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兴端起茶碗,只是象征性的抿了抿,没什么真正的兴趣。在路上,他已经尝过所谓的茶,包括茶圣陆羽大力推广的煎茶法,基本无爱。
杜甫却非常喜欢喝茶,甚至顾不上形象了。好在李再兴从见到杜甫的第一眼起,就没感觉到什么诗圣的光芒,已经见怪不怪了。
“你怎么不喝?”杜甫连喝了三杯,这才发现李再兴对茶没什么兴趣,连忙说道:“这菩提寺的茶可是很有名的,你不尝一尝?”
李再兴掩饰的笑道:“在般若寺喝惯了山泉水煮的茶,喝不惯这井水茶。”
杜甫愣了一下,自失的笑了笑:“这茶本来就以坐禅僧人所制为上,尊师是隐世的大德,自然精于制茶。又有名山清泉烹茶,当然味道极佳,倒是我有些见笑方家了。”
李再兴抬起手,揉了揉眉。杜甫在菩提寺大概过得很郁闷,这样的茶平时也没什么机会喝,今天有些失态,吃饱了饭,喝饱了茶,这自尊心又开始作祟了。他连忙岔开了话题,对陆护说道:“阿护,你和智远在这里煮茶,我和杜兄再去欣赏一下其他的画。杜兄,请!”
杜甫起身,和李再兴一起向前走去。他们欣赏完了吴道子的那一幅《礼骨仙人图》,又来到一个侧殿,杜甫举着灯,照着墙上的壁画,轻声笑道:“贤弟,知道这是谁的大作吗?”
李再兴仔细打量了一番,他对画没什么研究,充其量只是直观上的好看与不好看,对唐朝的画家,他也只知道吴道子,没办法,画圣的名头太响了,就算是外行也听说过。其他的画家嘛,他就两眼一抹黑了,杜甫这么说,他也只好虚心请教。
杜甫轻笑一声:“这是开元九年进士的画。”
李再兴还是一头雾水,开元九年的进士是哪位高人?
杜甫见李再兴还没猜出来,进一步提醒道:“此人诗名不亚于太白兄。”
李再兴尴尬的笑了笑:“我从小在山里长大,除了太白兄和杜兄,知道的诗人有限。”
杜甫觉得无趣,摸了摸脑袋,苦笑道:“说起这人,我自然是不值一提,就是太白兄恐怕也要稍逊一筹。王维王摩诘,你总听说过吧?”
李再兴一愣,随即在心里骂了一句,这菩提寺究竟是什么来头,不仅有吴道子的画,还有王维的画?王维他知道啊,再没文化的人也知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吧。不错,好像他也善画,只是没有诗名那么响罢了。
“王维还是开元九年的进士?”
“不错。”杜甫脸上的笑容淡了淡,多了几分苦涩:“刚才贤弟说我是大器晚成,其实我也知道这是贤弟安慰我的话。我今年已经三十九,明年就四十不惑了,可是我看不到一点成大器的希望。父祖皆已故去,我不可能从荫入仕,科举倒是应过多次,奈何学问浅薄,多年蹉跎,一无所得。可是进士及第又如何,这位王摩诘倒是少年成名,进士及第了,可是他现在只怕后悔莫及。”
“这是为何?”
“嘿嘿,我就跟你说说王摩诘的事吧,好让你对科举有一个更直接的印象。”
王维少年成名,二十岁中进士,可以说是=坎皇悄敲春每嫉模谆八档煤茫喝厦骶迨俳俊6曛薪烤允且桓龇浅:奔氖隆M跷辛私恐螅送救匆廊徊凰常蚵铮芗虻ィ米锪艘桓鋈耍桓龆运卸鞯娜恕?
当今天子的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原本是王维的伯乐。王维前一年参加科举,未能及第,后来由岐王引见,在玉真公主面前展示了一下他的才艺,被玉真公主一眼相中,推举参加考试,当年就及第了。有玉真公主的照拂,他及第之后就被授予了太乐丞的官职。太乐丞是八品下,已经超过了进士及第后通常授予九品官的标准,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点。
“可是,他这个太乐丞没做多久就被贬了。”杜甫苦笑一声:“原因很荒唐,说是伶人舞黄狮子,他身为太乐丞,被牵连了。实际上的原因却是他少年得意,及第之后又逢新婚之喜。”
李再兴诧异的看着杜甫,心道这诗圣不仅没有诗圣的光圈,还有点八卦啊。这话说得,你干脆说王维是玉真公主的相好算了。至于吗,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居然会做玉真公主的男宠?
“看贤弟这副表情,一定是不信了。”杜甫早有所料,接着说道:“开元九年二月,王摩诘中进士,三月,授太乐丞,六月成亲,十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弃官回京师闲居;开元十九年,其妻亡故,至今二十年,王摩诘一直未娶;开元二十三年,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
听杜甫说完了王维的仕途经历,即使李再兴对大唐官制不怎么熟悉,也能闻出其中权色交易的味道,不由自主的“哦”了一声。王维当初被贬哪是因为什么黄狮子,分明是他结婚,玉真公主不爽了,所以要折腾他。后来为什么又升官了,因为他老婆死了,而且一直没娶。为什么不娶?恐怕不是不想娶,是不敢娶。换句话说,什么进士,不过是玉真公主养的一条宠物狗,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
诗好又如何,画好又如何,音乐修养高又如何?公主不爽,就让你立刻下岗。
李再兴调侃道:“这个……杜兄对王摩诘很熟悉啊。”
见李再兴明白了他的意思,杜甫长叹一声:“我和王摩诘也是诗友,相交虽不甚厚,也算是点头之交。更何况,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背后诋毁他,他其实是个可怜人。我想说的是我自己。”他看了看四周,又讲起了自己的求官经历。
杜甫的祖父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官位有限,到死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县令,根本不够资格把杜甫带入仕途。所以杜甫只剩下两条路,一条路是自己去考科举,一条路是干谒权门。
科举,杜甫参加过几次,都没能及第。最让杜甫觉得郁闷的是天宝六载的那一次,奸相李林甫生怕举子们在皇帝面前说他的不是,居然一个都没取,还在天子面前说什么天下大治,野无遗贤。他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数千人的希望全部打得粉碎,其中就包括杜甫。
玉真公主可以左右王维的生死,李林甫能左右更多人的生死,在他们面前,进士算什么?
“我的好友岑参是天宝三年的进士,授右率府兵曹参军,几年下来,晋升无望,为了寻求出路,去年出塞,远赴安西,到高芝仙幕府去做掌书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我的另一个好友高适,年近半百,去年才中了进士,授封丘尉,最近有诗文来,说他迎来送往,鞭捶百姓,身心俱疲……”
杜甫唠唠叨叨的说着,将他知道的那些进士的仕途遭遇讲给李再兴听。这一类的言论,李再兴之前就听李泌讲过一些,现在听杜甫说却更有感触,因为杜甫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后世亨有大名的诗人,杜甫本人就不说了,岑参、高适,那过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啊,没想到他们就算是中了进士,仕途依然如此艰难。
难怪杜甫对科举不太感兴趣,一心想干谒权贵了。这不是他自甘堕落,而是生活所迫。中举在后世听起来很威风,可是现在还没到那时候,充其量只是一块吊在读书人面前的胡萝卜,也许有开创风气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不过是聊胜于无,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杜甫如此,那李白就更不用说了,家世都说不清楚,连试一试的可能性都没有。难怪他根本不朝这方面想,一心要以纵横术取富贵。
“这么说,这科举……确实没什么用啊。”
“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杜甫长叹一声:“对于宦官子弟,科举不过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可是对那些普通百姓来说,这毕竟是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科举之前,普通百姓连这一点机会都没有呢。”
李再兴也叹了一口气:“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啊。”
“什么?”杜甫有些诧异的问道。
“我是说,仕途不畅,无才者居高位,有才者无出路,这可是一个隐患啊。”李再兴看着墙壁上王维的画,却没有了观赏的兴趣,反而有一种莫名的焦躁。这幅画和吴道子的一样,可能都存不了太久了。大唐盛世就像一朵烟花,已经到了最璀璨的时候,接下来,将化作一地灰烬。长安也好,洛阳也罢,都将成为一个残酷的杀戮场。
我何去何从?
杜甫咀嚼着李再兴的话,感慨不已。李再兴这句话是句大白话,一点也不深奥,却一下子点出了要害。他用医学上的话来对比朝廷的危机,用人体来比喻国家,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国家的危机,不就是因为言路不畅、仕途不畅吗?读书人找不到出路,不仅不能为国家效劳,还会成为国家的隐患。既然岑参能远赴万里,入高仙芝幕府,难道不会有人去更近的范阳,入安禄山的幕府,为他出谋化策?
这可不就是李再兴所说的不通则痛,这一痛,恐怕不是小痛,而是痛彻心肺的剧痛啊。
杜甫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心惊。
周一,照例求推荐,求上榜!
杜甫却非常喜欢喝茶,甚至顾不上形象了。好在李再兴从见到杜甫的第一眼起,就没感觉到什么诗圣的光芒,已经见怪不怪了。
“你怎么不喝?”杜甫连喝了三杯,这才发现李再兴对茶没什么兴趣,连忙说道:“这菩提寺的茶可是很有名的,你不尝一尝?”
李再兴掩饰的笑道:“在般若寺喝惯了山泉水煮的茶,喝不惯这井水茶。”
杜甫愣了一下,自失的笑了笑:“这茶本来就以坐禅僧人所制为上,尊师是隐世的大德,自然精于制茶。又有名山清泉烹茶,当然味道极佳,倒是我有些见笑方家了。”
李再兴抬起手,揉了揉眉。杜甫在菩提寺大概过得很郁闷,这样的茶平时也没什么机会喝,今天有些失态,吃饱了饭,喝饱了茶,这自尊心又开始作祟了。他连忙岔开了话题,对陆护说道:“阿护,你和智远在这里煮茶,我和杜兄再去欣赏一下其他的画。杜兄,请!”
杜甫起身,和李再兴一起向前走去。他们欣赏完了吴道子的那一幅《礼骨仙人图》,又来到一个侧殿,杜甫举着灯,照着墙上的壁画,轻声笑道:“贤弟,知道这是谁的大作吗?”
李再兴仔细打量了一番,他对画没什么研究,充其量只是直观上的好看与不好看,对唐朝的画家,他也只知道吴道子,没办法,画圣的名头太响了,就算是外行也听说过。其他的画家嘛,他就两眼一抹黑了,杜甫这么说,他也只好虚心请教。
杜甫轻笑一声:“这是开元九年进士的画。”
李再兴还是一头雾水,开元九年的进士是哪位高人?
杜甫见李再兴还没猜出来,进一步提醒道:“此人诗名不亚于太白兄。”
李再兴尴尬的笑了笑:“我从小在山里长大,除了太白兄和杜兄,知道的诗人有限。”
杜甫觉得无趣,摸了摸脑袋,苦笑道:“说起这人,我自然是不值一提,就是太白兄恐怕也要稍逊一筹。王维王摩诘,你总听说过吧?”
李再兴一愣,随即在心里骂了一句,这菩提寺究竟是什么来头,不仅有吴道子的画,还有王维的画?王维他知道啊,再没文化的人也知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吧。不错,好像他也善画,只是没有诗名那么响罢了。
“王维还是开元九年的进士?”
“不错。”杜甫脸上的笑容淡了淡,多了几分苦涩:“刚才贤弟说我是大器晚成,其实我也知道这是贤弟安慰我的话。我今年已经三十九,明年就四十不惑了,可是我看不到一点成大器的希望。父祖皆已故去,我不可能从荫入仕,科举倒是应过多次,奈何学问浅薄,多年蹉跎,一无所得。可是进士及第又如何,这位王摩诘倒是少年成名,进士及第了,可是他现在只怕后悔莫及。”
“这是为何?”
“嘿嘿,我就跟你说说王摩诘的事吧,好让你对科举有一个更直接的印象。”
王维少年成名,二十岁中进士,可以说是=坎皇悄敲春每嫉模谆八档煤茫喝厦骶迨俳俊6曛薪烤允且桓龇浅:奔氖隆M跷辛私恐螅送救匆廊徊凰常蚵铮芗虻ィ米锪艘桓鋈耍桓龆运卸鞯娜恕?
当今天子的妹妹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原本是王维的伯乐。王维前一年参加科举,未能及第,后来由岐王引见,在玉真公主面前展示了一下他的才艺,被玉真公主一眼相中,推举参加考试,当年就及第了。有玉真公主的照拂,他及第之后就被授予了太乐丞的官职。太乐丞是八品下,已经超过了进士及第后通常授予九品官的标准,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起点。
“可是,他这个太乐丞没做多久就被贬了。”杜甫苦笑一声:“原因很荒唐,说是伶人舞黄狮子,他身为太乐丞,被牵连了。实际上的原因却是他少年得意,及第之后又逢新婚之喜。”
李再兴诧异的看着杜甫,心道这诗圣不仅没有诗圣的光圈,还有点八卦啊。这话说得,你干脆说王维是玉真公主的相好算了。至于吗,与李白齐名的大诗人,居然会做玉真公主的男宠?
“看贤弟这副表情,一定是不信了。”杜甫早有所料,接着说道:“开元九年二月,王摩诘中进士,三月,授太乐丞,六月成亲,十月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弃官回京师闲居;开元十九年,其妻亡故,至今二十年,王摩诘一直未娶;开元二十三年,为右拾遗,次年迁监察御史……”
听杜甫说完了王维的仕途经历,即使李再兴对大唐官制不怎么熟悉,也能闻出其中权色交易的味道,不由自主的“哦”了一声。王维当初被贬哪是因为什么黄狮子,分明是他结婚,玉真公主不爽了,所以要折腾他。后来为什么又升官了,因为他老婆死了,而且一直没娶。为什么不娶?恐怕不是不想娶,是不敢娶。换句话说,什么进士,不过是玉真公主养的一条宠物狗,要你生就生,要你死就死。
诗好又如何,画好又如何,音乐修养高又如何?公主不爽,就让你立刻下岗。
李再兴调侃道:“这个……杜兄对王摩诘很熟悉啊。”
见李再兴明白了他的意思,杜甫长叹一声:“我和王摩诘也是诗友,相交虽不甚厚,也算是点头之交。更何况,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背后诋毁他,他其实是个可怜人。我想说的是我自己。”他看了看四周,又讲起了自己的求官经历。
杜甫的祖父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官位有限,到死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县令,根本不够资格把杜甫带入仕途。所以杜甫只剩下两条路,一条路是自己去考科举,一条路是干谒权门。
科举,杜甫参加过几次,都没能及第。最让杜甫觉得郁闷的是天宝六载的那一次,奸相李林甫生怕举子们在皇帝面前说他的不是,居然一个都没取,还在天子面前说什么天下大治,野无遗贤。他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数千人的希望全部打得粉碎,其中就包括杜甫。
玉真公主可以左右王维的生死,李林甫能左右更多人的生死,在他们面前,进士算什么?
“我的好友岑参是天宝三年的进士,授右率府兵曹参军,几年下来,晋升无望,为了寻求出路,去年出塞,远赴安西,到高芝仙幕府去做掌书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我的另一个好友高适,年近半百,去年才中了进士,授封丘尉,最近有诗文来,说他迎来送往,鞭捶百姓,身心俱疲……”
杜甫唠唠叨叨的说着,将他知道的那些进士的仕途遭遇讲给李再兴听。这一类的言论,李再兴之前就听李泌讲过一些,现在听杜甫说却更有感触,因为杜甫提到的这些人都是后世亨有大名的诗人,杜甫本人就不说了,岑参、高适,那过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啊,没想到他们就算是中了进士,仕途依然如此艰难。
难怪杜甫对科举不太感兴趣,一心想干谒权贵了。这不是他自甘堕落,而是生活所迫。中举在后世听起来很威风,可是现在还没到那时候,充其量只是一块吊在读书人面前的胡萝卜,也许有开创风气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不过是聊胜于无,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杜甫如此,那李白就更不用说了,家世都说不清楚,连试一试的可能性都没有。难怪他根本不朝这方面想,一心要以纵横术取富贵。
“这么说,这科举……确实没什么用啊。”
“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杜甫长叹一声:“对于宦官子弟,科举不过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鸡肋,可是对那些普通百姓来说,这毕竟是一个机会,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机会。科举之前,普通百姓连这一点机会都没有呢。”
李再兴也叹了一口气:“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啊。”
“什么?”杜甫有些诧异的问道。
“我是说,仕途不畅,无才者居高位,有才者无出路,这可是一个隐患啊。”李再兴看着墙壁上王维的画,却没有了观赏的兴趣,反而有一种莫名的焦躁。这幅画和吴道子的一样,可能都存不了太久了。大唐盛世就像一朵烟花,已经到了最璀璨的时候,接下来,将化作一地灰烬。长安也好,洛阳也罢,都将成为一个残酷的杀戮场。
我何去何从?
杜甫咀嚼着李再兴的话,感慨不已。李再兴这句话是句大白话,一点也不深奥,却一下子点出了要害。他用医学上的话来对比朝廷的危机,用人体来比喻国家,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国家的危机,不就是因为言路不畅、仕途不畅吗?读书人找不到出路,不仅不能为国家效劳,还会成为国家的隐患。既然岑参能远赴万里,入高仙芝幕府,难道不会有人去更近的范阳,入安禄山的幕府,为他出谋化策?
这可不就是李再兴所说的不通则痛,这一痛,恐怕不是小痛,而是痛彻心肺的剧痛啊。
杜甫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心惊。
周一,照例求推荐,求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