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大箩筐的竹简,看着挺多,但是让辛评口述起来,就简单多了,虽然高邑是这偌大冀州的治所,但是这人口经济委实有些不堪入目。
高邑人口三千多户,差不多两万人左右,人少意味着税负也少,如今高邑一年的岁入,就连一万匹布帛都不到。
岁入是布帛?没错,刘辨没有听错,眼下整个大汉朝能流通天下的货币,只有布帛,原本的五铢钱,在经济日益萧条下,已然被大量盗铸,劣质货币的出现,终于让五铢钱成了弃儿,即便汉灵帝在位时,也曾铸造过一批五铢钱,但是最终依旧败在山寨货手中。
听完辛评的介绍,刘辨也是大为头疼,这偌大的大汉帝国,如今就像是一栋美轮美奂的宫殿,可惜这宫殿已然被白蚁蛀空,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看来不破不立啊!这老祖宗留下的已经不是基业,而是一堆破烂,如今也只能依靠自己重新打造一个铁桶江山了!
社稷之基石在人,而聚人首先在粮,这两条是刘辨早就与荀彧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只是刘辨实在没想到,这冀州的治所,就这么一点人,如今再想更换治所地点,在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自从刘辨逃出皇宫,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若是再耽误下去,那他的优势将会消耗殆尽,时不我待啊!
想到荀彧临走前,他君臣二人的最后一次密谈,刘辨知道是到了实施计划的时候了,于是一挺脊梁,对着众臣说道。
“众卿!当今社稷动荡,董贼篡权,背主欺上,另立新君,谋逆之心昭然若揭!然,董贼势大,手握西凉重兵,又窃取拱卫京师军营之权!所以,朕不得不暂避锋芒,来到此处!
想我大汉帝祚,绵延近四百年,焉能让董贼觊觎神器,朕自当效仿光武先帝,诛除叛贼,还我大汉江山。
今!朕要颁下圣御诏令天下,这便是朕草拟的两份皇榜,众卿都看看吧!”
说话间,孙猛和秦川二人,各自手中捧着一份卷轴,来到堂中众位大臣面前。
孙秦二人手中的皇榜,那可不是刘辨写的,而是荀彧在临走前,为刘辨准备下的,一张为《招贤令》,一张为《迁民令》。
《招贤令》顾名思义,就是召集天下有识贤士,汇聚天子驾前,诛除国贼,中兴汉室。当然这贤才,不限文武,甚至只要身居一技之长者,都可按其所能,封赏相应官职!
这一点,倒是与后来曹操的唯才是举,有些相像,虽然这触及到了士族的利益,但是眼下,刘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至于《迁民令》,则让在场的,尤其是沮授、审配这些文官,有些不敢相信,迁民自然是将百姓迁徙到高邑。
正如人口是国家社稷的基石,同样也是各个州县的基石,若是治下的百姓都跑光了,那些州县的父母官们,不都成了光杆司令了,再说,能在这个时代中,坐镇一方的父母官,那一个不是士族出身?
既然《招贤令》已经触及到了这些士族的利益,刘辨便在这里做了一些让步,那就是他只迁徙冀州境内,各地的失地农户流民,这些人不仅是地方的负担,还可能成为不安定的隐患,所以,就刘辨与荀彧商量的结果,这样做即便士族不支持,但最起码也不会反对。
当然,迁民不是你皇上口中说说就行的,就像招贤令中,封官许愿是用来钓鱼的钓饵,那么迁民令中,按其迁来民户人口,划拨丁田,免除三年税负,则是刘辨送上的一份大礼。
“陛下!”沮授手拿《迁民令》站到大堂之中,如同朝臣启奏一般,对着刘辨喊道。
“陛下,迁民安置,增加人丁,这是好事,但是这其中有三个问题,一:流民来了怎样安置?二:如今已是六月,错过了今年播种之期,那么流民来了之后,一直到明年收获之期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口粮从何而来?三: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分发划拨给这些流民的丁田,从哪里来?”
好家伙,不愧是做过一方县令的父母官,沮授顿时发现其中隐藏的危机。
不过这迁民令,可是治民理政的高手荀彧,与拥有后世无比海量信息的刘辨,这二人捣鼓出的东西,会让人找出漏洞?
看着一脸激动的沮授,刘辨也是微微一笑。
“公与不愧是一方父母,瞬间便看出其中的隐患,朕心甚慰,不过你的这些顾虑,朕早有对策。公与,那么朕来问你,现在已有的良田,是老天赐予的吗?”
刘辨的质问,也不需要沮授回答,刘辨自己再次给出了答案。
“非也,已有良田自然都是百姓自己开垦出来的,如今高邑不过两万余人,又行精耕之法,那么实有良田又有多少?无主荒地又有多少?想那流民不是不愿开垦荒地,若是没有官府的承认,开垦出的田地,也并非是他们所有,所以,这才是导致流民出现的原因。”
刘辨说的这个现象,只是流民失地的原因之一,其中还有一个就是士族豪门大量兼并土地所至,只是现在刘辨还不能将士族得罪死了,所以也就隐匿不说而已。
“那么流民来此,从开荒、平整、开渠,这些开垦良田的前期准备,都需要时间,而做好这些后,想来也正好赶上明年的春播之期。
至于,流民安置的口粮,这便由朕来想办法好了,眼下朕需要你们将高邑周边田亩,实际造册在案,厘清边际,勘测可以开发为良田的荒地面积,统筹计算可容纳安置多少民户,这才是重中之重!”
说道这里,刘辨稍一停顿后,再次说道:“这迁民前期准备事宜,朕就交给沮大夫和辛县令,此乃民生大计,望二位爱卿,切莫掉以轻心!”
这算是刘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署理朝政,而且一开头处理的便是民政,要知道这民政千头万绪,最为复杂。
但众人见到刘辨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缜密而不失大气,顿时对这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年皇帝,刮目相看起来。
尤其是,沮授、审配和辛评这三位新晋加入的文官,更是心悦诚服。
“龙种就是龙种!看来大汉帝国还有戏啊!”站在一旁,久未出言的韩馥,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不过,看到刘辨挥斥方遒的模样,韩馥的心结,也在渐渐的解开!
高邑人口三千多户,差不多两万人左右,人少意味着税负也少,如今高邑一年的岁入,就连一万匹布帛都不到。
岁入是布帛?没错,刘辨没有听错,眼下整个大汉朝能流通天下的货币,只有布帛,原本的五铢钱,在经济日益萧条下,已然被大量盗铸,劣质货币的出现,终于让五铢钱成了弃儿,即便汉灵帝在位时,也曾铸造过一批五铢钱,但是最终依旧败在山寨货手中。
听完辛评的介绍,刘辨也是大为头疼,这偌大的大汉帝国,如今就像是一栋美轮美奂的宫殿,可惜这宫殿已然被白蚁蛀空,只要轻轻一推,就会轰然倒塌!
看来不破不立啊!这老祖宗留下的已经不是基业,而是一堆破烂,如今也只能依靠自己重新打造一个铁桶江山了!
社稷之基石在人,而聚人首先在粮,这两条是刘辨早就与荀彧讨论中,达成的共识,只是刘辨实在没想到,这冀州的治所,就这么一点人,如今再想更换治所地点,在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自从刘辨逃出皇宫,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若是再耽误下去,那他的优势将会消耗殆尽,时不我待啊!
想到荀彧临走前,他君臣二人的最后一次密谈,刘辨知道是到了实施计划的时候了,于是一挺脊梁,对着众臣说道。
“众卿!当今社稷动荡,董贼篡权,背主欺上,另立新君,谋逆之心昭然若揭!然,董贼势大,手握西凉重兵,又窃取拱卫京师军营之权!所以,朕不得不暂避锋芒,来到此处!
想我大汉帝祚,绵延近四百年,焉能让董贼觊觎神器,朕自当效仿光武先帝,诛除叛贼,还我大汉江山。
今!朕要颁下圣御诏令天下,这便是朕草拟的两份皇榜,众卿都看看吧!”
说话间,孙猛和秦川二人,各自手中捧着一份卷轴,来到堂中众位大臣面前。
孙秦二人手中的皇榜,那可不是刘辨写的,而是荀彧在临走前,为刘辨准备下的,一张为《招贤令》,一张为《迁民令》。
《招贤令》顾名思义,就是召集天下有识贤士,汇聚天子驾前,诛除国贼,中兴汉室。当然这贤才,不限文武,甚至只要身居一技之长者,都可按其所能,封赏相应官职!
这一点,倒是与后来曹操的唯才是举,有些相像,虽然这触及到了士族的利益,但是眼下,刘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至于《迁民令》,则让在场的,尤其是沮授、审配这些文官,有些不敢相信,迁民自然是将百姓迁徙到高邑。
正如人口是国家社稷的基石,同样也是各个州县的基石,若是治下的百姓都跑光了,那些州县的父母官们,不都成了光杆司令了,再说,能在这个时代中,坐镇一方的父母官,那一个不是士族出身?
既然《招贤令》已经触及到了这些士族的利益,刘辨便在这里做了一些让步,那就是他只迁徙冀州境内,各地的失地农户流民,这些人不仅是地方的负担,还可能成为不安定的隐患,所以,就刘辨与荀彧商量的结果,这样做即便士族不支持,但最起码也不会反对。
当然,迁民不是你皇上口中说说就行的,就像招贤令中,封官许愿是用来钓鱼的钓饵,那么迁民令中,按其迁来民户人口,划拨丁田,免除三年税负,则是刘辨送上的一份大礼。
“陛下!”沮授手拿《迁民令》站到大堂之中,如同朝臣启奏一般,对着刘辨喊道。
“陛下,迁民安置,增加人丁,这是好事,但是这其中有三个问题,一:流民来了怎样安置?二:如今已是六月,错过了今年播种之期,那么流民来了之后,一直到明年收获之期的这段时间,他们的口粮从何而来?三: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分发划拨给这些流民的丁田,从哪里来?”
好家伙,不愧是做过一方县令的父母官,沮授顿时发现其中隐藏的危机。
不过这迁民令,可是治民理政的高手荀彧,与拥有后世无比海量信息的刘辨,这二人捣鼓出的东西,会让人找出漏洞?
看着一脸激动的沮授,刘辨也是微微一笑。
“公与不愧是一方父母,瞬间便看出其中的隐患,朕心甚慰,不过你的这些顾虑,朕早有对策。公与,那么朕来问你,现在已有的良田,是老天赐予的吗?”
刘辨的质问,也不需要沮授回答,刘辨自己再次给出了答案。
“非也,已有良田自然都是百姓自己开垦出来的,如今高邑不过两万余人,又行精耕之法,那么实有良田又有多少?无主荒地又有多少?想那流民不是不愿开垦荒地,若是没有官府的承认,开垦出的田地,也并非是他们所有,所以,这才是导致流民出现的原因。”
刘辨说的这个现象,只是流民失地的原因之一,其中还有一个就是士族豪门大量兼并土地所至,只是现在刘辨还不能将士族得罪死了,所以也就隐匿不说而已。
“那么流民来此,从开荒、平整、开渠,这些开垦良田的前期准备,都需要时间,而做好这些后,想来也正好赶上明年的春播之期。
至于,流民安置的口粮,这便由朕来想办法好了,眼下朕需要你们将高邑周边田亩,实际造册在案,厘清边际,勘测可以开发为良田的荒地面积,统筹计算可容纳安置多少民户,这才是重中之重!”
说道这里,刘辨稍一停顿后,再次说道:“这迁民前期准备事宜,朕就交给沮大夫和辛县令,此乃民生大计,望二位爱卿,切莫掉以轻心!”
这算是刘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署理朝政,而且一开头处理的便是民政,要知道这民政千头万绪,最为复杂。
但众人见到刘辨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缜密而不失大气,顿时对这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年皇帝,刮目相看起来。
尤其是,沮授、审配和辛评这三位新晋加入的文官,更是心悦诚服。
“龙种就是龙种!看来大汉帝国还有戏啊!”站在一旁,久未出言的韩馥,心中也是一阵感慨,不过,看到刘辨挥斥方遒的模样,韩馥的心结,也在渐渐的解开!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最新章节,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 平板电子书!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最新章节,重生之老子是最强皇帝 平板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