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读张爱玲(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看完了贾平凹写的代序,杨林枫便开始看正文。

《张爱玲作品集》这本书分为、散文、附录三部分,部分收录的都是张爱玲的短篇。

杨林枫爱看而不爱看散文,加上部分也是排在前面,他便从头看起。

当然这只是当时的杨林枫,后来他也慢慢喜欢上了看散文,并觉得散文另外有一些味道——人情味和烟火味——这些味道虽然里也有,但没有散文里的那么强烈和热切。

看了几篇之后,比如《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这些,杨林枫又深深地被张爱玲的文笔所吸引了,甚至是被折服了。

杨林枫从张爱玲的作品里读出了《红楼梦》的味道——杨林枫当时已经看过了《红楼梦》——他觉得张爱玲的遣词造句都非常的精妙,显然是受了《红楼梦》不小的影响。但其中当然也有她本人天赋异禀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当时的杨林枫并不知道张爱玲也是一个资深的“红迷”,甚至是一个“红学家”。他当时只知道张爱玲从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等这些古典文学作品。

而同样是这些书,杨林枫是上了初中之后才读的。

后来,杨林枫看过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的一次视频讲座,这个讲座就是关于张爱玲和《红楼梦》的。

也就是看了这个讲座,杨林枫才知道张爱玲也研究《红楼梦》,并写了一本《红楼梦》的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张爱玲也曾经说过:

“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从这些综合信息来看,可见《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之大。

杨林枫在早先时候就读过《红楼梦》,但前后读了好几次,每次读到中途他就读不下去了。直到第六次的时候,他才把整本的《红楼梦》从头到尾看完。

可能是当时年龄还小,杨林枫读《红楼梦》的时候,并没有从中领略到太多的乐趣,这也是他为什么读了六次才把《红楼梦》读完的原因。

多年以后,杨林枫分别听过著名红学家刘心武和马瑞芳对《红楼梦》的解评。直到那时,他才略略领略到了一些《红楼梦》的乐趣。

但对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遗失,杨林枫也是感到很遗憾。在文笔上,他当时虽然看不出《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明显差异,但对于高鹗续写的结尾,他明显是不满意的。

“好书不厌百回读”,杨林枫也觉得就是这样,一本好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而且也是耐读的。他认为《红楼梦》或者是张爱玲的,就属于是好书。

《红楼梦》那已经是中国古典的巅峰,甚至到现在仍然是一座无法逾越的文学高峰,这已经是一个公论,在此也不过多讨论。

而张爱玲的,也同样也是绝伦逸群的。

杨林枫起先认为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天才的存在,但读了张爱玲的之后,他的想法改变了。他认为张爱玲的很有灵性,而这种灵性是具有天赋性质的。

诚然,写作是一项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获取。但一位有灵性的作家,他们除了努力练习写作之外,还是有一些天赋的原因在内。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