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9局秘案 第二十三章 三皇五帝

小说:749局秘案 作者:赵小7 更新时间:2024-08-07 09:39:14 源网站:顶点小说
  东夷人与三皇五帝

  有关上古历史的记载,大都来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很多都是传说。而有关东夷的文字记载,则考古证实来自西周时期。

  如果寻找三皇五帝的传说,也可以看出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虽然不能全信这些传说。

  轩辕黄帝首先战胜了炎帝,实现了炎黄族的融合。后来的夏代的华夏族,被东夷族夺取了部落联盟统治地位,又在建立西周的时候,夺回了统治地位。

  据一些学者考证说东夷人在三皇五帝时期有名的不少,比如伏羲、女娲、少昊、颛顼、虞舜属于东夷族系,还有盘古氏、有巢氏、蚩尤、仓颉、后羿。其中仓颉造字,造的还是汉字。但是却是汉朝的许慎写的书说的,还充满神话。东夷人如果造出了汉字(甲骨文),却被华夏族借用来使用,其实也并不矛盾,反而也很合理。但是华夏族人,肯定不会说自己的文字是借用的,这个也很合理。

  事实上,三皇五帝的传说,几乎全是后人写的,抛开神话的部分,内容出现矛盾冲突的不少,非常混乱,东夷人牵扯出来的话题,远非箕子一人,也更为复杂。

  近几年围绕东夷人的研究,出来的文章不少,矛盾的也非常多。如果去百度东夷,会得到很多所谓的“历史”。最近十年,为争当东夷人,中国人热火朝天,热情似火。结果,引来韩国人的争祖宗。某些学者或者专家,马上就发现无法自圆其说了,哑口无言了,实在是历史学上的奇观。

  既然伏羲等等都是东夷人,韩国人来争祖宗,恐怕就合情合理了。然后韩国人一开口说,整个中原都是韩国人的,连孔子经过考证也是属于东夷人,也就是说,也是属于韩国人的祖先。这就是争东夷人,争出麻烦来了。但是我们仔细看为争东夷人,引述的古人的典籍,几乎全是汉朝以后的人撰写的历史典籍。这就是这种考证历史的荒谬之处,也是无法避免之处。考证的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古人的文字可能也有错。

  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给韩国人制造了理论口实。但是,我们能否定自己的古人吗?好像不能,所以,某些学者就闭口而言他了,而不是从本质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信谁不相信谁,靠什么?靠分析靠合理解释历史的发展。而不是靠听谁说是就是,一会又听另一个人说不是就说不是。

  因此,东夷人的真相必须搞明白。

  那么,这些被当作东夷人的华夏先祖们,事实上的民族归属是什么呢?

  第一,引述的古人,都是后来的人,与现实的我们并无本质不同。同样是从传说中,写出历史。所以这种所谓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而必须怀疑和否定。

  第二,前面对东夷人的划分时代,正是解释什么是东夷人,哪些属于东夷人的关键点。而东夷人本身,也不是单一民族,在殷商和夏代,是多达几十上百个的不同的部落民族。

  把不同的部落划分成东夷人,正是这个时期。那么划分之前的不同部落民族,就不存在了?还是全部被当成东夷人了?所以问题的症结就在后者。将所有非炎黄族,华夏族的传说人物都归类到东夷人部落中去了。

  如此,东夷人火了,学者也哑口无言了。

  所以,伏羲、女娲等等人物,是否是真的东夷人,就必须另说。

  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的划分应该是在殷商后期,是被统治的华夏族民族自我意识形成之后,产生的民族划分认识。最早的东夷北狄等的划分的文字记载,正是出自西周。东夷人的概念,只在西周相关的年代,才有意义。西周人从民族意识角度,划分出东夷北狄等,而所有的这些东夷北狄等,并不是单一的部落民族,而是几十成百个的不同部落民族。

  用现在可以理解的话说,伏羲、女娲、蚩尤、仓颉、后羿等等,都是上古时期,也就是以炎黄族、华夏族等部落的民族自我意识还未成形之前,与华夏族不是相同部落民族的另外的部落民族的人。也就是说,都是属于还没有划分北狄、东夷、南蛮、西戎的时期的异族部落民族的人物。

  而汉朝时期以及以后直到现代,不少学者因为划分时间不清而产生的概念的混淆,将这些人物划成了东夷人。后人也就不加思索地,以讹传讹,直到现在。

  通过对这些部落民族的征服和融合,到汉代汉族形成之后,汉族本身就已经与大部分的这些部落融合在一起。苗族壮族,包括彝族,羌族等则是未融入汉族的,另外的少数部落民族。

  基本上,所有北方的游牧部落,都在延续一种模式,即在北方的草原发迹,然后南下入侵中原,要么被中原打散,要么入主中原,融入中华文明。在北方的草原,从古羌人时期,就开始有数不清的游牧部落,沿袭这种模式。实际上,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系的民族都是后来的部落民族,来到中原北面的时间不会早于西周时期,阿尔泰语系的则更晚,不会早过唐朝(因为那个时候北方的游牧部落主要是突厥语系的民族)。韩国和朝鲜人都是这部分后来的部落民的遗留。所以,直到明朝时期,朝鲜文字才正式形成,朝鲜人才转化成农耕文明。

  而在西周时期,北方游牧部落被称为北狄。在秦汉时期被称为匈奴。

  而更早的时期,则是来自古羌人的分支,当这部分分支逐渐南下转为农耕社会,北方草原的真空,又会引来另外的游牧部落,如此反复。

  中原的农耕文明历史,从来就和这些游牧文明没脱离干系,始终面临其严重威胁。

  因此,历史上有太多的游牧与农耕的冲突。而事实上的炎黄族、华夏族基本都是代表着农耕文明,将这些众多的游牧文明和游牧文明转化成农耕文明的部落民族当成异族,是完全可以理解和非常自然的。语言的不同,是区分的唯一标识。

  只有游牧文明才崇尚武力和暴力。历史上,发明武器的部落可以肯定是来自游牧部落。蚩尤、后羿是游牧部落应该不容置疑,但以游牧部落的不断转化成农耕部落的历史真相上看,这些人并不能必然联系着东夷人,因为东夷人只是夏代后期,商周时期的阶段性位于今天山东的那部分几十上百个不同部落民族的统称。要认祖宗,首先就必须将东夷人划定成一个统一的民族,然后,才可能上推到三皇五帝时期。

  而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就是将历史传说当历史古籍的典型和明显的错误。

  那么真实的三皇五帝的历史来历出自何处呢?

  如果我们从游牧文明对应于拼音字母语言,和农耕文明对应于表意象形文字语言上来看,原因可能很简单。

  因为只有游牧文明习惯于口口相传历史,形成文字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甚至可以说非常艰难。西方的腓尼基人的几十个字母,东方的这些游牧文明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而东方的方块汉字,甲骨文又不是字母文字,他们无力也不方便借鉴,所以只有依靠口口相传来延续本部落文明文化。

  而能够记载历史的农耕文明文化,记载的载体又是骨头金属器皿,记录又是十分不便,还不能避免战乱灾祸带来的佚失。总之,三皇五帝的历史,作为正统的华夏族历史,事实上在汉朝以前到西周时期,就已经失去记载,成了未知的历史。

  所以我们只能对三皇五帝的历史来历做一些推测:历史上,被西周打散驱逐的东夷人一些部落,口口相传的历史,到了汉代开始有人写成文字。比如《淮南子》《山海经》等等,然后史马迁等一些学者开始接触并整理成正史。但是,麻烦在,这些游牧文明通过口口相传的历史,非常容易加入美化自己民族和神话自己民族的编造内容,使得三皇五帝的历史成了神话史。

  如同犹太教的圣经《旧约》将犹太教的历史上推了1000多年一样,某个东夷人完全可以将不是自己的民族的人,归类到自己民族,不是自己民族的历史,也当成自己民族的历史。而后来整理的汉人学者,又分不清真伪,据此写历史,不出错误才是怪事。因此,某些学者将一大堆传说中的人物归类成东夷人,也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即便东夷人的历史只记载本民族的历史,将所有非本民族的人物记录在口中,但这些汉朝学者,又出于整理正史的需要,统一将非本民族的人物划成异族人。后世的古代学者,又分不清异族的不同,各种谬误开始越积累越多。

  事实上,在对待争东夷人惹出来的历史麻烦上,我们不需要搞清楚具体真实的历史,只需要否定这些古籍和所谓历史的真实性,就已经足够。因为真实的历史,既然已经失传,又缺乏文字记载,那么就只能依靠考古来辨明。

  就如同今天,对上古历史只能做大致的推测和判断一样。《史记》记载的三皇五帝的历史中的人物,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转折也是可以确信的,但一些人物的经历和故事,就不值得过分相信,而应该带有怀疑的倾向,客观分析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对应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带有神话的部分。

  如同今天,我们来研究《旧约》,也可以相信确实有所罗门王的时代,相信的确希伯来人分裂成北以色列南犹太国两个城邦,相信先后被灭亡,但却不可相信,犹太教在所罗门王之前就已经建立,也不相信所罗门王时期的偶像宗教只是犹太教成立之后的反复,而应该认为是古希伯来人的本教。不能听信后来的犹太教奠基者的一家之言。

  文字形成的时期,正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关键对象。

  其次,整个复原后的《山海图》与亚洲地形是吻合的。

  亚洲地形是牛形?

  不错!亚洲地形确实是牛形。但亚洲西北一线,你至少得以海拔400米等高线画图。

  远古亚洲的地形是一条公牛的形状,其外部轮廓至少是以海拔400米等高线所呈现出来的形状。如果低于400米,则亚洲贝加尔湖一侧的牛头呈现不出来,整体轮廓也就不会是牛的形状。

  请看一张现代的亚洲地形图。其外部轮廓是不是就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这是一张球面图,采用的是现代的球面绘图技术绘成的亚洲地形图。牛的背部是以400米等高线成图的。因为图较大,北冰洋及北美阿拉斯加没有呈现出来。如果画出来了,牛角会更像。再补上蓬莱仙山和菲律宾这两条前腿。看到没有?整个亚洲地形这时呈现出的形状基本就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如果是航拍图,西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将被压缩成牛尾,北美阿拉斯加将被压缩成近乎完美的牛角,一如上面谷歌地图,它整体呈现出的形状就完全是一条公牛的形状。

  如果是平面图呢?亚洲地形根本就不会呈现出牛的形状!

  那么,郭璞看到的是球面图还是航拍图?

  虽然中国古籍中记载上古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件。如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颛顼帝时:“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帝尧时:“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

  秦始皇时,“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沦波舟’。”

  《拾遗记》记载的事物竟然象我们现在的**、航天飞机和潜艇。此外《列子》也记载了蓬莱五大仙山的人民能飞相往来的事情。《摩诃婆罗多》中也记载了很多神秘的武器。这类记载,我们实在不敢想像。

  但面前这张《山海图》,分明是一张球面图或航拍图。这可是中国所谓的大禹九鼎山海图,是至少4000多年前绘制的亚洲地形图!这张图该怎么解释?要画出这样一幅牛形亚洲地形图,至少得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因为平面图根本就不会呈现出牛的形状来!

  我们对上古历史的了解真是太肤浅了!

  为什么4000多年以前的上古亚洲地形是这样一幅公牛的形状?

  因为大洪水!

  这样的亚洲地形图,洪水至少要高于现在的海平面400米,才能形成这样一幅牛形图!特别是牛背形状的出现,就是以400米等高线成的图。

  4000多年以前有这么大的洪水吗?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么大的洪水呢?

  这些问题,将在后文逐一揭示!

  总之,无论郭璞看到的《山海图》也好,现代400米等高线亚洲地形图也好,还是谷歌地图所表现的400米等高线亚洲航拍图也好,都一无例外地说明了远古亚洲地形确实是公牛图。

  如果上古曾经发生了大洪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形象、更直观地昭示后人呢?大禹集九州之铜,铭刻这样一幅《山海图》于九鼎,良苦用心,殷殷可鉴!

  可惜的是,后人看不懂。不但看不懂,反而诬之为荒谬!祖先有知,哀莫大矣!

  再次,复原后的《山海图》与古时的西北“丝绸之路”和云贵川的“茶马古道”路径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复原后的《山海图》路线是符合上古亚洲交通实际的。

  我们知道,上古的书籍是写在泥板、纸草、贝叶、龟板,再后来是写在竹简上的,而大禹却将《山海图》铭刻在九鼎上,并且置于国家庙堂中,皇室以外人员难得一见。足见他对此图的重视!(如果大禹真的铭此《山海图》于九鼎,那就说明了所谓的《禹贡》是一部十足的伪书!但伪书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尚书》这部伪书应是孔子据自已掌握的资料加上自已的理解编纂而成。孔子对上古历史、地理的理解有错误的地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历史地理,其价值在《山海图》没有复原、《山海经》没有得到正确诠释前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为什么说《山海图》符合上古交通实际?

  因为《山海经》描述的各山山麓之连线,其实就是民族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交通线,掌握了这些交通线,就可以交通东西,纵横亚洲、俯视北非、直插南欧!这张图应该还标明了矿产等资源。在上古,这张《山海图》就是国家绝级机密!它是战争时的军事地图,是金、银、铜、铁、锡还有一些我们现在不知道的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的藏宝图,是沙漠行军的水资源指南,还有其它宝藏和上古文明信息,正因为它如此重要,“大禹”才慎之又慎,铭之于九鼎。

  这些交通线在西汉凿空西域之前早就存在。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36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开通的。史家谓之“凿空”。其实“丝绸之路”这条路线早就存在,它就是《山海经.五藏山经》之《西次三经》路线。

  《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路线为崇吾之山—长沙之山—不周之山--峚山—钟山—泰器之山—槐江之山—昆仑之丘—乐游之山—流沙--蠃母之山—玉山—轩辕之丘—积石之山—长留之山—章莪之山—阴山—符惕之山—三危之山—騩山—天山—泑山—翼望之山。

  它对应的就是陕西长武--—同心—-雅布赖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马鬃山---敦煌---罗布泊----喀什----撒玛尔罕一线。(具体见下图)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与《西山经》图

  同时《南山经》首经构成了“丝绸之路”南线之西段路线。即从叙利亚东北---德黑兰---兴都库什山脉西段。

  可见“丝绸之路”并不是西汉才有的。究其源头,远在轩辕和黄帝之时。《西次三经》出现轩辕和黄帝二次,足见那时轩辕和黄帝(注意:轩辕和黄帝并非一人)就在此一线活动,其山麓之连线就是当时重要的交通线。

  从考古发现来看,至少在西汉之前2000年左右,罗布泊附近就有欧罗巴人的迁徙遗迹。2005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发现了几百具有欧罗巴人特征的干尸,据新疆当地人讲,最初发现的棺材有一千多具,埋葬在漫漫黄沙之下,棺木层层堆积,一共有五层。经碳14测定,年代在前2000年---前1500年之间,此时正是中国史书记载的夏王朝时期。

  在公元前2000年前,据《山海经》,夏后启曾经征服了西亚,在德黑兰附近的大运山舞九代。据《摩诃婆罗多》,夏后启(坚战、后照)联合了西亚盟国,发动了复国之战,战争席卷了整个亚洲,18个国家,180万兵力展开大战,双方几乎同归于尽,壮年男子几乎全部阵亡。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解释小河墓地的早期干尸的来由。那些棺木里大量的女人,大量的木祖,证明当时那里基本没有壮年男子了,有的也只是老弱病残!这正是战争结下的苦果。

  小河墓地表明,新疆与地中海一带早就有往来。他们是一个族群、不同年代的人。经dna检测,小河墓地最下层黄种人较多,越到上层欧罗巴人种越多。可见这些人是从地中海迁徒来的,并非土著。当时的土著人是蒙古人种。在女性棺木里都发现了木祖,每具棺木的木祖一到三个不等。最下层发现身份较尊贵的是一位老年女性,戴有金耳环。其年代为前2000年左右。瑞典的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到新疆考古,在其记录中,墓区北部的尸体旁曾发现铜制的镜形器、骨雕人面像、圆形石质权杖头。随同这些欧罗巴人来的,还有两河流域的六倍体面小麦。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从西亚到新疆,交通线早就存在。

  直到西周时期,这条路线还是存在的。据《穆天子传》,周穆王西征,会西王母于瑶池,走的就是这条路线。《穆天子传》说:

  “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乃为铭迹於县圃之上,以诏后世。”据郭璞注文,此舂山就是钟山之同音互译词,而钟山恰恰是《西次三经》之钟山。县圃即《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的槐江山之平圃,《西次三经》说:“槐江之山,......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而且平圃(县圃)南面多丹粟,北面多采黄金和银!看来平圃并非花苑或猎场,而是玉石、金、银矿的开采之地!

  《穆天子传》又说:“辛丑,至于剞闾氏。天子乃命剞闾氏供食六师之人于铁山之下。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由上可知,穆天子的路线是从苍梧(今陕西长武)—-舂山(钟山)--槐江山---剞闾(伊犁)—天山--弇山(崦嵫山)—西王母山。

  这条路线与《山海经》之《西次三经》路线是吻合的,可见直到西周时穆天子西征走的也是《西山次三经》路线,即后世所谓的“丝绸之路”。

  直到周幽王时,关中大地震,西周国势日衰。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今西安之西)。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邑后,西部从天水一直到敦煌、新疆为少数民族政权所阻隔,加之东部历经250多年的漫长战争,川洛一带又地震等天灾不绝,周朝和西部就彻底中断了联系。丝绸之路就此湮灭无闻了。

  此后到秦始皇北却戎狄,筑长城时,其西界不过临洮,而临洮以西至玉门、敦煌、新疆等的广阔西域,从此不为汉人所知了。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36年,此时汉武帝蓦张骞通西域,前126年张骞自西域返回长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认为西域是自张骞出使以后才开始与汉人交流的。可见西域与中原的交流中断了634年!即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36年。

  其实这条路线至少开通于黄帝时期,丝绸之路东部之北段路线为从陕西长武(长武之名即来源于崇吾之山之“崇吾”)—宁夏固原西北—宁夏中卫—戈壁阿尔泰沙漠—甘肃马鬃山---敦煌—塔克吉斯坦奥什州山麓一线;南段路线为《西山经》首经东段。可见丝绸之路这条路线其实是古已有之。张骞只是重新发现而已,并非什么凿空之举!即便在现在,《西山经》路线仍是重要的交通线。图二之黄色线条即为现在主要交通线。

  至于茶马古道,一般认为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之际。其实茶马古道渊源非常久远。西汉张骞通西域时,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四川的特产蜀布和邛竹杖,大吃一惊,问他们是从哪里得来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臣在大夏时,见卭竹杖、蜀布。”。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卭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身毒就是现在的印度。阿富汗人竟然是从印度弄到的。可见远在张骞以前,云贵川先民们早就与印度有贸易往来。由此亦可见所谓的“茶马古道”的交通线在西汉以前就存在了,更不是始于唐宋,只不过是唐宋时在西南开设茶马互市,以此得名而已。

  那么西汉是不是“茶马古道”交通线最早的开通时间呢?

  事实远不只此!

  至少在公元前2300年,这条交通线就一直存在!这条交通线就记载在《山海经》之《南次三经》与《中次十一经》中。

  茶马古道其前身即为《南次三经》之西段与《北次十一经》之西段。如上图。

  茶马古道在云南之三角区域正好为《南次三经》与《中次十一经》路线的三角区域。上古先民沿喜玛拉雅山脉之南北山麓至云南大理与昆明的交通线早已开通,并记之于《山海经》之《五藏山经》,其开通的年代至少在黄帝时就有了!为什么?因为在《山海经》中,《西山经》首经的路线非常久远,从《西山经》首经描述的秦岭东段的地理特征来看,现在的西安到周至之渭河南部地区,那时尚是秦岭中段部分。也就是说,镐京所在地,那时是秦岭中段。现在的秦岭和西安---周至之间的平原是由于秦岭山崩后才出现的。而这条线路,在远古却是一条通往东南亚和西藏的主要交通线,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茶马古道。

  既然早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为什么不见于历史记载?

  因为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在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前面所述的俱卢之野大战。从地中海到两河流域、到印度半岛到中南半岛,一直到中国的云贵川,爆发了空前的世界大战,文明差不多被毁灭了!历史被中断。古印度与云贵川的官方交往就此中断。然而,这条路线其实在民间仍在秘密行走。所以到了西汉时,张骞能在西域看到蜀地才有的川布和邛竹杖。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749局秘案,749局秘案最新章节,749局秘案 顶点小说!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本站根据您的指令搜索各大小说站得到的链接列表,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版权人认为在本站放置您的作品有损您的利益,请发邮件至,本站确认后将会立即删除。
Copyright©2018 八零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