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初冬已至,气候渐寒,横亘在两军之前的奕川已经进入了枯水期。
奕川一旦入冬,水流迅速大减,上游水浅处水深不过没膝,奕川已经失去天险的作用,成为了不过是分隔两军的象征性界线。
两军决战,干系重大,谁都不会在未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匆忙出手,自打午时两军安营扎寨,一直到了深夜,两军都默契地守着这条奕川,不过雷池一步。不过今日的凌晨,唐军终于率先打破了这份默契。
而就在李瑁大军刚刚稍动的一瞬间,对岸的燕军已经得到了消息,迅速行动了起来。
水浅流缓,骑兵骑马渡河,河水连士卒的脚腕都没有打湿,半渡而击自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不过燕军依旧不会将河岸轻易让与唐军。
“咚!咚!咚!”
随着两岸震耳欲聋的鼓点声响起,一场抢渡已经变成了强攻,随即三军云动,二十余万大军都被调动了起来,云集河水两岸。
奕川东岸的高地上,李瑁正迎着冷风策马而立,看着奕川对岸军容整肃的燕军,双眉凝重。
随着陇右镇潼关大败,安西镇损失同样惨重,而朔方镇被史思明限制于河东,河西的安思顺又不敢不敢重用,眼下各处边镇,真正能与河北一战的只有剑南了。
今日之战,乃是剑南边军与河北边军的第一次正面对话,双方人数相差不多,兵甲俱精,而且奕川两岸地势相对开阔,虽有山谷高地,却也无伏兵之能,这一场仗取不得巧,只能硬碰硬地与安禄山决战。
李瑁虽心里对麾下将士极具信心,但依旧难免忐忑,当然,与李瑁这般同样忐忑的当然还有奕川对面的安禄山。
安禄山立于中军阵前,看着在奕川上游与燕军杀地有来有往的剑南军,一口吐沫重重地啐在了地上。
“啊呸,天下人都说我安禄山早有反意,蓄意起兵,其中尤以他李瑁叫地最凶。你们看看,难道他李瑁就是什么孝子忠臣吗?若非有意谋反,他一个剑南镇何来的十余万精兵。”安禄山指着对岸乌压压的剑南军,对身旁的高尚抱怨道。
其实安禄山所言倒是一点不假,李瑁八月初出关南下,四日后过得剑门关,他回到剑南不过区区五日,便统兵十八万出蜀,北上与安禄山为敌。
要说这些兵马是李瑁临时征召,天下谁人会信?唯一的解释就是李瑁早有预谋,屯兵已久了。
高尚对安禄山道:“以臣看来,李瑁早有反意对陛下来说却也不是什么坏事。”
“此话怎讲?”安禄山听高尚这么说,转头问道。
高尚回道:“李瑁此前多次与陛下为难,拒绝陛下二分天下之计,无非就是因为他未见识过我河北兵锋。此战殿下能杀了李瑁最好,若是不能,到时李瑁自己也会缩回襄樊,让出中原和关中,转而对江南道动手。到时唐廷四面楚歌,李瑁牵制住唐廷江南的兵力,陛下再想夺取天下岂非容易许多。”
如今的大唐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还未全失天下民心,富庶的江淮和江南两道也还在唐廷手中,安禄山想要一战而定着实不是易事。
可若是有李瑁攻取江南,那他便会吸住大唐在江南甚至淮南一代的兵力和钱粮,他只需专心攻取关中、朔方便可,全据长江以北,不过举手之劳。
安禄山听了高尚的话,指着对岸高地上督战的李瑁,开口道:“传令下去,能取李瑁首级者,官拜太尉,河南节度使,爵加周王,为诸王之首,朕把整个洛阳都封给他!”
此战关系到安禄山能否在中原立足,自然也是下了血本,不惜以洛阳相封。
此时的李瑁尚不知自己的人头竟然如此值钱,他还站在对岸的高地上紧紧地注视着奕川的局势。
奕川之畔,两军的拉锯已经持续了有一会儿,两军你来我往,箭雨枪林,却始终没有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
剑南军不能抢滩,李瑁便无法再奕川对岸布军,李瑁花了大代价自安西李嗣业处借来的一千陌刀军便无从施展。
对付河北铁骑,陌刀军远比骑兵要好上许多,也是李瑁用以对付安禄山的神兵利器,可是如今剑南军无法彻底在河滩站稳脚跟,陌刀军无法过河布置,李瑁这把利剑出不了鞘,纵然再锋利又能如何?
“启禀殿下,马将军请令率背嵬军冲阵。”前方负责传令的士卒拿着马的令旗请示道。
李瑁坐于后方押阵,前方指挥作战的主将是马,马见剑南军久久无法打开局面,于是派军上前对李瑁请示。
马善于临阵作战,尤善用精兵,这一点李瑁毫不怀疑,若是准他以背嵬军出战,自然有打开局面的机会,但李瑁却没有上来就交底牌的意思。
背嵬军是他拿来压死安禄山的最后一根稻草,绝不该现在就拿出来。
李瑁想都不想摇了摇头道:“背嵬军本王自有用处,但绝不是现在,此事让马暂且不必再提,本王会命崔乾佑出兵助他。”
说着,李瑁又对身旁的传令道:“传令崔乾佑,命他即刻率军自下游渡河,吸引敌军注意,助马抢滩。”
“诺。”传令兵应了一声,下去传令了。
自打凌晨马自上游浅滩率军渡河,下游的崔乾佑已经开始整军备战,随时率大军渡河。
崔乾佑一得到李瑁的消息,便知道上游马战事不顺,立刻精神一振,对麾下行军司马鲁炅吩咐道:“殿下有命,全军渡河!”
随着崔乾佑一声令下,奕川东岸上千条舟船如水,载着上万剑南军往西岸攻去。
上游的马确实吸引了燕军的注意,燕军的主力都被调往了上游御敌,下游的防卫便要松懈上一些。而且下游的东岸是平地,但西岸却是伏牛山山丘,地势虽不算太高,但高低不平,根本无法屯兵,崔乾佑显然就是想借助此处破了燕军的防线。
剑南多山,论及平原之广远不及河北,李瑁虽然刻意挂练,但骑兵规模仍旧还要差上一些,但若是山地作战之能,大唐十大边镇中却要以剑南镇为首。
不过西岸虽然没有燕军主力驻守,但安禄山也在此处派遣了斥候,剑南军的船只方才下水,消息便传到了安禄山那边,安禄山当即下令大将蔡希德率右翼主力前往堵截剑南军。
奕川两岸,两方二十万大军交互厮杀,不过两炷香已经死伤万余,上流两军士卒的鲜血早就染红了奕川,河水为之变色。
就在两方主将都认为此战将是一场旷日之久的大战,纵然胜也将是一场惨胜时,燕军的后方却突然出现了变故。
奕川一旦入冬,水流迅速大减,上游水浅处水深不过没膝,奕川已经失去天险的作用,成为了不过是分隔两军的象征性界线。
两军决战,干系重大,谁都不会在未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匆忙出手,自打午时两军安营扎寨,一直到了深夜,两军都默契地守着这条奕川,不过雷池一步。不过今日的凌晨,唐军终于率先打破了这份默契。
而就在李瑁大军刚刚稍动的一瞬间,对岸的燕军已经得到了消息,迅速行动了起来。
水浅流缓,骑兵骑马渡河,河水连士卒的脚腕都没有打湿,半渡而击自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不过燕军依旧不会将河岸轻易让与唐军。
“咚!咚!咚!”
随着两岸震耳欲聋的鼓点声响起,一场抢渡已经变成了强攻,随即三军云动,二十余万大军都被调动了起来,云集河水两岸。
奕川东岸的高地上,李瑁正迎着冷风策马而立,看着奕川对岸军容整肃的燕军,双眉凝重。
随着陇右镇潼关大败,安西镇损失同样惨重,而朔方镇被史思明限制于河东,河西的安思顺又不敢不敢重用,眼下各处边镇,真正能与河北一战的只有剑南了。
今日之战,乃是剑南边军与河北边军的第一次正面对话,双方人数相差不多,兵甲俱精,而且奕川两岸地势相对开阔,虽有山谷高地,却也无伏兵之能,这一场仗取不得巧,只能硬碰硬地与安禄山决战。
李瑁虽心里对麾下将士极具信心,但依旧难免忐忑,当然,与李瑁这般同样忐忑的当然还有奕川对面的安禄山。
安禄山立于中军阵前,看着在奕川上游与燕军杀地有来有往的剑南军,一口吐沫重重地啐在了地上。
“啊呸,天下人都说我安禄山早有反意,蓄意起兵,其中尤以他李瑁叫地最凶。你们看看,难道他李瑁就是什么孝子忠臣吗?若非有意谋反,他一个剑南镇何来的十余万精兵。”安禄山指着对岸乌压压的剑南军,对身旁的高尚抱怨道。
其实安禄山所言倒是一点不假,李瑁八月初出关南下,四日后过得剑门关,他回到剑南不过区区五日,便统兵十八万出蜀,北上与安禄山为敌。
要说这些兵马是李瑁临时征召,天下谁人会信?唯一的解释就是李瑁早有预谋,屯兵已久了。
高尚对安禄山道:“以臣看来,李瑁早有反意对陛下来说却也不是什么坏事。”
“此话怎讲?”安禄山听高尚这么说,转头问道。
高尚回道:“李瑁此前多次与陛下为难,拒绝陛下二分天下之计,无非就是因为他未见识过我河北兵锋。此战殿下能杀了李瑁最好,若是不能,到时李瑁自己也会缩回襄樊,让出中原和关中,转而对江南道动手。到时唐廷四面楚歌,李瑁牵制住唐廷江南的兵力,陛下再想夺取天下岂非容易许多。”
如今的大唐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还未全失天下民心,富庶的江淮和江南两道也还在唐廷手中,安禄山想要一战而定着实不是易事。
可若是有李瑁攻取江南,那他便会吸住大唐在江南甚至淮南一代的兵力和钱粮,他只需专心攻取关中、朔方便可,全据长江以北,不过举手之劳。
安禄山听了高尚的话,指着对岸高地上督战的李瑁,开口道:“传令下去,能取李瑁首级者,官拜太尉,河南节度使,爵加周王,为诸王之首,朕把整个洛阳都封给他!”
此战关系到安禄山能否在中原立足,自然也是下了血本,不惜以洛阳相封。
此时的李瑁尚不知自己的人头竟然如此值钱,他还站在对岸的高地上紧紧地注视着奕川的局势。
奕川之畔,两军的拉锯已经持续了有一会儿,两军你来我往,箭雨枪林,却始终没有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
剑南军不能抢滩,李瑁便无法再奕川对岸布军,李瑁花了大代价自安西李嗣业处借来的一千陌刀军便无从施展。
对付河北铁骑,陌刀军远比骑兵要好上许多,也是李瑁用以对付安禄山的神兵利器,可是如今剑南军无法彻底在河滩站稳脚跟,陌刀军无法过河布置,李瑁这把利剑出不了鞘,纵然再锋利又能如何?
“启禀殿下,马将军请令率背嵬军冲阵。”前方负责传令的士卒拿着马的令旗请示道。
李瑁坐于后方押阵,前方指挥作战的主将是马,马见剑南军久久无法打开局面,于是派军上前对李瑁请示。
马善于临阵作战,尤善用精兵,这一点李瑁毫不怀疑,若是准他以背嵬军出战,自然有打开局面的机会,但李瑁却没有上来就交底牌的意思。
背嵬军是他拿来压死安禄山的最后一根稻草,绝不该现在就拿出来。
李瑁想都不想摇了摇头道:“背嵬军本王自有用处,但绝不是现在,此事让马暂且不必再提,本王会命崔乾佑出兵助他。”
说着,李瑁又对身旁的传令道:“传令崔乾佑,命他即刻率军自下游渡河,吸引敌军注意,助马抢滩。”
“诺。”传令兵应了一声,下去传令了。
自打凌晨马自上游浅滩率军渡河,下游的崔乾佑已经开始整军备战,随时率大军渡河。
崔乾佑一得到李瑁的消息,便知道上游马战事不顺,立刻精神一振,对麾下行军司马鲁炅吩咐道:“殿下有命,全军渡河!”
随着崔乾佑一声令下,奕川东岸上千条舟船如水,载着上万剑南军往西岸攻去。
上游的马确实吸引了燕军的注意,燕军的主力都被调往了上游御敌,下游的防卫便要松懈上一些。而且下游的东岸是平地,但西岸却是伏牛山山丘,地势虽不算太高,但高低不平,根本无法屯兵,崔乾佑显然就是想借助此处破了燕军的防线。
剑南多山,论及平原之广远不及河北,李瑁虽然刻意挂练,但骑兵规模仍旧还要差上一些,但若是山地作战之能,大唐十大边镇中却要以剑南镇为首。
不过西岸虽然没有燕军主力驻守,但安禄山也在此处派遣了斥候,剑南军的船只方才下水,消息便传到了安禄山那边,安禄山当即下令大将蔡希德率右翼主力前往堵截剑南军。
奕川两岸,两方二十万大军交互厮杀,不过两炷香已经死伤万余,上流两军士卒的鲜血早就染红了奕川,河水为之变色。
就在两方主将都认为此战将是一场旷日之久的大战,纵然胜也将是一场惨胜时,燕军的后方却突然出现了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