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衣带血诏,建国良机(2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主力战船甚至没有一艘楼船,只有蒙冲斗舰,数量还不多。

蒙冲船体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敌船。

此船“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

也就是蒙冲体型吃水量都不算大,打起仗来是以速度取胜,不能搭载太多水卒。

斗舰者,船舷上设女墙可蔽半身,墙下开掣棹空,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其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士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金鼓。

至于斗舰就要好一点了,可以和敌军水师硬拼,搭载的水卒也多了些。

只是蒙冲斗舰加起来才三十二艘,也太少了,大部分水卒作战还得靠小型战船靠近了拼杀。

但转念一想,李隆笑了起来,还是太贪心了,总比没有得好。

起码架子有了,后面只需要往里面填充就是,再说下一步也不是打扬州,蜀地水师可没什么名气。

“王全云,你拿个水师的拨款条陈出来,我要在一年之内让荆州水师的规模起码扩大一倍。”李隆看了一眼角落的户曹主事王全云说道。

私底下李隆已经通过气了,未来楚国国都就定在潭州城,方便统筹对荆北的攻伐大略。

所以原来在郎陵节度府的“中央”也跟着搬了过来,此时书房内,六曹主官都在。

王全云应喏后,众人又对水师的将领调整,以及如何掌控的问题作了一系列讨论。

但这些都不是今晚的议题关键,最关键的是何时建国。

荆南既定,下一步就是称候建制,但日子却不是很好定,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缺一个合适的时机。

为了能让荆南百姓顺理成章的接受,李隆特意让玄衣卫的探子在民间四处散播消息,节度使李隆将要称候自立。

玄衣卫就是李隆设置的情报部门,类比前世明朝的锦衣卫,但在没有建制之前,玄衣卫一直藏身暗处,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明面上李隆的消息来源还是只有原来投靠他的异闻司,私底下却是有了两重消息来源,这也是他能及时了解其他势力消息的依仗。

如今荆南四郡将要成为楚国的消息,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妇孺小儿茶余饭后都会说到这件事。

毕竟李隆的侯爵不是接的大虞朝廷,而是自立自封,荆南百姓当了这么多年的大虞子民,一时难以接受。

所以现在李隆就要考虑民心,是多给点时间让民间接受,还是强行为之。

“应该再等等,主公从来都是以民为本。”

“是啊,反正党奉被挡在了江陵城下,一时也对我们造不成威胁。”

“不,我倒觉得越快越好,正好三日之后就是黄道吉日,正适合主公开国称候。”

……屋内众人纷纷扰扰意见不一,李隆也拿不定主意。

他想到之前异闻司汇报的消息,推开房门抬头看了一眼天空的漫天星辰,接着又长久地盯着西北方向。

“再等等。”李隆沉声道。

异闻司观察天象,原本还能维持一定星光的紫微星于近几日越发黯淡,西北帝宫似有大事将发生。

果不其然,接下来几天,西北镐京传来了惊天大消息。

太后和幼帝同时崩了。

原来自从应鸿羽强求秦王之封以来,太后对于应鸿羽就愈发不满,只是迫于应鸿羽的强势忍着,但等应鸿羽割走关中全境为秦国领土后,太后忍不住了。

你要丞相给你当丞相,你要殊礼给你殊礼,你要公侯封你做大国燕国公,可你还不肯放过我们孤儿寡母。

这是太后亲眼目睹应鸿羽出入宫禁,畅通无阻后的内心愤恨之感。

特别是宫内的太监宫女都把应鸿羽当做未来主人时,太后知道可能自家儿子连傀儡都做不成。

当初应鸿羽为了让太后快点同意封他为秦王,许诺永为虞臣,谁知转眼就要翻脸。

当太后从一个太监口中得知,秦王在咨询礼部大臣禅让之礼时,太后最后的幻想也丢掉了。

他儿子当傀儡可以,但决不能在她们母子手中丢掉祖宗基业。

于是,太后想尽办法联络外朝的忠臣,但都这个时候了,镐京哪还有什么忠臣。

就算有,没有兵权,什么事都成不了。

最后逼得没办法,太后设宴邀请应鸿羽,同时以幼帝名义让太监传出衣带血诏,号召天下讨伐叛贼应鸿羽。

应鸿羽一听太后是邀他商量禅让之事,也没有怀疑,马上就赴约了。

席间,太后代坐在身旁的幼帝答应禅让,同时以太后之尊敬酒以表诚意。

不用说,这杯酒就是毒酒,还是皇室专用,触之必死。

应鸿羽见太后一干而尽,也没怀疑,当即准备喝下,结果被一随从道士拦住直言有毒。

果不其然,不出片刻,太后口吐鲜血,眼看命不久矣。

“国贼,我在下面等着你,大虞列祖列宗不会让你得逞的。”太后凤目圆睁,怒斥道。

紧接着她又用双手抱着幼帝,痛哭道:“母后不在了,这应贼一定不会让你活下去,吾儿愿意陪母后一起走吗?”

“儿臣愿意。”幼帝声音清朗,眼神平静地看了一眼应鸿羽。

“不好,快拦下!”应鸿羽发现不对,然而为时已晚。

幼帝早就在嘴里含住了糖丸,只要咬破,即可毙命。

三月二十五日,应鸿羽以太监宫女毒死帝后为由,对镐京大内开展大清洗,杀尽所有知情之人。

然而太后早就安排人送出了衣带血诏,大事可能帮不上,传个消息还是有忠心太监愿意干的。

三月二十九日,携带衣带血诏的太监出现在益州州治锦官城,经由益州牧姬鄢确认,此血诏为真。

帝后崩殂的真相大白天下,应鸿羽再难堵悠悠之口。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对于李隆来说,这正是称候建国的天赐良机。

兴平八年四月初一,当为大吉!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