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祥不满,伸手就去抢小何手里的袋子,被王奶奶打了下手,疼的缩了回去。
王奶奶瞪着他:“别胡闹,我给你缝了,还剩下袖子,你下次来在给你。”
车子绝尘而去,望着站在马路边佝偻着身子的娇小影子,刘玉祥恋恋不舍,直到看不见王奶奶的影子,他强忍着眼泪才回过头。
“王奶奶身体硬朗,你不用操心,放假了多回来看看。”
丽丽的车是小何开的,车上坐着蒋小爱、丽丽和刘玉祥,陈卓和另一个司机坐在后面的车上。
蒋小爱安慰了句,丽丽疑惑道:“你们为什么不把王奶奶接到城里去住,她年纪大了,一个人留在农村,做什么都不方便,再说天冷下雪了,要是摔一下可就不好了。”
刘玉祥凝住了眉,其实这便是她最放不下奶奶的地方,奶奶年纪大了,要是不小心摔出个好歹怎么办?
他曾不止一次要接奶奶去城里跟自己在外面租个房子一起住,他也不用再回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可奶奶不知为何就是死活不愿意出村子,说她放不下家里的门。
不就个破扎拉门门,家里又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再说有二婶帮忙照看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但奶奶在这个见是特别坚持。
后来他想明白了,他在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家里已经遭了那么多罪,又何必让奶奶也跟着去糟心?
“你说住自己家舒坦还是寄人篱下舒坦?”
“当然是自己家,爱咋折腾就咋折腾,住别人家要处处看人眼色行事,稍不留神还招嫌弃。”
丽丽如实说道,但心里还在犯疑既然刘振民是王奶奶的亲儿子,刘玉祥是王奶奶的亲孙子,为什么刘玉祥会说城里的家是别人的家?
刘玉祥道:“同理。”
蒋小爱坐在前排,透过后视镜看了眼刘玉祥,他眼神里都是对刘振民的厌恶和疏离,看来刘玉祥对他爸的成见不浅,连家都不认了,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听听也就罢了。
汽车出了村会经过村子里的承包地,迎面而来的路上隐约有个身穿红色毛衣的垫着锄头的人走了过来。
蒋小爱一眼就认出是早上在地里见过的二蛋的妈妈,刘玉祥的二婶:“刘玉祥,是你二婶,要不要打声招呼。”
刘玉祥急忙喊道:“停车。”
小何停下车的同时,女人已经走了过来,看着车门打开刘玉祥下来,笑呵呵的问道:“这是要回城里吗?”
“是啊,二婶,我得回去了。”
刘玉祥也不想走,可他又不得不走,学业没完成,现在半路逃学,对他而言绝非好事:“这一走家里又没人了,还得麻烦二婶帮我照顾奶奶。”
二婶笑道:“你不说我都会照顾好婶子的。”
刘玉祥谢道:“谢谢二婶,这些年家里多亏了你。”
二婶一脸慈祥和蔼,好像说话的人不是紧邻,而是自己的孩子:“都是我应该做的,你就放心去吧,到了城里好好念书,别辜负你奶的期望。”
学习不好又到处惹是生非的同学最头疼的就是别人提好好念书,好好听话之类,但却是至亲之人对出门外的孩子最大的牵挂。
这话要是刘振民说,他肯定直接怼回去。
但此刻说话的人不同,刘玉祥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开玩笑道:“二婶,你跟我奶当邻居当久了,怎么连说话都一个样了,刚才我奶就叮嘱了半天,你又叮嘱我,你是看着我长大的,了解我是说再多也抵不上一顿棍棒,大多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你这说了等于白说,还是别念叨这些有的没的,浪费唾沫,我啊现在长大了,自己有分寸。”
二婶又好气又好笑:“你还知道自己长大了,都二十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惹是生非,咱村里跟你同岁的娃都两个,你要是在这么不着调,可要怎么办啊?”
“二婶,我还在念书,你别总是张口闭口的娃,等时机成熟了我不仅给你把媳妇带回来,就连娃也抱回来,到时有你和我奶折腾的。”
刘玉祥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没考虑过不到二十就过娃满地跑的日子,只等毕业了就背个包一个人游遍华国,再回来考虑工作娶媳妇生娃的事。
但现在不同,计划赶不上变化。
什么游遍华国,那都是不切实际的梦话。
只要他一毕业,立马就和丽丽结婚,然后好好上班挣钱,再生个孩子,带着奶奶一家四口幸福的过日子。
想到将来一家四口,五口,甚至更多口的日子,刘玉祥幸福的都快飘了,灼热透亮的眼睛不由自主的飘向了因为脚崴没下车的丽丽。
二婶高兴的合不拢嘴,刘玉祥是她心头最放不下的人,最期望的就是他能成家立业安生度日,如今听他这么说,自然高兴的不得了。
“好好好,有你这话我和你奶也就算有个盼头喽。”
整个八里村,在刘玉祥没被刘振民接走之前可谓是人见人爱怕的瘟神,不是害怕就是提防,担心谁家的鸡又丢了,谁家的麦苗又被连根拔了,甚至担心得罪了瘟神,晚上又装神弄鬼,吓得老人孩子不是哭就是病的。
总而言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刘祸害,全村人恨不得把他抓起来批斗,却又碍于他有个当大官的老子敢怒而不敢言,况且王奶奶又是个出了名的和善人,可怜刘玉祥又没爹没妈,没人管教,也就不怎么计较,但大家也都不喜欢他。
唯独二婶,不仅不讨厌,还像亲妈一样照顾他,时常给他缝衣纳鞋,烧炕做饭的,直到后来他被接走的时候,全村人敲锣打鼓举行欢送会,只有奶奶和二婶抱着头在屋里默默流泪。
刘玉祥嘴上没承认,但心底里已经把二婶默认成自己半个娘了,所以每次走之前才会放心的把年过七旬的奶奶丢在家。
“二婶,你在家多注意身体,这一入冬就冷了,你的手容易冻疮,别再下地,缺啥给我打电话,下次我回来时给你们带着。”
王奶奶瞪着他:“别胡闹,我给你缝了,还剩下袖子,你下次来在给你。”
车子绝尘而去,望着站在马路边佝偻着身子的娇小影子,刘玉祥恋恋不舍,直到看不见王奶奶的影子,他强忍着眼泪才回过头。
“王奶奶身体硬朗,你不用操心,放假了多回来看看。”
丽丽的车是小何开的,车上坐着蒋小爱、丽丽和刘玉祥,陈卓和另一个司机坐在后面的车上。
蒋小爱安慰了句,丽丽疑惑道:“你们为什么不把王奶奶接到城里去住,她年纪大了,一个人留在农村,做什么都不方便,再说天冷下雪了,要是摔一下可就不好了。”
刘玉祥凝住了眉,其实这便是她最放不下奶奶的地方,奶奶年纪大了,要是不小心摔出个好歹怎么办?
他曾不止一次要接奶奶去城里跟自己在外面租个房子一起住,他也不用再回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可奶奶不知为何就是死活不愿意出村子,说她放不下家里的门。
不就个破扎拉门门,家里又没什么贵重的东西,再说有二婶帮忙照看有什么放心不下的。
但奶奶在这个见是特别坚持。
后来他想明白了,他在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家里已经遭了那么多罪,又何必让奶奶也跟着去糟心?
“你说住自己家舒坦还是寄人篱下舒坦?”
“当然是自己家,爱咋折腾就咋折腾,住别人家要处处看人眼色行事,稍不留神还招嫌弃。”
丽丽如实说道,但心里还在犯疑既然刘振民是王奶奶的亲儿子,刘玉祥是王奶奶的亲孙子,为什么刘玉祥会说城里的家是别人的家?
刘玉祥道:“同理。”
蒋小爱坐在前排,透过后视镜看了眼刘玉祥,他眼神里都是对刘振民的厌恶和疏离,看来刘玉祥对他爸的成见不浅,连家都不认了,不过清官难断家务事,听听也就罢了。
汽车出了村会经过村子里的承包地,迎面而来的路上隐约有个身穿红色毛衣的垫着锄头的人走了过来。
蒋小爱一眼就认出是早上在地里见过的二蛋的妈妈,刘玉祥的二婶:“刘玉祥,是你二婶,要不要打声招呼。”
刘玉祥急忙喊道:“停车。”
小何停下车的同时,女人已经走了过来,看着车门打开刘玉祥下来,笑呵呵的问道:“这是要回城里吗?”
“是啊,二婶,我得回去了。”
刘玉祥也不想走,可他又不得不走,学业没完成,现在半路逃学,对他而言绝非好事:“这一走家里又没人了,还得麻烦二婶帮我照顾奶奶。”
二婶笑道:“你不说我都会照顾好婶子的。”
刘玉祥谢道:“谢谢二婶,这些年家里多亏了你。”
二婶一脸慈祥和蔼,好像说话的人不是紧邻,而是自己的孩子:“都是我应该做的,你就放心去吧,到了城里好好念书,别辜负你奶的期望。”
学习不好又到处惹是生非的同学最头疼的就是别人提好好念书,好好听话之类,但却是至亲之人对出门外的孩子最大的牵挂。
这话要是刘振民说,他肯定直接怼回去。
但此刻说话的人不同,刘玉祥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开玩笑道:“二婶,你跟我奶当邻居当久了,怎么连说话都一个样了,刚才我奶就叮嘱了半天,你又叮嘱我,你是看着我长大的,了解我是说再多也抵不上一顿棍棒,大多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你这说了等于白说,还是别念叨这些有的没的,浪费唾沫,我啊现在长大了,自己有分寸。”
二婶又好气又好笑:“你还知道自己长大了,都二十了还跟个小孩子一样惹是生非,咱村里跟你同岁的娃都两个,你要是在这么不着调,可要怎么办啊?”
“二婶,我还在念书,你别总是张口闭口的娃,等时机成熟了我不仅给你把媳妇带回来,就连娃也抱回来,到时有你和我奶折腾的。”
刘玉祥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没考虑过不到二十就过娃满地跑的日子,只等毕业了就背个包一个人游遍华国,再回来考虑工作娶媳妇生娃的事。
但现在不同,计划赶不上变化。
什么游遍华国,那都是不切实际的梦话。
只要他一毕业,立马就和丽丽结婚,然后好好上班挣钱,再生个孩子,带着奶奶一家四口幸福的过日子。
想到将来一家四口,五口,甚至更多口的日子,刘玉祥幸福的都快飘了,灼热透亮的眼睛不由自主的飘向了因为脚崴没下车的丽丽。
二婶高兴的合不拢嘴,刘玉祥是她心头最放不下的人,最期望的就是他能成家立业安生度日,如今听他这么说,自然高兴的不得了。
“好好好,有你这话我和你奶也就算有个盼头喽。”
整个八里村,在刘玉祥没被刘振民接走之前可谓是人见人爱怕的瘟神,不是害怕就是提防,担心谁家的鸡又丢了,谁家的麦苗又被连根拔了,甚至担心得罪了瘟神,晚上又装神弄鬼,吓得老人孩子不是哭就是病的。
总而言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刘祸害,全村人恨不得把他抓起来批斗,却又碍于他有个当大官的老子敢怒而不敢言,况且王奶奶又是个出了名的和善人,可怜刘玉祥又没爹没妈,没人管教,也就不怎么计较,但大家也都不喜欢他。
唯独二婶,不仅不讨厌,还像亲妈一样照顾他,时常给他缝衣纳鞋,烧炕做饭的,直到后来他被接走的时候,全村人敲锣打鼓举行欢送会,只有奶奶和二婶抱着头在屋里默默流泪。
刘玉祥嘴上没承认,但心底里已经把二婶默认成自己半个娘了,所以每次走之前才会放心的把年过七旬的奶奶丢在家。
“二婶,你在家多注意身体,这一入冬就冷了,你的手容易冻疮,别再下地,缺啥给我打电话,下次我回来时给你们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