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朕乃大凉皇帝)
凉州,金城郡,大凉国都,中州城,大凉皇宫
“皋兰山脚下的叛军如今足足有四万众,据探报,士气之盛,且汉军那边军援了不少辎重给叛军,贼军首领高峻日前连下中州周边数个乡镇,其兵锋搞不好已经超过了四万,如今我军只有不到五万疲惫之师,粮草不济,再过半月,大军恐怕要崩溃。”
“周边数县已经全数落入叛贼手中,中州城,现今已是孤城...”
“大王,皇上兵败肃州,残军才已入姑臧,匈奴骑兵跟着就到了显美县外,皇上军力据报不过七千人,大王,是否出兵救援?”
拓跋文熙受封武威王,此次拓跋文宏出兵后,拓跋文彦不在中州,他拓跋文熙就是中州的领导,诸多文臣武将纷纷上报最近的状况,使得拓跋文熙不禁感到一阵的头大:“前去成朝求援的人回来没有?”
“禀大王,数日前回来的探子说成朝在庄州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且庆阳王在井陉关养伤,诸将都在井陉关修养,文鸳将军力战数日,筋疲力竭,成朝的答复是,不日出兵。”
“可恶...”拓跋文熙一拳打在了面前的案几上,呵道:“想那上官尹风定是要坐看我大凉败亡才肯出兵,他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想做那战国时期的齐国?偏安一隅?”
一文臣站出队列拱手道:“大王,如今成朝已经今非昔比,上官尹风麾下号称百万之众,战将千员,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成朝了,而上官尹风励精图治的背后,是想吞并整个天下,即便是出兵援救了我们以后依然要与我们为敌,现在我大凉势微,一旦我大凉败亡,那么上官尹风变相的就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试问,若是大王是成朝皇帝,此刻该当如何?”
“陈大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大凉依旧占据金城、陇西、武威三地,若是征兵,怕也能再征集十万之众,岂可是轻易言败的?”当中一武将站出列大喝道。
“此刻我等众人难道还不能正视眼前的状况?大王,三郡之地已无可招之兵,更无可征之粮,武威郡内甚至出现了百姓相食的事情,大王,我大凉此次在劫难逃啊...”
“乱我军心,给孤王将此人叉出去,乱棍打死,以儆效尤。”拓跋文熙也不愿意正视这个事情,作为凉州大族的拓跋氏与文氏,一旦凉国倒塌,面对两个族群的是灭顶之灾,然而这些事情拓跋文熙岂能不知,但手下依然有近五万人,即便是不能打败隗嚣,守住中州城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拓跋雀,你乃孤王手下的大将,你认为可有机会守住中州城...”拓跋文熙转头问道。
拓跋雀今年刚刚三十岁,正值壮年,然而其在十六岁时便跟随拓跋石南征北战,拓跋石随后便将拓跋雀分给了拓跋文熙,作为其麾下亲卫大将:“禀大王,末将当年所战皆是野战,冲锋陷阵有一手,但在守城这方面,莫不如问问大将军...”
拓跋雀不是不想说,而是其也深知中州根本守不住,此刻他虽然作为拓跋文熙的亲信,但也不敢胡乱说,旋即将这个皮球踢给了拓跋文宏留给拓跋文熙的中州大将军文泰。
文泰心里是极度不爽拓跋雀这个行为,然而此刻武将论官职,确实是他这个中州大将军最大,且拓跋文宏出征之前千叮万嘱,军事上一定要多听文泰的意见:“末将以为,中州长时间是守不住的,按照陛下出征前的旨意,一旦中州失守,我军即刻退往姑臧,而现在陛下就在姑臧城中,末将以为,我军当突围撤出中州,然后前往姑臧与陛下汇合...”
“老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文氏一族的大佬,文家五兄弟的父亲文智当先站出反对道:“陛下出征前也说过,若事不可为,庆阳王为大凉皇帝,现在庆阳王不在凉州,老臣以为,大王应当即我大凉皇帝位,为大凉国考虑。”
文氏一族分为六支,皆为亲族之内,文智乃文氏一族族长,权威甚大,又是文泰的大伯父,按道理文智说这些话是没问题的,但文泰却当先反对道:“大伯,此言不可胡说,如今陛下仍在姑臧,大王岂能随意称帝,如此做,岂不是将我大凉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此举,我以为不妥...”
中州城内近两万人都是文泰的亲信部队,作为中州大将军,此刻的最高将领,他的话分量很重,且有一个重点,文泰是拓跋文宏的亲信,否则也不会被留下坐镇中州城;文泰表示不拥立拓跋文熙,那么拓跋文熙也不敢随意乱来,毕竟拓跋氏的崛起全靠文氏一族的帮忙,否则拓跋氏在凉州根本立不了国。
“孤王以为大将军言之有理,文大人,此刻却不敢随意乱来啊,皇兄可还在姑臧驻守啊...”拓跋文熙心里也想当皇帝,但此刻他是真的不敢乱来。
....
武威郡,姑臧城
姑臧城为匈奴人所建,城池呈龙形,又称卧龙城,汉武帝时,北破匈奴于姑臧城,建姑臧县,在龙形城池外加筑了城墙,为雍凉两州的治所所在,史载为五凉都城,当然,在汉时还不是这么回事。
姑臧城,原凉州州治衙门
“陛下,撤吧,城中兵力不过六千人,匈奴人断了休屠河水源,城中已经断水两日,再不撤,军心大乱,不战则败啊...”
“陛下,拓跋杰已经战死,拓跋化也是负了伤,末将深感责任重大,还请陛下为大凉考虑,撤回中州,来日再图北部之地。”文鸯沉声说道。
拓跋文宏的盔甲上全是箭矢和刀剑的印迹,此刻他站起身,朗声道:“朕乃大凉皇帝,即便是死,也得死在冲锋的路上,朕身故之后,大凉一切国事交予武威王暂时处理,若庆阳王平安回归,则令其为大凉皇帝...文鸯...”说着拓跋文宏目光炯炯的看着文鸯道:“带着朕的旨意,前往中州宣旨,记住,一定护着庆阳王,不得有误。”
“陛下...”文鸯回应道:“先祖高皇帝令末将保护陛下周全,为陛下亲军将,此刻陛下决意战于姑臧,末将岂可独自离去?传旨一事,让拓跋化去就好...”
凉州,金城郡,大凉国都,中州城,大凉皇宫
“皋兰山脚下的叛军如今足足有四万众,据探报,士气之盛,且汉军那边军援了不少辎重给叛军,贼军首领高峻日前连下中州周边数个乡镇,其兵锋搞不好已经超过了四万,如今我军只有不到五万疲惫之师,粮草不济,再过半月,大军恐怕要崩溃。”
“周边数县已经全数落入叛贼手中,中州城,现今已是孤城...”
“大王,皇上兵败肃州,残军才已入姑臧,匈奴骑兵跟着就到了显美县外,皇上军力据报不过七千人,大王,是否出兵救援?”
拓跋文熙受封武威王,此次拓跋文宏出兵后,拓跋文彦不在中州,他拓跋文熙就是中州的领导,诸多文臣武将纷纷上报最近的状况,使得拓跋文熙不禁感到一阵的头大:“前去成朝求援的人回来没有?”
“禀大王,数日前回来的探子说成朝在庄州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且庆阳王在井陉关养伤,诸将都在井陉关修养,文鸳将军力战数日,筋疲力竭,成朝的答复是,不日出兵。”
“可恶...”拓跋文熙一拳打在了面前的案几上,呵道:“想那上官尹风定是要坐看我大凉败亡才肯出兵,他难道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想做那战国时期的齐国?偏安一隅?”
一文臣站出队列拱手道:“大王,如今成朝已经今非昔比,上官尹风麾下号称百万之众,战将千员,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弱小的成朝了,而上官尹风励精图治的背后,是想吞并整个天下,即便是出兵援救了我们以后依然要与我们为敌,现在我大凉势微,一旦我大凉败亡,那么上官尹风变相的就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试问,若是大王是成朝皇帝,此刻该当如何?”
“陈大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大凉依旧占据金城、陇西、武威三地,若是征兵,怕也能再征集十万之众,岂可是轻易言败的?”当中一武将站出列大喝道。
“此刻我等众人难道还不能正视眼前的状况?大王,三郡之地已无可招之兵,更无可征之粮,武威郡内甚至出现了百姓相食的事情,大王,我大凉此次在劫难逃啊...”
“乱我军心,给孤王将此人叉出去,乱棍打死,以儆效尤。”拓跋文熙也不愿意正视这个事情,作为凉州大族的拓跋氏与文氏,一旦凉国倒塌,面对两个族群的是灭顶之灾,然而这些事情拓跋文熙岂能不知,但手下依然有近五万人,即便是不能打败隗嚣,守住中州城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拓跋雀,你乃孤王手下的大将,你认为可有机会守住中州城...”拓跋文熙转头问道。
拓跋雀今年刚刚三十岁,正值壮年,然而其在十六岁时便跟随拓跋石南征北战,拓跋石随后便将拓跋雀分给了拓跋文熙,作为其麾下亲卫大将:“禀大王,末将当年所战皆是野战,冲锋陷阵有一手,但在守城这方面,莫不如问问大将军...”
拓跋雀不是不想说,而是其也深知中州根本守不住,此刻他虽然作为拓跋文熙的亲信,但也不敢胡乱说,旋即将这个皮球踢给了拓跋文宏留给拓跋文熙的中州大将军文泰。
文泰心里是极度不爽拓跋雀这个行为,然而此刻武将论官职,确实是他这个中州大将军最大,且拓跋文宏出征之前千叮万嘱,军事上一定要多听文泰的意见:“末将以为,中州长时间是守不住的,按照陛下出征前的旨意,一旦中州失守,我军即刻退往姑臧,而现在陛下就在姑臧城中,末将以为,我军当突围撤出中州,然后前往姑臧与陛下汇合...”
“老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文氏一族的大佬,文家五兄弟的父亲文智当先站出反对道:“陛下出征前也说过,若事不可为,庆阳王为大凉皇帝,现在庆阳王不在凉州,老臣以为,大王应当即我大凉皇帝位,为大凉国考虑。”
文氏一族分为六支,皆为亲族之内,文智乃文氏一族族长,权威甚大,又是文泰的大伯父,按道理文智说这些话是没问题的,但文泰却当先反对道:“大伯,此言不可胡说,如今陛下仍在姑臧,大王岂能随意称帝,如此做,岂不是将我大凉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此举,我以为不妥...”
中州城内近两万人都是文泰的亲信部队,作为中州大将军,此刻的最高将领,他的话分量很重,且有一个重点,文泰是拓跋文宏的亲信,否则也不会被留下坐镇中州城;文泰表示不拥立拓跋文熙,那么拓跋文熙也不敢随意乱来,毕竟拓跋氏的崛起全靠文氏一族的帮忙,否则拓跋氏在凉州根本立不了国。
“孤王以为大将军言之有理,文大人,此刻却不敢随意乱来啊,皇兄可还在姑臧驻守啊...”拓跋文熙心里也想当皇帝,但此刻他是真的不敢乱来。
....
武威郡,姑臧城
姑臧城为匈奴人所建,城池呈龙形,又称卧龙城,汉武帝时,北破匈奴于姑臧城,建姑臧县,在龙形城池外加筑了城墙,为雍凉两州的治所所在,史载为五凉都城,当然,在汉时还不是这么回事。
姑臧城,原凉州州治衙门
“陛下,撤吧,城中兵力不过六千人,匈奴人断了休屠河水源,城中已经断水两日,再不撤,军心大乱,不战则败啊...”
“陛下,拓跋杰已经战死,拓跋化也是负了伤,末将深感责任重大,还请陛下为大凉考虑,撤回中州,来日再图北部之地。”文鸯沉声说道。
拓跋文宏的盔甲上全是箭矢和刀剑的印迹,此刻他站起身,朗声道:“朕乃大凉皇帝,即便是死,也得死在冲锋的路上,朕身故之后,大凉一切国事交予武威王暂时处理,若庆阳王平安回归,则令其为大凉皇帝...文鸯...”说着拓跋文宏目光炯炯的看着文鸯道:“带着朕的旨意,前往中州宣旨,记住,一定护着庆阳王,不得有误。”
“陛下...”文鸯回应道:“先祖高皇帝令末将保护陛下周全,为陛下亲军将,此刻陛下决意战于姑臧,末将岂可独自离去?传旨一事,让拓跋化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