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十八武器(2 / 2)

赛点 磨砚少年 1176 字 7个月前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德约科维奇并没有选择展开进攻,坚持自己的缠斗战术,利用切削,在肩膀斜上方的位置完成击打。

斜线。

深区。

外角。

德约科维奇充分利用高文的发球,以牙还牙,切削出一拍大斜线,压在高文正手位的边线上蹿出去。

强烈的摩擦同样带着外旋,不仅依靠落点形成纵向挤压,同时依靠旋转形成横向拉扯。

完成击球后,德约科维奇注视着网球的飞行轨迹,连续小碎步调整重心,从单打线外返回球场中央——

回防。

目光,牢牢锁定高文,德约科维奇的脚步移动保持机敏,尽管他也疲倦,他的体能极点也已经到来,但比分优势让德约科维奇更加游刃有余,没有心理负担,悄悄地隐藏自己同样面临体能危机的困境。

然后。

嗯?

等等,等等!

德约科维奇一惊,脚步一顿,急停急转,二次启动。条件反射地启动身体,连续蹬地朝着球网冲刺。

小球。

出人意料,但情理之中,高文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了一项特别技术。

其实,德约科维奇的切削回球让出了一定空间,他相信高文应该会选择发动进攻,正手斜线是大概率事件,毕竟高文现在的处境没有太多选择,他必须率先进攻,哪怕持续消耗大量体能也在所不惜。

饮鸩止渴一般。

但是!

高文确实展开进攻,却没有选择消耗体能的方式,而是将自己压箱底的技术拿出来,展现出多样性。

大胆,疯狂,冒险——

这是发球之后的第一拍进攻衔接,一来需要抓住机会持续施压,二来发球并没有形成压迫并不是切放小球的最好时机。

然而,恰恰因为“不是最好时机”,高文的战术反而在博弈之中制造意外效果。

对德约科维奇来说,追,还是不追,这是一个问题。

追,体能消耗严重。

不追,让高文轻易得分。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几乎是下意识地,德约科维奇就已经启动追了出去——

他不能暴露。

显然,高文应该也怀疑德约科维奇的体能状态,从上一分抓住机会却没有完全发力而是控制落点导致德约科维奇到位不及时,到这一分出人意料地选择切放小球作为发球后的进攻衔接测试德约科维奇的态度。

细节就能够看出来,高文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博弈,依旧在进行。

于是,德约科维奇毫不犹豫地启动,不惜消耗体能也要继续释放烟雾弹,咬紧牙关全力冲刺出去。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的上网脚步依旧敏捷轻盈,但马上就意识到,自己可能失策了。

高文选择切放小球,未必就是冒险——

德约科维奇的回发球是切削,本来就已经卸力减速,这给了高文足够时间和空间,也更加容易控制。

于是,高文也没有弄假动作虚晃一枪,注意力集中,用正手卸力切削,手腕控制精准,小球质量出色。

网球,越过球网之后,几乎是贴着球网下坠,不仅卸力出色,而且落点和线路控制出色,落在德约科维奇的正手位,迫使德约科维奇不得不绕着“u”字型上步,眼睁睁看着网球落地之后几乎没有弹跳。

——陷阱。

也就是说,这一分,德约科维奇追了后悔、不追也后悔,但如果不追,反而能够节省体能,追了的话……

赔了夫人又折兵。

该死!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