是皇帝,那这顺口一提就叫做圣眷。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叫做简在帝心。
“大王,微臣所报之事与冯将军无关,冯将军这两日习字大有长进,请大王放心。”左尹于健答道。
“好,那就说说你要报什么吧。”李仲辰问道。
“大王,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都迎来了丰收,前段时间有不少的官员找我,说是他们那里的百姓要求今年种水稻试试,我想询问一下大王的意见。”左尹于健的话说的小心翼翼,说是询问,其实不过是报喜罢了。
“如此甚好,看来这水稻一物,已经渐渐被百姓接受,你做的不错。”李仲辰了结到自己的水稻已经完全的推广出去了,心中不由得一喜。看来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指日可待了。
左尹于健退下,群臣再无要事,也纷纷告退而去。
临退朝之前,李仲辰开口留下了大司马程城,令尹沈章和左尹于健三人。
注意到李仲辰“不怀好意”的目光,大司马程城不由得想起了当日李仲辰单独留下他要学功夫的事,看着旁边一脸茫然的沈章和于健,一下子也想不出李仲辰为什么要留他们三人下来。
难不成,还有什么事在朝堂上不好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