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风光无限(1 / 2)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

村里人听说莫晓玲找了男朋友,于是许多老人跑过来看。

闲聊之中,得知柳文会书法。莫晓玲爸爸急忙去村内一位老先生那借了笔墨纸砚。

那老先生也想去看看,到底写的如何。因为村内会写毛笔字的就不多。一路走来,吆喝着一群人去莫晓玲家。

那是一个大院子,有一块大平地,莫晓玲爸爸搬出一张桌子。见几百人聚集在一起,招手让莫晓玲去喊柳文。

柳文一看,这么多人,还要他写毛笔字。

想了想,这莫晓玲的爸爸是想让村里的人看看,未来女婿的能力。

村里人没事,喜欢攀比,没事说张三家女儿嫁了个有钱人,你看开着宝马呢。

又说隔壁村李四家娶了个有钱的媳妇,听说给他儿子在城里买了套房。

好在柳文来之前,买了几条软中华。

广场上,莫晓玲一一减少,这个是啥大叔,大婶,这个又是什么表叔,堂哥啥的。

冯管啥人,见面就是一句您好,让后中华烟递上去。

村里人一看,好家伙,是中华,又仔细看看,不是假货。村内有些小伙子,打起脸来充胖子,买的芙蓉王还是假的。递过一次烟还不递了,毕竟假的也是要钱的。

好比读者,要看一些免费的盗版书,唉,免费,以为自己赚了。其实,作者没了收入,哪有什么质量而言,纯粹是为了迎合,像是一种重复性的工作。而读者,一旦好了,IP出来了,嘿嘿,给你整个会员还要超前,一个电视剧下来,是会员还要花你几十块。

所以,鸡毛还是出在鸡身上。

话说回来,柳文就不一样,货真价实的中华烟,吸完后,见人还在旁边跟他说话,又继续递上去。

不慌,他包里还有几包呢。

莫晓玲爸爸见村内人来的差不多,大步向前,大声说道:“柳文呀,要不你写几个字,也好让老先生指点指点。”

老先生一脸清高,说实话,这人真是穷。但如果以文化二论,方圆几十里,还真没人比的上他。别看许多人上了大学,靠了研究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礼仪等等,那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不过也是,现在人的地位与钱挂钩。你不符合市场,就等着挨饿吧。资本家看中的就是这点。

柳文明白,当下礼貌的拱了拱手,算是文人礼节。

老先生居然还礼。老先生穷是穷了点,在村内威望极高,因为农村家,那个没有几个老人家,死后这种悼文还得老先生写。

可怜一辈子才华,却靠给死人写悼文为生。

荒谬至极。

繁文礼节后,柳文提笔写下“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砚中”十四个大字。

柳文不敢用王羲之的原本笔法,因为俗人不懂,所以使用的是赵孟頫的行书,称得上雅俗共赏。

村民纷纷靠近,待墨色稍干,莫晓玲爸爸双手拿着作品转了一圈。

众人纷纷叫好。

老先生却摇了摇头。

柳文递了根烟上去,微笑道:“还请老先生指点。”

老先生接过烟,柳文又帮忙点了火。

“唉,终究抵不过大千世俗的看法,小伙子字里行间,二王笔法可以说是十分精通了,可以看出,你应该出生在书香世家。我虽然也练书,跟你比,也是自愧不如,但你为了迎合庸人,用了赵孟頫的结构,是老夫所不耻的。”老先生口吐白烟,叹了口气。

“老先生果然博学,”柳文确实自幼习二王,所以书写也习惯用二王笔法。

点击一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