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再读南华,何处是逍遥?(1 / 2)

涉川 支离益 2142 字 2022-01-0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对于吴师叔的用意,颜晗也心知肚明。尽管藏经阁是涂山观重地,但当他已了解到檀宇清的身世,尽管檀宇清仅是才入门的弟子,但也有必要提前接触到藏经阁的道家典籍了。

于是在颜晗的带领下,三人再次踏上了广场左侧上山的青石路。这次没走多久,便来到了涂山观的饭堂;这是一间较大的吊脚楼,楼上和楼下都有十几张方桌。此时已过午时,还在吃饭的道人已不多了。于是三人简单吃了一些素餐,便往藏经阁走去。

藏经阁隐藏在火龙殿之后,是一个有着水乡风格的小小庭院。庭院一面靠山,另外三面被围墙所环绕,砖砌的围墙中间隔镶嵌着精致的木质窗格。精致的院门上悬着一块牌匾,写着“养心阁”三字。门口有一中年道人值守,此时正手持一卷道经,聚精会神地仔细研读着。

颜晗上前与那道人交流了一番,那道人于是说道:“既然是吴师叔的吩咐,那几位便请进吧。你们可以在外室随意翻看,或者在庭院内休息;但还请暂时不要进入内阁。”

颜晗也向两名少年解释道:“我们涂山内阁的藏书虽然不多,但却存放着本观的至宝――火龙真人撰写的丹经《参同契》,还有收藏历代祖师的修行笔记和一些道经的注释。即使是本观的正式弟子,也必须得到掌门人或者平辈的师叔同意才能进入内阁修行。”

两人点点头,在颜晗的带领下走进了庭院。这庭院虽并不宽大,但进入之后却别有一番天地,里面假山、凉亭、流水、池塘、石桥、盆景、树木、花草、石雕等错落有致一应俱全;一座两层的小楼掩映在层层的翠绿之后,更有了一番江南风情。这熟悉的格局也使得檀宇清开始怀念起自己曾经在江州的家。

不过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穿过一条小径,便进入到了藏书阁的一层正厅。正厅古朴典雅,散发着淡淡的檀木清香,此时两名年轻道人正手持着书简,在书桌旁凝神,以至于并没有发现又有人走了进来。紧靠着大厅两侧均是藏书室,几人首先走进了左边的房间,三排木质书架上堆满了书简,书简前用木牌刻着书籍的名字。

左边的书房主要存放的是道经。最左边是先秦时期的《老子》、《关尹子》、《列子》、《庄子》和《阴符经》等;中间一排是道家的其它典籍,如《淮南子》、《黄庭经》、《抱朴子》和《太平经》;最右边的书架上存放的是《易经》以及各个时期名家对《易经》的注释及解读,这里甚至还存放有《归藏易》的孤本。

几人又来到右侧的书房,这里存放除道家之外的别家典籍。如儒家《诗经》、《尚书》、《孟子》等,但独缺了《乐经》一书;墨家的《墨子》这里也有部分存放;医家的图书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其他还包含有《山海经》、《搜神记》等。

古代战乱之时,书籍无疑是宝藏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北方陷入长时间外族入侵,两京陷落,大部分经典书籍都在战争中损毁,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南方的士族大家之所以能长期屹立不倒,也和家中丰富的藏书有关。檀宇清不由得回忆起在江州时,父亲檀道济虽军务繁忙,但依旧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典籍,有许多还是耗费千金从北方找回的孤本。父亲还兴办学堂,让江州将士的子弟一起学习儒家经典;而对于檀家的子弟,父亲的要求更为严格,甚至请易经大师郭璞的后人郭振乾前来教授《易经》。

见到满屋的道经,檀宇清又想起父亲生前多鼓励兄弟们老庄,可惜自己当时并没有把老庄之学学得通透,心中顿时觉得愧疚起来。

见到檀宇清眼神中的忧郁,颜晗一时间捉摸不透,他于是说:“宇清、若怡,藏经阁目前只能带你们参观到这里。日后在涂山修行时日久了,你们也可以进入内殿深入学习本门道法。这会儿时辰尚早,你们可以在藏书阁选一本书先看看看,然后等大师兄们商议完成之后过来通知我们。”

檀宇清于是从书架上拿下了《庄子》的第一篇《逍遥游》,这是一册厚厚的竹简;甘若怡选的是《山海经》的第一章,是一幅带图案的丝绢;颜晗也拿了一本《太平经》,陪着两人在正厅里研读起来。

虽然研习老庄是南朝士人的风尚,但檀家的修行心法毕竟属于儒家一脉,檀宇清幼时研读《庄子》,也只是把它当做一部志怪书刊。曾经读到逍遥游,心中羡慕鲲鹏志向远大,身体浩瀚无边;也鄙夷蜩与学鸠的庸碌及短视。如今又读起这逍遥游,再联想到檀家的遭遇,再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父亲檀道济作为当朝司空,北府兵最后的名将,一心为汉人江山社稷,其德其才都堪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但即便如此,父亲尚难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庄子所提到的“逍遥”又从何而来?

颜晗一边读经,也同时关注着这边的两名少年,见到檀宇清读《逍遥游》时若有所思的神情,颜晗便开口解释道:“宇清,其实庄子《逍遥游》这一卷,讲的是修道者‘得道’之后的状态。世人若不习道,便眼光狭隘,自以为是,但其所知便只如蜩与学鸠一般;若是习道有成,不仅可以脱胎换骨,更能洞彻世情,超然于尘世之外。”

檀宇清叹了口气,想到父亲,又陷入更深的悲怆之中。他喃喃地说:“父亲大人也曾研习老庄,尽管奔波一生,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结局甚至不如学鸠。却不是逍遥从何而来?”

颜晗沉思了一小会儿,便回答道:“宇清,请听我一言。先主刘裕去世之后,南北实力对比逆转,檀大人虽知趋吉避凶之道,却不忍咱们汉人江山被蛮夷颠覆,几千年来汉家道统传承就此中断。虽知前路艰险,仍不顾安危,尽心竭力担负起社稷的重担,使得北方胡骑不敢轻易南顾。只可惜檀大人还是丧命于小人之手,但他这一番救世济人之心,却更让人尊敬。”

听颜晗此言,檀宇清心里略觉安慰。他深知父亲这么多年是多么艰难的走过,他早有卸甲归田之心,正如江州的名士陶渊明一般,在世外桃源中无忧无虑终其一生;然而他始终不舍的是汉人的江山社稷,不舍在战火中离乱又背井离乡的黎民。尽管如此,父亲最后又得到了什么?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