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的家在县城南边,名叫禾k县,位于华夏国赣省西南方向,丘陵地带。解放前曾经是红色苏区的一部分,县里当年也出去了一批老红军,建国后也有10来位开国中将、少将,只是没有隔壁的将军县那么有名。
80年代出的禾k县还非常落后,县城只有一条主干道名曰解放路,顾名思义是解放后修建的道路,也是县城中心的唯一一条柏油路,时间长了,街道比较破旧,路面也坑坑洼洼的。
和姐姐走在解放大街上,街道两旁都是些低矮的平房店铺,6月天亮的早,此时马路两旁的过道已经被周边农民的菜筐、破麻袋铺满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买菜卖菜的居民和周边农户;李良跟在姐姐身后,走在大街上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此时的人们衣着普遍以蓝色、土色为主,衣服上的补丁也很多,脸上也带着些菜色,很明显,这是一个物质十分贫乏的时代。
禾k县是农业大县,此时包产到户政策还只是在徽安等省小范围的开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铺开要到1981年初。县城周边的菜农只能利用农闲时间在自留地里面多种一些蔬菜瓜果,养鸡积攒一些不舍得吃的鸡蛋,收获了拿到县城集市来卖,赚取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但即使这样,此时居民们在这里也只能买到些不需要使用到肉票的蔬菜、鸡蛋等。如果您想要买到肥猪肉打打牙祭还只能去国营的副食品店凭票购买。此时国家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猪牛羊等重要农副物资,都只能由国家统购统销。
如果有哪个农民说我家的猪养大了猪要杀掉卖钱,对不起,只能卖给国营供销社,然后由供销社的副食品店统一销售;有些胆子大点的农民,也只敢在过年自家杀年猪的时候,偷偷卖点补贴家用,此时自由买卖风险很大。
李良看着记忆中的老街场景,感觉到无比的亲切。在他的记忆中,几年后的禾k县政府在解放大街的北边新修建了一条新的大街:工农兵大道。彼此,县政府及各个行政机关单位都搬到了新建的政府大院,解放大街也就彻底沦为了老街,只剩下一些老手工艺店铺、锅碗瓢盆等土特产老店还留在老街。
李良正边走边四处打量着老街的景物,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李良,等等我!”李良和姐姐转过身一看,在自己身后10来米的地方站着一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孩,瓜子脸,眉目清秀,嘴角弯弯的,肩上也挎着一个书包,正看着自己笑。
女孩径直走到李良姐弟俩跟前,甜甜的喊了声:“李萌姐好!”
李萌乐呵呵的拉起了女孩的手,说道:“晨晨,吃早饭了吗?”
女孩应道:“我吃过了,李萌姐,你今天送李良上学呀?”
李萌说道:“恩,良子他上周在学校打架,不愿意上学。晨晨,你在学校可要好好帮我监督他,他要是再敢打架、逃学,你就回来告诉我。”
晨晨举起小拳头扬了扬,说道:“好的,李萌姐,你放心!”说完她示威性的看着李良,“李良,听到没,以后在学校一定要听我的话,不然我就告诉李萌姐。”
李良看着晨晨娇美的容颜,古怪的笑着,拉长了声音怪叫道:“好~~~~”眼前的女孩名叫张晨,此时是李良初中的同班同学兼同桌,后世,被李良软磨硬泡追到手,和李良做了二十多年夫妻,还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夫妻感情向来很好。一觉回到80年,看到后世妻子年轻清纯娇美的模样,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后世李良师范毕业后进入乡镇小学当了教师,后来又提干到了乡镇府,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乡镇工作,一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甚至工作忙起来,经常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和张晨结婚后,她在县邮电局上班,有了孩子后一直是又当爹又当妈,把儿子培养的挺好,08年考上了人大。
三个人结伴很快来到了县一中门口,禾k县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十数名学生考入各类高等院校,这对于一个小城高中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周边区县的一些富裕家庭,都十分乐意送孩子来禾康一中就读。
禾康一中的大门在解放大街的东头路北处,校门不高,是用铁管做的,站在门口可以一眼看到学校里的景色,大门边挂着一块灰扑扑的牌子《禾k县第一中学》。学校大门一般不开放,同学们都是从紧邻大门的传达室进出,传达室还兼着理发室的功能。此时正是上学时间,三三两两的学生们熙熙攘攘的进入学校。
李良和姐姐跟着张晨走进学校,来到了自己的教室。禾康一中校园很大,从大门进入就是一片大操场,几年后改成了篮球场,此时的大操场铺满了煤渣,黑乎乎的,一下雨就有点难以下脚。大操场北面是一座四方形升旗台,每周一上午全校师生都要在操场上集合升国旗,听校长和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讲话。
升旗台的后面就是连着的三排平房,每排15间,第一排是初中教室,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第二排是高中,格局和初中一致。第三排是学生宿舍,许多从各个乡镇来县城上学的孩子就在那里入住。
大操场的东边是学校办公楼,办公楼是一座三层小楼,初高中教师在一二楼办公,三楼是校领导们的办公室。临着办公楼的就是大礼堂兼食堂,平时学生们在这里用餐,遇到学校要开大会的时候,就会变成大礼堂。
办公楼后面还有几栋平房,老师们的宿舍就在这里。一些单身教师和刚结婚没有房子的教师都住在这里。教师宿舍后面是一口池塘和两间猪舍,平时食堂有些剩菜剩饭泔水之类的,食堂的后勤职工就会把这些东西集中到这里养猪喂鱼。每年寒假放假前一两天,学校都会组织教职工干塘捕鱼和杀猪,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全校喜洋洋的日子,学校食堂也会给师生们提供一顿免费的鱼肉大餐,多出的鱼肉学校则分给放假的教职工。
在李良记忆中,后世整个禾康一中重建了多次,到2008年时大操场就已经升级为大型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鱼塘和猪舍消失不见,老师们也都不再住在学校教工宿舍而是住上了学校的集资房。
李良和张晨此时正读初二,在初二3班,按着顺序在第一排教室的第8间,基本上就在升旗台后面。因此每次升旗的时候,他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最快走到操场的。从窗户望进去,此时教室里已经坐了大半学生,有些用工的已经在埋头看书,贪玩的还在打闹。老师还没有来,教室里显得有些吵闹。
“好了姐,我已经到学校了,你快回去吧!”李良不想让同学们看到姐姐送自己过来。
张晨明白李良的心思,在一旁笑道:“是呀,李萌姐,你快回去吧,我会监督李良的。”
李萌说道:“好,良子、晨晨,那我去医院上班了,中午没空回家,你们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吃饭吧。”说着,往李良手里塞了一块钱和一斤粮票。
李良的父母厂里工作忙,一般中午都是在厂里食堂吃饭。中午一般都是李萌在家里给李良做饭,遇到李萌没时间做饭的时候,李萌就会给李良塞点钱和粮票让他自己在学校食堂吃饭。此时的人民币购买力很高,李萌从卫校毕业后进了县人民医院当护士,一个月才40块钱工资;李良的父母参加工作10多年,工资也才80多元一个月。
李良看着姐姐穿过操场,出了校门,跟着张晨进了教室。两人是同桌,坐在第三排中间位置。
蓦然回到初二教室,李良是完全没有了印象,看了看四周,只有十来名后世在县城周边工作的同学较为熟悉,经常会小聚一番。其他同学有的长期在外地谋生,有的在农村务农,在后世工作生活交集都很少。
这时,操场上突然响起了广播,顿时,教室里的同学哗啦啦的就往操场方向跑去。李良楞了一会,坐在凳子上没有起身。
张晨推了推李良的肩膀:“李良,快起来去操场,要升旗了!”
李良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周一,是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的时间。
他和张晨急急忙忙的向本班所在的位置跑去,此时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排队了。每班一般排两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李良往后面男生队伍里面挤了进去,这时,有个个头不高,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短袖,明显是父辈工厂工服改装的男生拍了拍李良的肩膀:“李良,你终于来了!”
这个男生名叫王超,是李良的死党,学习不错,人比较机灵。记忆中他在明年的中考上考上了省警察学校,毕业后留在省城当了一名小片警,职位不高,油水不少。每次回县城都会约上李良一起喝酒,几十年的老交情了。
李良照着他胸脯锤了一拳,说道:“你小子,早上怎么不来我家找我?”王超的家离李良家不远,平时他们经常结伴上学。
王超说道:“我爸今天上班顺便送我来学校,就没去找你!”王超的爸爸王富贵在县自来水厂上班,水厂在现场最东边,要从一中门口路过,因此有时候王超也会跟着他爸爸一起来学校。
说话间,操场上已经哗啦啦的占满了人,各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站在本班队伍的前面,吆喝着让大家安静下来排好队。李良的班主任王娜是个50来岁的妇女,圆圆脸,个子不高,脾气很好,文-革前就在一中教数学,教学水平很高,文-革期间受冲击下放到农村一段时间,文-革结束后又回到了熟悉的讲台。
很快,国歌响起,大操场上一千多号人都举起了右手,跟着国歌的乐曲开始唱国歌,行注目礼。升旗仪式结束后,照例是校长讲话和优秀学生代表讲话,今天讲话的学生代表是一位高三的学长,今天是6月9号,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位学长的讲话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努力学习争取高考好成绩。
作为一个重生者,李良感觉挺有意思的,特别是自己从16年重生回来,已经50多岁了,人生经历了大半辈子,对于眼前的一切只是感觉到无比的陌生又亲切。
80年代出的禾k县还非常落后,县城只有一条主干道名曰解放路,顾名思义是解放后修建的道路,也是县城中心的唯一一条柏油路,时间长了,街道比较破旧,路面也坑坑洼洼的。
和姐姐走在解放大街上,街道两旁都是些低矮的平房店铺,6月天亮的早,此时马路两旁的过道已经被周边农民的菜筐、破麻袋铺满了,到处都是熙熙攘攘买菜卖菜的居民和周边农户;李良跟在姐姐身后,走在大街上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此时的人们衣着普遍以蓝色、土色为主,衣服上的补丁也很多,脸上也带着些菜色,很明显,这是一个物质十分贫乏的时代。
禾k县是农业大县,此时包产到户政策还只是在徽安等省小范围的开展,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铺开要到1981年初。县城周边的菜农只能利用农闲时间在自留地里面多种一些蔬菜瓜果,养鸡积攒一些不舍得吃的鸡蛋,收获了拿到县城集市来卖,赚取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但即使这样,此时居民们在这里也只能买到些不需要使用到肉票的蔬菜、鸡蛋等。如果您想要买到肥猪肉打打牙祭还只能去国营的副食品店凭票购买。此时国家实行的是统购统销政策,猪牛羊等重要农副物资,都只能由国家统购统销。
如果有哪个农民说我家的猪养大了猪要杀掉卖钱,对不起,只能卖给国营供销社,然后由供销社的副食品店统一销售;有些胆子大点的农民,也只敢在过年自家杀年猪的时候,偷偷卖点补贴家用,此时自由买卖风险很大。
李良看着记忆中的老街场景,感觉到无比的亲切。在他的记忆中,几年后的禾k县政府在解放大街的北边新修建了一条新的大街:工农兵大道。彼此,县政府及各个行政机关单位都搬到了新建的政府大院,解放大街也就彻底沦为了老街,只剩下一些老手工艺店铺、锅碗瓢盆等土特产老店还留在老街。
李良正边走边四处打量着老街的景物,突然身后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李良,等等我!”李良和姐姐转过身一看,在自己身后10来米的地方站着一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孩,瓜子脸,眉目清秀,嘴角弯弯的,肩上也挎着一个书包,正看着自己笑。
女孩径直走到李良姐弟俩跟前,甜甜的喊了声:“李萌姐好!”
李萌乐呵呵的拉起了女孩的手,说道:“晨晨,吃早饭了吗?”
女孩应道:“我吃过了,李萌姐,你今天送李良上学呀?”
李萌说道:“恩,良子他上周在学校打架,不愿意上学。晨晨,你在学校可要好好帮我监督他,他要是再敢打架、逃学,你就回来告诉我。”
晨晨举起小拳头扬了扬,说道:“好的,李萌姐,你放心!”说完她示威性的看着李良,“李良,听到没,以后在学校一定要听我的话,不然我就告诉李萌姐。”
李良看着晨晨娇美的容颜,古怪的笑着,拉长了声音怪叫道:“好~~~~”眼前的女孩名叫张晨,此时是李良初中的同班同学兼同桌,后世,被李良软磨硬泡追到手,和李良做了二十多年夫妻,还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夫妻感情向来很好。一觉回到80年,看到后世妻子年轻清纯娇美的模样,心里也是乐滋滋的。
后世李良师范毕业后进入乡镇小学当了教师,后来又提干到了乡镇府,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乡镇工作,一般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甚至工作忙起来,经常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和张晨结婚后,她在县邮电局上班,有了孩子后一直是又当爹又当妈,把儿子培养的挺好,08年考上了人大。
三个人结伴很快来到了县一中门口,禾k县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有初中部和高中部,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十数名学生考入各类高等院校,这对于一个小城高中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周边区县的一些富裕家庭,都十分乐意送孩子来禾康一中就读。
禾康一中的大门在解放大街的东头路北处,校门不高,是用铁管做的,站在门口可以一眼看到学校里的景色,大门边挂着一块灰扑扑的牌子《禾k县第一中学》。学校大门一般不开放,同学们都是从紧邻大门的传达室进出,传达室还兼着理发室的功能。此时正是上学时间,三三两两的学生们熙熙攘攘的进入学校。
李良和姐姐跟着张晨走进学校,来到了自己的教室。禾康一中校园很大,从大门进入就是一片大操场,几年后改成了篮球场,此时的大操场铺满了煤渣,黑乎乎的,一下雨就有点难以下脚。大操场北面是一座四方形升旗台,每周一上午全校师生都要在操场上集合升国旗,听校长和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讲话。
升旗台的后面就是连着的三排平房,每排15间,第一排是初中教室,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第二排是高中,格局和初中一致。第三排是学生宿舍,许多从各个乡镇来县城上学的孩子就在那里入住。
大操场的东边是学校办公楼,办公楼是一座三层小楼,初高中教师在一二楼办公,三楼是校领导们的办公室。临着办公楼的就是大礼堂兼食堂,平时学生们在这里用餐,遇到学校要开大会的时候,就会变成大礼堂。
办公楼后面还有几栋平房,老师们的宿舍就在这里。一些单身教师和刚结婚没有房子的教师都住在这里。教师宿舍后面是一口池塘和两间猪舍,平时食堂有些剩菜剩饭泔水之类的,食堂的后勤职工就会把这些东西集中到这里养猪喂鱼。每年寒假放假前一两天,学校都会组织教职工干塘捕鱼和杀猪,每年的这一天都是全校喜洋洋的日子,学校食堂也会给师生们提供一顿免费的鱼肉大餐,多出的鱼肉学校则分给放假的教职工。
在李良记忆中,后世整个禾康一中重建了多次,到2008年时大操场就已经升级为大型的塑胶跑道和运动场,鱼塘和猪舍消失不见,老师们也都不再住在学校教工宿舍而是住上了学校的集资房。
李良和张晨此时正读初二,在初二3班,按着顺序在第一排教室的第8间,基本上就在升旗台后面。因此每次升旗的时候,他们班的学生几乎都是最快走到操场的。从窗户望进去,此时教室里已经坐了大半学生,有些用工的已经在埋头看书,贪玩的还在打闹。老师还没有来,教室里显得有些吵闹。
“好了姐,我已经到学校了,你快回去吧!”李良不想让同学们看到姐姐送自己过来。
张晨明白李良的心思,在一旁笑道:“是呀,李萌姐,你快回去吧,我会监督李良的。”
李萌说道:“好,良子、晨晨,那我去医院上班了,中午没空回家,你们中午就在学校食堂吃饭吧。”说着,往李良手里塞了一块钱和一斤粮票。
李良的父母厂里工作忙,一般中午都是在厂里食堂吃饭。中午一般都是李萌在家里给李良做饭,遇到李萌没时间做饭的时候,李萌就会给李良塞点钱和粮票让他自己在学校食堂吃饭。此时的人民币购买力很高,李萌从卫校毕业后进了县人民医院当护士,一个月才40块钱工资;李良的父母参加工作10多年,工资也才80多元一个月。
李良看着姐姐穿过操场,出了校门,跟着张晨进了教室。两人是同桌,坐在第三排中间位置。
蓦然回到初二教室,李良是完全没有了印象,看了看四周,只有十来名后世在县城周边工作的同学较为熟悉,经常会小聚一番。其他同学有的长期在外地谋生,有的在农村务农,在后世工作生活交集都很少。
这时,操场上突然响起了广播,顿时,教室里的同学哗啦啦的就往操场方向跑去。李良楞了一会,坐在凳子上没有起身。
张晨推了推李良的肩膀:“李良,快起来去操场,要升旗了!”
李良这才反应过来,今天是周一,是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的时间。
他和张晨急急忙忙的向本班所在的位置跑去,此时速度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排队了。每班一般排两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李良往后面男生队伍里面挤了进去,这时,有个个头不高,穿着一身不太合身短袖,明显是父辈工厂工服改装的男生拍了拍李良的肩膀:“李良,你终于来了!”
这个男生名叫王超,是李良的死党,学习不错,人比较机灵。记忆中他在明年的中考上考上了省警察学校,毕业后留在省城当了一名小片警,职位不高,油水不少。每次回县城都会约上李良一起喝酒,几十年的老交情了。
李良照着他胸脯锤了一拳,说道:“你小子,早上怎么不来我家找我?”王超的家离李良家不远,平时他们经常结伴上学。
王超说道:“我爸今天上班顺便送我来学校,就没去找你!”王超的爸爸王富贵在县自来水厂上班,水厂在现场最东边,要从一中门口路过,因此有时候王超也会跟着他爸爸一起来学校。
说话间,操场上已经哗啦啦的占满了人,各个班的班主任老师都站在本班队伍的前面,吆喝着让大家安静下来排好队。李良的班主任王娜是个50来岁的妇女,圆圆脸,个子不高,脾气很好,文-革前就在一中教数学,教学水平很高,文-革期间受冲击下放到农村一段时间,文-革结束后又回到了熟悉的讲台。
很快,国歌响起,大操场上一千多号人都举起了右手,跟着国歌的乐曲开始唱国歌,行注目礼。升旗仪式结束后,照例是校长讲话和优秀学生代表讲话,今天讲话的学生代表是一位高三的学长,今天是6月9号,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位学长的讲话也是始终围绕着如何努力学习争取高考好成绩。
作为一个重生者,李良感觉挺有意思的,特别是自己从16年重生回来,已经50多岁了,人生经历了大半辈子,对于眼前的一切只是感觉到无比的陌生又亲切。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最新章节,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顶点小说!
八零电子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最新章节,重生之我们的80年代 顶点小说!