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和桥(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但实际上真正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她脑海里不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难以想象的。

甚至还富有烟火气。

对,就是那种朴实的烟火气。

这一点汪苏龙更是深以为然,因为他虽然是出生在东北,但已经在京城居住蛮久了,以至于在节目上都觉得自己普通话应该早就没问题的那种。

所以他还真的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烟火气。

那天,抱着盒子的姑娘,和擦汗的男人,其实就是生活中或许早就寻常不过的一个画面。寻常到,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件事情写进歌里,因为真的没什么特别。

但是真的写进去的时候,就会觉得好像,确实可以有这么一个画面。

回忆里的清晰的画面。

换句话说,那天的姑娘和男人,或许并不是主角,却被记忆的如此真切。于是,好像真的有什么深处的记忆鲜活了起来。

“我知道,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然后,汪苏龙就猝不及防地听到了歌曲的副歌部分,俗称高潮。

可这仅仅就是才开始一分钟,按照平均一首歌怎么也得三分半四分钟的长度来讲,出现的稍微有那么点早...

却丝毫不影响那种小感觉。

反正他是被击中了。

那些青春一样回不来的夏天,或许是要比怀念青春来的更为动人一些。

因为似乎所有人都在歌颂青春,歌颂那个可能确实是人生中璀璨的岁月,当然,是回望的时候觉得璀璨,难以忘记当时的种种。

但好像就忽略了青春之后,就没有了么?

或许还有更早的或更晚的,记忆里的某个日子,就像是远远回想起的日子,然后配上一句“代替梦想的,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似乎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却又让人瞬间浮想联翩于其中的故事。

那些日子过后,就这样归于平庸了么?

“我知道,吹过的牛逼

也会随青春一笑了之

让我困在城市里

纪念你...”

于是当所有人还在回味前面那段的时候,又有人爱上了后面这段。

因为某些节目组的人早就已经从年少时候的梦想中醒来,或许会怀念那时候,但有时候真的回想起来,就像是当年qq空间里的签名和动态:

每每翻起来,都会是妥妥的黑历史。

当时怎么那么sb?

所以或许打动他们更多的,不是那些时候的梦想,甚至很多人的时候就真的没有特别的坚定要完成的梦想这个词。

初中的时候想着考清华还是北大,高中的时候觉得上重本就很已经很不错了。

毕业的时候想月薪一万,工作了发现不是大城市这样的工资,真的很难,尤其是冷门行业。

甚至连恋爱的时候,最开始,对象都未必是最喜欢的那个。就像是班上最好看的人,一定是多数人都喜欢的那种,但坚持追求的也就那么些。

但那时候没坚持,却一定有吹了很多牛皮。

甚至上面的不都是么?

清华还是北大,月薪一万,和最好看的女生/男生谈恋爱...

这些相对来说,就又是那个明显的内核出来了:烟火气息,不会觉得是那种想象中阳光灿烂的青春,而是那个带点回忆,又有更多共鸣的。

更值得纪念的事情。

...

“让我再尝一口

秋天的酒

一直往南方开

不会太久...”

这首歌比较特别一点的,似乎并不是这么早就出现的副歌。

它在副歌之后,甚至都没有暂停,就接着又开始下一段了。这种操作,就几乎没给留下缓冲的空间,去品味副歌部分的东西。

但想想,却又不是太意外,毕竟接下来的这句似乎又回归了淡淡的文艺气息。

可惜,有时候民谣真的不能太正常的去判断。

下一句,就又是:

“让我再听一遍

最美的那一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然后心中的感觉,就如山呼海啸一般,飞速地掠过。

某乎上说,民谣其实最重要的,是讲故事。这种类型的音乐通常不会有很大的音程跨度,平稳进行的旋律——因为主要为了「叙事」而不是「炫技」。

现在的感觉,大概是如此。

这首歌几乎就和韩升之前唱的《孤独患者》和《红玫瑰》不一样,这两首更像是唱片工业下的精美制作,到了很高的境界。

随便听听就很能带入感觉。

也不像是《本草纲目》那样大胆直接,带着创新的东西,和天赋的意思在里头。

它更像是《思念是一种病》。

那种比较纯粹的歌词以及旋律表达出来的东西,基本上换句话说,就是只给。哪怕歌词不是那么浅显,也是没有什么掩藏的,直给。

那种感觉,最后都汇成那句:

你回家了,

我在等你呢...

哇,你就知道吴丹这种人,也算是听了多少首歌的,都觉得可能确实是有那么一点感触。

怀旧的感觉满满的。

因为不仅仅是怀念所谓恋情,青春,还是更多,而是什么都可以。

他觉得已经够了。

直到,低沉悠扬的一阵乐声响起,是马头琴的声音。想用任何辞藻去描述,却又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地描述出来:

悠长,遥远,又充满了想象...

然后他就终于明白,为什么副歌那么早出现。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副歌出现了,

但这首歌里的副歌到这里,才真的开始。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