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夜雨愁人思(1 / 2)

天下锦 楚熹 1230 字 2022-01-08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她外能陪朕上阵杀敌,内能替朕安抚好小家。”吴元庆看着画卷,喃喃道:“如此一佳人,终是……”

被绊于门庭、家族和世俗。

她只能是他的贤妃,也只能陪伴他走这一程。

他声音渐渐低了下去,仿佛是应和他的话,桌上那株芍药花头微微垂下来,夜风沿着半开的窗户掠进来,卷下几片花瓣。

吴元庆一怔,有些怅然道:“花也有心吗?”他喃喃道:“懂人语吗?”

赵喜微微抬头看了一眼,不敢答话。

贤妃出身的方家虽为江南大族,但莫说与王氏、谢氏那些百年望族相比,便是和盛京这些豪族比较起来,着实算不得出身好。

陛下虽与贤妃情深义重,但到底做不了平凡夫妻。

随着陛下年迈,立储问题迫在眉睫。早几年的时候,陛下的确曾经考虑过立四皇子吴弘远为太子,但后来遭到各方势力阻挠,最后便作罢了。这些事,贤妃与赵王自然是不知道的。

后来,便出了方家军的事。

古往今来,有多太后干政的先例。即便吴元庆知道他这个四儿子不会那么轻易被他人说掌控,但方家军屡战屡胜,军功卓著,渐渐让他对方家生出防备之心。恐传位于赵王后,会出现大权旁落,乃至外戚干政的局面。

吴元庆握着画卷的手微微收紧。

那幅画卷上,一面画着花色鲜妍的芍药,丛丛盛放于春光下。

扬州温婉的山水中,一位素衣美人在楼阁之中,凭栏而望。身姿婉约绰绝,仿佛随时会回过头来,顾盼生辉,叫人见之忘俗,流连忘返。

那样有意境的一幅画上,却没有题诗,只题了一句俗语。

少来夫妻老来伴。

世上最深情的诗句,是用一生写就的陪伴。

天可怜见,赐一程相遇,但也只这一程。

他记得,宫变之后,他重新掌控局面,让人将她囚于冷宫。

三日后,他去看她时,她仍旧穿着那些日子陪他囚于寝殿时的那身衣裳。她算不得倾城之姿,可在他看来,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一身月白衫裙,只将她衬托得分外清丽。整个人从内到外,仿佛都是透亮的。如雨后芍药,自有一番娇妍脱俗。就连袖口缀着的数朵浅碧色芙蓉,也像是从江南那朦朦水汽中,越过千山万水,在他面前绽放。

她斜倚在白玉栏杆前,视线落在天尽头的一点霞光上。暮色四合,皇城内灯火渐起。一点一点,由点及线,连通了整个皇城。可那斑斑点点的灯火,落入偌大的皇城,也只如深海浮舟一般空茫。

这一处凸出的高台,离地面有数十米。

这里从前并不是冷宫,只是后宫里辟出来的一处观景高台。后来,又在附近加修了几座宫殿,可供日常起居用。出入这里的唯一通道,是一条楼梯。除此以外,除非长了翅膀,才能够从这里飞走。

有人说,陛下将贤妃囚于此,比打入冷宫更折磨人。

这里明明白白就是一座囚笼。

可后宫里头,流传着关于这个地方的一个传说。

据说,先帝的后宫里,有一位来自遥远西方的神秘妃子,她常携身边的女使来此处,朝向西方凭栏眺望,以解思乡之情。与高台相连的几座宫殿,也是先帝为了方便她在这里小住而建造。

所以,有一段时间,宫里的内侍、女使们会偷偷登上高台,来这里望一眼故乡。私下里,他们也把这里叫做“望乡台”。

可是,来了这里后,又愈发知道家乡是回不去的,只徒增思乡之情。于是,这里渐渐也就没人来了。

“二郎。”

他在兄弟之中排行老二,入宫之前,她常常这般唤他。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