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抬头一看,发现已经 1点 45了,赶忙让开位置,让宋诗语把歌放了。
兰婷不依不饶,问道:“张潮,你才来第二次,我们广播站就出了事故……诗语可从没有出过差错。说,是不是你见色起意,骚扰她了!”
张潮连忙否认,宋诗语也笑着帮忙解释道:“刚刚张潮哼了一首歌,很好听,我让他写下来了。”
说罢就把手里的歌词递给了兰婷。
兰婷看完以后,难以置信地道:“这是你刚刚写的?你还会写歌?”
张潮答道:“瞎哼哼的……你知道的,自从我被刘旭阳打了一下脑袋……”
“好了好了,别说了!又把我当成傻子了是吧?”兰婷听不得张潮胡扯,于是转移话题:“这歌词写得,很有深意啊……听说你一模只考了 300多?”
张潮心想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这事估计已经传开了,自己回避也没用,索性大方承认:“是。”
兰婷的秀眸一转,“呵呵”地笑了出来,道:“所以你写了这首歌来给自己加油鼓劲儿?还挺自强不息的嘛!”
张潮这下有嘴也说不清了,然后就看到旁边的宋诗语也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心想随你们解读吧,劳资反正也不走正常高考录取这条路了。
这时候宋诗语开口道:“张潮,你这首歌,能不能让我来唱?我觉得挺励志的,能鼓舞很多这次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对了,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它该叫什么呢?”
张潮道:“这首歌本来就是我瞎哼哼出来的,你想唱就拿去唱吧。歌名,歌名就叫《你的答案》。”心里默默给原来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道了声抱歉。
宋诗语“噗嗤”一声笑出来:“瞎哼哼就能写出这样的歌和歌词,那让我们这些学音乐十几年的怎么活?《你的答案》,这个名字简洁又直切主题——谢谢你啦!”
兰婷有些纳闷地看着,也不知道这个一向对男生冷淡之极的闺蜜,怎么会对张潮言笑晏晏。
不过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很快响了,已经 1点 55分了。三人只好匆匆关了电脑,又关好了门,各自回到班级。
下午下了课,张潮又是急急忙忙去食堂吃了晚饭,回宿舍洗了把脸,等广播站快开始放固定曲目了,才去登门码文。
不过这次兰婷也在,宋诗语则抱着吉他,不断练习中午刚刚得到的这首《你的答案》,偶尔还修改一两个音符和节奏,在一张空白的五线谱上涂涂改改。
兰婷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她没有想到,今天中午看到的词,一开始觉得不够诗意,甚至有些俗气;但是配上曲调以后竟然如此动人。
其实歌曲歌曲,歌词就必须有曲子配。兰婷虽然颇有文学积累,也能识识简谱,但毕竟不是音乐专业,只看到歌词的话,是没有办法匹配上旋律的。
这歌越听越上头,第三遍以后,就连兰婷也跟着哼哼起来: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
声音不错,清脆悦耳。但更好听的无疑是宋诗语的弹唱。宋诗语唱歌的声线和讲话时的轻轻柔柔完全不同,而是偏女中音,颇有力量感,极有穿透力,还挺适合这首歌的风格。
张潮就在两人的歌声中完成了文章,拷贝进软盘,又删除了电脑上的文档。
这期间兰婷一眼都没过来瞅过他到底在写什么。兰婷有自己的骄傲,既然答应了不看,哪怕心里再痒,也不会往张潮这里多瞥一眼。
晚自习,各科的答题卡终于发下来了。张潮眼疾手快,把其他各科都塞进了书包,独留语文在桌面。
核对过参考答案以后,他确认这次扣的5分当中,2分是默写,还错了一道3分的选择题,剩下的主观题全部满分。
很快他的语文答题卡就被申明借走了,随后又开始在全班传阅,就连刘旭阳都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惊叹声此起彼伏。毕竟问答题和作文满分这种神迹,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往年全市语文高考第一,也就是140分出头的样子。
默写和选择题全对则不少见——也就是说,如果张潮“认真”点,“运气好”点,他可以得一个语文满分?
这比他考了145分,还要不可思议。
直到快下课,这张答题卡才被传回了张潮手里,还是陈欢双手递给他的,眼神里只有一种信息:大佬,给跪了……
其实张潮自己也有些惊讶,他预计主观题怎么也会被扣掉一两分,结果阅卷组竟然慷慨地给了满分,超过了他原先最好的预计。包括作文满分也出乎意料。
有过两次被抽调去参与高考阅卷经历的张潮知道,这个分数背后一定有什么故事,只是自己现在不知道。
这天晚张潮没有溜去微机室发文章,决定周二再发。一周有两三篇就可以了。
周二一早,张婷又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县电视台要来采访他。
原来长福县一中和三中这次一模的成绩都很出色,虽然还赶不上市里几所名校,但却在各县中名列前茅,所以县教育局联系了县电视台,要报道报道,做一个专题片。一中排在周二,三中排在周三。采访对象不仅有总分排名靠前的几位同学,还有像张潮这样的单科高分。
“婷美”老师特地交代,说自己语文单科成绩就好,千万回避总分问题,不要给观众我们在宣传偏科的印象。
张潮自然知道,满口答应下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周三。电视台的人为了不打扰教学秩序,10点才到学校,10点半布置好了采访现场,申明还有张潮等几个同学则是被批准免了早上最后两节课,过来接受采访。
不过采访进行的并不顺利。2004年的学生们哪里经过这样的阵仗,面对镜头都紧张得很,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磕磕巴巴,双手扭得和麻花一样。
这让现场采访的记者叶卓颖很无奈,只好一遍又一遍引导,才勉强凑够了素材。
张潮是最后一个,时间已经是11点50了,叶卓颖心想恐怕要录到12点半。没想到张潮的表现远远出乎她的预料。
“我认为学习语文首重日常的积累。教我们语文的张老师在高一高二的教学里,将知识点逐步渗透到课堂当中,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好笔记,做到熟读成诵。”
“到了高三的一轮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点又被张老师重新拿出来梳理、讲解一遍,还会增加知识点之间牵引、联系的内容。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跟上老师的思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张老师每周都会带领我们做材料的摘抄,其中既有名言警句,也有人物事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考试中把这些材料用起来。”
……
没课的张婷恰好就在旁边,听得恍惚不已:“我真的这么教了吗?”虽然张潮讲的都是每届高三备课组会安排的进度内容,但是经有他这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讲出来,效果格外不同。
不到十分钟,张潮的采访素材就满到溢出了,叶卓颖不得不叫停了意犹未尽的张潮。
张潮恋恋不舍地闭上了嘴。来自2024年的他当然知道,在2004年,媒体资源有多难得。哪怕只是一个县电视台,也不会轻易把镜头对准你的。
他在原本的时空中,就有个不经常更新的视频号,他时不时录点教学视频给自己宣传招生。但是观看量甚为寥落。
不过他没忘张婷还在旁边,对叶卓颖介绍道:“这位就是我说的张老师,她真的是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可以采访采访她。”
叶卓颖转头一看,是位面容姣好、身材凹凸有致的美人,马上发出了邀约:“张老师,您愿意入镜接受一下采访吗?”
张婷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叶卓颖的好意,道:“我觉得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最有力的言语。您采访张潮就好,我就不喧宾夺主了。”
叶卓颖暗叫可惜,“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最有力的言语”,多出彩的一句话,这么说怎么不多说点呢?新闻不仅要有真实性、时效性,也要有传播性——有这么一位美女上镜,无疑会增加一些曝光度。只是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肯在镜头前露脸。
到这时候,采访也正式结束了,恰好放学铃声也响起来了。叶卓颖和摄影师在收拾设备,在场陪同的一位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则邀请他们到学校食堂的小包间吃个便饭。
这时学校广播的声音也传了进来,清脆明快的女声,一听就是兰婷:
“各位同学,中午好。今天我们广播站要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节目,就是由我校高三(2)的张潮同学原创、高三(9)班的宋诗语同学演唱的歌曲《你的答案》,送给每个正在备战高考的我们,也送给每个处于人生低谷又不甘平庸的我们。请听……”
一阵低沉、似断似连的吉他琴音从遍布学校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一下就抓住了所有听众的心。张婷、叶卓颖和在场的老师、领导,不禁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张潮。
短暂的前奏过后,宋诗语富有磁性的女中音开始演唱了:
也许世界就这样
我也还在路上
没有人能诉说
也许我只能沉默
眼泪湿润眼眶
低着头期待白昼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开始动容。尤其是一模成绩不是很好,心情正压抑的学生,更有共鸣。
但是很快,歌声就从低沉中爬升,开始从谷底向上冲刺: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
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欲的负担
不再孤单
不再孤单
……
宋诗语忘情地唱着,整个三中的校园都沉默地听着,时间仿佛凝固了。
直到她弹出最后一个音符,师生们才从深深的沉浸和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这真的是我们三中学生自己创作的?
密密匝匝的讨论声让整个学校像一锅冒着细密的气泡,将开未开的水,处处都在躁动,人人都想诉说着什么,但是似乎又说不出什么。
但很快,这种声音就变成一阵又一阵年轻的欢呼声。学生们终于沸腾起来了,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
拿着勺子,敲打手中的铝制饭盒!
空空如也的铝饭盒就像一面面小鼓,敲打声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波浪,席卷了整个校园。
这时不知道谁带的头,学生们互相对身边的同学喊起了“加油”,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就连平时最矜持、最害羞的女生,也鼓足勇气,对身边陌生的男同学喊出了“加油”。
一声声敲击,一声声“加油”,在三中上空回荡,仿佛是一个宣言,又仿佛为了即将到来的分别。
叶卓颖震撼于这个场景,等声音渐渐低下去了,才回过神来,连忙望向旁边的摄影师,发现他早不见了。正寻找间,就看到摄影师气喘吁吁地扛着摄影机一路小跑回来,一看到叶卓颖就说:“拍到了,2分多钟,可能不够用。”
叶卓颖道:“没事,我们现在就补。”马上把采访话筒转向张潮:“张潮同学,这首歌是你创作的?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写这样一首歌吗?”
张潮只好又嘚吧嘚地又说了几分钟,叶卓颖才满意地放下话筒。又对身边的副校长问道:“刚刚唱歌的那位女同学,介意‘借’给我们半天吗?她唱得很好,可惜广播喇叭的效果太差了。我想让她到台里的录音室再录一遍,作为这个专题片的背景歌曲。”
副校长自然求之不得,爽快地答应了。
叶卓颖随后在校园里又采访了十几位同学,问了他们听歌的感受;接着又去了广播站,见到了宋诗语,亲自向她发出邀请。吃过午饭以后,直接带着宋诗语回了台里。
临走前,叶卓颖特地又找到张潮,对他说道:“我想起你是谁了,三年前青云山的宣传片文案,就是你写的作文吧?那次比赛赛后,我还采访了你。”
张潮听了一阵头疼,望着眼前充满知性美的记者,实在想不起来“二十三年前”的那次交集什么情况了。不过人家释放了善意,他当然不会拒绝,礼貌地回应了。
叶卓颖笑了笑,道:“你很不错。希望后面还有机会采访你。”
兰婷不依不饶,问道:“张潮,你才来第二次,我们广播站就出了事故……诗语可从没有出过差错。说,是不是你见色起意,骚扰她了!”
张潮连忙否认,宋诗语也笑着帮忙解释道:“刚刚张潮哼了一首歌,很好听,我让他写下来了。”
说罢就把手里的歌词递给了兰婷。
兰婷看完以后,难以置信地道:“这是你刚刚写的?你还会写歌?”
张潮答道:“瞎哼哼的……你知道的,自从我被刘旭阳打了一下脑袋……”
“好了好了,别说了!又把我当成傻子了是吧?”兰婷听不得张潮胡扯,于是转移话题:“这歌词写得,很有深意啊……听说你一模只考了 300多?”
张潮心想哪壶不开提哪壶,不过这事估计已经传开了,自己回避也没用,索性大方承认:“是。”
兰婷的秀眸一转,“呵呵”地笑了出来,道:“所以你写了这首歌来给自己加油鼓劲儿?还挺自强不息的嘛!”
张潮这下有嘴也说不清了,然后就看到旁边的宋诗语也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心想随你们解读吧,劳资反正也不走正常高考录取这条路了。
这时候宋诗语开口道:“张潮,你这首歌,能不能让我来唱?我觉得挺励志的,能鼓舞很多这次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对了,这首歌还没有名字,它该叫什么呢?”
张潮道:“这首歌本来就是我瞎哼哼出来的,你想唱就拿去唱吧。歌名,歌名就叫《你的答案》。”心里默默给原来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道了声抱歉。
宋诗语“噗嗤”一声笑出来:“瞎哼哼就能写出这样的歌和歌词,那让我们这些学音乐十几年的怎么活?《你的答案》,这个名字简洁又直切主题——谢谢你啦!”
兰婷有些纳闷地看着,也不知道这个一向对男生冷淡之极的闺蜜,怎么会对张潮言笑晏晏。
不过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很快响了,已经 1点 55分了。三人只好匆匆关了电脑,又关好了门,各自回到班级。
下午下了课,张潮又是急急忙忙去食堂吃了晚饭,回宿舍洗了把脸,等广播站快开始放固定曲目了,才去登门码文。
不过这次兰婷也在,宋诗语则抱着吉他,不断练习中午刚刚得到的这首《你的答案》,偶尔还修改一两个音符和节奏,在一张空白的五线谱上涂涂改改。
兰婷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她没有想到,今天中午看到的词,一开始觉得不够诗意,甚至有些俗气;但是配上曲调以后竟然如此动人。
其实歌曲歌曲,歌词就必须有曲子配。兰婷虽然颇有文学积累,也能识识简谱,但毕竟不是音乐专业,只看到歌词的话,是没有办法匹配上旋律的。
这歌越听越上头,第三遍以后,就连兰婷也跟着哼哼起来: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
声音不错,清脆悦耳。但更好听的无疑是宋诗语的弹唱。宋诗语唱歌的声线和讲话时的轻轻柔柔完全不同,而是偏女中音,颇有力量感,极有穿透力,还挺适合这首歌的风格。
张潮就在两人的歌声中完成了文章,拷贝进软盘,又删除了电脑上的文档。
这期间兰婷一眼都没过来瞅过他到底在写什么。兰婷有自己的骄傲,既然答应了不看,哪怕心里再痒,也不会往张潮这里多瞥一眼。
晚自习,各科的答题卡终于发下来了。张潮眼疾手快,把其他各科都塞进了书包,独留语文在桌面。
核对过参考答案以后,他确认这次扣的5分当中,2分是默写,还错了一道3分的选择题,剩下的主观题全部满分。
很快他的语文答题卡就被申明借走了,随后又开始在全班传阅,就连刘旭阳都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惊叹声此起彼伏。毕竟问答题和作文满分这种神迹,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往年全市语文高考第一,也就是140分出头的样子。
默写和选择题全对则不少见——也就是说,如果张潮“认真”点,“运气好”点,他可以得一个语文满分?
这比他考了145分,还要不可思议。
直到快下课,这张答题卡才被传回了张潮手里,还是陈欢双手递给他的,眼神里只有一种信息:大佬,给跪了……
其实张潮自己也有些惊讶,他预计主观题怎么也会被扣掉一两分,结果阅卷组竟然慷慨地给了满分,超过了他原先最好的预计。包括作文满分也出乎意料。
有过两次被抽调去参与高考阅卷经历的张潮知道,这个分数背后一定有什么故事,只是自己现在不知道。
这天晚张潮没有溜去微机室发文章,决定周二再发。一周有两三篇就可以了。
周二一早,张婷又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县电视台要来采访他。
原来长福县一中和三中这次一模的成绩都很出色,虽然还赶不上市里几所名校,但却在各县中名列前茅,所以县教育局联系了县电视台,要报道报道,做一个专题片。一中排在周二,三中排在周三。采访对象不仅有总分排名靠前的几位同学,还有像张潮这样的单科高分。
“婷美”老师特地交代,说自己语文单科成绩就好,千万回避总分问题,不要给观众我们在宣传偏科的印象。
张潮自然知道,满口答应下来。
时间一晃,就到了周三。电视台的人为了不打扰教学秩序,10点才到学校,10点半布置好了采访现场,申明还有张潮等几个同学则是被批准免了早上最后两节课,过来接受采访。
不过采访进行的并不顺利。2004年的学生们哪里经过这样的阵仗,面对镜头都紧张得很,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磕磕巴巴,双手扭得和麻花一样。
这让现场采访的记者叶卓颖很无奈,只好一遍又一遍引导,才勉强凑够了素材。
张潮是最后一个,时间已经是11点50了,叶卓颖心想恐怕要录到12点半。没想到张潮的表现远远出乎她的预料。
“我认为学习语文首重日常的积累。教我们语文的张老师在高一高二的教学里,将知识点逐步渗透到课堂当中,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好笔记,做到熟读成诵。”
“到了高三的一轮复习,这些基础知识点又被张老师重新拿出来梳理、讲解一遍,还会增加知识点之间牵引、联系的内容。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跟上老师的思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张老师每周都会带领我们做材料的摘抄,其中既有名言警句,也有人物事迹。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考试中把这些材料用起来。”
……
没课的张婷恰好就在旁边,听得恍惚不已:“我真的这么教了吗?”虽然张潮讲的都是每届高三备课组会安排的进度内容,但是经有他这样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讲出来,效果格外不同。
不到十分钟,张潮的采访素材就满到溢出了,叶卓颖不得不叫停了意犹未尽的张潮。
张潮恋恋不舍地闭上了嘴。来自2024年的他当然知道,在2004年,媒体资源有多难得。哪怕只是一个县电视台,也不会轻易把镜头对准你的。
他在原本的时空中,就有个不经常更新的视频号,他时不时录点教学视频给自己宣传招生。但是观看量甚为寥落。
不过他没忘张婷还在旁边,对叶卓颖介绍道:“这位就是我说的张老师,她真的是位非常优秀的语文老师。你们也可以采访采访她。”
叶卓颖转头一看,是位面容姣好、身材凹凸有致的美人,马上发出了邀约:“张老师,您愿意入镜接受一下采访吗?”
张婷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叶卓颖的好意,道:“我觉得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最有力的言语。您采访张潮就好,我就不喧宾夺主了。”
叶卓颖暗叫可惜,“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最有力的言语”,多出彩的一句话,这么说怎么不多说点呢?新闻不仅要有真实性、时效性,也要有传播性——有这么一位美女上镜,无疑会增加一些曝光度。只是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肯在镜头前露脸。
到这时候,采访也正式结束了,恰好放学铃声也响起来了。叶卓颖和摄影师在收拾设备,在场陪同的一位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则邀请他们到学校食堂的小包间吃个便饭。
这时学校广播的声音也传了进来,清脆明快的女声,一听就是兰婷:
“各位同学,中午好。今天我们广播站要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节目,就是由我校高三(2)的张潮同学原创、高三(9)班的宋诗语同学演唱的歌曲《你的答案》,送给每个正在备战高考的我们,也送给每个处于人生低谷又不甘平庸的我们。请听……”
一阵低沉、似断似连的吉他琴音从遍布学校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一下就抓住了所有听众的心。张婷、叶卓颖和在场的老师、领导,不禁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张潮。
短暂的前奏过后,宋诗语富有磁性的女中音开始演唱了:
也许世界就这样
我也还在路上
没有人能诉说
也许我只能沉默
眼泪湿润眼眶
低着头期待白昼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开始动容。尤其是一模成绩不是很好,心情正压抑的学生,更有共鸣。
但是很快,歌声就从低沉中爬升,开始从谷底向上冲刺: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
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欲的负担
不再孤单
不再孤单
……
宋诗语忘情地唱着,整个三中的校园都沉默地听着,时间仿佛凝固了。
直到她弹出最后一个音符,师生们才从深深的沉浸和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这真的是我们三中学生自己创作的?
密密匝匝的讨论声让整个学校像一锅冒着细密的气泡,将开未开的水,处处都在躁动,人人都想诉说着什么,但是似乎又说不出什么。
但很快,这种声音就变成一阵又一阵年轻的欢呼声。学生们终于沸腾起来了,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
拿着勺子,敲打手中的铝制饭盒!
空空如也的铝饭盒就像一面面小鼓,敲打声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波浪,席卷了整个校园。
这时不知道谁带的头,学生们互相对身边的同学喊起了“加油”,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就连平时最矜持、最害羞的女生,也鼓足勇气,对身边陌生的男同学喊出了“加油”。
一声声敲击,一声声“加油”,在三中上空回荡,仿佛是一个宣言,又仿佛为了即将到来的分别。
叶卓颖震撼于这个场景,等声音渐渐低下去了,才回过神来,连忙望向旁边的摄影师,发现他早不见了。正寻找间,就看到摄影师气喘吁吁地扛着摄影机一路小跑回来,一看到叶卓颖就说:“拍到了,2分多钟,可能不够用。”
叶卓颖道:“没事,我们现在就补。”马上把采访话筒转向张潮:“张潮同学,这首歌是你创作的?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写这样一首歌吗?”
张潮只好又嘚吧嘚地又说了几分钟,叶卓颖才满意地放下话筒。又对身边的副校长问道:“刚刚唱歌的那位女同学,介意‘借’给我们半天吗?她唱得很好,可惜广播喇叭的效果太差了。我想让她到台里的录音室再录一遍,作为这个专题片的背景歌曲。”
副校长自然求之不得,爽快地答应了。
叶卓颖随后在校园里又采访了十几位同学,问了他们听歌的感受;接着又去了广播站,见到了宋诗语,亲自向她发出邀请。吃过午饭以后,直接带着宋诗语回了台里。
临走前,叶卓颖特地又找到张潮,对他说道:“我想起你是谁了,三年前青云山的宣传片文案,就是你写的作文吧?那次比赛赛后,我还采访了你。”
张潮听了一阵头疼,望着眼前充满知性美的记者,实在想不起来“二十三年前”的那次交集什么情况了。不过人家释放了善意,他当然不会拒绝,礼貌地回应了。
叶卓颖笑了笑,道:“你很不错。希望后面还有机会采访你。”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2004:独行文坛,重生2004:独行文坛最新章节,重生2004:独行文坛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2004:独行文坛,重生2004:独行文坛最新章节,重生2004:独行文坛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