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虎牢关外
景安二十七年秋,老并肩王意外去世,新王刚刚继位,便广发檄文,大聚诸侯,以勤王之名,挥师北上,兵逼盛京。
当此之时,南方蛮族蠢蠢欲动,周边列国也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天下之间,顿时风起云涌。
大夏都城,盛京。
此地龙盘虎踞于秦岭之下,周围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座卫城环绕,横贯东西万里之遥的秦岭将大夏与北方大周帝国分割开来,岭南之地多毒虫猛兽,多穷山恶水,因此民风彪悍,武风盛行。
盛京以北有天险山海关,以阻拦秦岭时常爆发的兽潮和北地夷民动乱,而大夏也常年驻扎重兵于北方,秦岭兽潮一旦爆发,丝毫不亚于南方蛮族之祸,因此前朝历经战乱的几位老王爷也长期坐镇于此。
当并肩王以勤王之名兵逼盛京之时,当今天子极为震怒,连发数道圣旨昭告天下,言称并肩王以勤王之名行造反之事,让天下诸侯共同讨伐之,并责令带兵北上的十七路诸侯即日收兵,回归封地,并不追究他们因受并肩王蛊惑而犯下的弥天大错。
然而圣旨发到十七路诸侯手中,却无一人带兵返回,反而是继续攻城略地,直指帝都,据说连传旨的钦差都被直接斩杀,圣旨被弃之于地,各路诸侯并不承认这是天子的谕旨,他们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朝中奸臣和宦官为了保全自身,假传圣旨,而当今天子只怕已经成为了朝堂之上的傀儡。
原本这种说法应该是没有人会相信的,毕竟当今天子在位这些年的时间,虽无大功却也无大过,中规中矩,然而自从并肩王造反之说一出,天下人便早已开始对朝廷产生了动摇,实在是并肩王功在社稷,威震四海,没有人会相信他会造反,天子只要不傻,都不会对并肩王产生怀疑,他一旦对这件事情产生质疑,就足以导致民心动摇了,或许连赵家天子也有些低估了并肩王在大夏百姓心中的地位,前朝的事情,他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太平天子,又哪里能够体会得到。
新并肩王领兵数万,不足两月,便直捣虎牢关,沿途城池一旦看到并肩王的王旗,要么开城投降,要么避而不战,极少有愿意跟南郡大军正面交锋的,一是因为慑于老并肩王的威名,知道南郡大军有多恐怖,另一个是因为当今大夏很多老将都曾跟随老并肩王征战沙场,尽管可能并非嫡系,但也足以让他们对老并肩王敬重有加,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并肩王会谋反,因此对于这一支勤王之师,他们自然不会多加阻拦。
十七路诸侯和并肩王府大军会师虎牢关外,这已经是整个大夏最后的一道关卡,如今十八路王侯共计六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其中领兵的还是如今威名赫赫的新并肩王,是带着三万军队全灭了镇东王赵无极十万大戟士的传奇存在,这不得不让虎牢关上下守军将士感到心惊胆战。
而当此之时,朝廷也在调兵遣将,北方三位老王爷有一位已经回到盛京坐镇都城,天下诸侯有半数依旧还站在朝廷一边,他们也分别带领数万大军驰援虎牢关,誓要将并肩王大军拦在关外。
并肩王虽然来势汹汹,但天下人却并不看好这支勤王之师,要知道如今朝廷已经聚兵百万,共赴虎牢关,绝对碾压的兵力优势,再加上有天险可受,区区六十万大军,恐怕根本别想踏入虎牢关半步。
当然也有人会问为什么威震天下的龙骧铁骑半点也没有调动,这可是并肩王麾下真正的王牌军队,若是能够带领这支军队挥师北上,别说是百万大军,恐怕就是两百万三百万,也会被八十万龙骧铁骑直接碾碎吧。
事实上朝廷最害怕的也是八十万龙骧铁骑,不过好在并肩王并未背弃当初对天下人的诺言,他曾说过只要南方还是昊家人坐镇,便不允许南蛮踏入夏国边境半步,这一点老并肩王做到了,他到死也没有让南蛮再次入侵南郡,而现在新并肩王也依旧恪守着这个承诺,没有动用镇压南蛮的八十万龙骧铁骑,这一点也是让天下人愿意相信并肩王兴兵是为了勤王的原因之一。
不能动用八十万龙骧铁骑,南郡可用之兵便不足二十万,此次昊天出征,更是只带了八万精锐之师,与其他十七路诸侯聚齐,也不过六十余万而已,这等兵力,别说是攻打盛京,便是那夏国五大天险之一的虎牢关,也很难破开,更别说如今朝廷已经聚兵百万发往虎牢,到那时整个关隘就如同铁板一块,六十万军队恐怕难以撼动分毫。
不过由于十七路大军和昊天大军速度太快,一路上几乎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并未受到有力的阻拦,所以他们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来到了虎牢关外,这一点是完全出人意料的,此时虎牢关上最多只有三十万守军,若是此时全力进攻,并不是没有破开关卡的可能。
谁都以为昊天如此神速的行军,目的就是为了打一个措手不及,包括朝廷也是一样,因此他们才会第一时间在全国聚集那么多军队赶赴虎牢关,他们一直想的是在虎牢关被攻破之前能够赶到,从未想过其他情况。
然而,让天下人跌破眼镜的是,并肩王大军抵达虎牢关外之后,只是佯攻了数日,便偃旗息鼓,再也没有发起过进攻,甚至开始在数十里外安营扎寨,看样子已经准备长期驻守在那里。
这种情况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到底是年少的新并肩王不会用兵,还是有着其他的目的?没有人知道,但是至少人们可以肯定,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间,并肩王大军已经很难攻破虎牢关了,而且一旦等朝廷大军到齐,甚至他们自己反而有覆灭的危险。
这支勤王之师,很有可能会折戟虎牢关外,这场举国之战,恐怕也会就此落幕。
景安二十七年秋,老并肩王意外去世,新王刚刚继位,便广发檄文,大聚诸侯,以勤王之名,挥师北上,兵逼盛京。
当此之时,南方蛮族蠢蠢欲动,周边列国也开始暗中调兵遣将,天下之间,顿时风起云涌。
大夏都城,盛京。
此地龙盘虎踞于秦岭之下,周围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座卫城环绕,横贯东西万里之遥的秦岭将大夏与北方大周帝国分割开来,岭南之地多毒虫猛兽,多穷山恶水,因此民风彪悍,武风盛行。
盛京以北有天险山海关,以阻拦秦岭时常爆发的兽潮和北地夷民动乱,而大夏也常年驻扎重兵于北方,秦岭兽潮一旦爆发,丝毫不亚于南方蛮族之祸,因此前朝历经战乱的几位老王爷也长期坐镇于此。
当并肩王以勤王之名兵逼盛京之时,当今天子极为震怒,连发数道圣旨昭告天下,言称并肩王以勤王之名行造反之事,让天下诸侯共同讨伐之,并责令带兵北上的十七路诸侯即日收兵,回归封地,并不追究他们因受并肩王蛊惑而犯下的弥天大错。
然而圣旨发到十七路诸侯手中,却无一人带兵返回,反而是继续攻城略地,直指帝都,据说连传旨的钦差都被直接斩杀,圣旨被弃之于地,各路诸侯并不承认这是天子的谕旨,他们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朝中奸臣和宦官为了保全自身,假传圣旨,而当今天子只怕已经成为了朝堂之上的傀儡。
原本这种说法应该是没有人会相信的,毕竟当今天子在位这些年的时间,虽无大功却也无大过,中规中矩,然而自从并肩王造反之说一出,天下人便早已开始对朝廷产生了动摇,实在是并肩王功在社稷,威震四海,没有人会相信他会造反,天子只要不傻,都不会对并肩王产生怀疑,他一旦对这件事情产生质疑,就足以导致民心动摇了,或许连赵家天子也有些低估了并肩王在大夏百姓心中的地位,前朝的事情,他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太平天子,又哪里能够体会得到。
新并肩王领兵数万,不足两月,便直捣虎牢关,沿途城池一旦看到并肩王的王旗,要么开城投降,要么避而不战,极少有愿意跟南郡大军正面交锋的,一是因为慑于老并肩王的威名,知道南郡大军有多恐怖,另一个是因为当今大夏很多老将都曾跟随老并肩王征战沙场,尽管可能并非嫡系,但也足以让他们对老并肩王敬重有加,这个时候他们也不愿意相信并肩王会谋反,因此对于这一支勤王之师,他们自然不会多加阻拦。
十七路诸侯和并肩王府大军会师虎牢关外,这已经是整个大夏最后的一道关卡,如今十八路王侯共计六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其中领兵的还是如今威名赫赫的新并肩王,是带着三万军队全灭了镇东王赵无极十万大戟士的传奇存在,这不得不让虎牢关上下守军将士感到心惊胆战。
而当此之时,朝廷也在调兵遣将,北方三位老王爷有一位已经回到盛京坐镇都城,天下诸侯有半数依旧还站在朝廷一边,他们也分别带领数万大军驰援虎牢关,誓要将并肩王大军拦在关外。
并肩王虽然来势汹汹,但天下人却并不看好这支勤王之师,要知道如今朝廷已经聚兵百万,共赴虎牢关,绝对碾压的兵力优势,再加上有天险可受,区区六十万大军,恐怕根本别想踏入虎牢关半步。
当然也有人会问为什么威震天下的龙骧铁骑半点也没有调动,这可是并肩王麾下真正的王牌军队,若是能够带领这支军队挥师北上,别说是百万大军,恐怕就是两百万三百万,也会被八十万龙骧铁骑直接碾碎吧。
事实上朝廷最害怕的也是八十万龙骧铁骑,不过好在并肩王并未背弃当初对天下人的诺言,他曾说过只要南方还是昊家人坐镇,便不允许南蛮踏入夏国边境半步,这一点老并肩王做到了,他到死也没有让南蛮再次入侵南郡,而现在新并肩王也依旧恪守着这个承诺,没有动用镇压南蛮的八十万龙骧铁骑,这一点也是让天下人愿意相信并肩王兴兵是为了勤王的原因之一。
不能动用八十万龙骧铁骑,南郡可用之兵便不足二十万,此次昊天出征,更是只带了八万精锐之师,与其他十七路诸侯聚齐,也不过六十余万而已,这等兵力,别说是攻打盛京,便是那夏国五大天险之一的虎牢关,也很难破开,更别说如今朝廷已经聚兵百万发往虎牢,到那时整个关隘就如同铁板一块,六十万军队恐怕难以撼动分毫。
不过由于十七路大军和昊天大军速度太快,一路上几乎是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并未受到有力的阻拦,所以他们仅仅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来到了虎牢关外,这一点是完全出人意料的,此时虎牢关上最多只有三十万守军,若是此时全力进攻,并不是没有破开关卡的可能。
谁都以为昊天如此神速的行军,目的就是为了打一个措手不及,包括朝廷也是一样,因此他们才会第一时间在全国聚集那么多军队赶赴虎牢关,他们一直想的是在虎牢关被攻破之前能够赶到,从未想过其他情况。
然而,让天下人跌破眼镜的是,并肩王大军抵达虎牢关外之后,只是佯攻了数日,便偃旗息鼓,再也没有发起过进攻,甚至开始在数十里外安营扎寨,看样子已经准备长期驻守在那里。
这种情况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到底是年少的新并肩王不会用兵,还是有着其他的目的?没有人知道,但是至少人们可以肯定,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间,并肩王大军已经很难攻破虎牢关了,而且一旦等朝廷大军到齐,甚至他们自己反而有覆灭的危险。
这支勤王之师,很有可能会折戟虎牢关外,这场举国之战,恐怕也会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