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产生矛盾(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因此后来看到蝈蝈不反映问题了,常雄伟也就以为没人再欺负蝈蝈了,所以常雄伟也就没再继续关注此事。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常雄伟还是有过错的地方,别的先不说,他最起码有失察之过——看到蝈蝈不反映问题了,他多少也应该回头看一下——即蝈蝈不主动找他了,他应该是要主动找蝈蝈谈一下,看看蝈蝈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实际的困难。

然而一时疏忽大意的常雄伟并没有这么做,也正是常雄伟的这次大意,给事情留下了隐患,并最终导致了蝈蝈的自杀。

也就是说,常雄伟虽然关心自己的学生,但他的目光往往集中在学习成绩好的那些学生上面,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的关心实际是远远不够的。

而只关心优秀学生的这个“毛病”,其实也不是常雄伟一个人的“毛病”,这可以说是中国教师的一个“通病”——说通病其实也有点不近人情,因为中国的学生太多了,平均到每个班里,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而班主任作为一个个体,他的精力往往有限的。这也导致班主任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即他们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付出同等分量的关心,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但不论怎么说,作为一个班主任,他们还是应该对个别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做到格外的关心。所以尽管有现实的困难,但自己的学生出了事,班主任还是有直接的连带责任的。

当然了,作为姜飞鹏和程浩的班主任,苗舟珉这件事上也犯了和常雄伟同样的错误,他也没有严格管理好自己的学生,并最终导致了这个悲剧的发生。

而对于这一切,常雄伟内心深处其实是很明白的。所以看到蝈蝈出了事,常雄伟内心除了自责以外还是自责,以及深深的愧疚。

所以面对蝈蝈受到的伤害,常雄伟虽然无力回天了,但面对刘星宇和张扬可能受到的伤害,常雄伟还是第一时间站出来要保护他的学生。

所以听到肖启文要开除刘星宇和张扬,常雄伟首先就不同意,他向肖启文提出,处理这件事应该抱着审慎的态度,应该再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以期辨明是非,使有错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使无辜的人不被冤枉。

然而因为蝈蝈的死已经受了一肚子气的肖启文,此刻是听不进去常雄伟的建议的。在肖启文看来,常雄伟这是不明是非,是盲目包庇袒护他的学生。

由于基本的出发点和处理原则不同,肖启文和常雄伟终于在如何处理刘星宇和张扬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在县医院的时候,由于面对的是郭田那一家人,相对于他们,肖启文和常雄伟还算是“一个阵营的人”,所以他们才能做到“枪口一致对外”。

但此刻已经“应付”走了郭田一家人,矛盾已经由学校外部转移到了学校内部。故而双方的观点一旦产生了分歧,常雄伟和肖启文的矛盾也就因此产生,并且有进一步激化和升级的危险。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