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话:贼偷(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梨花急忙问:“那贼偷是谁?他住哪里?”

她得去把钱袋子要回来!

摊老板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无奈道:“你们往镇东慈幼堂去就能找到他了,但可别说是在我这儿打听的啊。”

听得出来他是不想说的,只是迫于阿灵的厉害,胆子小不敢不说。

慈幼堂?

怎么那贼偷是这慈幼堂的?

多的话摊老板也不肯多说了,宋秋一行便只好赶车往镇东去。

这会儿日头最烈的时候,街上几乎没什么人,摆摊的摊贩都避在了阴凉处。

马车打头,踢踢踏踏的往镇东去。

天热,马儿也有些惫懒,行的极慢。

所幸镇东也不远,拐两条街也就到了。

街口过午太阳就晒过了的胡同口有一处茶摊,宋秋一行把马车和骡车停过去歇歇,要上一碗凉茶来喝。

这天太热了,怼着日头走这么一会儿,就热得受不了了。

凉茶是薄荷泡的,喝起来凉丝丝的,舒服得紧,宋秋喝了一大口,放下碗来,便跟茶伙计打听道:“请问小二哥,这慈幼堂往哪儿走啊?离这里可远?”

这会儿茶摊也没什么人,茶伙计一手拿着把棕叶扇扇得不停,一手拿着个葫芦大口灌着凉茶,茶水顺着嘴角滑了下来,他赶紧用袖子一把抹了去。

“你们要去慈幼堂?不远,就在前头那条巷子里,走到头就是!不过你们去那里干甚?那慈幼堂怪乎着呢!”

阿灵好奇,“慈幼堂不是收容孤儿的地方吗?怎么就怪了?”

“怪着呢!”茶伙计放下葫芦,看着宋秋几人,狐疑道:“你们是外地来的吧?不然怎么不知道呢?”

“可是外地来的,作甚去这慈幼堂啊?”

又想着这一行又是马车又是骡车的,这几人看着也不是普通人,便又问:“莫不是去行善事的?”

说着就是直摆手,“哎哟!你们这是老黄历的消息了吧?这慈幼堂可是连一手创办了它的冯家都十年没去管了,你们可打住,去那地儿发善心,可是银子没处使不是!”

这话听得宋秋几人更加的迷糊了,便赶紧跟茶伙计打听起来。

左右这会儿没什么人,茶伙计也乐得同人唠嗑打发无聊的,便缓缓道来。

阳平镇首屈一指的大富户冯家,做得是酿酒的生意,坐拥一个大酒庄,酿出的酒都销到了府城去,那是数得上名号的。

十来年前,冯家的小少爷生了大病,一直好不起来,便有过路的游道建议冯老爷要多行善事,为儿子积福德。

冯老爷就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没有不听的,当下修桥铺路,搭棚施粥的,但成效不大。

那游道便道:贵子年幼,这行善事的对象最好也要落到孩童身上,那福德才能报给贵子。

冯老爷无有不听,当下拿银子出来,办出了个慈幼堂,将整个镇上无家可归的小乞儿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这些都给收了进去,让他们有地方可住,有新衣裳可穿,有饱饭可吃。

如此,冯家小少爷的病还真就慢慢好了起来。

冯老爷一见,心里道这慈幼堂还真是对自己儿子有好处的,为了儿子一辈子无病无灾,他便花了这个银子也值得。

是以,慈幼堂就有规有矩的接着办了下去。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