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圣旨再下(1 / 2)

桑临破晓 心晗悦 1342 字 2022-01-09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刑部尚书顾献钦呕心沥血半个月,去右河宣旨的官船为何失火还是未查出头绪。

最后只得报了个船上之人用火不慎的由头,草草结案。

皇帝似乎也过了气头,再未追查,只是又派了钦使、派了两艘官船南下右河。

这官船这回一路顺风顺水,半个月后便抵达了沧州城。

关家已做好了接旨的准备,钦使上门,宣了圣旨,关老爷子带着家中老幼接旨。

宣旨的钦差直到关老爷子接过圣旨,他还是有些不可置信。

他出京之前,他师傅与他说过,这皇帝的指婚,关家未必乐意。虽不至于抗旨不尊,可这圣旨要顺利传达,只怕也是不易。

钦使已做好威逼利诱各种手段,可关家却无人有异议,他的任务顺顺当当就完成了。

钦使回京,关家接旨的消息传开,众人对刑部给出的上次官船是用火不当倒至失火的结论,竟有几分信了。

钦使回京后三日,一封奏报送去了朝堂之上。这奏报是关老太傅亲笔所书。

为了这封奏报,皇帝再次来到了明德殿内。

一太监高声念着奏报。

奏报开头,是谢恩,是谢皇帝为关家嫡孙女指婚之恩。

谢恩过后便是关父表白之言,他言辞恳切,对皇帝的深深的挂念弥漫在字里行间。听着让人感动,让人唏嘘。

皇帝初登大宝,关老太傅竭尽心力稳住朝堂,与质疑皇帝正统之人据理力争的画面浮现众老臣和皇帝的脑海之中。

众人不禁红了眼眶,朝中众多关老太傅的门生弟子个个心潮澎湃。

而后关老太傅的信画风一转,言及自己风烛残年,身体已不康健,恐不久之后便如秋叶飘零,一命呜呼。

皇帝听到此处,看向如右河传旨的钦使。钦使出班,躬身道:“微臣见关老大人,确实病体虚弱。且听他府中医者诊脉,说老大人心疾愈发重了,嘱咐老大人好生将养。”

钦使话才说完,户部尚书李煜出班哽咽道:“恩师本就有心疾,不料如今愈发严重了。”

这李煜曾受关老太傅几番指点,勉强可算得是他的门外第子。

朝中众人唏嘘不已。念奏折的太监被打断,见众人不言,他才继续往下念。

“吾之孙女关婷,最是仁孝,日日伺候榻前,汤药饮食从不假手他人,如今老臣恐不久存于世,唯不舍她离我而去。

“老臣斗胆,恳请陛下允准,让吾之孙女迟些入京,且让她再伴老臣三载。

“老臣知晓四皇子已为太子,如此吾孙女便是太子妃,奈何吾这孙儿痴愚,老臣且亲授她处事之理,待人之要,唯恐以后不堪大用。”

奏折念完,众人还未回过神来。

一御史出班,躬身拱手道:“启禀陛下,关老太傅高义,这太子妃入皇家,日后可是身有大用的,能由老太傅亲自教导些时日,日后必然明珠更增华彩。”

他言罢,众人皆附和,皆夸关婷仁孝,能得关老太傅指点,日后必定不凡。

这一点,朝中众人是服气的,关老太傅的指点,可不是那么容易得的,多少人想拜师。哪怕是门外弟子。也有的是人趋之若鹜。

若未来皇后由关老太傅亲自栽培,无人敢说半个不好之言。

就连四皇子,也只得捏着鼻子说好。

皇帝微蹙眉头,也未言不可,关老太傅之求,合情合理。

就算不合情合理,老太傅上书。言辞如此恳切,他也只能准了。

武官的能量,在于手里有多少兵权、在于军中将士是否齐心同力。

文官不同,文官的能量在于朝中有多少追随者,追随者地位高低。

关老爷子在朝中正经收入门下的门生没几个,可大半官员皆自诩是关老太傅门下。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