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变幻(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对于炎国的动向,望月相信,以圣德帝常日对胡人之忌惮,定会严密关注。炎国的目的在劫掠财货,延续种群。而陈国要守土护民,捍卫上国的主权尊严。

这场仗说难也难,毕炎国以民为兵,战力强悍。

若说容易,其实也有径也寻。

若能用上将定善策,利用兵士对土地家乡的眷念,鼓舞起将卒士气,再派一能能攻善守、奇正相辅的智谋之士,便可大获全胜——可惜,这时代文士无统兵之权,而选拔武将的标准,勇武大约要重于智谋的。

在望月看来,皇帝本人比较看重的那位华将军,打仗还行、治军一般,还算是有脑子,但是作战观念比较陈旧。

当然,这时代的军人毕竟还是讲“礼”的,所谓的观念还要受礼教的束缚——其实,在不违背当下伦理道德的前提下,战略战术上也可以更有灵活性。

借战争拖延婚期,实际也是隔靴搔痒,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她既决定嫁了,事情不到极难容忍处,没必要冒险触怒这么多的大佬,来达到不太重要的目的。

因为葵水不调,外面节气又紊乱,还有一些不顺心意的闲事,望月确实有些心绪不宁,身体倒没大碍。不过是为避开嘈杂,才对外人做了病恹恹的样子。

本来与襄阳侯府结亲,是个比较稳妥的方案,自己与皇后不会势力突增,进而让人忌惮得想要极力弹压。襄阳侯无实权、心思又多在玩乐上,她正好伸开手把一些事情办了。

而今,她想把婚事缓一缓,有三个大的因由。

第一,城阳长公主明目张胆地为赵仁物色侧妻,除了皇后直言驳回,皇帝却像默认了,一些嫔妃急切地推波助澜,真见不得她好过,她阖该将姿态摆得再高些。

第二,皇后容色精神大不如前,分明有疾病在身,偏撑着一点也不告诉她,她很难放心。

第三便是沈洵,自她发作了这孩子,一直不曾再见他,却找机会将赵仁狠狠教训一顿。沈洵虽明白她的要求,大概还不太明白,她的“阿姊”到底为何如此大发雷霆吧。

她与沈洵认识的时候,他十二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大者,无子的人家不会过继这么大的孩子,因其多半养不熟。小者,身心荏弱,没有自立能力,多要依靠父母扶持。

性格一定程度上也定了型,她根本没指望这孩子有多大出息,在这样的皇家,能保身安命、护持住妻儿已经算不错了。

可沈洵近日太鲁莽了。很多时候人们功败垂成,并非因其十分愚蠢,而是因为对该警惕的人不设防。

望月知道,沈洵不是全无城府的孩子,可是他太小看人心之诡谲、世事之多变,有些事一旦入局,不是他想避就能避得了的。

世人都会有想叛逆的时候,但是如她、如皇后这样,性命为人窥视、地位岌岌可危的人,是没有资格叛逆的。

沈洵也是一样——可他偏偏有意无意地漠视了这一点,甚至,他还将那些别有用心的煽惑听了进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看重了自己的价值。他有些忘乎所以了。

望月扪心自问,自觉对这孩子是仁至义尽了,可无论从感情上讲,还是道义上讲,对沈洵的关照,都不太可能半途而废。

别人若对他好,就是先兵后礼,他欢喜会更多一些;而她往后若对他不好,就成了先礼后兵,这个孩子若恐怕就毁了。

作最坏的揣测,他总不至于偏离太过,至于到让她失望透顶的地步。那她就白白活了这么多次,领会世道人心还恁地粗疏。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