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官制(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便拿大秦这满朝堂的文武百官来说吧,这些人中有些是世袭祖上的官职,有些是始皇年轻时的客卿,有些是经过官员保举上来的,还有些是从最底层的吏一步一步的爬上来的。

这些个晋升方法,说起来,最成体系,最靠谱的居然是从吏一步步晋升。可着吏是最低层的,甚至算不上官。就如同前世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干最苦最累的活,关机时刻出来背锅的。能从吏晋升为官,简直堪比鲤鱼跃龙门。

大秦的三公九卿制更像是由分封诸侯国到大一统的郡县制所转变,而形成的一个官制的草稿。三公九卿制更像是一颗大树的树干,缺少了细致的树杈。

三公九卿制由皇帝任命,若无新的任命,那么这个官制是会世袭下去。三公九卿制度是综合性的中央行政体系,行政,军事,监察权利融为一体。帝政,国政混为一谈。三公九卿制的权利基本都集中在主官手中,少数的大臣掌握了十之八九的权利。权利的集中,让下层的官员毫无话语权。

权利的集中会让整个朝堂成为一言堂,一两个人的想法凌驾在多数人的意志上,这种行为是极其危险的。

相比于大秦的官制,李辰更中意的是后世大明的内阁,六部制度。只是若实行在大明的内阁制,首先需要罢免的便是左右丞相,李斯与冯去疾二人必定是个大麻烦。

明朝的内阁,六部制度绝对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最高明的官制。君不见,明朝的那些个帝王,除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和永乐皇帝朱棣之外,那是一个靠谱的都没有。

建文皇帝朱允炆挺天真可怜的一个小子,老爹死的早,自己不想当皇帝,爷爷非让自己上。结果,那龙椅还没坐热乎,就让自己叔叔给撵了下来。

洪熙皇帝朱高炽,皇帝他喜不喜欢当不知道,反正挺喜欢吃。当太子的时候,因为好吃没少让他爹朱棣训。我估摸着当皇帝就是为了吃的时候,没人敢训他。后来不出意外,死了。据说,死的时候两百来斤,一个棺材都没装下。你死的时候很狼狈,但你吃饭的时候真的很过瘾。朱高炽,加油。

宣德皇帝朱瞻基,皇帝当的怎么样不知道,反正斗蟋蟀贼牛批,人送外号蟋蟀皇帝。

隆庆皇帝朱载坖,一辈子为女色奋斗。整天开泳池派对,至于多人运动没多人运动,历史上倒是没有记载。反正黑眼圈挺重,据说是熬夜熬的。

万历皇帝朱翊钧,更是荒唐。把最能干的老张搞死之后,原本以为会发愤图强。谁知道人家是为了放飞自我,整整三十年不上朝。感情这就是我不行,你也不能上。

天启皇帝朱由校这是一位被皇帝宝座耽误的木工,这位皇帝若是穿越到二十一世纪肯定饿不死,还能去工地干个木工。毕竟现在大工三百,小工也有个一百八。

就这些个不靠谱的皇帝还不说,这明朝还要受士大夫和阉党的摧残,就这,就在这些个玩意手里,大明居然整整挺了两百七十年。这让每日审阅几车文书的始皇,都气哭了。老子成天这么累,二世亡了。你们这样,挺了两百多年。由此可见,大明的制度有多么的坚挺。

这也就是隔大明,若是在大秦试试。在大秦如果这么玩,别说两百年,能挺两个月都算能耐。这些个六国遗族,怕不不能把天给翻了。

大秦如今最需要改革的便是制度,皇帝太累,而底层的官员又太闲。权利集中在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员手中,底层甚至中层的官员更像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工具人……

而这些制定政策,手握决策权的人,偏偏又高高在上,无法接触到最底层的百姓。那么,这么人制定的政策,必然是无法保证切合百姓利益。

长此以往,大秦必将越来越腐朽,直至倒塌。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