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路 第二章叔子应召(第一更)(1 / 2)

大庸王朝 引照 1188 字 2022-01-01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第一次发书,通过审核的很快,所以今天一个小时发一章,直接发十章,希望大家多多评论,有推荐票的支持一下新书,谢谢大家。)

云州地处赵国西面,著名的赵国母亲河源河就发源于云州境内的雪舞山。云州随怀抱这条重要的河流,但它地理位置并不好,没有平原,只有那座占地几十公里的大雪山,这里气候也不适宜放牧,所以地广人稀,这里的人大多依赖采摘雪山上的一种奇特的草药为生。后来各地造反之势汹涌崛起,,加之官府时常派人抢掠药农九死一生才采摘到的药草,药农们为了生计不得不纷纷出逃,另谋出路。

安定城处于云州东南部,源河绕城而过,为这座城池增添一层天然屏障。赵国最鼎盛的时候,安定城里有住户十万余户,现在只剩下不到五万户,剩下的人大多是有自己的土地的。

招贤纳士的榜文静静地贴在城门口,起初还有人去看,甚至有人还读给那些不识字的人听,可当那些人知道并不是朝廷要给他们一些田地,一些粮食的时候纷纷失望地离开了,他们还是觉得吃饭比什么都重要。

这天,天微微飘着小雪,城门口早早就已经没有人通行了,守城门的卫兵或许晚上没有睡好,拄着长戈打着盹。突然一个高约六尺,身着麻布长衫的男子进城走到告示前,只见他身形削瘦、笔直,五官硬挺,长着一撮山羊胡须,双手并拢在袖里,抬头看着告示,在微微细雪里,竟像一颗坚挺的老松,傲然屹立着。

只见他看完告示轻轻摇了摇头,表面之疾好治,可这骨子里的疾病药石难医啊,他不禁叹了一口气。

此人名叫杨叔子,方今二十有八,正是云州安定人,少时天资聪颖,被王逸子收为学生,上山学济世治国的本事,离开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母亲,现今近二十年过去了,早先时候母亲还时常写信给他,可近来却没有了音信,他不放心,于是拜别老师和师弟苏昂下山,前来探望母亲。

这一路上杨叔子看得连连叹息,赵国竟已腐败至此,强人剪径数不胜数,原本下山之时,老师赠了一点钱做盘缠的,可是下山不久就被一伙强人劫了去,他只得啃着随身带的干粮,饮着山泉,一路上小心翼翼地走,风餐露宿了一个多月终于到了故乡,为了见母亲,他将那件早已破烂不堪的衣服扔了,换了一件连强人都看不上抢但却干净整洁的衣服进城,望着久违的故乡,不免几多感慨。

突然他看到城墙上贴的告示忍不住走上前去观看,看到内容后却也大失所望,当然他并不是因为朝廷没给自己土地或是粮食而失望,而是为皇上不注重培养贤才失望,以前的大臣多出自太学宫,后来太学宫被贵族们左右,早已没了当年的样子,如今皇上渴求贤才,却不知道兴办太学宫,广纳天下求学士子,令人失望。

许是雪舞山的缘故,这里越往西走越冷。杨叔子抽出手紧了紧交领,重新将两只手插回衣袂里。街上空荡荡的,没有行人,两旁的店铺关着门,米店与布庄门前的台阶上更是积上了尘土,许久没人来买这些了,也或许是店铺早就空了。

杨叔子继续走着,越靠近记忆中的院子心里越是害怕。转过几个街角,已经隐隐能看到正屋屋顶上的青瓦了。杨叔子心里感慨,二十年了,竟然没有变化。他加快步伐,终于一扇在风雨里早已退了颜色的木门出现在了眼前,自己的时候母亲曾说:“你走的时候是这个样的,等你回来还是这个样。”木门没变,只是上面的红漆早掉没了,可能母亲老了,不想摆弄这些了吧。

杨叔子三步并作两步跨上门前的台阶,刚要抬手敲门,猛然好像记起来什么,赶紧低头仔细检查衣服,小时候母亲常教导自己,“衣物可以破旧,但不能不整洁,破旧只能说明一时不如意,不整洁就可能说明这个人一生都不如意”杨叔子从未忘记母亲的这些话,自己身上的衣物虽然破旧,但还算整洁。

杨叔子扣动门环,没人来开门,他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着,“母亲或许睡着了。”他这般想着。

门前的老槐树上的叶子一片接着一片落下来,杨叔子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样子,父亲走的早,他刚出生时间不长就走了,母亲每逢秋天就用背篓背上他出去扫槐树落下的叶子,烧火一应都用着,虽然烟很大,时常屋子里呛得人都进不去,却好歹冬季没有那么难熬。老槐树的树皮活像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道像划在杨叔子的心上,“母亲也大概这么老了吧”。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