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车轮上的铁钉已经布满了铁锈,一圈一圈的轮回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车轴该上油了,有规律的吱扭,吱扭,吱扭,仿佛在控诉主人对自己的冷落。
斑驳的车板上躺着一只羊,这里地处西北,下午三点钟就已接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映在混杂着尘土的羊毛上。
这羊早已没有了气息,脑袋在车板的边缘半垂着,伴随着车轮的吱扭声,一颠,一颠。
羊头的后脑血肉模糊,半凝固的血块黏连着羊毛。
羊的眼睛却还睁着,瞳孔涣散,浑浊的眼白上布满血丝,完全没有半点生机。
中年汉子停下了脚步,吱扭声戛然而止,他放下板车的扶手,微微的弯下腰,轻抬着推开了简易的木栅栏门,把板车推进了小院,回身关上了院门。
屋门开了,走出来一个胖胖的女人,一边摘围裙,一边说着:“他爸,这羊咋又拉回来了?”
男人头都没抬,径直走进柴房,拿出个带着血迹的盆子:
“站上只收现杀的活羊,厨子倒是私自收,但死羊只给四块五一斤。我都说了刚杀的,羊身子还温着哩,狗日的硬说是太阳晒的。”
“这近处也只有他们收羊,怕是坐地起价哩。”女人把围裙挂在简易的晾衣杆上说着。
男人没有应声,从搭带里拿出刀子,开始给羊扒皮,手上的动作熟练又利索。
“阿爸,我的糖哩?”伴着欢快的童音,屋里跑出来个十岁左右的娃娃。
“阿爸占着手哩,喏,搭带里,自己拿。”男人回应着,手里的活丝毫没有停顿:
“卓娃,你是不是拿棍棍打羊咧?”
“没有啊阿爸。”小孩拿出糖放进嘴里,鼓着腮帮子说道。
“那好端端的羊,杂能疯一样的追着你咬哩?”男人追问。
女人拿着毛巾给小孩擦了把脸:
“行了行了,娃娃小,淘一下嘛,杀都杀了,吃过饭我串点羊肉串串,明天烤了去站上卖一下。”说着伸手拉着小孩的胳膊:
“来卓娃,阿爸杀羊咱进屋,明天阿妈给你做羊肉饼饼吃。”
男人不再说话,继续低头忙着手里的活。
“阿妈,我真的没有…”孩子呢喃着,被女人带进了屋。
方圆六十公里,只有零零散散二三十个这样的人家,平日里的食物保障,就是种点豆类,瓜类,还有一季的玉米,收成足够一家人的食用,收成好还会有富余。经济来源就是养的牛羊,卖给五公里外的火车站换些钱。
那个火车站很小,就是一个补给点,每天都有两列火车经过,站上负责提前做好餐盒,提供给火车上的餐车。
男人开始分羊肉,心里默默的计划着:
“肋排剃一下,烤着吃;切出来的这两条里脊,给卓娃做羊肉饼;羊杂一会洗净煮一下,风干了以后做羊杂汤;羊皮一会渍上,风干一下;羊尾留着一会熬点油,羊头明天吃,剩下的全部提进屋,一会串起来,串串剩下的做羊肉干…”
分配完毕,拿了把柴刀,走进柴房拿出了一些细树枝,放在门口,等会是要打磨成肉签子的。
一切准备停当,男人这才走到院子当中,弯腰吱嘎吱嘎压了几下水,夹杂着些许铁锈的水流从磨得锃亮的铁质水管里涌了出来。
这种早已被淘汰的压水器,是附近散户家中必备的,也是唯一的取水工具。
男人迅速伸出手,冲湿了手,从地上那已经污浊到看不出颜色的肥皂盒里取出一小块肥皂,搓洗着满是血迹和老茧的手。
放下肥皂,又压了几下水管的压杆,流出的水已经变得很清澈,把手冲洗干净,湿漉漉的手在裤子上蹭了两下,往屋里走去。
白天的阳光很是充足,晒得人浑身暖暖的,晚上却吹起了凛冽的冷风。
屋内的老式马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把一家人的影子投在了窗子上。
尽管窗外封着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嗦嗦作响,依然掩盖不住屋内孩子的欢快笑声。
斑驳的车板上躺着一只羊,这里地处西北,下午三点钟就已接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映在混杂着尘土的羊毛上。
这羊早已没有了气息,脑袋在车板的边缘半垂着,伴随着车轮的吱扭声,一颠,一颠。
羊头的后脑血肉模糊,半凝固的血块黏连着羊毛。
羊的眼睛却还睁着,瞳孔涣散,浑浊的眼白上布满血丝,完全没有半点生机。
中年汉子停下了脚步,吱扭声戛然而止,他放下板车的扶手,微微的弯下腰,轻抬着推开了简易的木栅栏门,把板车推进了小院,回身关上了院门。
屋门开了,走出来一个胖胖的女人,一边摘围裙,一边说着:“他爸,这羊咋又拉回来了?”
男人头都没抬,径直走进柴房,拿出个带着血迹的盆子:
“站上只收现杀的活羊,厨子倒是私自收,但死羊只给四块五一斤。我都说了刚杀的,羊身子还温着哩,狗日的硬说是太阳晒的。”
“这近处也只有他们收羊,怕是坐地起价哩。”女人把围裙挂在简易的晾衣杆上说着。
男人没有应声,从搭带里拿出刀子,开始给羊扒皮,手上的动作熟练又利索。
“阿爸,我的糖哩?”伴着欢快的童音,屋里跑出来个十岁左右的娃娃。
“阿爸占着手哩,喏,搭带里,自己拿。”男人回应着,手里的活丝毫没有停顿:
“卓娃,你是不是拿棍棍打羊咧?”
“没有啊阿爸。”小孩拿出糖放进嘴里,鼓着腮帮子说道。
“那好端端的羊,杂能疯一样的追着你咬哩?”男人追问。
女人拿着毛巾给小孩擦了把脸:
“行了行了,娃娃小,淘一下嘛,杀都杀了,吃过饭我串点羊肉串串,明天烤了去站上卖一下。”说着伸手拉着小孩的胳膊:
“来卓娃,阿爸杀羊咱进屋,明天阿妈给你做羊肉饼饼吃。”
男人不再说话,继续低头忙着手里的活。
“阿妈,我真的没有…”孩子呢喃着,被女人带进了屋。
方圆六十公里,只有零零散散二三十个这样的人家,平日里的食物保障,就是种点豆类,瓜类,还有一季的玉米,收成足够一家人的食用,收成好还会有富余。经济来源就是养的牛羊,卖给五公里外的火车站换些钱。
那个火车站很小,就是一个补给点,每天都有两列火车经过,站上负责提前做好餐盒,提供给火车上的餐车。
男人开始分羊肉,心里默默的计划着:
“肋排剃一下,烤着吃;切出来的这两条里脊,给卓娃做羊肉饼;羊杂一会洗净煮一下,风干了以后做羊杂汤;羊皮一会渍上,风干一下;羊尾留着一会熬点油,羊头明天吃,剩下的全部提进屋,一会串起来,串串剩下的做羊肉干…”
分配完毕,拿了把柴刀,走进柴房拿出了一些细树枝,放在门口,等会是要打磨成肉签子的。
一切准备停当,男人这才走到院子当中,弯腰吱嘎吱嘎压了几下水,夹杂着些许铁锈的水流从磨得锃亮的铁质水管里涌了出来。
这种早已被淘汰的压水器,是附近散户家中必备的,也是唯一的取水工具。
男人迅速伸出手,冲湿了手,从地上那已经污浊到看不出颜色的肥皂盒里取出一小块肥皂,搓洗着满是血迹和老茧的手。
放下肥皂,又压了几下水管的压杆,流出的水已经变得很清澈,把手冲洗干净,湿漉漉的手在裤子上蹭了两下,往屋里走去。
白天的阳光很是充足,晒得人浑身暖暖的,晚上却吹起了凛冽的冷风。
屋内的老式马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把一家人的影子投在了窗子上。
尽管窗外封着的塑料布被风吹得嗦嗦作响,依然掩盖不住屋内孩子的欢快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