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名儒这层身份,陈渊首先是位公子哥,而且一辈子以诗才闻名。
既为公子哥,就多半喜欢斗茶、品茶。
端起还在冒热气的茶盏,陈渊先观其色,品鉴道:“茶汤青绿,底色淡黄,这……不知如何评价。”
品茶的第一个环节,就把陈渊给难住了。
因为宋代斗茶,茶汤纯白为最优,说明茶芽肥嫩,制作恰到好处。
茶汤如果是青白色,说明蒸茶时火候不足。
茶汤若是灰白色,则蒸茶时火候过了。
茶汤黄白色,属于最劣等的茶。
眼前朱国祥泡的茶,茶汤为青绿色,略微带点琥珀黄。这已经脱离了斗茶评判范围,更似浅绿色的散茶(蒸青)茶汤,按规矩都没资格被雅士品鉴。
朱国祥还在继续熬鸡汤:“君子清芬,阁下已观其色,请再闻其香。”
“已经闻到了,”陈渊品鉴说,“团茶香气闷厚,便如那富贵中人。此茶香气清扬,便如那淡泊雅士。”
宋代品茶,也在追求淡雅自然。
但为了祛除涩味,只能通过水浸、榨汁等手段,导致茶叶流失太多的有效成分,如此香气和味道就大打折扣。那就得熬制茶膏,提升茶叶的香气和味道,结果又把蒸茶的青闷之气给带回来。
因此,团茶香味很闷很厚,能做到清香的很少,一般人根本喝不起。
朱国祥冲泡的这几碗茶,汤色虽然不入流,香气却属于极品。
闵文蔚忍不住先喝一口,仔细品味道:“微苦,不涩,缺少回甘……不对,也有回甘,但回得没有团茶快。滑腻之感,也不如团茶,却又别有一番滋味。”
朱国祥搞出的是绿茶,怎么可能不涩?
但跟团茶比起来,那涩味可以忽略不计。
团茶想要不苦涩,还得熬茶膏时另加香料。但加入香料,涩味虽然压住了,茶叶的本味也被压了。
团茶的真正优点是滑腻生津,在这方面要远超炒茶。
综合起来评价,只能说各有千秋。
陈渊也品了两口,忽然感慨:“幼时读到那句‘斯须炒成满室香’,一直不解其意,原来茶叶真能炒制。”
此句出自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描写山僧招待其喝茶,说明唐朝就有炒茶技术。
但诗中山僧作茶,不但要炒,接着还要煎。很可能是先炒茶杀青,再拿去像药一样煎,扔进一堆葱姜蒜,最后喝煎出的茶汤。如此喝法,跟宋代不同,跟明代也不同。
闵文蔚捧着茶盏总结道:“观其色,青绿喜人;闻其味,芬芳高扬。果然是君子清芬,此君子之茶!”
陈渊补充道:“团茶之汤,击拂之下,汤面瑰丽繁复,犹如豪宅华宇。而此茶之汤面,平平无奇,犹如陋巷茅屋。茶团滋味甘醇,苦涩蕴含其中,回甘极快,不免有急功近利之嫌;此茶苦而不涩,回甘慢而悠长,虽淡泊却不失其本味。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贤者之茶,此颜回之茶也!”
朱铭端着茶盏只是喝,埋头憋笑。
眼前这两位老兄,明显被朱国祥一番话影响,有了先入为主的观感偏差,横竖都要把炒茶跟君子联系在一起。
“俺也想喝一盏!”
郑胖子悄无声息凑过来,他在旁边听得好奇,打算尝尝炒茶的味道。
他家是茶商,如果此茶真有那般好,可以买来疯狂炒作啊。
郑泓非常敏锐的觉察到商机!
朱铭倒出茶叶,给郑泓也泡了一碗。
待茶水稍凉,郑泓猛喝一口,心头大呼上当。他更喜欢喝团茶,虽然涩味更重,但有香料压着,甘甜醇厚滑腻爽口,比这破炒茶要有滋味得多!
郑胖子心想,俺果然不是君子,喝不惯君子之茶。
“如何?”朱铭笑问。
郑泓立即赞叹:“真是好茶!”
朱铭又问:“怎个好法?”
郑泓憋了半天,说道:“便如山长和陈先生说得那般好。”
“哈哈哈哈!”
众人闻言,顿时大笑。
陈渊简单概括说:“团茶的滋味过于驳杂,犹如世间五色迷目,反而失了茶之真味。这炒茶有一点最好,杂味皆去,本味常留。”
郑泓不禁问道:“大明村还有多少这种茶?”
不等老爸开口,朱铭就抢先说道:“此茶制作不易,产量极少,价钱也贵。”
郑泓忙说:“价钱好谈,先来两百斤!”
朱国祥道:“不一定能出那么多,既然郑家愿意购买,我回去让茶工赶制一些。价钱嘛,也不占郑家的便宜,分等级与团茶相当便可。”
这特么是真黑!
团茶制作工序极为复杂,耗费的时间也久,选用茶芽也更为严苛。一斤团茶的生产成本,至少能搞出五六斤炒茶,朱国祥居然把价钱定得一样。
特别是那些晚春“老叶子”,连制作三等团茶都没资格,只能做成底层百姓喝的散茶。但制成炒茶却无所谓,口感差一些而已,可以比价低等团茶出售。
这玩意儿要是炒作得好,简直属于暴利生意。
郑泓又说:“俺家若是买了这君子茶,能否把各位先生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自然可以。”闵文蔚微笑道。
闵文蔚如此积极,明摆着想要扬名。一旦炒茶畅销,他的名气也能随之传播,让无数人知道他是懂得品茶的真君子。
朱铭把白胜叫来,让他回屋取笔墨纸砚。
闵文蔚率先提笔,写下自己对炒茶的评语。
接着又传给陈渊,陈渊提笔笑言:“如此好茶,我辈不能专美,须得让更多人吃到。”
最后,纸笔传到朱铭手中。
朱铭只写了两个字:散茶。
郑泓看得眼前一亮,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
团茶必须走茶马司,售价的两成要被抽走,这个抽成叫做“茶息”,也即茶叶出厂就被抽税20%。
拿去外地销售,一路还有关卡,过一道关卡收一次税。若在本地销售,除了要交店铺税之外,还得再交一笔买扑钱。
而散茶,是允许不经茶马司而自销的。虽然只能在本地销售,且有额度限制,但操作空间非常大,相关的买扑钱也极低。
炒茶的外形,跟蒸制出的散茶差不多,完全可以打着散茶的幌子来合理避税!
郑泓问道:“能否先给两筒?”
“拿去。”朱国祥推过去两只竹筒。
郑泓收起茶叶和评语,作揖道:“晚生先行告退!”
这货一路飞奔下山,回家冲到父亲院中,发现父亲不在家,又朝祖父的院子跑。
其祖父名叫郑岚,见孙儿回来,第一反应就是呵斥:“怎又逃学了?你便无心向学,也该留在书院,多多结交朋友。书院学生,多为洋州富贵子弟,能与他们交好,对咱家的生意有好处!”
“翁翁,”郑泓撒娇道,“俺这次回家,却是有正经事。”
“你除了吃喝玩乐,还有甚正经事?”郑岚没好气道。
“这是茶叶,”郑泓先把竹筒拿出来,又递上那张纸,“这是山长与陈先生品鉴茶叶之语。”
郑岚仔细把评语看完,半信半疑道:“此茶真有那般好?”
郑泓说:“俺却没品出来,但先生们说好,肯定是极好的。就算不好,也必须说好,否则就不是君子。”
郑岚被这话逗乐了:“哈哈,确实如此。君子就该喝君子茶,若喝不来君子茶,便不是什么真君子。世间真君子虽少,伪君子却多。而伪君子越多,君子茶就卖得越好。”
郑泓又指着散茶二字:“翁翁请看。”
郑岚立即打开竹筒,倒出些茶叶在手心,仔细观察闻味道:“确实不是蒸出来的,而且香味不闷。若是能当散茶卖,就不用瞒着茶马司,可以省下许多税息。当官的都迟钝得很,咱家还有公人在司里,得磨磨蹭蹭好几年,等君子茶行销洋州了,他们才知道来加税。”
郑岚又让家仆烧水,问道:“如散茶一般冲泡?”
“冲泡便可。”郑泓说。
稍冷一阵,郑岚开始品茶。
他卖了一辈子茶叶,评价精准无比:“此茶胜在一个纯字,去其苦涩,留其本味,肯定有人爱喝。”
在家里不用假装,郑泓说出真实想法:“俺觉得团茶更好喝,这种茶没甚滋味。”
“牛嚼牡丹,你晓得个屁,”郑岚斥骂两句,说道,“这两筒茶留下,俺放着待客用。对了,君子茶是谁家炒制的?”
郑泓说道:“便是那八行士子朱成功,其父竟也是隐世大儒,跟陆提学和陈先生都有交情。”
郑岚思忖道:“陈先生俺知道,是山长请来的南剑名儒。陆提学也学问极好,他们两个都赞赏,看来朱成功之父真是大儒。这就更好卖君子茶了,伱可已向他们订购?”
郑泓回答:“订了两百斤,说是此茶制作不易,不一定能产那么多。价钱也大致谈了,就按团茶的价钱,分出等级出售。”
“物以稀为贵,咱们买来以后,售价还得涨一涨,”郑岚一脸奸商笑容,“君子喝的茶,不卖贵点怎成?卖得越贵,买的人就越有面子。”
郑泓建议道:“可让工匠制作茶筒,雕刻梅兰竹菊,再刻些君子之诗,连茶带筒一起卖!”
郑岚老怀大慰,夸赞道:“这般会做生意,真是俺家千里驹!”
这一老一少,竟打算把炒茶当高档礼品卖。
有闵文蔚、陈渊做背书,出自八行士子的父亲之手,制茶者又跟陆提学私交极好,还扯上什么君子品德,而且今年的产量也少,已经具备了奢侈品的所有要素。
便是一坨屎,也能卖出黄金价格!
(本章完)
既为公子哥,就多半喜欢斗茶、品茶。
端起还在冒热气的茶盏,陈渊先观其色,品鉴道:“茶汤青绿,底色淡黄,这……不知如何评价。”
品茶的第一个环节,就把陈渊给难住了。
因为宋代斗茶,茶汤纯白为最优,说明茶芽肥嫩,制作恰到好处。
茶汤如果是青白色,说明蒸茶时火候不足。
茶汤若是灰白色,则蒸茶时火候过了。
茶汤黄白色,属于最劣等的茶。
眼前朱国祥泡的茶,茶汤为青绿色,略微带点琥珀黄。这已经脱离了斗茶评判范围,更似浅绿色的散茶(蒸青)茶汤,按规矩都没资格被雅士品鉴。
朱国祥还在继续熬鸡汤:“君子清芬,阁下已观其色,请再闻其香。”
“已经闻到了,”陈渊品鉴说,“团茶香气闷厚,便如那富贵中人。此茶香气清扬,便如那淡泊雅士。”
宋代品茶,也在追求淡雅自然。
但为了祛除涩味,只能通过水浸、榨汁等手段,导致茶叶流失太多的有效成分,如此香气和味道就大打折扣。那就得熬制茶膏,提升茶叶的香气和味道,结果又把蒸茶的青闷之气给带回来。
因此,团茶香味很闷很厚,能做到清香的很少,一般人根本喝不起。
朱国祥冲泡的这几碗茶,汤色虽然不入流,香气却属于极品。
闵文蔚忍不住先喝一口,仔细品味道:“微苦,不涩,缺少回甘……不对,也有回甘,但回得没有团茶快。滑腻之感,也不如团茶,却又别有一番滋味。”
朱国祥搞出的是绿茶,怎么可能不涩?
但跟团茶比起来,那涩味可以忽略不计。
团茶想要不苦涩,还得熬茶膏时另加香料。但加入香料,涩味虽然压住了,茶叶的本味也被压了。
团茶的真正优点是滑腻生津,在这方面要远超炒茶。
综合起来评价,只能说各有千秋。
陈渊也品了两口,忽然感慨:“幼时读到那句‘斯须炒成满室香’,一直不解其意,原来茶叶真能炒制。”
此句出自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描写山僧招待其喝茶,说明唐朝就有炒茶技术。
但诗中山僧作茶,不但要炒,接着还要煎。很可能是先炒茶杀青,再拿去像药一样煎,扔进一堆葱姜蒜,最后喝煎出的茶汤。如此喝法,跟宋代不同,跟明代也不同。
闵文蔚捧着茶盏总结道:“观其色,青绿喜人;闻其味,芬芳高扬。果然是君子清芬,此君子之茶!”
陈渊补充道:“团茶之汤,击拂之下,汤面瑰丽繁复,犹如豪宅华宇。而此茶之汤面,平平无奇,犹如陋巷茅屋。茶团滋味甘醇,苦涩蕴含其中,回甘极快,不免有急功近利之嫌;此茶苦而不涩,回甘慢而悠长,虽淡泊却不失其本味。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贤者之茶,此颜回之茶也!”
朱铭端着茶盏只是喝,埋头憋笑。
眼前这两位老兄,明显被朱国祥一番话影响,有了先入为主的观感偏差,横竖都要把炒茶跟君子联系在一起。
“俺也想喝一盏!”
郑胖子悄无声息凑过来,他在旁边听得好奇,打算尝尝炒茶的味道。
他家是茶商,如果此茶真有那般好,可以买来疯狂炒作啊。
郑泓非常敏锐的觉察到商机!
朱铭倒出茶叶,给郑泓也泡了一碗。
待茶水稍凉,郑泓猛喝一口,心头大呼上当。他更喜欢喝团茶,虽然涩味更重,但有香料压着,甘甜醇厚滑腻爽口,比这破炒茶要有滋味得多!
郑胖子心想,俺果然不是君子,喝不惯君子之茶。
“如何?”朱铭笑问。
郑泓立即赞叹:“真是好茶!”
朱铭又问:“怎个好法?”
郑泓憋了半天,说道:“便如山长和陈先生说得那般好。”
“哈哈哈哈!”
众人闻言,顿时大笑。
陈渊简单概括说:“团茶的滋味过于驳杂,犹如世间五色迷目,反而失了茶之真味。这炒茶有一点最好,杂味皆去,本味常留。”
郑泓不禁问道:“大明村还有多少这种茶?”
不等老爸开口,朱铭就抢先说道:“此茶制作不易,产量极少,价钱也贵。”
郑泓忙说:“价钱好谈,先来两百斤!”
朱国祥道:“不一定能出那么多,既然郑家愿意购买,我回去让茶工赶制一些。价钱嘛,也不占郑家的便宜,分等级与团茶相当便可。”
这特么是真黑!
团茶制作工序极为复杂,耗费的时间也久,选用茶芽也更为严苛。一斤团茶的生产成本,至少能搞出五六斤炒茶,朱国祥居然把价钱定得一样。
特别是那些晚春“老叶子”,连制作三等团茶都没资格,只能做成底层百姓喝的散茶。但制成炒茶却无所谓,口感差一些而已,可以比价低等团茶出售。
这玩意儿要是炒作得好,简直属于暴利生意。
郑泓又说:“俺家若是买了这君子茶,能否把各位先生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自然可以。”闵文蔚微笑道。
闵文蔚如此积极,明摆着想要扬名。一旦炒茶畅销,他的名气也能随之传播,让无数人知道他是懂得品茶的真君子。
朱铭把白胜叫来,让他回屋取笔墨纸砚。
闵文蔚率先提笔,写下自己对炒茶的评语。
接着又传给陈渊,陈渊提笔笑言:“如此好茶,我辈不能专美,须得让更多人吃到。”
最后,纸笔传到朱铭手中。
朱铭只写了两个字:散茶。
郑泓看得眼前一亮,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
团茶必须走茶马司,售价的两成要被抽走,这个抽成叫做“茶息”,也即茶叶出厂就被抽税20%。
拿去外地销售,一路还有关卡,过一道关卡收一次税。若在本地销售,除了要交店铺税之外,还得再交一笔买扑钱。
而散茶,是允许不经茶马司而自销的。虽然只能在本地销售,且有额度限制,但操作空间非常大,相关的买扑钱也极低。
炒茶的外形,跟蒸制出的散茶差不多,完全可以打着散茶的幌子来合理避税!
郑泓问道:“能否先给两筒?”
“拿去。”朱国祥推过去两只竹筒。
郑泓收起茶叶和评语,作揖道:“晚生先行告退!”
这货一路飞奔下山,回家冲到父亲院中,发现父亲不在家,又朝祖父的院子跑。
其祖父名叫郑岚,见孙儿回来,第一反应就是呵斥:“怎又逃学了?你便无心向学,也该留在书院,多多结交朋友。书院学生,多为洋州富贵子弟,能与他们交好,对咱家的生意有好处!”
“翁翁,”郑泓撒娇道,“俺这次回家,却是有正经事。”
“你除了吃喝玩乐,还有甚正经事?”郑岚没好气道。
“这是茶叶,”郑泓先把竹筒拿出来,又递上那张纸,“这是山长与陈先生品鉴茶叶之语。”
郑岚仔细把评语看完,半信半疑道:“此茶真有那般好?”
郑泓说:“俺却没品出来,但先生们说好,肯定是极好的。就算不好,也必须说好,否则就不是君子。”
郑岚被这话逗乐了:“哈哈,确实如此。君子就该喝君子茶,若喝不来君子茶,便不是什么真君子。世间真君子虽少,伪君子却多。而伪君子越多,君子茶就卖得越好。”
郑泓又指着散茶二字:“翁翁请看。”
郑岚立即打开竹筒,倒出些茶叶在手心,仔细观察闻味道:“确实不是蒸出来的,而且香味不闷。若是能当散茶卖,就不用瞒着茶马司,可以省下许多税息。当官的都迟钝得很,咱家还有公人在司里,得磨磨蹭蹭好几年,等君子茶行销洋州了,他们才知道来加税。”
郑岚又让家仆烧水,问道:“如散茶一般冲泡?”
“冲泡便可。”郑泓说。
稍冷一阵,郑岚开始品茶。
他卖了一辈子茶叶,评价精准无比:“此茶胜在一个纯字,去其苦涩,留其本味,肯定有人爱喝。”
在家里不用假装,郑泓说出真实想法:“俺觉得团茶更好喝,这种茶没甚滋味。”
“牛嚼牡丹,你晓得个屁,”郑岚斥骂两句,说道,“这两筒茶留下,俺放着待客用。对了,君子茶是谁家炒制的?”
郑泓说道:“便是那八行士子朱成功,其父竟也是隐世大儒,跟陆提学和陈先生都有交情。”
郑岚思忖道:“陈先生俺知道,是山长请来的南剑名儒。陆提学也学问极好,他们两个都赞赏,看来朱成功之父真是大儒。这就更好卖君子茶了,伱可已向他们订购?”
郑泓回答:“订了两百斤,说是此茶制作不易,不一定能产那么多。价钱也大致谈了,就按团茶的价钱,分出等级出售。”
“物以稀为贵,咱们买来以后,售价还得涨一涨,”郑岚一脸奸商笑容,“君子喝的茶,不卖贵点怎成?卖得越贵,买的人就越有面子。”
郑泓建议道:“可让工匠制作茶筒,雕刻梅兰竹菊,再刻些君子之诗,连茶带筒一起卖!”
郑岚老怀大慰,夸赞道:“这般会做生意,真是俺家千里驹!”
这一老一少,竟打算把炒茶当高档礼品卖。
有闵文蔚、陈渊做背书,出自八行士子的父亲之手,制茶者又跟陆提学私交极好,还扯上什么君子品德,而且今年的产量也少,已经具备了奢侈品的所有要素。
便是一坨屎,也能卖出黄金价格!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穿越指南,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北宋穿越指南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