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话:买点走(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彼时宋秋正在和老袁氏商量再买一头肥猪回来,跟家里的猪一起杀的事。

家里的猪要杀,顶多出百十斤肉的,少了些,再买头肥猪,多熏点腊肉,家里人多,吃的也多不是?

听着老邓氏说想请她帮忙安排个活计的话,宋秋也是亲眼看着张胡瓜如今的卖力的,也怕他身体累垮了倒下,到时候枣花和石蛋儿就没了爹。

看在枣花和石蛋儿的面上,宋秋想了想,就安排张胡瓜去庄子上了。

庄子上做着粉条,但还没有做完,估计得做到过年才能完全完工的。

不过宋秋想着酸辣粉套装生意好,再加上每天茶棚里卖得也不少了且还有脑子活的小贩专门来跟她谈生意,想要从她这里进酸辣粉和那调料去别处支摊子卖酸辣粉的。

这要用得粉条,就断不了。

宋秋就打算到时候自个的淀粉用完了,就跟方诲订。

方诲得了她的淀粉方子,动作快,收了不少番薯,开了好些个番薯作坊,如今早就将淀粉推广卖到各地去了的。

他手里的淀粉多,跟他订绝对少不了。

所以这粉条就可以长期做,庄子上也就过年放几天假就是。

张胡瓜安排进去,一起做粉条,多也不多他这个人的。

包吃包住,一个月六百文,也够张胡瓜贴补家用的了。

老邓氏听了,当下拉着宋秋感激万分。

等张胡瓜当晚回来听说了,也是心里感激高兴,第二日去码头说了,结了几天的工钱,回来就收拾包袱乐呵呵的往庄子上去了。

这就是后话了,眼下冬月二十,本来说好十五就要启程归家的杨惠荣夫妇俩,因为北边大雪连天,封了来时的路,导致家里边来接的人在路上就耽搁了。

所以多住了几天,到今儿,来接的人才终于赶到。

在松山客栈住了快两个月了,儿子从小小的几斤都长到十几斤了,杨惠荣夫妇也是待不住了。

虽然在这里住着舒心,吃食也是精心,但快过年了,他们出门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归家心切,不回去不成啊。

见家里的人终于到了,杨惠荣也是松了一口气,让人先歇口气缓一缓,他自个则是找上了宋秋。

“宋小东家,我家里来接的人到了,明儿一早,我们就打算启程归家了,这些日子,真是多有叨扰,麻烦小东家了。”

杨惠荣说的客气,宋秋听着却步敢托大,忙道哪里哪里。

什么叨扰,又不是白住白吃,住两个月,她也是赚了杨惠荣几十两银子的。

一点没吃亏,那好意思当人家的客气?

杨惠荣也就是随口客气一句罢了,当然,也确实是多有麻烦的,所以,这话说的也顺嘴。

见宋秋不受,当下就笑了笑,也不提这个了,转而道:“临走之前,也想跟小东家谈笔生意,带点只有小东家这里才有的东西归家,也算是给家里人带些礼物回去。”

“这酸辣粉套装我想要买上一百份带走,还有那豆瓣酱和干辣椒,小东家若能多匀,也请匀卖出一些来给我可好?”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