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攻城
那日又是半夜袭扰晋阳,望着火光无数,耳闻呐喊声声。陈延沉默良久,终于夜见韩高靖。
却不想韩高靖也正于帐中等他:“外面攻城如何?”
陈延摇摇头:“晋阳城中的兵力虽不多,但都是晋王灏的亲信精锐。尤其那个陈广,勇悍无匹。”
韩高靖听了,半晌方道:“你可是有什么法子?”
陈延闻得远处攻城呼喝声,声震夜空,斟酌片刻,咬牙道:“法子倒有,只是忒毒了些。仆犹豫很久了,但此时也不得不说了。”
韩高靖心里突地一跳,要来的总归是要来。
其时云津在侧,察言观色,见两人都有心照不宣的沉默,也明白了陈延所说的法子,不觉倒吸一口凉气。
“难道陈君所说的法子是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城?”
陈延默然不语,终于点了点头。
“此法即便得以攻城,牵连无辜百姓,只怕失了人心。”云津向陈延道。
陈延点点头:“夫人说得对,可晋阳城池险固,杨灏严防死守,我们已经围困数月,死伤无数,兵疲将乏,将士们已生了退却之意。日前就有一些副将劝说马将军和郭校尉要还军。长此以往,必致不祥,若说牵连百姓,如今晋阳城中百姓已经十分艰难,只是迫于晋王灏的威势,敢怒不敢言。若能早日破城,也可救民于水火。君侯要早下决断。”
韩高靖尚未言语,云津又劝道:“虽说慈不掌兵,但此法过于残忍,请三思而后行。”
陈延叹气,向云津一揖:“夫人仁慈,可也见了数次攻城,尸横遍野的情形。我们大军出行,将士们自然是抛别父母妻儿,以血肉之躯苦战;而后方更需秦川百姓纳粮苦役来输送供应粮草。如果我们失败而还,有何颜面面对秦川百姓。难道夫人只顾晋阳百姓,不顾秦川百姓吗?”
云津被说得低头无言,韩高靖却是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见二人无语,陈延便语气沉缓:“虽说晋阳看似防守牢固,其实不过只有一口气在了。兵围数月,粮食必然空虚,我听说城中百姓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形,人心浮动,晋王灏所能依靠的只剩那些平日忠诚于他的武卒亲兵们。我们只需要再添一把火,就可攻破晋阳。否则,若这次不能攻下晋阳,这种天时人和,内外协同的机会再也难得,我们累积数年,好容易抓住的时机便劝白费了,此前死伤无数得来的战果也都白费了。”
韩高靖尚有疑虑:“这是大事,待我与众将商议后再定吧。”
一语方罢,忽然外面一片喧哗,有将士涌入营垒,韩高靖忽地站起,问身边戍从:“何事喧哗?”
便有戍卫从外入拜,道:“军司马赵允随和戎都尉绕城察看敌城——被射杀。和戎都尉……”
正在此时,帐外传来一声大喝:“我要求见将军请兵登城,你们别拦着我。”
韩高靖等听出呱噪之人为马汉阳,待郭令颐与邵恒入帐请示时,隔帘犹见数人拦着汹汹不已的马汉阳。
“马将军何事,至于喧哗军帐?”韩高靖向郭、邵二将问道。
“马将军听闻赵司马死讯,不顾众人拦阻,就要前往报仇。”
原本对马汉阳夤夜喧闹不满的韩高靖瞬间沉默不语。
赵允虽然才能不过中人,却始终被厚待,原是因为他乃是年少自冀州跟随韩高靖的亲信。且他与马汉阳是自小的情份,难怪一向就骁勇的马汉阳不顾一切要去复仇。
韩高靖沉思片刻,叹道:“我亲自去和他说。”
众人俱跟随出帐,惟云津听此前戍卫提及和戎都尉顾显,心下不安,忙拦住那戍卫道:“和戎都尉怎么了?”
那戍卫目光闪烁,良久回道:“和戎都尉身先士卒,被城上巨石砸中,从云梯滚落。”
云津顿时面白如纸,随即奔出。自戎狄之乱,家人生死离散后,她再一次升起了那种无边的茫然恐惧。
顾显,是她母家唯一的亲人了。
攻城的呐喊声渐渐歇了,而照明的火把也慢慢熄了。没有攻伐的夜晚陷入了无边的寂静。寂静地仿佛太平之世,又似羲皇初民之时。总之,安静地令人以为,明日一梦醒来,就可回到二十余年前,诸侯争霸之前的漫漫岁月。
顾显疼得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硬是忍住了一声没吭,连为他清创的随军医官也摇头感叹:“和戎都尉看起来是个白面书生一样的儒雅之士,不曾想竟是世间少有的铮铮男儿。”
云津听了眼圈不由红了,他是家中少子,今年不过才二十六岁。若非卷入这乱世,又或者说生于世家的话,该还是个娇宠的公子。而他却经历了十余年的流离丧乱、艰难磨砺。曾被戎兵所虏,历经生死;辗转胡地,被迫为奴。就是回来的这些年,也为这乱世所累,并没有一日安宁日子可过。
见阿姊伤心,顾显心里不忍,勉强笑道:“阿姊莫哭,沙场征伐哪有不受伤的?世人皆以为我顾氏男儿温润如玉,却不知顾显要为阿姊而战,可奋不顾身。”
先前见了顾显伤势,云津犹能忍住,一听这话却是再忍不住珠泪抛滚,更咽道:“我很好,你不需挂怀。我只希望你能够按自己的心意,度过大好男儿的一生,不要心有挂碍才是。”
顾显见左右无人,抬手要为云津擦泪,却只以衣袖拂了一下,便无力地垂下,歇了半日,才道:“我当日从西戎归来,是因要贺阿姊与君侯新婚之喜的。谁知归来,君侯却另娶他人。虽然此事是迫于无奈,但归根结底是因我顾氏势单力薄。否则以我阿姊容貌才德,怎能屈居侧室?顾显从前无能,此后定然为阿姊后盾。即便阿姊没有正妻的名分,也绝不使世人看轻了阿姊。”
这是顾显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虽然上次被她说急了,颇不情愿地表示不再管她,此后几年,二人也从不触及此事。谁想不肯多言的顾显从未打消过此念。云津一闻此语,更添了一层忧愁。
顾显自于西戎归来后,除了在蜀地那一次之外,未曾在她面前问起过她和韩高靖的事。除了在韩高靖面前为她出头,终令韩高靖迫使她成为侧室那一次之外,总给人一种对云津私事婚姻的不予干涉的样子。却不想原来他在一派自在天然的性情下,竟一直怀着这样的沉重心事。怪不得他不辞辛劳,屡次冒险入西戎,历尽艰辛组成戎胡军,每次作战都不惜死、不顾命,原来都是为了她啊。
“阿姊,我们从前守住士大夫之家的本分,并无过错,不是依然在天下大乱时蒙受耻辱,命如朝露吗?也许我顾氏该换个活法了。”
听了顾显意态坚决的话,云津知道他这振兴顾氏,保护家人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生出的,只怕早就在心里生根发芽,不可拔除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西戎之乱时,世家大族皆得以保全,如他家这样势单力薄的清流却大都遭难。自天子归晋后,士大夫更不如从前,连子弟儿女议婚,也被排斥在核心之外。
顾显是个血性男儿,经此沧桑巨变后,自然早与父祖辈看法决然不同。
云津只觉心中噎得很,从未有过地百感交集。她咽下百般情绪去开解顾显,然而语声中的幽伤却掩不住:“阿姊知道你的心意,可是我希望你能纵展胸襟,实现男儿志向。娶个好姑娘,儿孙绕膝,一生顺遂,绵延顾氏一族。至于家族什么的,你也熟读经史,难道不知富贵都是险中求,福祸相依的吗?莫若守得清贫,才是守常之道。至于我,又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君侯他待我如何……你不会不知道。我并无委屈,你该放心的。”
她与韩高靖的情事,本不欲向任何人吐露,今日得知顾显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这才吐露一二,也是为免他此后甘冒风险或终于参与到权力争斗中。
韩高靖意在取天下,若无意外的话,总有一天贵不可言。她和韩荆,甚至如今才三岁的韩关自然也成为众人瞩目的人。而顾显作为诸公子的舅氏,如果不知急流勇退,便不可避免地陷入权力斗争中,坏了顾氏家族累世累代行成的男子避开权势漩涡、归于清流以延续家族的生存规则。
顾显也是个善察人意的,他心里早已打定主意,并不愿与云津纠缠这个问题,便忍痛笑道:“阿姊说得对,只是如今我要想阿姊讨个情。”
“什么?”云津不知他要提什么要求,心中却也忐忑,只怕他执迷不悟。
顾显犹自带笑:“等我娶妻的时候,能不能自己挑个喜欢的?”
云津不觉松了口气,收了忧色,霁颜笑道:“那也要你快快养好伤,建立功业,才配得上好女子。”
顾显忍到如今,也慢慢没了精神,又饮了医官送来的药,便沉沉睡去。
云津这才出了顾显军帐,嘱咐随从好好照顾他,这才向自己帐中走去。才行几步,却见高高山坡上,韩高靖独立夜色之中,见她来了,便要伸手拉她上来。这一伸手,倒令云津蓦地想起多少年前,他在萧关之下从戎人手中救回她,隔着久远的时光,也是这样向她伸出手来,温柔而坚定。
那时,他和她,正是最美的年华。他身姿伟岸,自有一股慑人气魄,那伸手接应她的动作,令她从此不再孤独茫然。
然而征战多年,历经艰难生死与沧桑变幻,他们已非昔日模样。
她怀着交集心事,在重伤的顾显面前故作平静,在得见韩高靖时,心里不觉一阵柔软,便心事重重地靠在他身上,暂得安适。
“自兵围晋阳以来,我已损失三名领军之将,中等以下将校数名。今日又折了赵允,伤了顾显。”韩高靖先是语声沉重,忽然面色转为柔和,借着淡淡月光,瞧着她因多年随军转徙而憔悴的面庞,轻轻拍了拍她肩头,语声无比温柔:“云津,就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结束这一场征战吧。”
云津心中一惊,诧异抬头,却见韩高靖也低头看她。
“我已命陈延带人去查看汾河、晋河了。”
云津便知道他最终的决定是什么,虽心有不忍,却也无可如何,道:“我知道了。只是如今请君侯再命人回雍都,征集能够征集的粮食运来此处。”
“如今粮草充足,不需急着调运粮草。”韩高靖道。
云津摇头:“并不仅仅是为了补充我军粮草,而是为在攻城之后挽回晋阳人心的。若我们水灌晋阳,百姓必然怨恨,即便打下晋阳,将来别的州郡便会拼死抵抗。我们围困了晋阳已近半年,晋阳城再物资充沛,如今必然已经空虚。军士、百姓中多有饿殍。如能向百姓派发粮食,以活其命的话,他日攻打别的城池,必会得到百姓相迎,不战而屈人之兵。”
韩高靖叹道:“云津,你不枉令尊为你取的这名字。的确是放眼于天下的格局与胸襟,我会立即命人会雍都,让韩江速速筹集粮草输送此间。”
听闻晋阳一战,秦兵伤亡惨重,韩江在筹集粮草之时,也命人到各处征调兵丁,以补充晋阳兵力。凡十六岁以上男子都征调为士卒,拜爵并赐予其家宅院土地,免其家三年徭役赋税。
如此大费了一番周折,等到韩江亲自率领新征士卒押送粮草到底晋阳城外驻地时,晋水、汾水已然改道,人工挖掘的蓄水池中储满了水。
见粮草及兵源充足,此前那些想要退兵的将领们也都安了心,纷纷表示愿抵死攻入晋阳城,一时之间士气大振。
韩高靖再次向杨灏写信,约其出降,可保其家人身家性命。同时又日夜向城中散播“出降不杀,分以田宅”的消息。
晋阳城军民见了那即将漫出河池的滔滔之水,一旦开闸放开便会涌入晋阳的可怕情形,便都心生惕怵。人人奔走相告,意欲出降。就连宋氏、范氏这些拥护杨灏的世家子弟,也都来劝杨灏出降。
杨灏却令石英派人将来劝降的人全部囚禁起来,亲自到城墙上劳军,并自挽强弓,发劲弩向秦军处射去,以示绝不出降之意。
韩高靖无奈,亦亲自率三军向城中呼喊:“为保天子,方动干戈;若清君侧,不伤平民。滔滔晋水,亘古不绝,悠悠汾水,长驱直入。”
又对城中喊道:“唯请军民移步高地,驱水淹入晋阳城实是为了救晋阳城中为杨氏挟持的天子和百姓。乃是权宜之计,旨在坏城,不欲伤民。”
令狐嘉树早年在城中布下的密使间者亦趁乱四处游说,表明威烈侯韩高靖为替天行道不得已而水淹晋阳城,一旦晋阳城破,必会派发粮食物资,护佑百姓。
石英等人虽不时抓捕到密使间者,但已然防不住悠悠众口。一时城中纷乱,撇家舍业的哭喊声,怒骂声不绝于耳,人人都避往高出,亦有少数安土重迁、听天由命的。
晋阳城之溃,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眼见这令人恐惧的蓄水攻势,仿佛瞬间便可淹没这千年古城,费时费工的韩高靖却没有如晋阳百姓和秦军想象的那样,迅速下令掘开滔滔之水,他忽然停止了所有行动,没有任何声息。
除了威慑晋阳城的洋洋水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外,城内城外一片死寂。
韩高靖最终也未能下令淹晋阳,因为此时正直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连下七日,洪水裹挟着先前由秦军挖掘的河渠盈水,冲垮城池,非但淹了晋阳城,也令韩高靖不得不紧急将军队驻转移,扎在高地上。
除辎重押往山上之外,大军一丝不乱,依旧重围晋阳城。邵恒主动请缨,选三军勇士,于雨泽中紧迫晋阳城,不肯丝毫松懈。
或许是因为大雨阻隔,难以行军,也或许是知道已逃无可逃,或者眼见秦军虽有所移动,却章法谨严,晋阳城中守军并没有趁机突围。城门依旧关得严严实实,杨灏是铁了心与晋阳城共存亡了。
那日又是半夜袭扰晋阳,望着火光无数,耳闻呐喊声声。陈延沉默良久,终于夜见韩高靖。
却不想韩高靖也正于帐中等他:“外面攻城如何?”
陈延摇摇头:“晋阳城中的兵力虽不多,但都是晋王灏的亲信精锐。尤其那个陈广,勇悍无匹。”
韩高靖听了,半晌方道:“你可是有什么法子?”
陈延闻得远处攻城呼喝声,声震夜空,斟酌片刻,咬牙道:“法子倒有,只是忒毒了些。仆犹豫很久了,但此时也不得不说了。”
韩高靖心里突地一跳,要来的总归是要来。
其时云津在侧,察言观色,见两人都有心照不宣的沉默,也明白了陈延所说的法子,不觉倒吸一口凉气。
“难道陈君所说的法子是引汾、晋二水灌晋阳城?”
陈延默然不语,终于点了点头。
“此法即便得以攻城,牵连无辜百姓,只怕失了人心。”云津向陈延道。
陈延点点头:“夫人说得对,可晋阳城池险固,杨灏严防死守,我们已经围困数月,死伤无数,兵疲将乏,将士们已生了退却之意。日前就有一些副将劝说马将军和郭校尉要还军。长此以往,必致不祥,若说牵连百姓,如今晋阳城中百姓已经十分艰难,只是迫于晋王灏的威势,敢怒不敢言。若能早日破城,也可救民于水火。君侯要早下决断。”
韩高靖尚未言语,云津又劝道:“虽说慈不掌兵,但此法过于残忍,请三思而后行。”
陈延叹气,向云津一揖:“夫人仁慈,可也见了数次攻城,尸横遍野的情形。我们大军出行,将士们自然是抛别父母妻儿,以血肉之躯苦战;而后方更需秦川百姓纳粮苦役来输送供应粮草。如果我们失败而还,有何颜面面对秦川百姓。难道夫人只顾晋阳百姓,不顾秦川百姓吗?”
云津被说得低头无言,韩高靖却是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见二人无语,陈延便语气沉缓:“虽说晋阳看似防守牢固,其实不过只有一口气在了。兵围数月,粮食必然空虚,我听说城中百姓已经出现易子而食的情形,人心浮动,晋王灏所能依靠的只剩那些平日忠诚于他的武卒亲兵们。我们只需要再添一把火,就可攻破晋阳。否则,若这次不能攻下晋阳,这种天时人和,内外协同的机会再也难得,我们累积数年,好容易抓住的时机便劝白费了,此前死伤无数得来的战果也都白费了。”
韩高靖尚有疑虑:“这是大事,待我与众将商议后再定吧。”
一语方罢,忽然外面一片喧哗,有将士涌入营垒,韩高靖忽地站起,问身边戍从:“何事喧哗?”
便有戍卫从外入拜,道:“军司马赵允随和戎都尉绕城察看敌城——被射杀。和戎都尉……”
正在此时,帐外传来一声大喝:“我要求见将军请兵登城,你们别拦着我。”
韩高靖等听出呱噪之人为马汉阳,待郭令颐与邵恒入帐请示时,隔帘犹见数人拦着汹汹不已的马汉阳。
“马将军何事,至于喧哗军帐?”韩高靖向郭、邵二将问道。
“马将军听闻赵司马死讯,不顾众人拦阻,就要前往报仇。”
原本对马汉阳夤夜喧闹不满的韩高靖瞬间沉默不语。
赵允虽然才能不过中人,却始终被厚待,原是因为他乃是年少自冀州跟随韩高靖的亲信。且他与马汉阳是自小的情份,难怪一向就骁勇的马汉阳不顾一切要去复仇。
韩高靖沉思片刻,叹道:“我亲自去和他说。”
众人俱跟随出帐,惟云津听此前戍卫提及和戎都尉顾显,心下不安,忙拦住那戍卫道:“和戎都尉怎么了?”
那戍卫目光闪烁,良久回道:“和戎都尉身先士卒,被城上巨石砸中,从云梯滚落。”
云津顿时面白如纸,随即奔出。自戎狄之乱,家人生死离散后,她再一次升起了那种无边的茫然恐惧。
顾显,是她母家唯一的亲人了。
攻城的呐喊声渐渐歇了,而照明的火把也慢慢熄了。没有攻伐的夜晚陷入了无边的寂静。寂静地仿佛太平之世,又似羲皇初民之时。总之,安静地令人以为,明日一梦醒来,就可回到二十余年前,诸侯争霸之前的漫漫岁月。
顾显疼得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硬是忍住了一声没吭,连为他清创的随军医官也摇头感叹:“和戎都尉看起来是个白面书生一样的儒雅之士,不曾想竟是世间少有的铮铮男儿。”
云津听了眼圈不由红了,他是家中少子,今年不过才二十六岁。若非卷入这乱世,又或者说生于世家的话,该还是个娇宠的公子。而他却经历了十余年的流离丧乱、艰难磨砺。曾被戎兵所虏,历经生死;辗转胡地,被迫为奴。就是回来的这些年,也为这乱世所累,并没有一日安宁日子可过。
见阿姊伤心,顾显心里不忍,勉强笑道:“阿姊莫哭,沙场征伐哪有不受伤的?世人皆以为我顾氏男儿温润如玉,却不知顾显要为阿姊而战,可奋不顾身。”
先前见了顾显伤势,云津犹能忍住,一听这话却是再忍不住珠泪抛滚,更咽道:“我很好,你不需挂怀。我只希望你能够按自己的心意,度过大好男儿的一生,不要心有挂碍才是。”
顾显见左右无人,抬手要为云津擦泪,却只以衣袖拂了一下,便无力地垂下,歇了半日,才道:“我当日从西戎归来,是因要贺阿姊与君侯新婚之喜的。谁知归来,君侯却另娶他人。虽然此事是迫于无奈,但归根结底是因我顾氏势单力薄。否则以我阿姊容貌才德,怎能屈居侧室?顾显从前无能,此后定然为阿姊后盾。即便阿姊没有正妻的名分,也绝不使世人看轻了阿姊。”
这是顾显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虽然上次被她说急了,颇不情愿地表示不再管她,此后几年,二人也从不触及此事。谁想不肯多言的顾显从未打消过此念。云津一闻此语,更添了一层忧愁。
顾显自于西戎归来后,除了在蜀地那一次之外,未曾在她面前问起过她和韩高靖的事。除了在韩高靖面前为她出头,终令韩高靖迫使她成为侧室那一次之外,总给人一种对云津私事婚姻的不予干涉的样子。却不想原来他在一派自在天然的性情下,竟一直怀着这样的沉重心事。怪不得他不辞辛劳,屡次冒险入西戎,历尽艰辛组成戎胡军,每次作战都不惜死、不顾命,原来都是为了她啊。
“阿姊,我们从前守住士大夫之家的本分,并无过错,不是依然在天下大乱时蒙受耻辱,命如朝露吗?也许我顾氏该换个活法了。”
听了顾显意态坚决的话,云津知道他这振兴顾氏,保护家人的想法,并非一朝一夕生出的,只怕早就在心里生根发芽,不可拔除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西戎之乱时,世家大族皆得以保全,如他家这样势单力薄的清流却大都遭难。自天子归晋后,士大夫更不如从前,连子弟儿女议婚,也被排斥在核心之外。
顾显是个血性男儿,经此沧桑巨变后,自然早与父祖辈看法决然不同。
云津只觉心中噎得很,从未有过地百感交集。她咽下百般情绪去开解顾显,然而语声中的幽伤却掩不住:“阿姊知道你的心意,可是我希望你能纵展胸襟,实现男儿志向。娶个好姑娘,儿孙绕膝,一生顺遂,绵延顾氏一族。至于家族什么的,你也熟读经史,难道不知富贵都是险中求,福祸相依的吗?莫若守得清贫,才是守常之道。至于我,又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君侯他待我如何……你不会不知道。我并无委屈,你该放心的。”
她与韩高靖的情事,本不欲向任何人吐露,今日得知顾显心中一直耿耿于怀,这才吐露一二,也是为免他此后甘冒风险或终于参与到权力争斗中。
韩高靖意在取天下,若无意外的话,总有一天贵不可言。她和韩荆,甚至如今才三岁的韩关自然也成为众人瞩目的人。而顾显作为诸公子的舅氏,如果不知急流勇退,便不可避免地陷入权力斗争中,坏了顾氏家族累世累代行成的男子避开权势漩涡、归于清流以延续家族的生存规则。
顾显也是个善察人意的,他心里早已打定主意,并不愿与云津纠缠这个问题,便忍痛笑道:“阿姊说得对,只是如今我要想阿姊讨个情。”
“什么?”云津不知他要提什么要求,心中却也忐忑,只怕他执迷不悟。
顾显犹自带笑:“等我娶妻的时候,能不能自己挑个喜欢的?”
云津不觉松了口气,收了忧色,霁颜笑道:“那也要你快快养好伤,建立功业,才配得上好女子。”
顾显忍到如今,也慢慢没了精神,又饮了医官送来的药,便沉沉睡去。
云津这才出了顾显军帐,嘱咐随从好好照顾他,这才向自己帐中走去。才行几步,却见高高山坡上,韩高靖独立夜色之中,见她来了,便要伸手拉她上来。这一伸手,倒令云津蓦地想起多少年前,他在萧关之下从戎人手中救回她,隔着久远的时光,也是这样向她伸出手来,温柔而坚定。
那时,他和她,正是最美的年华。他身姿伟岸,自有一股慑人气魄,那伸手接应她的动作,令她从此不再孤独茫然。
然而征战多年,历经艰难生死与沧桑变幻,他们已非昔日模样。
她怀着交集心事,在重伤的顾显面前故作平静,在得见韩高靖时,心里不觉一阵柔软,便心事重重地靠在他身上,暂得安适。
“自兵围晋阳以来,我已损失三名领军之将,中等以下将校数名。今日又折了赵允,伤了顾显。”韩高靖先是语声沉重,忽然面色转为柔和,借着淡淡月光,瞧着她因多年随军转徙而憔悴的面庞,轻轻拍了拍她肩头,语声无比温柔:“云津,就让我们不惜一切代价结束这一场征战吧。”
云津心中一惊,诧异抬头,却见韩高靖也低头看她。
“我已命陈延带人去查看汾河、晋河了。”
云津便知道他最终的决定是什么,虽心有不忍,却也无可如何,道:“我知道了。只是如今请君侯再命人回雍都,征集能够征集的粮食运来此处。”
“如今粮草充足,不需急着调运粮草。”韩高靖道。
云津摇头:“并不仅仅是为了补充我军粮草,而是为在攻城之后挽回晋阳人心的。若我们水灌晋阳,百姓必然怨恨,即便打下晋阳,将来别的州郡便会拼死抵抗。我们围困了晋阳已近半年,晋阳城再物资充沛,如今必然已经空虚。军士、百姓中多有饿殍。如能向百姓派发粮食,以活其命的话,他日攻打别的城池,必会得到百姓相迎,不战而屈人之兵。”
韩高靖叹道:“云津,你不枉令尊为你取的这名字。的确是放眼于天下的格局与胸襟,我会立即命人会雍都,让韩江速速筹集粮草输送此间。”
听闻晋阳一战,秦兵伤亡惨重,韩江在筹集粮草之时,也命人到各处征调兵丁,以补充晋阳兵力。凡十六岁以上男子都征调为士卒,拜爵并赐予其家宅院土地,免其家三年徭役赋税。
如此大费了一番周折,等到韩江亲自率领新征士卒押送粮草到底晋阳城外驻地时,晋水、汾水已然改道,人工挖掘的蓄水池中储满了水。
见粮草及兵源充足,此前那些想要退兵的将领们也都安了心,纷纷表示愿抵死攻入晋阳城,一时之间士气大振。
韩高靖再次向杨灏写信,约其出降,可保其家人身家性命。同时又日夜向城中散播“出降不杀,分以田宅”的消息。
晋阳城军民见了那即将漫出河池的滔滔之水,一旦开闸放开便会涌入晋阳的可怕情形,便都心生惕怵。人人奔走相告,意欲出降。就连宋氏、范氏这些拥护杨灏的世家子弟,也都来劝杨灏出降。
杨灏却令石英派人将来劝降的人全部囚禁起来,亲自到城墙上劳军,并自挽强弓,发劲弩向秦军处射去,以示绝不出降之意。
韩高靖无奈,亦亲自率三军向城中呼喊:“为保天子,方动干戈;若清君侧,不伤平民。滔滔晋水,亘古不绝,悠悠汾水,长驱直入。”
又对城中喊道:“唯请军民移步高地,驱水淹入晋阳城实是为了救晋阳城中为杨氏挟持的天子和百姓。乃是权宜之计,旨在坏城,不欲伤民。”
令狐嘉树早年在城中布下的密使间者亦趁乱四处游说,表明威烈侯韩高靖为替天行道不得已而水淹晋阳城,一旦晋阳城破,必会派发粮食物资,护佑百姓。
石英等人虽不时抓捕到密使间者,但已然防不住悠悠众口。一时城中纷乱,撇家舍业的哭喊声,怒骂声不绝于耳,人人都避往高出,亦有少数安土重迁、听天由命的。
晋阳城之溃,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然而眼见这令人恐惧的蓄水攻势,仿佛瞬间便可淹没这千年古城,费时费工的韩高靖却没有如晋阳百姓和秦军想象的那样,迅速下令掘开滔滔之水,他忽然停止了所有行动,没有任何声息。
除了威慑晋阳城的洋洋水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外,城内城外一片死寂。
韩高靖最终也未能下令淹晋阳,因为此时正直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暴雨连下七日,洪水裹挟着先前由秦军挖掘的河渠盈水,冲垮城池,非但淹了晋阳城,也令韩高靖不得不紧急将军队驻转移,扎在高地上。
除辎重押往山上之外,大军一丝不乱,依旧重围晋阳城。邵恒主动请缨,选三军勇士,于雨泽中紧迫晋阳城,不肯丝毫松懈。
或许是因为大雨阻隔,难以行军,也或许是知道已逃无可逃,或者眼见秦军虽有所移动,却章法谨严,晋阳城中守军并没有趁机突围。城门依旧关得严严实实,杨灏是铁了心与晋阳城共存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