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神队友
回到家,梁莘其实也多少有点不安。
自己的穿越,这个时空的进程已经发生了改变,蔡氏兄弟估计这会已经凉了,童贯的坟头草都长的很高。
六贼,少了这二人,基本不会再存在。
还有一个,就是自家亲爹。
话说,这亲爹现在感觉更象是赵佶的亲爹,每天在宫里所作的,所想的,都是如何照顾赵佶,让赵佶玩好,吃好。
但万一,梁莘心说,万一辽国皇帝没死呢。
万一……
梁莘正想着呢,就有小太监跑来:“主上,请移步侧院。”
“有事?”
“今日除尘,晚一点才会准备好。”
梁莘只好往侧院去了。
全家都在忙。
梁莘在侧院无聊跑到北院去,北院这边也在作大扫除,大尚宫亲自带人检查每一处需要清扫的地方。
皇宫里自然也在大扫除。
次日,午时,梁莘入宫。
梁师成还在操心今天赵佶要吃点什么呢,梁师成把鲜菜挑了好久,就想着安排厨子整的让赵佶喜欢的菜。
梁莘呢,不爱吃白菜、萝卜。
赵佶倒是不挑食。
梁师成只是想让赵佶吃的更趁心。
梁莘这会呢,就站在赵佶寝宫门外等着,看到小太监准备洗漱用品去了,梁莘推门进屋。
赵佶坐在桌边:“莘哥儿,今这么早。”
梁莘说道:“进宫来,讨副春联,喜庆嘛。”
“好,好。”赵佶很开心的答应了。
小太监进来,伺候赵佶洗漱,少时,书房。
赵佶不吃早餐,因为睡的太晚,到中午才会醒来,他一天的时间安排,三更天之后都没歇着呢。
赵佶写春联的时候,梁莘说道:“依朝中一些卷宗的记载,把北边当朝辽主形容成和仁宗一样宽厚的人,我却在想,整个朝堂上都畏惧他,是他增加了岁币的数额,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佶看了梁莘一眼,没接话。
在他心中,从有记忆开始,就感觉契丹人很可怕。
梁莘又说道:“我托人从北边弄了几只狼过来,准备放在宫里养着。”
赵佶这才问:“狼,养这种东西干什么?”
梁莘回答:“狼,是如何变成狗的?”
赵佶也问了:“狼,是怎么变成狗的?”
梁莘:“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过程,契丹人是狼,但也能变成狗,只需要手段合适。岁币是其次,主要是我们才是正统,宗室罪女,在几个年龄合适的当中,你看谁顺眼,赐帝姬封号,咱们和西夏人结个亲。”
“西夏那边,王族这一代没女儿,契丹人有公主,所以呢,看能不能和契丹人和个亲,先把这兄弟中的兄之名坐实了,也试探一下契丹人的底限,我相信他们也会服软的。”
赵佶听完默默的点点头。
试探一下,他是可以接受的。
梁莘的呢,这会是嘴皮上的功夫。
可天命在他,有人给了他最实际的帮助。
杨仲谋。
他一边在辽宋边境上挖沟、修河、开荒、种树。
一边呢,叫人散步谣言。
辽人有细作扮成行脚的小贩,混过边境,来到大宋境内。
市集上,到处都有人在说。
“听说没有,西夏大胜,西军有许多人来到这里了,布下口袋大阵,等契丹人来呢。”
又有人说:“见了,上次有士卒来买菜,听口音象是西北那边的。”
又又又有人说了:“这大宋与辽国打仗,听说是谁攻谁输?”
“有的,这次布下口袋大阵,就是等辽国来呢。”
大宋境内,许多市集上都在不断的有这样的传闻,普通的老百姓呢,对打仗也那么害怕,倒是聊的很起劲。
还有人说了,一但打起来就往那里躲,保证辽人找不到,等辽人走了再回来。
辽人细作听了,赶紧往回报。
然后,更多的辽人细作分批次潜入,还真的一个,遇上了王禀带着的人马。
王禀这边的向导正在发愁:“将军,那边因为下雨,桥断了,我去打听一下怎么绕过去。”
几个军士和向导就去找人问了,正好就问到了辽人的细作。
辽人细作因为潜过来多次,对这一片也算熟悉,临时当起了向导,也暗中观察了。
这几千人,就是从宋国西北过来的。
多余的话,辽人细作也不敢多问,带路找到另一座桥之后,就借口家里有农活要干,赶紧就离开。
就这么,一来二去。
析津府的辽军不敢动了,他们认定了,宋国已经作足了准备,就是等着与他们开仗。
眼下,只有等上京那边派大将过来指挥作战。
不敢动,一点了不敢动。
绝对不能落入宋人的陷井里。
而辽上京呢。
辽主耶律洪基,身子已经在不如前,听到信使回来说,宋人说要停了岁币,一口血喷出来,久久不语。
他清楚的知道,眼下自己就算是调兵,短时间内连十万大军都调不齐。
打,拿什么打。
此时,当如何应对。
应对。
在宋、辽、夏的边境处,有一个宋人小官,从八品,勾当公事,就是一个管运输与后勤的小文官。
霍安国。
他病了。
病的不轻。
肚子已经疼了两天,最难受的是……拉不出来。
终于,从另一个军寨的医官赶来了。
轻轻一搭脉。
找了一块旧年老茶饼子,黑呼呼的给熬了一碗水,喝下去,没一个时辰钻了一次茅厕,好了。
啥病。
肉吃多了。
医官一问,连续十天时间,天天是一粒米没有,一口菜没有,偷袭了好几个西夏人的军寨之后,抢了许多羊,还有死掉的马都运了回来,天天吃。
这肚子不疼了。
霍安国又生龙活虎的跳了起来:“儿郎们,往西七十里,再往南二十里,再绕回来,往东十五里,穿上西夏的人的甲胄,偷他们的营。”
有都头过来:“要不要叫上辽人?”
“叫,叫上。”
霍安国一边吩咐着,身边的这些都头们就开始把粘有羊血、马血的布条往身上缠,这已经忽悠了辽人打了两次硬仗了,要说他们身上没点伤,没死人啥的,辽人怕是会怀疑的。
这当真是,跟什么人学什么样。
(本章完)
回到家,梁莘其实也多少有点不安。
自己的穿越,这个时空的进程已经发生了改变,蔡氏兄弟估计这会已经凉了,童贯的坟头草都长的很高。
六贼,少了这二人,基本不会再存在。
还有一个,就是自家亲爹。
话说,这亲爹现在感觉更象是赵佶的亲爹,每天在宫里所作的,所想的,都是如何照顾赵佶,让赵佶玩好,吃好。
但万一,梁莘心说,万一辽国皇帝没死呢。
万一……
梁莘正想着呢,就有小太监跑来:“主上,请移步侧院。”
“有事?”
“今日除尘,晚一点才会准备好。”
梁莘只好往侧院去了。
全家都在忙。
梁莘在侧院无聊跑到北院去,北院这边也在作大扫除,大尚宫亲自带人检查每一处需要清扫的地方。
皇宫里自然也在大扫除。
次日,午时,梁莘入宫。
梁师成还在操心今天赵佶要吃点什么呢,梁师成把鲜菜挑了好久,就想着安排厨子整的让赵佶喜欢的菜。
梁莘呢,不爱吃白菜、萝卜。
赵佶倒是不挑食。
梁师成只是想让赵佶吃的更趁心。
梁莘这会呢,就站在赵佶寝宫门外等着,看到小太监准备洗漱用品去了,梁莘推门进屋。
赵佶坐在桌边:“莘哥儿,今这么早。”
梁莘说道:“进宫来,讨副春联,喜庆嘛。”
“好,好。”赵佶很开心的答应了。
小太监进来,伺候赵佶洗漱,少时,书房。
赵佶不吃早餐,因为睡的太晚,到中午才会醒来,他一天的时间安排,三更天之后都没歇着呢。
赵佶写春联的时候,梁莘说道:“依朝中一些卷宗的记载,把北边当朝辽主形容成和仁宗一样宽厚的人,我却在想,整个朝堂上都畏惧他,是他增加了岁币的数额,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佶看了梁莘一眼,没接话。
在他心中,从有记忆开始,就感觉契丹人很可怕。
梁莘又说道:“我托人从北边弄了几只狼过来,准备放在宫里养着。”
赵佶这才问:“狼,养这种东西干什么?”
梁莘回答:“狼,是如何变成狗的?”
赵佶也问了:“狼,是怎么变成狗的?”
梁莘:“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过程,契丹人是狼,但也能变成狗,只需要手段合适。岁币是其次,主要是我们才是正统,宗室罪女,在几个年龄合适的当中,你看谁顺眼,赐帝姬封号,咱们和西夏人结个亲。”
“西夏那边,王族这一代没女儿,契丹人有公主,所以呢,看能不能和契丹人和个亲,先把这兄弟中的兄之名坐实了,也试探一下契丹人的底限,我相信他们也会服软的。”
赵佶听完默默的点点头。
试探一下,他是可以接受的。
梁莘的呢,这会是嘴皮上的功夫。
可天命在他,有人给了他最实际的帮助。
杨仲谋。
他一边在辽宋边境上挖沟、修河、开荒、种树。
一边呢,叫人散步谣言。
辽人有细作扮成行脚的小贩,混过边境,来到大宋境内。
市集上,到处都有人在说。
“听说没有,西夏大胜,西军有许多人来到这里了,布下口袋大阵,等契丹人来呢。”
又有人说:“见了,上次有士卒来买菜,听口音象是西北那边的。”
又又又有人说了:“这大宋与辽国打仗,听说是谁攻谁输?”
“有的,这次布下口袋大阵,就是等辽国来呢。”
大宋境内,许多市集上都在不断的有这样的传闻,普通的老百姓呢,对打仗也那么害怕,倒是聊的很起劲。
还有人说了,一但打起来就往那里躲,保证辽人找不到,等辽人走了再回来。
辽人细作听了,赶紧往回报。
然后,更多的辽人细作分批次潜入,还真的一个,遇上了王禀带着的人马。
王禀这边的向导正在发愁:“将军,那边因为下雨,桥断了,我去打听一下怎么绕过去。”
几个军士和向导就去找人问了,正好就问到了辽人的细作。
辽人细作因为潜过来多次,对这一片也算熟悉,临时当起了向导,也暗中观察了。
这几千人,就是从宋国西北过来的。
多余的话,辽人细作也不敢多问,带路找到另一座桥之后,就借口家里有农活要干,赶紧就离开。
就这么,一来二去。
析津府的辽军不敢动了,他们认定了,宋国已经作足了准备,就是等着与他们开仗。
眼下,只有等上京那边派大将过来指挥作战。
不敢动,一点了不敢动。
绝对不能落入宋人的陷井里。
而辽上京呢。
辽主耶律洪基,身子已经在不如前,听到信使回来说,宋人说要停了岁币,一口血喷出来,久久不语。
他清楚的知道,眼下自己就算是调兵,短时间内连十万大军都调不齐。
打,拿什么打。
此时,当如何应对。
应对。
在宋、辽、夏的边境处,有一个宋人小官,从八品,勾当公事,就是一个管运输与后勤的小文官。
霍安国。
他病了。
病的不轻。
肚子已经疼了两天,最难受的是……拉不出来。
终于,从另一个军寨的医官赶来了。
轻轻一搭脉。
找了一块旧年老茶饼子,黑呼呼的给熬了一碗水,喝下去,没一个时辰钻了一次茅厕,好了。
啥病。
肉吃多了。
医官一问,连续十天时间,天天是一粒米没有,一口菜没有,偷袭了好几个西夏人的军寨之后,抢了许多羊,还有死掉的马都运了回来,天天吃。
这肚子不疼了。
霍安国又生龙活虎的跳了起来:“儿郎们,往西七十里,再往南二十里,再绕回来,往东十五里,穿上西夏的人的甲胄,偷他们的营。”
有都头过来:“要不要叫上辽人?”
“叫,叫上。”
霍安国一边吩咐着,身边的这些都头们就开始把粘有羊血、马血的布条往身上缠,这已经忽悠了辽人打了两次硬仗了,要说他们身上没点伤,没死人啥的,辽人怕是会怀疑的。
这当真是,跟什么人学什么样。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最后的良心,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节,北宋最后的良心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最后的良心,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节,北宋最后的良心 顶点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