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回到府中,正看见谋士魏仁辅早已等候多时了,心想最了解自己的还是他,便将白天在朝廷上的事和他的想法告诉了他,但对刚才后宫的事是只字未提。
白天朝廷的事魏仁辅也看在眼里,略作思考,将嘴贴到郭威耳边,悄悄说道:“使君,要想成大事,我们可以……”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相谈甚欢,随后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郭威起来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用过早餐之后,正准备出门,看见那两个小家伙围在他的腿边玩耍,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屹儿,爷爷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定要让你茁壮成长。
转眼来到朝廷之上,百官分列左右,郭威拿出一本奏章,朗声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该由徐州节度使刘赟继位,老夫这里写了一份奏章,大家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咱们推太师冯老为首,依次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奏请太后,这样如何?”说完便将奏章递给了太师冯道。
冯道看了两眼,第一个签上了名字。群臣大概看了一下,心想:当朝最有权威的两个人,一个提议,一个签字,那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还是随大流吧,也都纷纷动笔署名。
奏章在大家中间来回的传递着,一会儿名字都签好了,郭威就命近侍呈入后宫。
昨晚之事李太后也不敢声张,看见冯道、郭威手捧奏章进来,心里有些吃惊,但也知道他们只是想走个过场,便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立刘赟为帝。
于是命人找来原翰林学士范质起草诰书,说清事由,送于徐州,召回刘赟来汴梁继承大统。
又数日,郭威携范质所写诰书奏请太后,派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同赴徐州,迎刘赟入朝。
李太后一番思量,便答应了。
冯道一听,大吃一惊,去找郭威说道:“我已经年老,如何去的了徐州?”
郭威微微一笑,说道“太师德高望重,无人能及,此次出使徐州,迎接新君,太师不做个表率,谁还能胜任啊?”
其他大臣听了郭威一番话,认为很有道理,都点头附议。
冯道在众人一番恭维之下,便答应了此事。
第二天清晨,群臣在郭威的带领之下,纷纷走出汴梁城门,前来送别冯道、王度、赵上交三人。
三人携带诰书,在护卫陪同之下,启程去了徐州。
郭威送完他们,又回到宫中,说新皇到达汴京,还需些时日,国事不可挤压,请李太后临朝听政。
其他大臣都没什么意见太后也便答应了。
李太后听政之后,便赏赐群臣:升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步军都指挥使。
忽然接到了来自兖州的奏章,原来是节度使慕容彦超,抓住了前飞龙使後匡赞,已经押送汴梁。
待後匡赞押解抵达,便送往法司,与刘铢、李洪建两人,一并审讯,再行定罪。
后匡赞与苏逢吉、李业、阎晋卿、聂文进、郭允明等同谋,令散员都虞侯奔德等人下手,杀害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
刘铢、李洪建听信李业等人,屠害杨、史、王并郭威、王峻五人家属,供据确凿,罪该问斩。
整个汴梁政变所有主谋从犯,只有李业尚未抓获,逃往陕州,郭威便勒令节度使李洪信,速速捉拿,送往汴梁。
李业奔赴陕州时,节度使李洪信知道李业闯祸,不敢容纳。
李业无法,只能再向西奔命,路过绛州,因为身上携带钱财过多,被贼人盯上,行至人少之处,被贼人杀死,夺了钱财。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李业自己作孽,最终遭到了报应。
李洪信接到郭威命令,害怕连坐,派人抓捕,仔细一查得知李业已被盗贼所杀,随即派人前往汴梁,禀明清楚。
既然李业已死,也无需再等。
刘铢、李洪建、後匡赞,同日处斩,并且枭下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聂文进首级,悬于市集,以示众人。
至此,后汉承祐三年年底,持续大半个月的汴梁之变,算是结束了。朝堂动荡不已,百姓人心惶惶,郭威率军进城,恢复秩序,稳定民心,国家机器算是回到正轨。
有过了些时日,转眼已到了农历腊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忽然,汴梁城外飞马来报,辽人乘中原朝廷动荡,已发兵入侵,镇州(今河北石家庄市)、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危机,希望京城调派军队前去支援。
太后思前想后,命令郭威统帅众军,北征契丹。
国事暂时委拖窦贞固、苏禹珪、王峻,军事由王殷暂代,又授翰林学士范质为枢密副使,参赞机要。
又过数日,一切就绪,郭威叮嘱了罗博一番,让他好好照看郭屹,又名侍卫们严加注意附院安全,便带领大军五万从汴梁出城。
一路上,车马喧嚣,浩浩荡荡直奔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掩映着灿烂的阳光,甚是晶莹可爱。一阵凉风簌簌吹过,摇得铺了一地的枯叶也似翩翩起舞,摇得满世界的雪花也在蹦蹦跳跳!
郭威骑着黄龙骏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见此情景,顿时感慨万千。
度过黄河,进入澶州境内,郭威命令安营扎寨,在此修整。
夜里,一群士兵从一处营帐内悄悄钻出,四散开来,急忙忙地又钻进了其他不同的营帐内。
清晨,下令埋锅造饭,饭后即刻启程。
忽然间,军营中传来一阵躁动。
郭威放下手中的碗筷,立马出了营帐,要去看个究竟。
可郭威刚一出门,一群士兵将其围了起来,叫喊道:“那刘赟算什么?只不过是高祖皇帝的养子,这天下应该由郭公您来做。”
郭威一脸惊愕,正准备伸手推辞,那些将士又开口说道:“郭公,论功劳怕是高祖皇帝都不及您,这天下本来就该有您坐的,刘知远也不是什么正统。”
“是啊!郭公,刘氏皇帝不感念功臣,擅杀有功之士,让我等心寒啊!”
“不仅如此,此番事端,若不是郭公您及时拨乱反正,怕是百姓又眼横遭祸端了”
“郭公,您来当天子,正是众望所归,百姓日思夜想之事啊。”
……
一群人七嘴八舌,根本不让郭威回答。
这时,有人已经扯下黄旗,从后面披在了郭威的身上,众将士一看,全部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郭威不知如何是好,神情张皇的跑进了营帐之内。
等众人渐渐安静,郭威才出了营帐,面对着将士们说道:“大家不要吵闹,此事只是你们同意是没用的,还是待我还朝,禀明太后,问询群臣,那时才能定夺。”
将士们一听,立即响应道:“好,但听郭公调遣!”
郭威便率领众人南归汴梁,沿途禁止喧扰百姓。
却说枢密使王峻,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本都是郭威的心腹,一听说澶州那里兵变,心想:仁辅的计策已经开始实施了,郭公此次再回汴梁,必会荣登九五。
两人商议之后,当即派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率领骑兵五千人,驰往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明着说是保卫刘赟,暗地里是另有图谋。
等过崇威出发后,王峻、王殷又和丞相窦贞固、苏禹珪等人商议,出迎郭威。
窦、苏两相,本来就有些中庸懦弱,况且手里又没有兵权,怎么能与郭威对抗,只能听之任之,承认下去了。
两人将此消息呈报给后宫李太后,此时,靠她一介女流,也没有办法,只能在宫中暗自哭泣。
窦贞固、苏禹珪已与王峻、王殷等,出了汴梁城。来到七里店,迎接郭威。
一等到郭威到,便在急忙跑过去迎接,以表恭敬。
郭威看前方有人前来,便下马相见,寒暄了几句。
窦贞固与苏禹珪互相看了一下,从怀中捧出一篇劝进文,所有朝内百官,一并署名,愿奉郭威为皇帝。
郭威心里很是欣喜,但嘴上谦逊地说道:“朝中同僚之心,老夫心里已知晓。但没有太后的诰敕,我等怎么能轻易独自做主呢?”
窦贞固、苏禹珪二人立即入城,郭威以未奉诰敕为由,和将士们驻扎在城外的皋门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窦贞固、苏禹珪二人回到宫中,报明太后。
李太后心道:事已至此,也无力反抗,从那晚的事来看,郭威也会看在高祖的份上,不会为难自己和儿子。
便于窦、苏商议,起草一道诰文:
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翦除祸乱,弘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
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即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特此通告。
次日黎明,宫中遣人来到郭威营中,当面宣读诰文,先命郭威以监国之名,总揽全国政事。
郭威率军回城,那契丹入侵该如何?
其实,这些都是魏仁辅的计谋。
假意推刘赟为帝,将其骗出徐州,来汴梁继承皇位。待离开他的地盘,再命人在路上阻截,取其性命便会易如反掌——此其一。
借传旨之名支开太师冯道,没了这位位高权重的人,那朝中群臣没人再会阻挠——此其二。
命人假传军情,皇室、群臣必会依赖郭威,郭威领军出城——此其三。
营中号召将士,共推郭威为帝,黄袍加身——此其四。
如此,郭威先为监国,三让三辞之后,便可登基称帝。
白天朝廷的事魏仁辅也看在眼里,略作思考,将嘴贴到郭威耳边,悄悄说道:“使君,要想成大事,我们可以……”
两人一直聊到深夜,相谈甚欢,随后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郭威起来觉得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用过早餐之后,正准备出门,看见那两个小家伙围在他的腿边玩耍,握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屹儿,爷爷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不会再让你受到伤害,定要让你茁壮成长。
转眼来到朝廷之上,百官分列左右,郭威拿出一本奏章,朗声说道:“既然大家都认为该由徐州节度使刘赟继位,老夫这里写了一份奏章,大家看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咱们推太师冯老为首,依次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奏请太后,这样如何?”说完便将奏章递给了太师冯道。
冯道看了两眼,第一个签上了名字。群臣大概看了一下,心想:当朝最有权威的两个人,一个提议,一个签字,那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还是随大流吧,也都纷纷动笔署名。
奏章在大家中间来回的传递着,一会儿名字都签好了,郭威就命近侍呈入后宫。
昨晚之事李太后也不敢声张,看见冯道、郭威手捧奏章进来,心里有些吃惊,但也知道他们只是想走个过场,便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立刘赟为帝。
于是命人找来原翰林学士范质起草诰书,说清事由,送于徐州,召回刘赟来汴梁继承大统。
又数日,郭威携范质所写诰书奏请太后,派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同赴徐州,迎刘赟入朝。
李太后一番思量,便答应了。
冯道一听,大吃一惊,去找郭威说道:“我已经年老,如何去的了徐州?”
郭威微微一笑,说道“太师德高望重,无人能及,此次出使徐州,迎接新君,太师不做个表率,谁还能胜任啊?”
其他大臣听了郭威一番话,认为很有道理,都点头附议。
冯道在众人一番恭维之下,便答应了此事。
第二天清晨,群臣在郭威的带领之下,纷纷走出汴梁城门,前来送别冯道、王度、赵上交三人。
三人携带诰书,在护卫陪同之下,启程去了徐州。
郭威送完他们,又回到宫中,说新皇到达汴京,还需些时日,国事不可挤压,请李太后临朝听政。
其他大臣都没什么意见太后也便答应了。
李太后听政之后,便赏赐群臣:升王峻为枢密使兼右神武统军,王殷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郭崇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曹威为步军都指挥使。
忽然接到了来自兖州的奏章,原来是节度使慕容彦超,抓住了前飞龙使後匡赞,已经押送汴梁。
待後匡赞押解抵达,便送往法司,与刘铢、李洪建两人,一并审讯,再行定罪。
后匡赞与苏逢吉、李业、阎晋卿、聂文进、郭允明等同谋,令散员都虞侯奔德等人下手,杀害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
刘铢、李洪建听信李业等人,屠害杨、史、王并郭威、王峻五人家属,供据确凿,罪该问斩。
整个汴梁政变所有主谋从犯,只有李业尚未抓获,逃往陕州,郭威便勒令节度使李洪信,速速捉拿,送往汴梁。
李业奔赴陕州时,节度使李洪信知道李业闯祸,不敢容纳。
李业无法,只能再向西奔命,路过绛州,因为身上携带钱财过多,被贼人盯上,行至人少之处,被贼人杀死,夺了钱财。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啊。李业自己作孽,最终遭到了报应。
李洪信接到郭威命令,害怕连坐,派人抓捕,仔细一查得知李业已被盗贼所杀,随即派人前往汴梁,禀明清楚。
既然李业已死,也无需再等。
刘铢、李洪建、後匡赞,同日处斩,并且枭下苏逢吉、阎晋卿、郭允明、聂文进首级,悬于市集,以示众人。
至此,后汉承祐三年年底,持续大半个月的汴梁之变,算是结束了。朝堂动荡不已,百姓人心惶惶,郭威率军进城,恢复秩序,稳定民心,国家机器算是回到正轨。
有过了些时日,转眼已到了农历腊月,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忽然,汴梁城外飞马来报,辽人乘中原朝廷动荡,已发兵入侵,镇州(今河北石家庄市)、邢州(今河北省邢台市)危机,希望京城调派军队前去支援。
太后思前想后,命令郭威统帅众军,北征契丹。
国事暂时委拖窦贞固、苏禹珪、王峻,军事由王殷暂代,又授翰林学士范质为枢密副使,参赞机要。
又过数日,一切就绪,郭威叮嘱了罗博一番,让他好好照看郭屹,又名侍卫们严加注意附院安全,便带领大军五万从汴梁出城。
一路上,车马喧嚣,浩浩荡荡直奔澶州(今河南濮阳)。
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掩映着灿烂的阳光,甚是晶莹可爱。一阵凉风簌簌吹过,摇得铺了一地的枯叶也似翩翩起舞,摇得满世界的雪花也在蹦蹦跳跳!
郭威骑着黄龙骏马,走在队伍最前方,见此情景,顿时感慨万千。
度过黄河,进入澶州境内,郭威命令安营扎寨,在此修整。
夜里,一群士兵从一处营帐内悄悄钻出,四散开来,急忙忙地又钻进了其他不同的营帐内。
清晨,下令埋锅造饭,饭后即刻启程。
忽然间,军营中传来一阵躁动。
郭威放下手中的碗筷,立马出了营帐,要去看个究竟。
可郭威刚一出门,一群士兵将其围了起来,叫喊道:“那刘赟算什么?只不过是高祖皇帝的养子,这天下应该由郭公您来做。”
郭威一脸惊愕,正准备伸手推辞,那些将士又开口说道:“郭公,论功劳怕是高祖皇帝都不及您,这天下本来就该有您坐的,刘知远也不是什么正统。”
“是啊!郭公,刘氏皇帝不感念功臣,擅杀有功之士,让我等心寒啊!”
“不仅如此,此番事端,若不是郭公您及时拨乱反正,怕是百姓又眼横遭祸端了”
“郭公,您来当天子,正是众望所归,百姓日思夜想之事啊。”
……
一群人七嘴八舌,根本不让郭威回答。
这时,有人已经扯下黄旗,从后面披在了郭威的身上,众将士一看,全部跪倒在地,高呼万岁。
郭威不知如何是好,神情张皇的跑进了营帐之内。
等众人渐渐安静,郭威才出了营帐,面对着将士们说道:“大家不要吵闹,此事只是你们同意是没用的,还是待我还朝,禀明太后,问询群臣,那时才能定夺。”
将士们一听,立即响应道:“好,但听郭公调遣!”
郭威便率领众人南归汴梁,沿途禁止喧扰百姓。
却说枢密使王峻,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本都是郭威的心腹,一听说澶州那里兵变,心想:仁辅的计策已经开始实施了,郭公此次再回汴梁,必会荣登九五。
两人商议之后,当即派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率领骑兵五千人,驰往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明着说是保卫刘赟,暗地里是另有图谋。
等过崇威出发后,王峻、王殷又和丞相窦贞固、苏禹珪等人商议,出迎郭威。
窦、苏两相,本来就有些中庸懦弱,况且手里又没有兵权,怎么能与郭威对抗,只能听之任之,承认下去了。
两人将此消息呈报给后宫李太后,此时,靠她一介女流,也没有办法,只能在宫中暗自哭泣。
窦贞固、苏禹珪已与王峻、王殷等,出了汴梁城。来到七里店,迎接郭威。
一等到郭威到,便在急忙跑过去迎接,以表恭敬。
郭威看前方有人前来,便下马相见,寒暄了几句。
窦贞固与苏禹珪互相看了一下,从怀中捧出一篇劝进文,所有朝内百官,一并署名,愿奉郭威为皇帝。
郭威心里很是欣喜,但嘴上谦逊地说道:“朝中同僚之心,老夫心里已知晓。但没有太后的诰敕,我等怎么能轻易独自做主呢?”
窦贞固、苏禹珪二人立即入城,郭威以未奉诰敕为由,和将士们驻扎在城外的皋门村。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窦贞固、苏禹珪二人回到宫中,报明太后。
李太后心道:事已至此,也无力反抗,从那晚的事来看,郭威也会看在高祖的份上,不会为难自己和儿子。
便于窦、苏商议,起草一道诰文:
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翦除祸乱,弘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
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机,以允群议。可即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特此通告。
次日黎明,宫中遣人来到郭威营中,当面宣读诰文,先命郭威以监国之名,总揽全国政事。
郭威率军回城,那契丹入侵该如何?
其实,这些都是魏仁辅的计谋。
假意推刘赟为帝,将其骗出徐州,来汴梁继承皇位。待离开他的地盘,再命人在路上阻截,取其性命便会易如反掌——此其一。
借传旨之名支开太师冯道,没了这位位高权重的人,那朝中群臣没人再会阻挠——此其二。
命人假传军情,皇室、群臣必会依赖郭威,郭威领军出城——此其三。
营中号召将士,共推郭威为帝,黄袍加身——此其四。
如此,郭威先为监国,三让三辞之后,便可登基称帝。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黄袍我加身,重生之黄袍我加身最新章节,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黄袍我加身,重生之黄袍我加身最新章节,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