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外围的马队显然也看出了敌军的意图,纷纷大喝起来。
一名骑卒不知死活地拍马迎上,挥刀就斜辟了过去。
那蕃将似乎等的就是这么一下,蓦地一个鱼跃翻滚,避开头顶一刀,窜到了马尾处,扳鞍一跃而起,半空挥起铁骨朵一个横扫,不但将马背上的骑卒击杀打下马去,自己也稳稳地坐在了马鞍上。
随之一拉马缰,偏离方向就两腿一夹马腹,战马吃痛地嘶鸣一声,一下如离弦之箭般斜冲了出去,甩给朱友宁一个矫捷的背影。
对于身后的侍从,那蕃将竟是看也不看一眼,好生果决彪悍。
这一幕免起鹘落,朱友宁也是反应极快,直接拦下一名骑卒,如那蕃将一般上马,这骑卒倒也配合默契,自行跳马,朱友宁打马急追,眼角余光瞥见安延信带着几骑跟上了。
这林子深处,往东是黄河岸边的大伾山,怪石磷峋,且有断崖,那是死路;往东北七八里是黎阳县城,往西北七八里则是永济渠黎阳渡口,必是想往那边去的,却是不能让他得逞。
此地往北,地势走低,有树木阻挡,马速却是快不起来。
朱友宁将安延信等数骑甩在了身后,催马追了片刻,就望见那蕃将的身影,骑马左右窜动,小心地避让着拦路的大树。
两三百步后,林木变得稀疏,双方拉近到七八十步,朱友宁一边小心控马,一边张弓搭箭射击,可惜战马跑动起伏得厉害,连射三箭都没中。
这似是提醒了那蕃将,也马上扭身开弓还击,但同样射不中。
眼见前方视野渐渐开阔,快出小树林了,朱友宁索性挂起角弓,拔出腰间佩剑,翻腕倒持,照着马股狠狠刺了一下。
战马惊怒悲鸣,奋蹄一跃而出,骤然飞奔,仅片刻间就接近蕃将到三四十步,这个距离,角弓的强劲与精准度都会显著提高,那蕃将却是放箭不止。
朱友宁无奈,紧盯着对手搭箭指向的方位,不停地左右蹬里藏身闪避箭矢,虽险象环生,却一心穷追不舍。
快到林子边缘处,两骑仅隔一两个马位了,那蕃将也意识到什么,弃了弓箭,紧握手中铁骨朵不时回头,似在寻找机会。
突然,那蕃将一勒马缰,战马人立而起,朱友宁却没防备,纵马直冲过去,恰好进入对手攻击范围,千均一发之际猛然醒悟,浑身毛发乍起,却见一团黑影已当头咂下。
仓促间,朱友宁挥剑毒蛇吐信般一个点刺,也不知有没有刺中对方脖颈,急收剑格挡,并以左手托举剑脊,就见一侧火花乍涌,当的一声大响,剑身弯曲如弓,来势不减,在脑侧狠狠击了一下,如挨了一记闷棍。
一时眼前金星乱闪,脑中嗡嗡直响,手中长剑险些把持不住,整个人一阵摇晃,差点翻下马去。
瞬息之间,战马已冲出小树林,朱友宁摇晃了下脑袋,眩晕感消褪,一拉马缰调头,见那蕃将反身冲进了树林另一边,隔着几棵树向这边张望。
其脸颊处一个血窟窿鲜血直流,显是弓腰低头避开了致命部位,此时却不管不顾,见朱友宁居然扛住了,却是咧嘴狞笑,露出一口森然的白牙。
嗒嗒嗒……一片密集的马蹄声响,安延信已追到百十步开外。
“杀!”还有一次机会,那蕃将不再犹豫,打马走“之”字形冲进林内,迂回绕开,想要从侧冀的高处发起冲杀。
哼!困兽犹斗,那便再让你领教一下某的剑术!
朱友宁举目四顾,观察了一下林子内相对开阔的空地,估算出他想要拉马调头的位置,计算了下双方之间中点,那儿刚好有两棵碗口粗的黄杨树,随之不露声色,打马迎上。
马蹄踏地隆隆直响,践的草屑飞扬,两骑即将在黄杨树下交错。
对面蕃将已双目圆睁紧盯,右手高举握持,铁骨朵顶端铁瓜斜垂下来置于左肩,随时待机。
朱友宁对冲的方向,也正是其右侧,眼看将近时,突然提膝脚踩马鞍飞跃而起,脚蹬黄杨树干窜向前一棵,又是一脚蹬起发力,斜飞而出,终于抢得了一线先机,否则战马要撞树了。
“来得好!”蕃将大喝一声,铁骨朵猛击向空中人影。
但他已然失算,朱友宁悬空斜跃,引力作用导致下落之势更快,铁骨朵已击空,待要下辟,朱友宁已先一步挥剑一掠,划过其脖颈,随之落于其背后,再补了一剑,将其推下马去。
不料这蕃将凶悍异常,一时尚未死透,反伸手扣住朱友宁腰带,另一手从靴子里拔出一柄短匕,闪电般扎向其前胸。
朱友宁一惊,弃剑翻腕一把抓住其手肘,死死扣住,对方脖领间鲜血喷涌,溅了朱友宁一脸,手里的力气越来越衰弱,终是不支掉下地去。
朱友宁拍马兜转回来,扳鞍下马,上前几步伸脚将那蕃将翻过来仰面朝天,看眉梢脸面,约莫二十多岁,他蹲下来,伸手在他怀中摸索了一会儿,找出一块发黄的木质腰牌,雕刻着蝇头小楷。
上书有:河东节度蕃汉马军后军镇遏押衙甲都乙队史。
“都将剑术通神……”安延信下马正好看到这一幕,上前问:“上面写着啥?”
“是河东军!”
朱友宁手握腰牌在安延信面前晃了一下,也不管他有没有看清,反正他还只是个队头,听令就好了,又不参与决策。
嗯……看样子,这位史队头应该只是斥侯,似乎是在刺探行踪、兵力人数,捅了马蜂窝的是魏璋。
正寻思着,眼前黄光闪烁了一下,安延信飞快地将一只钱袋揣进了怀里,继续蹲在地上,双手在仍有余温的尸体怀中四下翻找。
哼!这些家伙……朱友宁有些哭笑不得,转身拉过战马打算原路返回。
“呀哈……这还有一道军令!”
朱友宁一怔,上前一把夺了过来,仔细一看,根本就不是军令,而是一封家书,原来这河东史队头名叫史獾儿,去年就随李承嗣出征支援郓州,但李承嗣大败后又回河东,史獾儿则留在魏州。
今年李承嗣又前来,就带来了一些冬衣及老母亲与新婚妻子的家书,殷殷叮嘱要战场保命,舐犊与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可以想象,此人战死,其妻改嫁,其母无人奉养……呵!这什么世道啊!
朱友宁将家书塞进史獾儿怀里,命安延信打扫战场,双方战殒者尸体拖回去,并加以区分。
拉着战马回到官道旁,两拔人在那里争吵得脸红脖子粗,一方是本部将虞侯董志铉,以及正使周令稠,两人身边簇拥着一群军士。
另一方是早前在黄河岸边渡口接引,并负责送走使团的黎阳县副尉卫轸,带了十名县卒。黎阳县属卫州,是魏博镇辖地。
“都将回来了……”一名十将惊呼一声,又一脸委屈地上前,大声嚷嚷:“都将!卑职奉李副都头之命,把七个活口带回看管,才走开须臾就被这群撮鸟宰了四个,另一个流血过多也死了,只剩下两个,要不是回来得快,怕是一个也不剩。”
“哦?是吗?”
朱友宁闻言讶然,转头扫视一众黎阳县卒,见他们面色坦然,并无甚心虚之色,反倒一脸愤愤不平。
而黎阳副尉卫轸面露忐忑,小心冀冀地上前一步,想要争辩。
“朱将军明鉴,实在是这些河东兵太过骄横,被缚了还气焰猖炽,破口大骂不止,卑职气愤不过,一时没忍住才杀了两个,有两个是伤重而死的……”
“不然!你说的那两个伤重而死,某刚查看过,其伤尚不致死,是有人掐了他们的脖子,而这个人……就是你!”
站出来说话的是一名头戴折翅幞头,身材高大壮硕,小肚腩撑得青色圆领长衫紧崩崩的中年文官,其人便是正使周令稠,表字士骧,官任东平王府兵曹参军,也是朱友宁的舅父,现存世不多的亲人长辈之一。
“既然阿舅这么肯定,那想必不差……”朱友宁冷哼一声,喝道:“抓起来,一并绑了!”
一名骑卒不知死活地拍马迎上,挥刀就斜辟了过去。
那蕃将似乎等的就是这么一下,蓦地一个鱼跃翻滚,避开头顶一刀,窜到了马尾处,扳鞍一跃而起,半空挥起铁骨朵一个横扫,不但将马背上的骑卒击杀打下马去,自己也稳稳地坐在了马鞍上。
随之一拉马缰,偏离方向就两腿一夹马腹,战马吃痛地嘶鸣一声,一下如离弦之箭般斜冲了出去,甩给朱友宁一个矫捷的背影。
对于身后的侍从,那蕃将竟是看也不看一眼,好生果决彪悍。
这一幕免起鹘落,朱友宁也是反应极快,直接拦下一名骑卒,如那蕃将一般上马,这骑卒倒也配合默契,自行跳马,朱友宁打马急追,眼角余光瞥见安延信带着几骑跟上了。
这林子深处,往东是黄河岸边的大伾山,怪石磷峋,且有断崖,那是死路;往东北七八里是黎阳县城,往西北七八里则是永济渠黎阳渡口,必是想往那边去的,却是不能让他得逞。
此地往北,地势走低,有树木阻挡,马速却是快不起来。
朱友宁将安延信等数骑甩在了身后,催马追了片刻,就望见那蕃将的身影,骑马左右窜动,小心地避让着拦路的大树。
两三百步后,林木变得稀疏,双方拉近到七八十步,朱友宁一边小心控马,一边张弓搭箭射击,可惜战马跑动起伏得厉害,连射三箭都没中。
这似是提醒了那蕃将,也马上扭身开弓还击,但同样射不中。
眼见前方视野渐渐开阔,快出小树林了,朱友宁索性挂起角弓,拔出腰间佩剑,翻腕倒持,照着马股狠狠刺了一下。
战马惊怒悲鸣,奋蹄一跃而出,骤然飞奔,仅片刻间就接近蕃将到三四十步,这个距离,角弓的强劲与精准度都会显著提高,那蕃将却是放箭不止。
朱友宁无奈,紧盯着对手搭箭指向的方位,不停地左右蹬里藏身闪避箭矢,虽险象环生,却一心穷追不舍。
快到林子边缘处,两骑仅隔一两个马位了,那蕃将也意识到什么,弃了弓箭,紧握手中铁骨朵不时回头,似在寻找机会。
突然,那蕃将一勒马缰,战马人立而起,朱友宁却没防备,纵马直冲过去,恰好进入对手攻击范围,千均一发之际猛然醒悟,浑身毛发乍起,却见一团黑影已当头咂下。
仓促间,朱友宁挥剑毒蛇吐信般一个点刺,也不知有没有刺中对方脖颈,急收剑格挡,并以左手托举剑脊,就见一侧火花乍涌,当的一声大响,剑身弯曲如弓,来势不减,在脑侧狠狠击了一下,如挨了一记闷棍。
一时眼前金星乱闪,脑中嗡嗡直响,手中长剑险些把持不住,整个人一阵摇晃,差点翻下马去。
瞬息之间,战马已冲出小树林,朱友宁摇晃了下脑袋,眩晕感消褪,一拉马缰调头,见那蕃将反身冲进了树林另一边,隔着几棵树向这边张望。
其脸颊处一个血窟窿鲜血直流,显是弓腰低头避开了致命部位,此时却不管不顾,见朱友宁居然扛住了,却是咧嘴狞笑,露出一口森然的白牙。
嗒嗒嗒……一片密集的马蹄声响,安延信已追到百十步开外。
“杀!”还有一次机会,那蕃将不再犹豫,打马走“之”字形冲进林内,迂回绕开,想要从侧冀的高处发起冲杀。
哼!困兽犹斗,那便再让你领教一下某的剑术!
朱友宁举目四顾,观察了一下林子内相对开阔的空地,估算出他想要拉马调头的位置,计算了下双方之间中点,那儿刚好有两棵碗口粗的黄杨树,随之不露声色,打马迎上。
马蹄踏地隆隆直响,践的草屑飞扬,两骑即将在黄杨树下交错。
对面蕃将已双目圆睁紧盯,右手高举握持,铁骨朵顶端铁瓜斜垂下来置于左肩,随时待机。
朱友宁对冲的方向,也正是其右侧,眼看将近时,突然提膝脚踩马鞍飞跃而起,脚蹬黄杨树干窜向前一棵,又是一脚蹬起发力,斜飞而出,终于抢得了一线先机,否则战马要撞树了。
“来得好!”蕃将大喝一声,铁骨朵猛击向空中人影。
但他已然失算,朱友宁悬空斜跃,引力作用导致下落之势更快,铁骨朵已击空,待要下辟,朱友宁已先一步挥剑一掠,划过其脖颈,随之落于其背后,再补了一剑,将其推下马去。
不料这蕃将凶悍异常,一时尚未死透,反伸手扣住朱友宁腰带,另一手从靴子里拔出一柄短匕,闪电般扎向其前胸。
朱友宁一惊,弃剑翻腕一把抓住其手肘,死死扣住,对方脖领间鲜血喷涌,溅了朱友宁一脸,手里的力气越来越衰弱,终是不支掉下地去。
朱友宁拍马兜转回来,扳鞍下马,上前几步伸脚将那蕃将翻过来仰面朝天,看眉梢脸面,约莫二十多岁,他蹲下来,伸手在他怀中摸索了一会儿,找出一块发黄的木质腰牌,雕刻着蝇头小楷。
上书有:河东节度蕃汉马军后军镇遏押衙甲都乙队史。
“都将剑术通神……”安延信下马正好看到这一幕,上前问:“上面写着啥?”
“是河东军!”
朱友宁手握腰牌在安延信面前晃了一下,也不管他有没有看清,反正他还只是个队头,听令就好了,又不参与决策。
嗯……看样子,这位史队头应该只是斥侯,似乎是在刺探行踪、兵力人数,捅了马蜂窝的是魏璋。
正寻思着,眼前黄光闪烁了一下,安延信飞快地将一只钱袋揣进了怀里,继续蹲在地上,双手在仍有余温的尸体怀中四下翻找。
哼!这些家伙……朱友宁有些哭笑不得,转身拉过战马打算原路返回。
“呀哈……这还有一道军令!”
朱友宁一怔,上前一把夺了过来,仔细一看,根本就不是军令,而是一封家书,原来这河东史队头名叫史獾儿,去年就随李承嗣出征支援郓州,但李承嗣大败后又回河东,史獾儿则留在魏州。
今年李承嗣又前来,就带来了一些冬衣及老母亲与新婚妻子的家书,殷殷叮嘱要战场保命,舐犊与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可以想象,此人战死,其妻改嫁,其母无人奉养……呵!这什么世道啊!
朱友宁将家书塞进史獾儿怀里,命安延信打扫战场,双方战殒者尸体拖回去,并加以区分。
拉着战马回到官道旁,两拔人在那里争吵得脸红脖子粗,一方是本部将虞侯董志铉,以及正使周令稠,两人身边簇拥着一群军士。
另一方是早前在黄河岸边渡口接引,并负责送走使团的黎阳县副尉卫轸,带了十名县卒。黎阳县属卫州,是魏博镇辖地。
“都将回来了……”一名十将惊呼一声,又一脸委屈地上前,大声嚷嚷:“都将!卑职奉李副都头之命,把七个活口带回看管,才走开须臾就被这群撮鸟宰了四个,另一个流血过多也死了,只剩下两个,要不是回来得快,怕是一个也不剩。”
“哦?是吗?”
朱友宁闻言讶然,转头扫视一众黎阳县卒,见他们面色坦然,并无甚心虚之色,反倒一脸愤愤不平。
而黎阳副尉卫轸面露忐忑,小心冀冀地上前一步,想要争辩。
“朱将军明鉴,实在是这些河东兵太过骄横,被缚了还气焰猖炽,破口大骂不止,卑职气愤不过,一时没忍住才杀了两个,有两个是伤重而死的……”
“不然!你说的那两个伤重而死,某刚查看过,其伤尚不致死,是有人掐了他们的脖子,而这个人……就是你!”
站出来说话的是一名头戴折翅幞头,身材高大壮硕,小肚腩撑得青色圆领长衫紧崩崩的中年文官,其人便是正使周令稠,表字士骧,官任东平王府兵曹参军,也是朱友宁的舅父,现存世不多的亲人长辈之一。
“既然阿舅这么肯定,那想必不差……”朱友宁冷哼一声,喝道:“抓起来,一并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