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1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昨天发在作品相关里的里面可能有敏感词被删除了,今天我修改了一下发在这里。

————————————————————————————

好几天都想说点什么,但一直不知道说什么。

这本书通过作者自己的记忆,通过左邻右舍五十岁以上人的集体回忆,作者算是忠实地还原了八零年以后北方农村的生活场景。

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你看作者的书加上自己的些许想象,基本上就可以比较片面地了解八十年代北方的风土人情了。

前天有个兄弟抱怨作者写得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还有人抱怨说打仗的事儿。

我想抱怨这个的人应该不是同龄人,他不了解当时那个社会是什么样子。

咱们先说鸡毛蒜皮,主角的设定是八零年,十三岁,最重要一点他是农民。

作者这本书所写的小农民不是以情色为主的那种小农民,并不是作者写不出那种作品,这主要是因为政策环境方面的原因。

如果允许,作者可以写出绝对不逊色于那些有名情色农民的作品的作品。

八零年,北方农村根本还没有开放,唯一的变化是不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已经允许农民可以变卖自己家的农产品。

至于什么到股市里兴风作浪,到城市里开办工厂,到金融市场里呼风唤雨,那得等!那还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

在那种环境下,一个十三岁的农民他能做的只有鸡毛蒜皮,想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情,最少最少也还要七八年的时间。

即便是主角现在干的鸡毛蒜皮在当时也是被人所不耻的。

在北方,起码在八五年以前,做买卖被大多数人唾弃,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没有单位要的象征,那时做买卖基本都被划归到五马六混之类里。

尤其在农村,直到八八年左右这种观念才开始改变。

所以,鸡毛蒜皮在当时也不是容易干的。主角能干的也就是鸡毛蒜皮,只能在鸡毛蒜皮里积累自己的原始积金。

鸡毛蒜皮说完了,下面打仗的事情。

八三年以前,社会上的事儿是挺多的,不信的可以百度八三年那次著名的整顿。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