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海浪连成一条白色的曲线,向着岸边的沙滩款款地涌来,如果是在盛夏时候,会看到有轻灵的白鸥乘着亚热带的海风,从海平面的尽头翩翩而来,吻着洁白的海浪嬉戏。
现在是浅冬,虽说最冷的月份已经过去,但想来也不会有帆船爱好者在这种时候拉起自己心爱的白帆航行,也不会有穿着比基尼的漂亮女郎躺在遮阳伞下面抹防晒油――这是沙滩的淡季。
这里不仅有着海山最闻名遐迩的沙滩,同时也坐落着海山最顶尖的学府――海山大学。
如果说海山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那么海山大学就是这颗明珠上最动人的一抹光彩。
海山大学是全世界风景最好的大学之一。
试想一下,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道路两边都生长着有着百年树龄的法国梧桐,随意地登上某处走廊远望,入眼的不是如梦似幻的梧桐树林,就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深海。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哪怕是看最最干涩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能品味出诗人雪莱的味道。
端木赐准备应聘这所大学的讲师职务,具体大概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如果觉得这个名称太高大上看不懂,那么也可以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中文系。
作为纯正的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研读经典两千年,熟知中国文化的各种发展变迁的脉络,想必再没有谁比端木赐更适合教这门课程了。至于具体教哪个专业,再看怎么安排吧。
本来端木赐是没有这个面试资格的,因为端木赐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神经生物学,和中文系完全不搭。端木赐能得到这封面试资格通知信,完全是步瞳熏大手笔贿赂的结果。
――她给学校捐了一栋楼……
……
……
端木赐坐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面前是一条长桌,长桌后坐着御临于此的六位面试官。
其中一个秃顶老头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请自我介绍。”
端木赐脊背一挺,“敬告各位先生:鄙人端木赐,肄业于美国哈佛医学院,受导于高利・昆曼教授,结业成绩A ,为历年同窗之冠――自认足以担任贵校讲师一职。”
颇有古风的问答,再加上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中山装和极其古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把各位教授拉回到了民国的时代,仿佛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五四”先驱。
实际上这是端木赐在模仿当年学者们的故技,他曾经在1916年帮助蔡元培招募过北京大学的教授,鲁迅,胡适都赫然在列。他在面试之时也曾经顺带的学过几手,只不过他那时是考官,而非被考者。
相貌气质倒是不错啊――面试教授定了定神,“你在哈佛的成绩是很好,可是你学的是医学,和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根本不搭边啊。”
端木赐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身子微微前倾,“鄙人虽是学医,可是家学渊源,于国学一道自信也有些造诣,愿意接受各位先生的考校。”
这是要证明自己了。
坐在旁边的那个夏宗周教授早就对端木赐看不顺眼了,为人清正的他最看不起的就是作风不正的人,在得知端木赐“行贿”的消息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清除端木赐这只“害群之马!”
于是夏宗周率先开口问道,“公元前489年,孔子在何地?
旁边的一个老教授眉头一皱,低声提醒道,“这是中文系,不是历史系!”
如果是历史系教授在此,想必也会说一句――历史系也不会考这么偏!
夏宗周面不改色,“此题出自经典,通晓古文学之人自然是知道的。”
端木赐却是从容淡定,“公元前489年,即鲁哀公六年,孔子困乎陈蔡之间。”
夏宗周面皮一抖,他刚刚特意只说了公元纪年,却没有提春秋纪年,这无疑是在刻意的增加难度,可却没想到眼前这个“走后门”的年轻人居然不打嗑的就答了出来,这实在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却是不知道,“孔子困乎陈蔡”这件事不仅是端木赐亲身经历的,而且还是他一手解救的。当年孔子被人围困在陈、蔡之地,七日未进米食,如果不是他端木赐千里迢迢去楚国说动楚王派兵来救,恐怕后世就没有这个圣人了。
端木赐继续说道,“《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论语》也有言: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矣。”
得!人家连出处、原文都指出来了,你还有什么好废话的?夏宗周无奈,闭口不语,示意让别人继续出题。
居中的老者“呵呵”一笑,说道,“年轻人有点功底――我是颜执圭,我来考你一个问题,你若是通过了,那就算你过关。”
端木赐颔首,“请说――”
颜执圭道,“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背诵是基本功,我就考你这个吧。”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这颜应君一出手就是杀招,考背诵,看起来简单,实则困难无比。中国文学古籍浩如烟海,谁知道你要考哪一本哪一卷哪一章?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了,查阅资料典籍方便至极,不像是古人那样非得要背下来不可了。如此一来,又有几个年轻的现代学者愿意去下这种水磨功夫?
然而,这好像对端木赐没什么用啊……
颜执圭问道,“《论语》泰伯篇第八――”
端木赐应声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论语》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论语》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颜执圭一连问了好多道《论语》题目,见端木赐皆是对答如流,不禁大异,刚想要开口再问时,端木赐忽然打断道,“《论语》我早已熟记于心,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老先生还是请考校别的吧。”
这番话可谓是极其自负,可是端木赐有自负的资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论语》就是他编的……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面面相觑,他们……是被小瞧了吗?
真是不能和蔼啊――颜执圭拉下脸,“《易经》第四十一卦――损,山河损,艮上兑下,何解?何意?”
老家伙真是来脾气了,居然问起了《易经》!这东西别说懂了,就连读都很难读!因为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拗口无比,根本顺不下来。然而――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象曰:损,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端木赐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篇,晦涩无比,一些没有精研过易经的老教授甚至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颜执圭擦擦额头上的冷汗,端木赐连易经都能这么熟悉,这是他所万万想不到的!遥想当年他年轻的时候,连读《易经》的资格都没有,还在看《论语》入门呢!遑论熟知如此?
至于说端木赐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那他更是想都没想,能碰上《易经》这只“死耗子”的“瞎猫”,恐怕得是天上的异种才行……
他从一边的布包里拿出了厚厚的一册书,“我再考你最后一个问题,无论你答不答得上来,我都算你过关!”
实际上他们已经是问得超纲了,其实按照校领导的意思就是――无论端木赐的面试成绩如何,看在一栋楼的份上,都必须要把他招进来,大不了安排个闲职混吃等死而已。
而如今端木赐表现的如此出人意料、令人惊艳,那就更是没理由去拒绝了。甚至还有几个老教师心里居然动了收徒的心思……
请注意!不是收学生,而是收徒――
颜执圭问,“《资治通鉴》可否?”
端木赐道,“大约能背诵。”
颜执圭脸色一变,他其实问的是能不能原文翻译之类的,结果端木赐直接给他说了句能全文背诵,这实在是……刺激了……
颜执圭手抚着书面,不确定地问道,“此书载字294卷,纵横1362年,浩浩荡荡,你真能背诵?”
端木赐点点头,“能。”
颜执圭,“……”太不不谦虚了!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教训,否则的话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颜执圭随意翻开一页,“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此段话,出自哪一卷、哪一年?”
端木赐想了一下,“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也就是辛卯年,公元451年。”
颜执圭看了一下书,发现端木赐说的比书上还要详细……
夏宗周挤过来,拿起《资治通鉴》,满脸不信,“鉴于此事实在是过于骇人听闻,我再重新考你一段,如果你还能答出来,我就服气!”其余教授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毕竟如果这是真的,那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记忆力还真的是逆了天了。
夏宗周为表公正,闭着眼睛翻了一页,然后念,“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帅九州之民,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劳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顺地之势,与民共利之故也。”
读罢,掷书问道,“此一段出处何解?”
端木瑾应声而答,“此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端木赐又继续道,“另外,刚刚夏教授读的是‘与民共利之故也’,其实正确文字应该是‘与民同利故也。’想必这是夏教授为了考验我,才故意念错的吧。”
“故意念错”的夏宗周老脸一红,“咳咳――你这年轻人不错!博闻强记之能,实在是平生罕见啊。有这么好的记性,可以说是研究学问最好的帮手!希望你日后能刻苦研学,不辜负老天的美意。”
端木赐点头,“一定。”
颜执圭看着端木赐,忽然叹道,“后生可畏啊。我昔日读书,常见古人游戏,指着书架,便知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我从来不信,以为是古人大言夸张。然今见此事,方知古人不欺我也。”
老教授们纷纷称是,用一种惊叹赞赏的目光看向端木赐。
天纵之才啊!
搞文学的谁不想有这么一副逆天的好记性?这就等于是装个图书馆在脑袋里面啊!而且看这年轻人的表现,似乎也不像是那种只会记、不会用的书呆子――很有前途啊!
“啪啪啪啪――”一旁的夏宗周鼓起掌来,刚刚是他率先发难,现在是他率先鼓掌,君子胸襟,坦坦荡荡。
端木赐用他的真才实学赢得了老先生们的尊重和认可!
所有的老教授们都开始鼓掌,颜应君向端木赐伸出右手,端木赐上前握住。
“欢迎来到海山大学。”
……
……
PS:第二更。
求推荐……求收藏……
现在是浅冬,虽说最冷的月份已经过去,但想来也不会有帆船爱好者在这种时候拉起自己心爱的白帆航行,也不会有穿着比基尼的漂亮女郎躺在遮阳伞下面抹防晒油――这是沙滩的淡季。
这里不仅有着海山最闻名遐迩的沙滩,同时也坐落着海山最顶尖的学府――海山大学。
如果说海山是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那么海山大学就是这颗明珠上最动人的一抹光彩。
海山大学是全世界风景最好的大学之一。
试想一下,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道路两边都生长着有着百年树龄的法国梧桐,随意地登上某处走廊远望,入眼的不是如梦似幻的梧桐树林,就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深海。在这样的校园里读书,哪怕是看最最干涩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能品味出诗人雪莱的味道。
端木赐准备应聘这所大学的讲师职务,具体大概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如果觉得这个名称太高大上看不懂,那么也可以换一个通俗一点的说法――中文系。
作为纯正的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研读经典两千年,熟知中国文化的各种发展变迁的脉络,想必再没有谁比端木赐更适合教这门课程了。至于具体教哪个专业,再看怎么安排吧。
本来端木赐是没有这个面试资格的,因为端木赐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神经生物学,和中文系完全不搭。端木赐能得到这封面试资格通知信,完全是步瞳熏大手笔贿赂的结果。
――她给学校捐了一栋楼……
……
……
端木赐坐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面前是一条长桌,长桌后坐着御临于此的六位面试官。
其中一个秃顶老头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请自我介绍。”
端木赐脊背一挺,“敬告各位先生:鄙人端木赐,肄业于美国哈佛医学院,受导于高利・昆曼教授,结业成绩A ,为历年同窗之冠――自认足以担任贵校讲师一职。”
颇有古风的问答,再加上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中山装和极其古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把各位教授拉回到了民国的时代,仿佛坐在面前的是一个“五四”先驱。
实际上这是端木赐在模仿当年学者们的故技,他曾经在1916年帮助蔡元培招募过北京大学的教授,鲁迅,胡适都赫然在列。他在面试之时也曾经顺带的学过几手,只不过他那时是考官,而非被考者。
相貌气质倒是不错啊――面试教授定了定神,“你在哈佛的成绩是很好,可是你学的是医学,和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根本不搭边啊。”
端木赐坐在椅子上,双手扶膝,身子微微前倾,“鄙人虽是学医,可是家学渊源,于国学一道自信也有些造诣,愿意接受各位先生的考校。”
这是要证明自己了。
坐在旁边的那个夏宗周教授早就对端木赐看不顺眼了,为人清正的他最看不起的就是作风不正的人,在得知端木赐“行贿”的消息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清除端木赐这只“害群之马!”
于是夏宗周率先开口问道,“公元前489年,孔子在何地?
旁边的一个老教授眉头一皱,低声提醒道,“这是中文系,不是历史系!”
如果是历史系教授在此,想必也会说一句――历史系也不会考这么偏!
夏宗周面不改色,“此题出自经典,通晓古文学之人自然是知道的。”
端木赐却是从容淡定,“公元前489年,即鲁哀公六年,孔子困乎陈蔡之间。”
夏宗周面皮一抖,他刚刚特意只说了公元纪年,却没有提春秋纪年,这无疑是在刻意的增加难度,可却没想到眼前这个“走后门”的年轻人居然不打嗑的就答了出来,这实在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他却是不知道,“孔子困乎陈蔡”这件事不仅是端木赐亲身经历的,而且还是他一手解救的。当年孔子被人围困在陈、蔡之地,七日未进米食,如果不是他端木赐千里迢迢去楚国说动楚王派兵来救,恐怕后世就没有这个圣人了。
端木赐继续说道,“《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论语》也有言: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矣。”
得!人家连出处、原文都指出来了,你还有什么好废话的?夏宗周无奈,闭口不语,示意让别人继续出题。
居中的老者“呵呵”一笑,说道,“年轻人有点功底――我是颜执圭,我来考你一个问题,你若是通过了,那就算你过关。”
端木赐颔首,“请说――”
颜执圭道,“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背诵是基本功,我就考你这个吧。”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这颜应君一出手就是杀招,考背诵,看起来简单,实则困难无比。中国文学古籍浩如烟海,谁知道你要考哪一本哪一卷哪一章?更何况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了,查阅资料典籍方便至极,不像是古人那样非得要背下来不可了。如此一来,又有几个年轻的现代学者愿意去下这种水磨功夫?
然而,这好像对端木赐没什么用啊……
颜执圭问道,“《论语》泰伯篇第八――”
端木赐应声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论语》乡党篇第十――”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论语》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颜执圭一连问了好多道《论语》题目,见端木赐皆是对答如流,不禁大异,刚想要开口再问时,端木赐忽然打断道,“《论语》我早已熟记于心,说是倒背如流也不为过,老先生还是请考校别的吧。”
这番话可谓是极其自负,可是端木赐有自负的资本,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论语》就是他编的……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们面面相觑,他们……是被小瞧了吗?
真是不能和蔼啊――颜执圭拉下脸,“《易经》第四十一卦――损,山河损,艮上兑下,何解?何意?”
老家伙真是来脾气了,居然问起了《易经》!这东西别说懂了,就连读都很难读!因为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拗口无比,根本顺不下来。然而――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象曰:损,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端木赐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篇,晦涩无比,一些没有精研过易经的老教授甚至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颜执圭擦擦额头上的冷汗,端木赐连易经都能这么熟悉,这是他所万万想不到的!遥想当年他年轻的时候,连读《易经》的资格都没有,还在看《论语》入门呢!遑论熟知如此?
至于说端木赐是瞎猫碰上死耗子那他更是想都没想,能碰上《易经》这只“死耗子”的“瞎猫”,恐怕得是天上的异种才行……
他从一边的布包里拿出了厚厚的一册书,“我再考你最后一个问题,无论你答不答得上来,我都算你过关!”
实际上他们已经是问得超纲了,其实按照校领导的意思就是――无论端木赐的面试成绩如何,看在一栋楼的份上,都必须要把他招进来,大不了安排个闲职混吃等死而已。
而如今端木赐表现的如此出人意料、令人惊艳,那就更是没理由去拒绝了。甚至还有几个老教师心里居然动了收徒的心思……
请注意!不是收学生,而是收徒――
颜执圭问,“《资治通鉴》可否?”
端木赐道,“大约能背诵。”
颜执圭脸色一变,他其实问的是能不能原文翻译之类的,结果端木赐直接给他说了句能全文背诵,这实在是……刺激了……
颜执圭手抚着书面,不确定地问道,“此书载字294卷,纵横1362年,浩浩荡荡,你真能背诵?”
端木赐点点头,“能。”
颜执圭,“……”太不不谦虚了!该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教训,否则的话还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颜执圭随意翻开一页,“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馀,春燕归,巢于林木――此段话,出自哪一卷、哪一年?”
端木赐想了一下,“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也就是辛卯年,公元451年。”
颜执圭看了一下书,发现端木赐说的比书上还要详细……
夏宗周挤过来,拿起《资治通鉴》,满脸不信,“鉴于此事实在是过于骇人听闻,我再重新考你一段,如果你还能答出来,我就服气!”其余教授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毕竟如果这是真的,那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记忆力还真的是逆了天了。
夏宗周为表公正,闭着眼睛翻了一页,然后念,“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欲故也。昔禹帅九州之民,凿山槎木,疏百川注之海,其劳甚矣,而民不怨者,因人之心,顺地之势,与民共利之故也。”
读罢,掷书问道,“此一段出处何解?”
端木瑾应声而答,“此段文字出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
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端木赐又继续道,“另外,刚刚夏教授读的是‘与民共利之故也’,其实正确文字应该是‘与民同利故也。’想必这是夏教授为了考验我,才故意念错的吧。”
“故意念错”的夏宗周老脸一红,“咳咳――你这年轻人不错!博闻强记之能,实在是平生罕见啊。有这么好的记性,可以说是研究学问最好的帮手!希望你日后能刻苦研学,不辜负老天的美意。”
端木赐点头,“一定。”
颜执圭看着端木赐,忽然叹道,“后生可畏啊。我昔日读书,常见古人游戏,指着书架,便知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我从来不信,以为是古人大言夸张。然今见此事,方知古人不欺我也。”
老教授们纷纷称是,用一种惊叹赞赏的目光看向端木赐。
天纵之才啊!
搞文学的谁不想有这么一副逆天的好记性?这就等于是装个图书馆在脑袋里面啊!而且看这年轻人的表现,似乎也不像是那种只会记、不会用的书呆子――很有前途啊!
“啪啪啪啪――”一旁的夏宗周鼓起掌来,刚刚是他率先发难,现在是他率先鼓掌,君子胸襟,坦坦荡荡。
端木赐用他的真才实学赢得了老先生们的尊重和认可!
所有的老教授们都开始鼓掌,颜应君向端木赐伸出右手,端木赐上前握住。
“欢迎来到海山大学。”
……
……
PS:第二更。
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